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稱「朕」,那麼太上皇自稱什麼?乾隆帝的自稱最霸氣

2022-01-31 歷史研究院

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華夏大地就進入了封建王朝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就有了一統天下的打算。只不過當時的秦國沒有優秀的君王,但是秦國的君王已經為一統天下做好了準備。到了秦始皇這一代,成功一統天下。

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與手中的謀士和武將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人的出現,才能夠讓秦始皇一統天下。一統六國之後,秦始皇建立了秦朝。這個朝代僅僅存在了15年的時間,不過它對後世的影響力超過了任何一個朝代。

單單從大一統的角度來說,秦朝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後來的朝代幾乎都以秦朝的大一統為藍本進行統一。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是歷史上最為優秀的皇帝之一,現如今看來,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這是對一位皇帝的最高評價。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認為自己的功績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由此秦始皇拿出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由此君王變成了皇帝,此後自稱也是發生了改變。之前的君王自稱寡人,秦始皇成為皇帝後,開始自稱「朕」。

由此來說,朕這個字就成為了皇帝的自稱,之後的歷朝歷代中,皇帝都是以朕自稱的。其後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這些規定都是與皇帝有關的。比如說皇帝的飲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從此之後,皇帝就成為了一個朝代的管理者。

那麼很多時候,開國皇帝建立一個王朝,此時開國皇帝的父親仍然活著。那麼就有了太上皇,歷史上解決太上皇這個問題的,就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太上皇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他的父親秦王嬴楚還在世。

秦始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秦王嬴楚就成為了太上皇,之後的就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劉煓。值得一提的是,劉煓是歷史上唯一未曾為帝王,而被尊為太上皇的人。縱觀整個歷史,一共出現了17位太上皇。歷史上能夠稱之為太上皇的,即使是皇帝本身,對他也是非常尊重的。

畢竟這是皇帝的父親,古代的時候,人們注重禮節,因此對待太上皇,更是禮遇有加。不過歷史上有一個人是個例外,他就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歷史上最不願意當太上皇的人也是李淵,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由此成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仍然是活著的,李世民弒兄殺弟,但是對自己的父親沒有下手。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成功後,李淵自己當起了太上皇。李淵在退位詔書中,寫出了這樣一句話:「善!此亦吾之夙志也。」此時的他將自稱改為了「吾」。

李淵的太上皇自稱「吾」,唐末時期,唐玄宗李隆基同樣經歷了太上皇,當時的李隆基仍然自稱朕,但是此時的他已經是有名無實了。宋徽宗在金朝進攻宋朝的時候,將皇位讓給了兒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此時的宋徽宗沒臉見到自己的兒子。

於是在兒子宋欽宗面前,宋徽宗自稱「老朽」。歷史上的太上皇出現了17位,這17人中,最為厲害的就是乾隆皇帝。眾所周知的是,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他在位六十年的時間,這不算當太上皇的時間。那麼乾隆帝當太上皇時自稱什麼呢?

與李淵、宋徽宗等人相比,乾隆帝的自稱是最霸氣的,乾隆帝在晚年時期禪位給了嘉慶帝。不過這時候的嘉慶帝沒有實權,一切的決定仍然乾隆帝作主,從批覆奏摺就可以看出。乾隆帝批覆奏摺的時候,仍然自稱「朕」。由此來說,乾隆帝是歷史上最霸氣的太上皇。

