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0種魚類或含'雪卡'毒 13條含毒虎斑魚已銷毀

2020-12-19 搜狐網

  南方網訊 從本月26日起,汕頭市50多名市民食用兩條虎斑魚後(俗稱「老虎斑」,石斑魚、珊瑚魚的一種),先後中毒入院。該批魚的深圳進口商昨日(8月30日)表示,這批含有「雪卡」毒素的虎斑魚是他們從香港購入的,總共15條。事發後第二日,深圳市衛生防疫部門就已將其餘13條虎斑魚帶走銷毀,並未流入市場。

  據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透露,近期深圳市也有數宗疑似中毒個案,該中心早在今年4月就已提醒市民暫時減少或停食珊瑚魚類為宜(本報深圳新聞曾報導)。而在香港,僅今年頭三個月,就已發生16宗食用石斑魚中毒個案,受影響人數多達77人。

  【尋魚】輾轉海產行 魚自香港來

  兩條「帶毒」的大石斑魚,一下就放倒汕頭市59名市民,為防止有市民繼續中招,汕頭市疾控中心在出事當天就立刻介入調查。

  但要查清「肇事」虎斑魚的來源卻並非易事,據了解,這兩條虎斑魚並非本地貨,而是當地一家名為龍奮海鮮行的海鮮檔從外地購入的。該行的進貨單據顯示,這兩條重量均在15斤以上的大傢伙,是本月26日從深圳鹽田海鮮一條街進的貨,進貨魚檔的名字叫金泰海產行。有關信息很快通報到深圳市衛生防疫部門。

  27日下午,鹽田區衛生防疫部門就找到金泰海產行,在核實汕頭的「肇事」石斑魚確實是出自該魚行後,工作人員立刻封存這批石斑魚,並將其中1條虎斑魚帶走檢驗。第二天,防疫工作人員再次來到魚行,在通知該批魚可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後,將剩餘12條虎斑魚帶走銷毀。

  昨天下午,金泰海產行一名鄭姓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已經獲悉汕頭市有市民食魚中毒的事情,並確認那兩條石斑魚就是出自他們魚行。「這批魚我們也不知道有問題,當時從香港買來,就是看中這批虎斑魚夠鮮活。」鄭老闆拿出一張名片說,這批魚是從一家名為「英洋公司」的香港魚檔購入,但是這批虎斑魚的具體產地他也不知道。但他表示,深圳和香港本地海域並不產這種深海魚(少量人工養殖的除外),所以應該是從外國進入。

  【賣魚】石斑魚照賣 仍是招牌菜

  「60塊一斤虎斑魚,想著划算,我一下就把漁場15條虎斑魚全給買了下來,每條魚都重15斤以上,總共花了14000塊。」金泰海產行鄭老闆說,儘管所有魚都被衛生部門沒收,但是他還是覺得挺幸運的,畢竟他只賣掉了其中兩條,否則中毒的市民很可能會更多。鄭老闆說,近期他不準備再經營虎斑魚,以防再次購進有毒虎斑魚。

  就在與金泰海產行不到50米遠處,就是深圳市有名的鹽田海鮮一條街,深圳市許多市民都喜歡到這裡品嘗鮮活的海鮮。儘管附近海鮮檔剛發現有毒虎斑魚,但是這些海鮮酒家仍把石斑魚當作他們的招牌菜,在這些海鮮酒家的大魚缸裡,幾乎都有10多條碩大的石斑魚來回遊動。一家酒家的服務員帶著記者數道:「你看,這條是老鼠斑,這條是蘇眉,那條大的是東星斑,這些都是我們店的鎮店之寶呢!」當記者問有沒有虎斑魚賣時,這名服務員說:「有啊,160元一斤,我們的虎斑魚都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這些可都是深海魚,保證新鮮美味。」

  當地金龍海鮮酒家廖老闆向記者透露說,東星斑、老鼠斑等石斑魚深圳本地都有,在南澳那邊還有養殖基地,但是虎斑魚本地海域卻沒有,絕大部分的虎斑魚都是產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深海,深圳和內地其它地區的虎斑魚都是由香港轉口進來的。香港有關資料也顯示,香港每年平均進口18000噸石斑魚,當中六成再運往內地,是「消耗」珊瑚魚最多的地區,珊瑚魚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地。

  石斑魚並非鹽田海鮮食街所獨有。據記者觀察,深圳市各區都分布有大量檔次不一的海鮮酒家,而那些檔次稍高一些的酒家,都有各種石斑魚出售。

  據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透露,近期深圳市也有數宗疑似中毒個案,而該中心早在今年4月就已提醒市民暫時減少或停食珊瑚魚類為宜。

