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它,是03年了吧,那時候剛接觸玉,就被其溫潤色澤如羊脂肪而吸引。大哥說,玉的溫潤,是提煉過的羊脂肪凝固後成羊油的感覺,而不是生的羊脂肪的生冷白。加之,其形狀特象羊尾巴。大家都稱呼:那個、12公斤 羊尾巴。故得名。
說來,這也有故事。之前,大哥陪臺灣林老闆在和田一起去看料,這塊一入眼,倆人即心動。大哥盡地主之宜,照舊林先生先談。遞價,再加價,老維族咬牙不放,未果。遂離開和田。
大哥因地緣優勢,幾乎天天都有挖料的老維族們登門造訪。隨後幾天,又見此料貨主,便隨口再加價,老維族操著帶羊羶味的普通話:程經理,這個嘛,太貴了,你再一點點兒加嘛,給。
大哥不理會。
七天、再七天。維族熬不住了,上門找大哥,再試圖加價,大哥心態極穩,不露聲色。
安麼絲(好吧),成交!兩人重重握手,算成交儀式。
呵呵,事後,林先生再見此料,搖頭無語~愛玉之人未得的遺憾~無以言表。能切多少塊羊脂牌啊(我小人心理替他代言)。
這個12公斤羊尾巴,十幾年過去了,至今還安靜的躺在會所,成為大哥的心頭好呢。不捨得切零,儘量保持其完整性,這又是大哥對和田玉的價值取向。
不少人有緣見過這塊美玉,你見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