詛咒泰國十世而亡的鄭信大帝竟是廣東人?後世不安,泰王依舊荒唐

2020-12-08 騰訊網

老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古老的預言落到王朝中,就成了可怕的王朝詛咒。比如清代葉赫那拉氏的首領就曾流下了「滅建州者葉赫」的詛咒,鬧得愛新覺羅氏縱使君臨天下,富有四海,依然不得開心顏。

時空流轉下,同樣的王朝詛咒在泰國王室再次上演。那麼,泰國版的葉赫詛咒,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01、我登上王位,是為了拯救國家

泰國版葉赫詛咒的源頭,要從吞武裡王朝的鄭昭王說起。

1767年,緬甸大軍攻克泰國大城國都,將泰國四百多年積攢下的繁榮付之一炬,泰國百姓生活在風雨飄搖中。

一些還沒被緬甸佔領的小城,見泰國王室勢微,紛紛擁兵自重,宣布獨立,眼看著泰國就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就在這個時候,鄭信挺身而出。他帶領2000名士兵,在那空育那府附近與緬甸軍隊展開一場肉搏大戰。

靠著熟悉地形的優勢,鄭信以陣亡半數士兵的慘烈代價,終於打敗了緬甸軍隊,而此時清軍也對泰國展開神助攻,趁亂進攻緬甸本土。

緬甸軍隊不得不匆忙回防,鄭信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在泰國境內大舉招兵買馬,打造軍艦,然後率領著五千士兵,百艘戰艦,兵發湄南河河口,一舉收復吞武裡城。

而後,鄭信溯流而上,從緬軍手中奪回大城,又南徵北討,將所有宣布獨立的割據勢力全部收復,就此重振泰國。

泰國的百姓有感於鄭信救萬民於水火的功勞,紛紛擁立鄭信為新任泰國國王。就這樣,鄭信成了吞武裡大帝,而他所創立的王朝,便是吞武裡王朝。

不過,民間百姓更喜歡親切地稱他為鄭昭王(一說鄭王)。只因鄭信總是時刻牽掛人民,就連在加冕儀式上,也不忘宣誓稱:我登上王位,是為了拯救國家。我想要的,只有民眾的尊敬。

02、奪我王位者,十世而斬

鄭信登基前,不過是甘烹碧城城主。又因為他本是祖籍廣東的華僑,在朝中並無勢力。這就使培養親信成為了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為此,鄭信收下曾與他一起在寺院修行的通鑾為義子,又在部將裡精挑細選,組建了一支近衛軍。

看著威武的屬下與義子,鄭信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在他看來,這樣一支勁旅,足以護佑他的王朝長治久安了。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1782年,通鑾在故都阿瑜陀耶城搞事情,以反封建為口號掀起一場大遊行,然後再聯合貴族共同指責鄭信施政不當,致使民怨沸騰。

為了不讓泰國再次陷入戰火,鄭信被迫宣布退位,通鑾隨即自立為王,並將國都遷到曼谷,泰國就此進入曼谷王朝時代。

退位後的鄭信剃度出家一心向佛,可政壇中的一些人物卻不想放過他。於是,一些政治人物在鄭信退位後不久,便將派人將鄭信暗殺。

千百年來,殺害鄭信的真兇究竟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通鑾用檀香木打死了鄭信,也有人說是鄭信的近衛軍玩了出「陳橋兵變」,多年來佯裝臣服卻突然給鄭信致命一擊。

真相究竟如何如今已不可考,但據泰國民間傳言,鄭信臨死前,曾憤怒地留下詛咒稱:奪我王位者,十世而斬!

充滿怨念的詛咒迴蕩在泰國上空,漸漸成為泰國民間傳說的一部分,讓萬千泰國民眾對未來充滿擔憂。

但通鑾顯然不相信這個詛咒。他一邊以鄭信義子的名義,遣使去清廷朝貢,成功讓清廷承認他為 暹羅國王,一邊在國內大肆清理反對派,穩穩坐上了開國皇帝的寶座,後世稱之為拉瑪一世。

