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2022-01-31 三千年讀史

中國古代的皇權專制社會,是一個等級極為分明甚至於可謂是森嚴的社會,具體表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方式,都有著很多的區別,從衣食住行乃至於是日常的稱呼上面,不同身份的人稱呼也不相同。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

春秋戰國時期,原本居於西北偏遠之地的秦國,由於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比較少,同時國內的大貴族地主數量也比較少,能夠凝結出來的力量也很有限,所以在公元前356年順利開啟了「商鞅變法」,雖然商鞅本人由於觸犯了舊貴族太多的利益而沒有得到善終,但是變法卻一直延續了下去,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

等到秦國王位傳到嬴政的時候,國力已經極為強盛,於是嬴政「揮劍掃六合」,完成了一統天下的皇圖霸業,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讓中國首次進入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嬴政不僅僅開創了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同時還首次開創了皇帝制度,自稱為始皇帝。

嬴政之所以自稱為「皇帝」,是由於他與生俱來的強大自信,這是很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從出生以來就沒有遭受過太多的挫折,不管是打哪個國家,哪怕是會暫時遭遇挫折,但是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於他。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讓嬴政養成了「天上地下無敵手,古往今來我為尊」的強大自信,認為傳說中最為賢明最富成就的「三皇五帝」也無法與自己匹敵。

原本的「王、公」等等尊稱已經無法彰顯出自己的尊貴,哪怕是單一的皇或者是帝也僅僅只能夠表現出自己成就的一部分,嬴政認為自己是「功高三皇,德蓋五帝」,於是自稱為「皇帝」,於是這個尊號也伴隨著封建王朝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

同時嬴政還規定「朕」成為皇帝的專屬稱呼,其實在秦朝之前,朕是人們的自稱,哪怕是平民百姓們也能夠以此自稱,像屈原的《離騷》中就有寫「回朕車以復路兮」。那個時候的天子稱為「予」,也就是說天下共主是給予天下人財物的,而普通諸侯國的國王們則自稱為「孤、寡人、不穀」,意思是缺少德行的人,主要是為了警醒自己不要失去德行,後來的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稱為魏王但也只敢自稱為「孤王」,便是因為天子尚在的緣故。

而嬴政之所以規定「朕」為皇帝的專屬稱呼,原因也是眾說紛紜,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著「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就是說把皇帝與群臣「關起來,隔絕起來」,於是就稱為朕,也有人認為這個朕就是嬴政的「政」,還有人認為朕是細小寡德的自喻。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朕在秦朝以後就確實稱為了皇帝的專屬稱呼,其他人不能夠以此自稱,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皇帝從此就自稱朕了。「朕」在秦漢時期更多的還是一種書面語言,皇帝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的自稱還是「我、吾、孤」等等,如劉邦就說「吾聞天有五帝……吾知之矣」。