  【吃魚】有毒石斑魚 煮熟仍含毒

  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前年及去年,香港分別發生18宗及5宗由「雪卡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而在今年頭三個月內便發生了16宗個案,受影響人數多達77人,大批石斑魚因此被有關部門收繳銷毀。

  據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透露,近期深圳市也有數宗疑似中毒個案,該中心早在今年4月就已提醒市民暫時減少或停食珊瑚魚類為宜。

  據汕頭市疾病控制中心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已經初步確定造成59名市民食物中毒的元兇,就是這兩條含有「雪卡」毒素的虎斑魚。據了解,汕頭這59名中毒市民,都是在當地一家火鍋城食用過這兩條虎斑魚。而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也幾乎相同:進食含「雪卡」毒素的海魚後,患者在幾小時內出現中毒症狀,如嘔吐、腹瀉、四肢和口唇麻木、冷熱感覺顛倒、關節和肌肉疼痛。

  據了解,由「雪卡毒」引致的食物中毒個案在熱帶地方並不罕見,這與進食大珊瑚魚有關,因為在珊瑚礁海域生存的小魚會吃有毒的海藻,當大珊瑚魚吃下這些小魚後,毒素便會積聚在體內,魚的體積愈大,含毒量亦愈高,但從外表不能分辨該魚是否含有毒素,煮食亦不能將毒素分解,大部分中「雪卡毒」的人士都會痊癒,對健康不會帶來長遠後遺症,但吸取過多毒素會影響循環及神經系統。

  有關資料顯示,「雪卡」毒素目前尚無特效藥可解。大多數中「雪卡毒」的人均會自行康復,但也有少數最嚴重的病例可能致命。

  新聞回放 逾萬毒魚上市多名港人中招

  香港消息香港衛生署前天(3月31日——編者注)公布,又有8人疑因進食石斑魚中「雪卡毒」不適入院治療。香港3日內已發生16起類似事件,涉及人數多達53人。雖然有魚類供應商稱已回收市面3000條西星斑,但有知情的魚販不諱言市面應不止此數,料有逾萬條,甚至流入內地,預計未來數天仍會陸續有市民中毒。香港食品環境署承認現行制度不完善,活海魚不受監管。

  當局追查後發現,原來多宗毒魚案,均源自一批產於南太平洋島國吉裡巴斯的海產,供應商已在市面回收3000條西星斑。熟悉該批活魚批發的人士透露,這批有問題的西星斑上月27日開始流入香港市面,主要送往酒樓,數目應比回收的更多,因為每次運送魚貨到香港均是數以百擔計,每擔約50公斤,若以1公斤1條計算,流出市面可能已逾萬條。他又說,近年內地對珊瑚魚需求大增,供應商於是不斷發掘新捕魚點轉售圖利,港人嗜食海鮮,所以部分會留港出售。

  食環署署長梁永立說,當局早於數年前已有一套抽查活海魚的方法,當漁民前往外地捕捉深海活魚時,當局會要求漁戶宜先把數條海魚運回本港,交由香港大學進行檢驗,有待證實海魚不含致命有毒化學物,才會批准海魚入口。但他承認現時沒有快速檢驗方法,至少需要一周時間,才可明確活魚是否含有毒化學物,所以中間存在技術問題,現正與業界商討如何改善。

  逾400種魚類可能含「雪卡」毒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昨日(4月16日——編者注)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近期香港衛生署接獲多宗由於食用珊瑚魚而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個案,而深圳近期也有數宗疑似個案,為預防此類事件繼續發生,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暫時減少或停食珊瑚魚類為宜。

  據介紹超過400種魚類可能引致「雪卡」中毒,從以往香港發生的「雪卡」中毒個案顯示,有較大機會含「雪卡」毒素的珊瑚魚類包括紅斑、老虎斑、蘇眉、龍躉等,魚類身上的「雪卡」毒素會慢慢積聚下來,因此體積較大的珊瑚魚,可能含有較多毒素。

  名詞解釋

  雪卡毒素雪卡毒素是由一種海洋微生物產生的毒素,毒素黏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表面,由小魚吃下帶有毒素的海藻,而通過食物鏈富積到大魚體內而形成。有較大機會含雪卡毒素的珊瑚魚類包括紅斑、老虎斑、蘇眉、龍躉等。

  專家建議 吃珊瑚魚不能喝酒

  針對雪卡毒素,有關專家指出,曾經有過雪卡毒素中毒的人再次中毒機會較大,如下方法可避免吃進雪卡毒素和購進有毒魚類:

  消費者

  減少進食珊瑚魚

  每次只吃少量珊瑚魚

  避免進食珊瑚魚的卵、肝、腸、魚頭和魚皮

  當進食珊瑚魚或肌肉毒魚類中毒時,應避免同時喝酒及吃花生或豆類食物

  應向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珊瑚魚,及查詢它們來自哪一捕魚區;若有懷疑,應放棄購買

