歷史上有很多寫錯的題詞,但它們都表現了古人在文字上的造詣,而且還有了很好的寓意。
杭州西湖的康熙御筆「花港觀魚」,在古代魚字下面應該是四點水,而康熙在題字時,剛要寫上四點水,突然想到魚字下面有四點,而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面烤,那魚還能活嗎?康熙信佛,又有好生之德,於是就將魚字下面的四點水變成了三點水,這樣魚就能在湖中暢遊,就能活得自在了。而江蘇揚州大明寺平山堂裡「風流宛在」的匾額可以說最有哲理的「錯誤」題字了。這是出自清朝劉坤為紀念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提的字。據說歐陽修在揚州擔任太守時極為風流,可以說是號稱風流太守啊。而劉坤將「風流宛在」中的流字故意少些一點,而在「在」字上多寫一點,寓意就是「少一點風流,多一點實在」。可以說是極有哲理。
這麼的有趣的題字,可你見過誰敢在孔夫子面前玩這種文字遊戲嗎?可他就敢。
孔夫子是誰,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可以說是所有讀書人的祖師爺。而山東曲阜作為孔子的故鄉,三孔更是人們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紀念之情而建的。其中孔府更是獲得無數皇帝的題詞。要說最出名卻是清代大學子紀曉嵐給孔府門口寫的那一副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仔細看,可以發現大學子紀曉嵐所寫的富字和章字都有些許小問題,富字上方的寶蓋頭沒有一點,而文章的章字中間的日又被拉通。是大學子寫錯了字?其實有人是這麼解釋的,這樣寫就有「富貴無頭,文章通天」的意思,恰恰表現了紀大學子對孔聖人的尊敬啊。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紀曉嵐故意為之,那麼在通訊技術並不發達的當時,凡是有點學問,能識得幾個字的人都會發現孔府門邊的兩個錯別字,為了答疑解惑,紀曉嵐還不得每天站在孔府門口挨個解釋,就像現在的導遊一樣,這不很費事嗎?我想就衝這一點,恐怕紀大學子也會因為怕麻煩而拒絕這兩個寓意深長的錯別字吧。
要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體現在漢字的種類上,同樣的一個字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寫法,即使在同一朝代也有不同的寫法。關於富字的寫法,在草書中有徐渭、胡問遂、孫過庭等人所寫的富字是沒有頭上那一點的,在行書中唐寅、米芾。文徵明等人的富字也是沒有那一點的,而在楷書中柳公權、池大雅、裴休、高貞碑等人的富字也是沒有頭上那一點的。舉例了這麼多書法大家,總有一兩個是你聽說過的書法家吧。同理,章字也是有多種寫法的,並不是只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種寫法,像下圖中就有許多章字的中間是田而不是日的,畢竟中國歷史如此長,漢字也經歷了多次變化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簡體字。
所以說啊,不是紀大學子寫錯了字,或者說是故意為之,而是人家用的就是那種字體,是我們不知道而已。而導遊也為了吸引遊客,故意營造典故,所以特意編了這樣一種說法。這就像現在的語文閱讀題一樣,硬是要為作者加上那麼多的情感,提些問題連作者都不知道。或許你讓紀曉嵐來解釋,他還不知道這裡有這麼多的寓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