皇帝在日常生活中也自稱為「朕」,還是唐朝的時候,由唐朝皇帝開始,此後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自稱為朕,但是在此之前,「朕」只是一個書面用語,若是皇帝日常也使用的話,就多少帶有點做作的味道。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可別被電視劇騙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始皇帝泰山封禪的誓言縱隔兩千多年,仍讀得人熱血沸騰,「朕」從始皇帝開始也就成為了皇帝的專屬自稱,作為眾多皇權之中彰顯至高無上身份的自稱,在封建專制的時代裡,稱謂的不同是階層等級森嚴的標誌。那麼作為皇帝的專屬稱謂,歷代歷朝的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自稱朕嗎?可別被電視劇騙了,帶你看看皇帝們的自稱。
  • 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可別被電視劇騙了!
    我們可以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可以看到,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稱自己為「朕」,但是歷史上的皇帝,真的都是自稱為朕嗎? 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有「我的」的意思,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這個字。例如屈原寫下的《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尚書·舜典》中:「汝作朕虞」,意思是你當我掌管山澤的官員。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認為自己的功績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由此秦始皇拿出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由此君王變成了皇帝,此後自稱也是發生了改變。之前的君王自稱寡人,秦始皇成為皇帝後,開始自稱「朕」。由此來說,朕這個字就成為了皇帝的自稱,之後的歷朝歷代中,皇帝都是以朕自稱的。其後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這些規定都是與皇帝有關的。比如說皇帝的飲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
  • 歷史上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別被電視劇帶偏了
    如今,很多古裝劇中的皇帝都自稱「朕」。事實上,古代的皇帝不會經常用這個字自稱,最早它也不專屬於皇帝。先秦時期,「朕」是第一人稱所有格,有「我的」的意思,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這個字。例如屈原寫下的《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尚書·舜典》中:「汝作朕虞」,意思是你當我掌管山澤的官員。帝國專制政體早期,至尊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但隨著秦朝的建立,「朕」字逐漸成為皇帝的專用。古代的等級制度一直很嚴格,人都要分三六九等。
  •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皇帝根本不自稱朕,很多稱謂大多數人不知
    很多人最初的歷史知識,都是從電視劇中得來的,只是當我們真正深入去了解歷史的時候,就能夠輕易地發現,其實電視劇中很多的故事,都是由後世的創作者所杜撰而成,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說皇帝的自稱,基本上電視劇中的皇帝都自稱為朕,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在一些明代的影視劇中,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經常發生「不自稱朕,直接稱咱」這樣的事情,那麼這是真的嗎?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把「朕」拆開讀
    眾所周知,「朕」這個字是皇帝的專屬自稱,但其實「朕」這個字在先秦時期並非皇帝專稱。最開始,「朕」只是一個普通的自稱,就和「我」是一個意思。《爾雅·釋詁》載:「朕,身也」。《說文》中也說:「朕,我也。」任何人都可以用「朕」來自稱,比如屈原在《離騷》中曾寫過:「朕皇考曰伯庸。」意思就是我爸爸叫伯庸。
  • 為何歷代皇帝都用「朕」自稱?專家:你把「朕」字拆開
    除了「朕」,餘(予)、我、吾、印、臺等都是第一人稱代詞。然而秦朝建立後,「朕」字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專有的自稱,其他任何人皆不可再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制」或「詔」,那麼秦始皇為什麼從這些第一人稱代詞中獨獨選中了「朕」?歷朝歷代的皇帝也都以「朕」自稱,它有著什麼樣的奧妙?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命為,令為,天子自稱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皇帝根本不自稱朕,很多稱謂大多數人不知
    很多人最初的歷史知識,都是從電視劇中得來的,只是當我們真正深入去了解歷史的時候,就能夠輕易地發現,其實電視劇中很多的故事,都是由後世的創作者所杜撰而成,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說皇帝的自稱,基本上電視劇中的皇帝都自稱為朕,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古代皇帝皇后,為何自稱「寡人」和「哀家」別被電視劇騙了
    中國自古以來封建王朝的掌權者都是皇帝,這些封建王朝的皇帝們平時都是高高在上的,包括他身邊的皇后也是非常尊貴的,平時皇帝在和臣子們商量政事時,或者和他的妃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喜歡稱自己為「寡人」而他身邊的皇后在和別人聊天之時也是習慣性的稱自己為「哀家」那皇帝自稱「寡人」和皇后自稱「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而曹操卻只能自稱為「寡人」?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們都自稱為「朕」但是,同樣是皇帝,卻並不是都能過以「朕」自稱的,那麼又是什麼時候,皇帝們都以「朕「自稱的呢?而這個「朕」在古代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呢?於是就有了「皇帝」,那麼「皇帝」既是他人對帝王的尊稱,那麼自己是不是應該有一個自稱,於是「朕」這個字的含義也從「我」這個第一人稱變成了皇帝的專屬,他的含義是「天下皆朕,皇權獨尊」。
  • 說文解字: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漢字「朕」的本義又是什麼?
    有網友說,看電視劇裡的皇帝都是自稱為「朕」,這是為什麼?漢字「朕」的本義又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朕」的本義,再說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在秦統一六國以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朕。《說文解字》:朕,我也。那個時候,無論阿貓阿狗,都可以稱自己是朕(可能是謙稱)。兩小兒在街上打架,往往可能就是這樣大喊大叫了——「朕要滅了你!」「有本事你來呀,你敢動朕一根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