  如發現有任何中雪卡毒的病徵,應立即到醫院診治海鮮經營商

  選擇信譽良好的批發商購買珊瑚魚,並要清楚知道珊瑚魚來自哪一捕魚區

  應保存珊瑚魚來貨的記錄,以便發生問題時,可追查魚的來源

  把不同來源及供貨商的珊瑚魚飼養在不同的魚缸或養魚區

  避免購買低於市價的珊瑚魚,因它們可能來自新捕魚區,而沒有任何資料顯示該區域的魚類不含雪卡毒素

  海鮮經營商

  選擇信譽良好的批發商購買珊瑚魚,並要清楚知道珊瑚魚來自哪一捕魚區

  應保存珊瑚魚來貨的記錄,以便發生問題時,可追查魚的來源

  把不同來源及供貨商的珊瑚魚飼養在不同的魚缸或養魚區

  避免購買低於市價的珊瑚魚,因它們可能來自新捕魚區,而沒有任何資料顯示該區域的魚類不含雪卡毒素(編輯:文芬)

相關焦點

  • 13條含毒虎斑魚已銷毀
    有關部門核實,導致汕頭市民中毒的兩條魚由深圳售出,這批魚據稱來自香港共15條  13條含毒虎斑魚已銷毀  本報訊 從本月26日起,汕頭市50多名市民食用兩條虎斑魚後(俗稱「老虎斑」,石斑魚、珊瑚魚的一種),先後中毒入院(見昨日本報A12版)。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我國衛生部門和市場管理部門都曾大力宣傳河豚魚的形態特點及其嚴重的危害性,規定禁止出售河豚魚,一經發現有市售賣河豚魚或幹品,要立即追查其來源,並會同有關部門協助組織銷毀。飲食店也不能應食客要求製作河豚魚菜餚,否則出現問題後,將要承擔嚴重後果。
  • 未受「雪卡毒」事件影響 虎斑魚仍然賣得歡
    南方網訊日前,廣東省衛生廳發出公告,就最近汕頭市發生了50多人因進食含「雪卡毒」的虎斑魚中毒事件,提醒公眾慎食珊瑚魚(泛指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周圍和近海海岸的魚類如老虎斑、龍躉等石斑魚和鱸魚)等海產品。
  • 臺灣數種含毒食品流入大陸 「毒飲料」未入湘
    臺灣數種含毒食品流入大陸 塑化劑被列入「黑名單」  本報6月1日訊 臺灣塑化劑食品汙染風波繼續升級。有媒體報導,含有毒塑化劑的飲料、藥品和乳化劑等,已確認擴散至美國、菲律賓、越南、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其中,統一企業的「涉毒」蘆筍汁已流入大陸。
  • 立頓茶包被曝含多種高毒農藥 網民:喝茶也中招
    [提要] 「立頓」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樣本均含有農業部明令禁止在茶樹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立頓綠茶和立頓鐵觀音上的農藥殘留多達13種,立頓茉莉花茶中亦含9種農藥殘留。這些農藥被證明可能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兒健康。
  • 7畝有毒西洋菜銷毀 新民村菜農年內有望變花農
    經過多天的調查處理,含鎘超標西洋菜的源頭已確認為江海區禮樂街道新民村五衝、六衝等地7畝菜地,目前這7畝西洋菜已經全部銷毀。     原因:灌溉用水不合格     事件發生後,由市農業局、市環保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根據線索,迅速到禮樂新民村取樣檢查。
  • 湛江奪命毒魚不是跳跳魚
    湛江奪命毒魚不是跳跳魚  外形與毒魚蝦虎魚相似但安全可食,專家建議禁食蝦虎魚  新聞追蹤  本報訊(記者朱豐俊 通訊員鍾百川 李來好)近期,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發生多名村民因進食海魚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16人中毒,一人死亡。
  • 一個毒魚者的「救贖之路」
    一個毒魚者的「救贖之路」 2020-06-07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經》為何記載許多可毒魚的植物,原因很現實,今人仍在沿用
    有草焉,其狀如槀茇,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往西南三百八十裡是座皋塗山,山中有一種白色石頭,名叫礜,可以用來毒死老鼠,山中還有一種草,形狀像槀茇,葉子像葵菜的葉子,而背面是紅色的,名字叫無條,可以用來毒死老鼠。為什麼這裡特別註明是可以毒死老鼠呢?說明當時鼠害應該很嚴重。
  • 採蘑菇的「小姑娘」,可知毒菇400種
    市二醫收治的患者全部集中在腎內科進行透析,年齡最小的患者13歲。「這個蘑菇害死人,以後再也不敢隨便摘蘑菇了。」55歲的楊老伯已經在市二醫住了3天院,回想起剛被送進醫院時的情形,他說猶如做了一場噩夢。楊老伯是東寶區子陵鎮青山村人。7月3日,他進山採蘑菇,採了大概半公斤,中餐時便炒食了這些蘑菇。
