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在名畫上的詩,流傳多年,為何被紀曉嵐痛批成:市井惡少語

2020-12-08 美詩美文

紀曉嵐的「臭脾氣」咱們都是知道的,被他冷嘲熱諷過的文人很多,同朝的有大詩人袁枚等,再往前宋代的朱熹等人,他都沒放過。總之,但凡人家留下文字中,有哪一句他覺得看不下去的,就能拎出來說上一番。

當然,這也是很多人喜歡他的原因,文學評論本身就該有自己的觀點,這種態度並沒錯。本期我們要說的,是紀曉嵐對蘇軾的一次批評。在宋朝及以後的文人眼裡,蘇軾就是文壇「神一般」的存在,就連宋神宗也視他為「大宋榮耀」。可偏偏,他卻因一首題畫詩,被紀曉嵐找出了點「小瑕疵」,他直接這樣罵:

末二句佻而無味,遂似市井惡少語,殊非大雅所宜

直接罵人家是「市井惡少」,這話確實夠重的了。那這首詩真的寫得有這麼大問題?真的如此俗氣嗎?讓我們來讀一讀: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它是一首題畫詩,寫於蘇軾41歲時,那時他在江蘇任職。當時他得到了這幅唐代大畫家李思訓的名畫,依照畫中之景寫了這首詩。題畫詩我們都知道,寫得好那就是錦上添花,寫得不好那無疑就是毀畫了。

蘇軾是很擅長寫題畫詩的,寫得最好的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因為寫得太經典,以致畫本身都遺失了,但這首詩卻硬是傳到了現在,成為千古名作,這大概就是題畫詩的最高水平了。

很顯然,本期這首題畫詩比不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甚至初讀起來,會覺得它還有點兒怪。它長短句相結,格律上算不得多工整,所以只能稱之為雜詩。但細細品來,我們能發現它的高明處,它不但沒有毀名畫,而且還確實將畫中的人物、景物立了起來,總體上是為畫作添彩了的。

首先,這首詩在結構上是非常縝密的。它像一個電影鏡頭一樣,先從山和水,寫到江邊的小路、猿鳥,再到旁邊的參天大樹,最後才到畫面的中心:一艘客船。寫完了景後,再對景中的人物進行想法的聯想,由靜及動,層次分明。

其次,這首詩在語言上是很有特色的。畫本身是民間自然風景,所以蘇軾用的也是民歌風味的語言,特別是幾組疊字的使用,讀來是朗朗上口。這一點,很像當年劉禹錫被貶蜀地時,寫的《竹枝詞》系列,一樣是很接地氣的。

紀曉嵐指出有問題的,其實是「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最後這兩句。看起來,它很像是一位女子在拒絕一位輕佻男的追求,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它仍然是在寫山。「小姑」代指的就是前文提到的「小孤山」,而「彭郎」是小孤山對面的彭浪磯,也就是說最後4句的意思是:

大小二孤山就屹立在江兩旁,就像兩位漂亮的女子,對著江水在照鏡理妝。你們這些船上的商人們,可別因此就出語輕佻,要知道人家小孤山早就嫁給了對面的彭浪磯。

這其實就是蘇軾作的一個擬人的比喻,因為山色秀美,所以他聯想到船上的商賈們肯定是嘖嘖讚嘆,以至心生愛慕。在紀曉嵐看來,這種比喻顯然是沒什麼存在的必要的,而且這種對話也並不雅致。

那蘇軾為何非要這麼寫呢?因為當地本身就有這樣的傳說,當地人認為小孤山本就是一個女子化成的,而澎浪磯是一個姓手法,寫了出來彭的男子,他們之所以相對而立,就是他們對對方有情。蘇軾只是把這個傳說,用藝術表現了出來而已。而且有了前文的鋪墊,再加上以江水為鏡等比喻,整首詩充滿了浪漫色彩。