時光悠悠,轉眼過了數百年。曼谷王朝一代代傳承,待到千禧年間,在位的已是拉瑪九世。

拉瑪九世治國有方,愛民如子,在泰國聲望極高,然而他與皇后結婚多年,膝下只有一子,偏偏還是個成天只喜歡在女人堆裡打轉的浪蕩公子。

眼看著王儲不成器,拉瑪九世又急又氣,甚至一度動了改立女兒為女王儲的心思,這讓泰國百姓忍不住想起鄭信留下的古老詛咒,民間傳說頓時甚囂塵上。

恰好當時泰國的總理名叫他信。在泰語中,他信的發音與鄭信相似,而他信又掌握了泰國大權,民望絲毫不亞於泰王拉瑪九世,一時間,民眾紛紛傳說他信其實是鄭信轉世,為的就是讓泰國王室應驗當年的詛咒。

03、搖搖欲墜的王室

所幸他信並沒有幹出反叛皇室的事情,拉瑪九世的皇位最終和平過渡給其子哇集拉隆功,這便是拉瑪十世。

然而,拉瑪十世的行事作風,與其父卻大相逕庭。泰國民眾漸漸發現,新任國王不再像老國王那樣莊嚴有威儀,而是喜歡穿著吊帶背心夜會美人。

被哇集拉隆功看中的美女名叫詩妮娜,原本是一名護士。自從被哇集拉隆功看上後,詩妮娜的生活完全改變,她被破格允許進入軍中,擔任要職,還在重要節日裡站在隊伍前端接受哇集拉隆功的檢閱。

不過,對於哇集拉隆功來說,僅僅將美人留在軍中到底隔層紗,於是哇集拉隆功一反泰國王室傳統,在已有皇后的情況下高調迎娶詩妮娜入宮,封為貴妃,一下子震驚全球。

不僅如此,哇集拉隆功還在組建了一個由數十名名佳麗組成的後宮團,並且帶著這些美人一起飛到德國度蜜月,還順手將他與美人們共同養的一隻寵物狗封為大將軍,一下子把泰國王室的老臉丟了個乾淨。