  • 臺灣「毒澱粉」:臺北2款龍口米粉被檢出含「毒」(圖)
    (臺灣「中央社」圖片)人民網6月3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市衛生局3日公布抽驗龍口食品的最新檢驗結果,在「素肉燥口味新竹米粉」及「米粉焿」二款龍口米粉皆檢出順丁烯二酸,已命令業者全面下架回收共計201箱、2412包產品,全數運回龍口公司彰化工廠,由彰化縣衛生局封存。臺北市也將在一周內全面清查檢驗所有市售米粉產品。
  • 不整好,還有毒!
    我們主要食用海鮮中主要為魚蝦蟹貝藻,在如此繁多的海鮮種類中,魚類與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據統計,地球上現分布有24000多種魚類,我國現有海洋及淡水魚類就有4600多種。這其中大部分的魚類可供我們食用,稍微列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海魚,大黃魚、帶魚和馬鮫等等,都在我們的食用名單上。
  • 河豚含劇毒為何仍大受歡迎?揭開雞泡魚料理美味秘密
    大家都知道魚類可以為我們人體提供蛋白質,而很多人也喜歡吃魚。而其中有一種魚味道非常鮮美,那就是河豚。河豚因其含有劇毒,一般烹飪者不專業的話,是很容易引起人體中毒的,市場上也曾明確規定禁止河豚買賣,因此除了在日本幾乎沒有國家可以吃到河豚。
  • 不好整,還有毒!
    ▐ 來自於魚類的反擊我們主要食用海鮮中主要為魚蝦蟹貝藻,在如此繁多的海鮮種類中,魚類與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據統計,地球上現分布有24000多種魚類,我國現有海洋及淡水魚類就有4600多種。這其中大部分的魚類可供我們食用,稍微列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海魚,大黃魚、帶魚和馬鮫等等,都在我們的食用名單上。
  • "立頓"被曝含高毒農藥 3款涉毒產品在漢有售(圖)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日前發布的報告稱:「立頓」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樣本均含禁用高毒農藥滅多威;鐵觀音含有被禁用的三氯殺蟎醇,而「立頓」綠茶則含有國家規定不得在茶樹上使用的硫丹。記者昨日走訪發現,三款涉「毒」產品在武漢市場均有售。
  • 「含毒」標識標明不醒目 上海大量防蛀黴片含低毒
    「含毒  PDCB低成本擊敗環保產品 消費者稀裡糊塗買了毒?  記者通過留下的郵件地址與朱先生取得了聯繫。意外發現,朱先生竟是北方另一家同樣生產防蛀防黴產品的企業。在該公司的網站上,記者看到,作為北京大學的一項專利產品,其公司的產品是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惟一指定的防蛀防黴產品,產品通過《安全型防蟲蛀劑》中國環境標誌產品的認證。
  • 紫蘇功效之解魚蟹毒!
    紫蘇能夠對於魚蟹中毒,可以使用。但是,在現代社會的臨床應用中,紫蘇解魚蟹毒的用處已不怎麼運用了,現在,有很好的現代醫學方法治療魚蟹中毒了。在過去的中藥教材上,在這個功效的後面還有個解魚蟹毒。我們現在沒有保留,什麼原因?就是說紫蘇對於魚蟹中毒了以後,究竟它是一種特殊的解毒作用呢?
  • 又有人毒魚!武漢一河道漂大量河魚翻白肚,有人撈了幾十斤魚,網友:整條河都完了
    死掉的魚類中,有土鯰、昂刺、鯽魚及鯉魚,其中以鯉魚居多,四五斤重的大鯉魚都死了。沒有死去的魚,也是奄奄一息,不停抽搐,不能正常遊動。從現場情況來看,應該是有人向河道中傾倒類似「甲氰菊酯」類的藥物,從而導致大量河魚死亡。
  • 牛黃解毒丸「含毒」?專家這樣說
    同時,網絡上有消息稱,牛黃解毒丸(片)「含毒」,引發了人們對牛黃解毒製劑的關注。牛黃解毒丸(片)到底是一種什麼藥?是不是「上火必服」?「含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記者就此採訪了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蘇春芝。
  • 在清江河電魚毒魚炸魚將受到處罰
    電、毒、炸魚不論成魚、魚苗一概捕撈,使水域生態環境受到汙染和破壞,給魚類生存繁衍帶來危機。 州、市漁政部門在水產、公安等部門的配合下,將在清江河道開展晝夜打擊行動。 本報訊 (通訊員楊邦文)從5月13日開始,恩施州和恩施市水利水產局統一部署,漁政、公安等部門開展為期一月的打擊非法捕魚專項行動,在清江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行為將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