所以個人認為,紀曉嵐的說這是「市井惡少」之語,說它寫得不夠雅致,其實是沒什麼道理的。不是每一首詩,都要陽春白雪。事實上,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和翁方綱等人,都不同意他的說法,都認為蘇軾這首詩寫得頗為有趣。當然,對於每一首詩的水平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大家是喜歡還是覺得它俗氣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蘇軾寫在名畫上的詩,流傳多年,為何被紀曉嵐痛批成:市井惡少語
    本期我們要說的,是紀曉嵐對蘇軾的一次批評。在宋朝及以後的文人眼裡,蘇軾就是文壇「神一般」的存在,就連宋神宗也視他為「大宋榮耀」。可偏偏,他卻因一首題畫詩,被紀曉嵐找出了點「小瑕疵」,他直接這樣罵:末二句佻而無味,遂似市井惡少語,殊非大雅所宜直接罵人家是「市井惡少」,這話確實夠重的了。
  • 蘇軾詩:舟中賈客莫謾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詩的第一部分寫景:山水蒼茫,大小孤山聳立在水中央,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青綠的平遠山水,再著重點明大小孤山的險峻,猿鳥難渡,山上叢林茂密,只有一棵棵的喬木高聳入雲。第二部分寫畫中的小船。客船不知從何處而來,畫面本是無聲,蘇軾又設想客船上的人在唱歌。
  • 蘇軾的詩流傳千古,為何評價不高?
    前面寫了篇文章,有朋友問中國詩歌前四中是不是有蘇軾,讓我給剔除了出去。後來看很多留言雖然對前四是哪四位有不同意見,但大致上對將蘇軾和辛棄疾從詩人前四中排除是沒有意見的。可見大多數朋友意見是一致的。但是並不是說蘇東坡的詩不行,而是他實在太能幹,詞牌、散文、國畫、書法、哲學都是翹楚。相對這些方面的崇高地位,他在詩方面創建不多,甚至沒有。這並不是說他寫得不好,也並非他個人原因,而是進入宋朝,詞牌崛起,逐漸取代了詩的日常使用功能而已,是之謂「詩詞合流」——而這一行為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偉大的蘇東坡先生。
  • 蘇軾高雅的詩句流傳成了俗語,他的演變成了成語,意思卻大相逕庭
    宋朝有兩位詩人,各寫了一首詩,裡面的名句流傳千古,經常被引用,用著用著就變味了,跟人家詩人當初的意思完全不同了。這兩位詩人,一位是北宋文壇領袖蘇軾,一位是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說到蘇軾,大多數人都想到他的詞,因為他的詞被尊為宋詞的高峰,有著大江東去的豪邁。而實際上,蘇軾寫詞並不多,也就362首,而他寫了2700多首詩,他更喜歡寫詩。蘇軾的這首詩叫《春宵》,看詩題就知道是寫春天美景的。那麼,蘇軾筆下的春天美景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首詩。
  • 蘇軾成親當天,隨手寫一洞房詩誇讚妻子,後流傳千古成經典
    並且成了終日不去的伴讀。出身小戶人家的王弗不僅知書達理,出乎蘇軾意料之處的是,她對詩書非常熟悉,而且記性極佳,有時連蘇軾都趕不上。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後聽言」的故事。所以就在蘇軾成親當天,因為十分的喜愛自己的夫人,隨手便寫了個洞房詩誇讚自己的夫人。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 蘇軾新婚之夜寫「洞房詩」,不料流傳千古,網友:太肉麻了
    蘇東坡以其才華和個性,成為文學史上獨具魅力的大家。東坡的風趣與幽默可謂無往不適、無處不在,他調侃、戲謔的對象極廣,有僚屬、上司、方士、妓女、門生、政敵等。他的幽默帶給世人以快樂,曾為他化解過矛盾,省去很多麻煩。
  • 蘇軾專為歌姬的腳寫詞,初看痛批俗氣,再品卻大喊深刻,讓人淚流
    蘇軾專為歌姬的腳寫詞,初看痛批俗氣,再品卻大喊深刻,讓人淚流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讓你笑著哭。第一眼,你看到文學作品的外在表達,不禁被它的外在表現,忍不住逗樂。之後,你不斷品味這部作品的內涵,就會由笑到哭。
  • 紀曉嵐貶官至西北時,因為心情悲涼寫的詩為何被傳揚成神仙詩?
    過了幾天,紀曉嵐的朋友楊逢元來訪,兩人偶然談到那首詩,楊逢元對詩頗為讚賞,便記在了心裡。某日,楊逢元在城北的關帝祠遊賞,想起了紀曉嵐的詩,便將詩題寫在牆壁上,沒有署名。幾年後紀曉嵐回到北京,親朋好友舉行歡迎宴會,朋友們熱情地問他:「老紀,你在西北好幾年,應該聽說過這首神秘的神仙詩吧?你覺得水平怎麼樣?」
  • 蘇軾詩:舟中賈客莫謾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詩的第一部分寫景:山水蒼茫,大小孤山聳立在水中央,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青綠的平遠山水,再著重點明大小孤山的險峻,猿鳥難渡,山上叢林茂密,只有一棵棵的喬木高聳入雲。第二部分寫畫中的小船。客船不知從何處而來,畫面本是無聲,蘇軾又設想客船上的人在唱歌。「棹歌中流聲抑揚」,這裡化用南朝梁代詩人丘遲《發漁浦》詩中的「棹歌發中流」,棹歌,行舟時唱的歌。
  • 蘇軾這首詩共87字,題目獨佔31字,其中14字被紀曉嵐大加讚賞