猜你喜歡看

相關焦點

  •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自稱是「朕」,太上皇該如何自稱?宋徽宗最卑微,乾隆最霸氣 皇帝是古代最尊貴的職業,皇帝是終身制,老皇帝什麼時候去世,下一任皇帝就什麼時候登基。中國一共產生了幾百位皇帝,那麼產生了多少太上皇呢?根據統計,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了17位太上皇。
  • 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那麼太上皇又自稱什麼?乾隆是這麼說的
    最終於公元前221年第一次統一了全國,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中的「皇」以及五帝之中的「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丞相李斯建議用「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秦始皇嬴政很高興地應允了。其實「朕」這個稱呼在先秦之前,是一個很平常的稱呼。沒有什麼特別,不分尊卑貴賤,所有人都可以自稱「朕」。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上自稱朕,那麼太上皇又怎麼自稱,乾隆仍稱為「朕」
    皇上自稱朕,那麼太上皇又怎麼自稱,乾隆仍稱為「朕」 古代皇帝是個稀缺職業,兩千多年了,也才422位,但是太上皇就更是一個稀缺職位了,這麼多年來,也就26位,有的是沒當過皇帝,後代當了皇帝追封的,比如劉太公,有的是當了皇帝,結果自願或是被迫在生前就退位,比如趙佶、李淵、乾隆。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古代皇帝稱呼自己為「朕」,那太上皇自稱什麼呢?網友:老朕
    古代皇帝稱自己為「朕」,那當皇帝成為太上皇時,應該稱為自己為什麼呢?還是稱自己為「朕」嗎?古代歷史上下幾千年,古代帝王活著當上太上皇的卻並不多。歷史記載的一共有17位,那這些帝王當上太上皇的情況,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生前主動讓位的,另一種是被迫退位的。
  • 皇帝真的自稱朕?可別被電視劇騙慘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我們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就能夠看到古代的時候,皇帝們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自稱為「朕」的,那麼歷史上的皇帝,是否真的自稱為朕呢?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讓嬴政養成了「天上地下無敵手,古往今來我為尊」的強大自信,認為傳說中最為賢明最富成就的「三皇五帝」也無法與自己匹敵。原本的「王、公」等等尊稱已經無法彰顯出自己的尊貴,哪怕是單一的皇或者是帝也僅僅只能夠表現出自己成就的一部分,嬴政認為自己是「功高三皇,德蓋五帝」,於是自稱為「皇帝」,於是這個尊號也伴隨著封建王朝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把「朕」拆開讀
    眾所周知,「朕」這個字是皇帝的專屬自稱,但其實「朕」這個字在先秦時期並非皇帝專稱。最開始,「朕」只是一個普通的自稱,就和「我」是一個意思。《爾雅·釋詁》載:「朕,身也」。《說文》中也說:「朕,我也。」任何人都可以用「朕」來自稱,比如屈原在《離騷》中曾寫過:「朕皇考曰伯庸。」意思就是我爸爸叫伯庸。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代,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根據漢許慎說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義。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皇帝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開發出來之後,成功的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同時流傳下來的還有秦始皇對於自己的專屬稱呼——朕。那麼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自稱?
  • 從朱元璋不自稱「朕」,閒聊古代皇帝自稱的演變
    在一些明代的影視劇中,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經常發生「不自稱朕,直接稱咱」這樣的事情,那麼這是真的嗎?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現如今,我們從各種歷史影視劇中不難發現,裡面的皇帝時常稱呼自己為「朕」。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
  • 古代的皇后為何都自稱「哀家」,皇帝為何自稱「朕」?
    李斯等人商議後報告秦王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秦王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兼採「帝」號,稱為「皇帝」,以顯示自己的尊貴. 另一種說法: 秦滅六國後,秦王政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號,顯不出他的偉大,更不能讓後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們商議改帝號之事。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命為,令為,天子自稱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皇帝真的自稱朕嗎?可別被電視劇騙了,帶你看看歷朝歷代皇帝自稱
    始皇帝泰山封禪的誓言縱隔兩千多年,仍讀得人熱血沸騰,「朕」從始皇帝開始也就成為了皇帝的專屬自稱,作為眾多皇權之中彰顯至高無上身份的自稱,在封建專制的時代裡,稱謂的不同是階層等級森嚴的標誌。那麼作為皇帝的專屬稱謂,歷代歷朝的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自稱朕嗎?可別被電視劇騙了,帶你看看皇帝們的自稱。
  •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而曹操卻只能自稱為「寡人」?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們都自稱為「朕」但是,同樣是皇帝,卻並不是都能過以「朕」自稱的,那麼又是什麼時候,皇帝們都以「朕「自稱的呢?而這個「朕」在古代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呢?於是就有了「皇帝」,那麼「皇帝」既是他人對帝王的尊稱,那麼自己是不是應該有一個自稱,於是「朕」這個字的含義也從「我」這個第一人稱變成了皇帝的專屬,他的含義是「天下皆朕,皇權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