泰國人民實在無法忍受自家國王如此不成體統,人們紛紛在網絡論壇裡發表著對國王的不滿,以致於關於國王的討論帖點擊率一度達到120萬,高居熱搜榜首。

但無論如何,造成民眾對王室極度不滿的哇集拉隆功,剛巧是第十世泰王。

一陣冷風吹來,數百年前鄭信的毒咒似乎又在泰國上空迴響。曼谷王朝究竟能不能走出傳說中的詛咒,實在是讓人期待。

相關焦點

  • 泰國王室十世而亡的詛咒,究竟是謠傳?還是確有其事?
    曼谷王朝的建立者拉瑪一世曾被吞武裡王朝的鄭信大帝封為王子(義子),故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員的都以鄭氏為王族中文姓氏,如拉瑪一世名為鄭華,拉瑪二世名為鄭佛等等。鄭信又名鄭昭,是在泰國建立吞武裡王朝的華裔,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裡大帝」,是泰國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
  • 泰國開國君主鄭信曾留下「十世詛咒」?其實只是抗議者傳的謠言!
    最近一段時間,泰國不太太平,泰國針對泰王的遊行已經長達幾個月了,很多都是青年學生,咱們這麼講,泰王也確實有點不太著調。你說當此大難之時,全球疫情泛濫,泰國旅遊業顆粒無收,去年1000多萬人去泰國,今年幾乎沒有了,在這樣一個狀態下很多泰國老百姓生活是很困難的。
  • 此人被奉為泰國大帝,留下「九世詛咒」,英拉、他信還有機會?
    此人被奉為泰國大帝,留下「九世詛咒」,英拉、他信還有機會?在唯物主義時代,可能大多數人並不會信一些看上去很玄乎的事情,但不能否認的是歷史上確實存在多個不解之謎,或賦予了神話色彩或添加了鬼神之說,而在泰國歷史上,也存在著一個讓後世人民都感到不安的詛咒,提起鄭信,或許在亞洲國家這只是個普通的名字,但在泰國卻有著不一般的意義,被泰國人民稱為鄭信大帝,作為暹羅吞武裡王朝的開拓人,同樣也是海外第一個稱帝的人,其父親鄭鏞在雍正時期的時候離開了故土廣東來到暹羅,並在當地和一名女子結婚生下了鄭信
  • 來自潮州的泰國吞武裡大帝鄭信——海外立國稱帝的華人大盤點(一)
    廣東潮州市,古稱員水的韓江在這裡被一分為二,東面的支流叫做蓮陽河,西邊的那條叫西溪,兩條河浩浩蕩蕩、日夜不休地流入南海。在距離入海口十多裡的蓮陽河邊,矗立著一座鄭王衣冠冢,它的主人 名 叫鄭信。提及此人,在中國歷史上寂寂無名,但是在千裡之外的泰國,卻是一位不朽的傳奇。
  • 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泰國有一個王朝,竟然是華人建立的。他就是吞武裡王朝創立者:鄭信大帝。直到今天,他也是泰國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聽薩沙說一說吧。歷史上的今天,1767年12月28日鄭信登基成為泰國國王。薩沙去泰國的時候,當地朋友說泰國有百分之十幾的華裔,人數接近1000萬。
  • ...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系列第327講)
    原標題:【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七十九期】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系列第327講)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泰國有一個王朝,竟然是華人建立的。他就是吞武裡王朝創立者:鄭信大帝。直到今天,他也是泰國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聽薩沙說一說吧。
  • 泰王駕崩與神秘的詛咒 旅遊的朋友要小心了
    文/端宏斌   昨天下午,全球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泰王蒲美蓬駕崩,享年88歲,在位時間長達70年。現在泰國舉國悲痛,所有電視臺都是黑白畫面,據說要全國哀悼一個月。可是在泰國的民間,大家都在等待一個古老的詛咒能否應驗,這個詛咒關係到曼谷王朝還能不能繼續延續下去。  本文就來揭秘其中的故事。  故事還要從鄭和下西洋開始講起。
  • 民眾憤怒,浪蕩泰王驚慌回國,王室搖搖欲墜真跟「詛咒」有關?
    而後,鄭信溯流而上,從緬軍手中奪回大城,又南徵北討,將所有宣布獨立的割據勢力全部收復,就此重振泰國。泰國的百姓有感於鄭信救萬民於水火的功勞,紛紛擁立鄭信為新任泰國國王。就這樣,鄭信成了吞武裡大帝,而他所創立的王朝,便是吞武裡王朝。
  • 前朝皇帝的詛咒是否會靈驗,從泰銖紙鈔上讀泰國
    前些日子泰國不太平,針對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的遊行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了。比起其父先王拉瑪九世蒲美蓬·阿杜的豐功偉績,這個新泰王的確是有點不著調。當下新冠疫情泛濫,導致泰國旅遊業受到重挫,在泰國經濟佔比中,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佔到了52.4%,佔到了泰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在這個狀況下,泰國民眾的生活是十分不易的,就在這個時候,泰王不顧國民生死安危,帶著20多位妃嬪去德國度假。
  • 泰國的華裔國王死於非命,留下「十世而亡」詛咒,讓皇室不安至今
    泰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幾個還保留王室的國家,如今的泰國王室自1782年起統治泰國,曼谷王朝統治泰國已經幾個世紀,政權穩定,但是鮮為人知的泰國王室卻十分擔憂一個華人的詛咒,在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即位時,泰國上下都憂心惶惶,害怕這個華人的詛咒會實現。這個華人名叫鄭信,他是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帝之一。