    只要是提起北宋文學,永遠繞不開的那個人就是蘇軾。蘇軾在政治上富於進取精神,對人生、對生活充滿了熱烈而執著的愛,在文學創作方面也勇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是詩、詞、文、書、散文等領域無所不精的人才!特別是詩詞方面頗有建樹,號稱「八大家之首」絕非浪得虛名,標誌著北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者!
  • 蘇軾寫的10首七言詩,原來詞聖的詩也這麼好
    蘇軾,我們都熟悉,北宋著名的詞人,有詞聖之稱豪放派詞作代表人物,流傳下許多名篇佳句。或許是蘇軾的詞寫得太好,很多人都會忽略一點,其實他的詩作也非常好,尤其是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公元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經過九江時,便與好友參寥同遊廬山。秀麗的山水觸發了蘇軾的逸興壯思,這首詩就是他遊覽廬山後所作,如詩題可知,這首詩是題在廬山西麓的西林寺內的牆壁上。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憤然寫一首詩,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提到蘇軾,想必無人不知。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講一個有關於蘇軾的故事。由於他作了一首詩,卻意外讓一個成語流傳至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一氣之下,寫了一首詩,造就了一個成語
    這些流傳下來的趣事,都無不給世人展現出,一位富有生活情趣、擁有著獨立特性的有趣靈魂的蘇東坡。而接下來要說的這件趣事,則是蘇軾為某位神交好友寫了一首詩。無意中對另一位好友的家庭地位進行了調侃,沒想到其中一個詞竟然「火」了千年,至今被人們使用。
  • 侍女一句話:吾心安處,便是故鄉,成蘇軾詩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蘇軾,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說起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但在他的眾多詩作中,我們確能感受到他無論順境與逆境卻始終能保持一顆初心,任風雨飄搖,我字巋然不動的氣概。但是呢,有一次,蘇東坡先生卻被好友的一名侍女給上了一課,因此,蘇軾便做了一首詩送給這位侍女,還把侍女的這句話寫在了詩裡。喜歡唐詩的朋友們,想必已經知道小編說的這首詩是什麼了。這首詩的名字叫做,《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女寓娘》,從詩的名字中就能看出蘇軾寫的這首詩的對象了。
  • 一位僧人畫了兩幅畫,畫沒有流傳下來,而蘇軾的題畫詩卻流傳千古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宋代蘇軾的題畫詩,所謂的「題畫詩」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題寫在畫作上的詩,題畫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蘇軾題寫在惠崇的《春江晚景圖》畫作上的兩首詩。
  • 那些神轉折的古詩詞,蘇軾最會誇人,兩個草莽人物寫的最霸氣
    這首詩在一些清朝古裝劇中出鏡率很高,有的電視劇中把此詩安在乾隆身上,有的安在紀曉嵐身上,還有的安在了劉羅鍋身上,其實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是清初的鄭板橋。前三句平平無奇,讀罷不僅要問,這是詩嗎?最後一句卻來個大轉折,「飛入梅花都不見」,畫龍點睛,神來之筆!
  • 蘇軾命人在石碑上刻個上聯,宋代無人能對,多年後被一位進士對出
    元、明、清三朝,出現過不少很牛的對聯高手,比如唐伯虎、紀曉嵐、倫文敘等人,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是一個清代的對對聯高手:李調元。李調元平生有3絕:寫詩、寫戲曲作品、對對子。而在民間,流傳最多的就是關於他對對子的趣事。
  • 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首詩卻被後人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篇。這首詞名為《南鄉子·集句》,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怎麼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年少時光即刻消逝。良辰暗暗地換得醉酒的工夫。絲羅帳子柔和地吊在白燭的背後。歡樂啊,如同捨棄掉平生的英俊氣概!上片詞人寫自己妻子王弗的美貌,下片寫難忘新婚夜的歡樂生活。可見,蘇軾是多麼喜愛自己的夫人。
  • 原生家庭的痛,白居易和蘇軾都有
    因為他媽媽是因為看花,掉進井裡死的,他居然還能寫出來賞花和新井的詩!(他著有「賞花」及「新井」詩),可見他是多麼涼薄!!就這麼成功了!實際的信息呢?白居易的母親的死完全是一個意外,據傳,她之前已經有些精神失常了。
  • 大教授在詩詞大會即興寫首詩,連用了蘇軾的4個名句,為何被群嘲
    總有朋友問我:「小美老師,為何現在的文化名人很少寫古體詩了」?每次我都是一個回答:因為民間識貨的高手太多了,名人詩裡但凡有一點小問題,都可能會被無限放大,被批挺長時間。這不是小美的猜測,這是有很多例子的,本期小美就和大家說一首3年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