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遊歷富春江寫下一首七絕,每一句都寫得很美,猶如一幅畫

2020-12-06 塵世曉書僮

電視劇裡的紀曉嵐長得英俊瀟灑,不僅有才華,同時還有很有才情,陪伴在乾隆皇帝身邊,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而且他品格高尚,敢與和珅叫板,從而使得紀曉嵐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讓很多人認為現實生活中的紀曉嵐就是像電視裡那樣。其實熟悉歷史的都知道,電視劇裡的情節,那都是屬於虛構,無非是突出戲劇效果,現實生活中的紀曉嵐是才子不錯,但是關於他與和坤的故事,那完全就是瞎掰,兩個人根本就沒有多少交集,另外乾隆皇帝並沒有重用他,無非就是讓他編寫《四庫全書》。

真實的歷史與電視劇裡的形象可謂是相去甚遠,除了沒有被乾隆重用之外,紀曉嵐長得並不英俊,說話還是一個結巴,不像電視劇裡嘴皮子利索。所以我們看電視劇,只能是圖一樂,千萬不可當真。畢竟電視劇那是為了效果,突出一個人正面的形象,想要了解真實的紀曉嵐,還是要去翻看歷史資料,畢竟有的時候歷史與我們所看到還是有區別,而電視劇是為了美化一個人物,自然是會有杜撰的成分。

紀曉嵐的才華在清朝的確是無人能及,而且他同樣也有很多的詩作流傳於世,其中這首《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每一句都如詩如畫;雖然只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通篇美得令人驚豔,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也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慾上船。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絕句,雖然清朝的文人在詩歌創作上不如唐朝和宋朝,但還是有一些詩人的作品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紀曉嵐這首詩看似寫得很普通,不過細膩的筆觸卻是寫出了新意,把富春江周邊的風景,還有所見所聞,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從而使得這首詩也是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一二句寫得最好,也是最唯美,特別是開篇」濃似春雲淡似煙「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從而也讓這整首詩立馬意境全出,那這兩句詩也是比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這裡的風景非常唯美,好像是春天的雲彩一樣那麼深厚,同時又像是淡薄的輕煙,全部都參差不齊地倒映在了江邊的水中,看上去更加的唯美,讓人見之後念念不忘。

第三四句則是進一步地描寫了富春江的風景,寫得就更加唯美,同時也與前面的兩句交相輝映,」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慾上船。「,夕陽西下,看到如此美景,只好是把船蓬打開,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船頭,這個時候富春江的山水,全部都湧到了船頭,真是猶如在畫中一般,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兩句寫得極美,把那種普通的風景描寫得充滿了詩意,從而讓這整首詩更具有感染力,把那種獨特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紀曉嵐流傳下來的詩作大概有四千多首,而且有一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而這首《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整首詩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也沒有引經據典,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每一句都寫得很唯美,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讀來讓人拍案叫絕。在這首詩中也是把紀曉嵐的才華全部體現了出來,可見他的大清第一才子,那也是實至名歸。