  • 清朝貧農為謀生南遷泰國,其子卻成一代大帝,至今被奉為皇室先祖
    提起泰國,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尊奉佛教的王國,卻很少有人注意到700年來每一位王朝建立者都有著華人血統。阿瑜陀耶王朝(又稱「大城王朝」)建立者拉瑪鐵波底,乃是中國富商的後代;吞武裡王朝建立者鄭信,其父為廣東人;延續至今的卻克裡王朝(又稱「曼谷王朝」),建立者拉瑪一世祖父為華商。
  • 水滸李俊的現實版,身為華人在海外建國,泰國王室都自稱他的後代
    中國人自古就是勤勞勇敢的民族,在古代,東南沿海無數人冒著生命危險下南洋,憑著樂觀積極的心態,從無到有積累產業,為南洋各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有的在當地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甚至建國稱帝,例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吞武裡大帝鄭信。
  • 廣東浪子跑泰國討生活,生的兒子是吞武裡大帝,沒有他泰國要亡!
    懷念鄭信的泰國民眾泰國歷史上有五位大帝,其中最著名的大帝叫「吞武裡大帝」,至今每年的12月28日,泰國人都要舉辦鄭信朝祭大典。吞武裡大帝的漢名叫鄭信(又名鄭昭),因為他的親爹叫鄭鏞,是廣東潮州人,著名的浪子一枚,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四十二梅居士的《鄭昭傳》記載「父達,曠蕩不羈,鄉人號之曰歹子達。」另外,棠花的《泰國古今史》上說「鄭鏞年輕時在故鄉,因行為不檢,被目為浪子,不容於鄉黨,遂南渡來泰。」
  • 此人祖籍廣東,開闢了泰國一代王朝,至今泰王也有中國姓
    奠定了泰國的版圖在清朝年間,廣東地區就有不少人前往泰國生活,當時的泰國還不叫泰國叫暹羅,雍正年前,有一個叫鄭達的小混混在廣東潮州地區不學無術遊手好閒,賭光了家產走投無路後跑到了暹羅躲債討生活。當時泰國面對緬甸的侵略,於是鄭昭在泰國東部招兵買馬擊退緬軍,並平定了各地的割據勢力,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並於1767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吞武裡大帝,歷史上稱鄭皇,改名鄭信。鄭信在位前期,不僅統一了整個泰國,還打敗了緬甸的再次進攻。
  • 從拉瑪一世到拉瑪九世蒲美蓬,泰國人還不該忘記中國後裔鄭信!
    1768年12月28日,一位來自中國澄海縣的華人後裔鄭信,在泰國被擁立為王,他建立了泰國歷史上重要的吞武裡王朝,鄭信也成為泰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帝之首——吞武裡大帝。但在1782年4月7日泰皇宮發生了宮廷政變,鄭信下臺。
  • 他是漢人後裔,卻被奉為泰國的大帝,現在的泰王仍自稱是他的後代
    這些開拓者不僅促進了東亞文化的融合,還未當地的各個國家帶去了經濟上的貢獻,甚至這位漢人後代一直發展到成為當時泰國的國王。他的名字就叫鄭信,在泰國一位大名鼎鼎的君王。鄭信當然不是平白無故就能當上國王的,這要從他的父親開始說起,他的父親叫鄭鏞,廣東人氏,在雍正年間坐船到了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去經商貿易,憑藉這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很快就發了家,還在當地做了稅務官,娶了暹羅妻子,生下了鄭信。鄭信沒多大,鄭鏞就去世了,如果不是一位朝中的高官收了他作乾兒子,他可能也不會有日後的顯貴。
  • 發布禁令也沒用,數萬民眾包圍皇宮,「十世而亡」詛咒真這麼靈?
    前陣子泰國也掀起了一場群眾抗議活動,但民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國王的生活現狀,即便國王發布禁令也沒用,數萬民眾包圍皇宮。這一現象讓很多人想到了早期泰國「十世而亡」的詛咒,許多人對這個詛咒產生興趣,難道真的這麼靈嗎?
  • 泰國王室「十世詛咒」應驗?資產高達4000億,卻引發民憤
    在清朝時期,廣東潮州一個鄭姓華人跑到泰國生活,生下一個叫鄭信的男孩,這人在泰國建立了吞武裡王朝,成為了泰國的國王。可是好景不長,他的髮小推翻了鄭信,重新建立起了曼谷王朝,自稱拉瑪一世,而這個就是現任泰王的祖先。
  • 泰國王室認一位汕頭人為祖先,留下「奪我王位、十世而亡」的讖語
    泰國王室十世而亡的詛咒真的有,最近喜提貴妃的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就是那第十世國王,結合這位國王的黑歷史,很多人都不看好這位紈絝國王。   汕頭澄海縣有一個小夥子來到了泰國謀生,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以在泰國立足,並且娶妻生子,他的兒子叫做鄭信。憑藉老爸的人脈關係,以及自身的能力,很快,鄭信就成為了當地一名高級官員。由於緬甸的入侵,統治泰國地區的大城王朝滅亡,緬甸人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的勝利是極為短暫的。
  • 泰國有六位君主被尊稱大帝,是哪六位君主?對泰國有何偉大貢獻?
    這六位君主是素可泰王朝的蘭甘亨大帝、阿瑜陀耶王朝的納黎萱大帝、吞武裡王朝的鄭信大帝、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馬古大帝、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九世蒲美蓬大帝。 既然以上六位泰國君主被尊稱大帝,那這六位泰國君主顯然就是泰國歷史最偉大的六位君主,那他們對泰國歷史到底有何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