相關焦點

  • 清朝詩人阮元的這首七絕,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每一句都寫得很美
    清朝的文人總體上來說讀書的數量是要比前幾個朝代更多,這一時期隨著社會在進步,各種的書籍也是廣泛在民間流傳,但是清朝的文人在詩歌方面,仍然還是不如唐宋兩宋朝;我們很少能夠記住多少清朝的詩歌,掰著指頭都能夠數出來,這一時期的比較有影響力的詩人無非有龔自珍、黃景仁、袁枚、鄭板橋等等,可是再數下去,那就沒有了什麼印象。
  • 喜愛旅行的韋應物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只有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畫
    唐詩的美是很難用語言去形容,一些作品儘管只是描寫了普通的風景,由於寫得生動有趣,從而化腐朽為神奇美得令人心醉。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看到了秀麗的風景看了,也就看了,不可能會有另外的想法,也不懂得真正去欣賞其中的美。
  • 紀曉嵐一首七言絕句,把富春江美麗風光,描寫的充滿詩情畫意!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紀曉嵐一首非常經典的七言絕句,那便是他的《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在這首詩中,紀曉嵐把富春江的美麗風光,描寫的充滿詩情畫意,很是值得一讀。《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清代:紀曉嵐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 一首經典的六言絕句,美得猶如一幅畫,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全唐詩》裡收錄的四萬多首詩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精品,其中一些作品更寫得很唯美,譬如王維的詩,每一首都猶如一幅畫,而他的作品很簡練,但是用詞又是極講究,信手拈來不講究任何的技巧,可是又很有趣,把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描寫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 遺世獨立的元好問,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短短幾句美得猶如一幅畫
    其實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希望經過了十年的寒窗苦讀,可以去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很多人在這條路上走得很艱辛,所以最後不得不放棄,一個人獨自生活於深山老林,過著隱居式的生活,從此再不過問世事,只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態度。
  • 唐詩宋詞裡的富春江
    對於唐詩宋詞,如果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美。  位於浙江境內錢塘江中遊的富春江,在我國算不上一條大江大河,然而,它與下遊的錢塘江、上遊的新安江,每一個稱謂都名氣很大,而且人文歷史綿長。尤其這富春一段江,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同樣是:美。  唐詩宋詞裡的富春江。如此美美與共的經典組合,究竟能碰撞出怎樣美妙的語言和美好的意境?
  • 杭州桐廬富春江度假:由一幅畫引起的一段旅行
    認識桐廬是從黃公望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開始的,當年80歲高齡的黃公望駐足於富春江畔,然後整整用了4年時間才完成這幅傳世名作,後幾經輾轉,這幅畫作被燒成了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現分別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 裝文藝的乾隆被兩幅《富春山居圖》打回原形,至死不知真相
    乾隆對這幅畫的真偽也起過一次疑心,但並不是來自於他對作品的品鑑,而是來自於一本書對《富春山居圖》的記載,乾隆發現書中的描述和自己所收藏的這幅《富春山居圖》有些出入:有一天,乾隆在處理公務之餘翻看《沈德潛詩文集》,發現沈德潛記錄了一次自己看到《富春山居圖》時的驚喜感受,還有對富春山居圖的精細描寫,甚至還寫下了《富春山居圖》
  • 《富春山居圖》:一幅畫竟有如此傳奇故事,就連乾隆都看走了眼
    當年,在那到《富春山居圖》的時候,他相信這絕對是《無用師卷》真跡,所以,他格外珍惜、日夜把玩,每看一次都會在上面空白處題跋,這是乾隆最為明顯的喜好。隨著一天天過去,乾隆早已經把《富春山居圖》的留白之處,幾乎都被他題滿了跋文,甚至最後一次乾隆打開畫卷的時候,一見已經沒有空位給他抒發情感了,於是他只能在畫卷的帘布上面去落款題跋,並且在上面寫道:「以後再看此畫,就不要再落款了。」
  • 唐朝詩人高蟾很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描寫得無比傷感
    唐朝詩人高蟾的這首《金陵晚望》,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整首詩也是充滿了憂愁,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充滿了無奈。當時詩人在創作這首詩時,正是看到了一幅描繪金陵的圖畫,於是有感而發,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 白居易一首即興之作,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但是每一句都寫得很美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結交了很多江南才子,他們只要一有空便是會聚在一起,往往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時詩歌就脫口而出,當真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且白居易與朋友在一起吟詩,也是經常力壓群友,從而拔得頭籌,成為了其中的耀眼的明星。白居易是屬於那種天才型的詩人,他還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下了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於是在讀書人中有著極高的聲望。
  • 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詩文,每個人都應該看一看!
    富陽:富,富春江也;陽,山之南,水之北也,富春江畔的千年古城。富春江同生共長的富陽,因富春江而得名,因富春江而揚名。富春江之於富陽,類似西湖之於杭州。一座城市的性格全由這一波綠水給予。只不過,西湖在唐以前便已存在,隨著杭州這個城市的不斷成長而成長起來的。
  • 謝枋得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處處引經據典,每一句都另有深意!
    但是由於這篇文章寫得太好了,以至於許多的文人心中都有一處屬於自己的桃花源記,希望可以生活在那個地方,終日裡與美景相伴,過著平淡而樸實的生活。文人的生活往往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生活在動蕩中的文人,顯然更渴望有一處真正的桃花源,但是世界之大,那個地方在哪裡呢?
  • 他是唐宋八大家裡的領軍人物,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美得猶如一幅畫
    我個人認為是韓愈,無論是他在文壇的地位,還是作品數量,那都是足以令他傲視群雄。蘇軾對於他也是有著極高的評價,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韓愈也被稱為一代文宗,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那都是一絕,另外他對於後輩的提攜也是不遺餘力,例如當時的賈島、張籍、孟郊等人,那都是得過他的獎掖,最終才在文壇大放異彩。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那麼當時的富春江是畫的哪兒?今天那些迷人的景色還在嗎?
  • 王維這首詩美如一幅畫,每一句都令人心醉!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經典山水詩。這首詩主要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秀麗風光以及淳樸風尚,抒發了詩人寄情於山水,對隱士生活的喜愛,同時也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綜觀王維的山水詩,每一首都可以說是美如一幅畫,每一句都令人心醉。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富春江 印象
    錢塘江盡到桐廬, 水碧山青畫不如。 回望歷史的長河,無數文人墨客曾漂流過富春江,並留下大量詩詞佳作。;宋朝詩人蘇軾說它是「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元代吳桓贊它是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 一個黃公望 兩幅富春圖
    出獄後,年近五十歲,黃公望已絕仕進,遊歷於名山大川之間,又信奉了全真教,並最終定居於富春江一帶。   黃公望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神人」,即便是從他學畫的歷史來說,也頗奇特。有畫史記載,黃氏五十歲才開始學習畫畫。雖然沒有童子功,卻有極高的天賦,以至於在黃公望六十多歲時,其名聲享譽海內。姜紹書《無聲詩史》評論說:「其畫自王摩詰、董北苑、僧巨然而下,無不探討,一洗趙宋工習。」
  • 蘇軾寫在名畫上的詩,流傳多年,為何被紀曉嵐痛批成:市井惡少語
    紀曉嵐的「臭脾氣」咱們都是知道的,被他冷嘲熱諷過的文人很多,同朝的有大詩人袁枚等,再往前宋代的朱熹等人,他都沒放過。總之,但凡人家留下文字中,有哪一句他覺得看不下去的,就能拎出來說上一番。那這首詩真的寫得有這麼大問題?真的如此俗氣嗎?讓我們來讀一讀:《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