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宣布限電只是遲早問題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作者 唐荒

    臺中火力發電廠繼7號機跳機後,臺灣電力公司證實該廠的1號機的鍋爐有破管的狀況,也不能運作了,目前評估修復大概需要3天時間,每日減去53萬瓩供電。適逢周末假期,供電警戒燈號維持在黃燈,用電量不算高,暫無限電危機。

     未來一周臺灣各地晴朗炎熱,北部地區白天高溫上看36度,其他地區也有33至35度的高溫,用電量很可能會飆高。到下周一,預測系統淨尖峰供電需要3656.4萬瓩。民營和平電廠因輸電線路鐵塔倒塌,已經減少130萬瓩,1號機組供電量再減少53萬瓩,備轉容量率跌到2%,僅73萬瓩,創今年最低紀錄,瀕臨限電邊緣。

    上次全臺灣限電是在66年前,各報紙呼籲民眾要「共體時艱」來度過供電的困難。那時有一句口號,「為自己節省金錢 增加產值 就要節約用電」,那時臺灣的電力供應非常窘迫。

    66年後,蔡當局也同樣提出「共體時艱」的口號,下令未來兩周全臺灣公家機關下午1點到3點不開冷氣,改用電扇代替,室內溫度訂統一由中央空調設定為28度。令人覺得時光在倒流,六十多年前的老戲碼又重新上演了。

    此公文一出立刻遭到廣大公務人員哀聲連連,臺北市長柯文哲說:「命令要合理」,表示臺北市政府不願跟進。蔡英文發文表示:「分散尖峰用電是我們推動能源轉型的既定政策,也陸續在執行,因應這一次突如其來的天災,仍要靠全民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發電機損壞、天氣熱,算是天災嗎?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說:「限電是馬當局的錯。」葉「委員」也有時空錯亂的問題,她還沒有弄清楚,現在已經是民進黨在執政了?

    臺灣電力公司若實施限電,一定是從用電大戶開刀,半導體工業、面板公司,如臺積電、友達等大集團都很緊張,他們身在屋簷下,也無計可施,都表示會儘量配合節省能源。

    有評論者指出:這是「黑狗偷吃、白狗遭殃」,明明是蔡英文無能,開出「廢核不缺電」的空頭支票,把臺灣的供電能力搞砸掉;一個電塔倒了、一架發電機鍋爐管子破了,全臺灣的電力備轉容量率就跌入2%,供電危機嚴重,這個政權的上下都在做什麼?宣傳了好一陣子的桃園大潭火力發電廠7號及第一機組,原定今年七月份就可以施行運作,到現在也沒消息。但是那個機組的發電量也只有30萬瓩。

    可見目前臺灣的供電問題,絕不是光喊口號就可以度過難關的。若要確保今年夏天的供電無虞,別無他途;只有讓核一廠的1號機與核二廠的的2號機恢復運作。但是這麼做蔡政權在面子上掛不住,吹噓了許久的「非核家園」政策,還沒見到任何業績,又啟動核子發電機了,自打嘴巴子的事,做起來忒難堪。於是就頒發命令:公家機構在最熱的時候關掉冷氣,請看看我們多麼能吃苦?

    那位「衛福部長」善於捕捉時機,為了響應蔡領導人「關冷氣吹風扇」政策,他說不開冷氣機儘管辛苦,仍舊要配合,開門都會特別小心,還提議臺灣天氣熱,應該研發「夏季制服」。立刻受到網友炮轟:「夏天把皮膚脫了還是一樣熱,何不穿泳衣、泳褲、夾腳拖鞋來上班,夠清涼吧!」「有如此狗腿真是悲哀,部長應該改行做成衣商,不但會找商機,還能幫主子解決反核缺點的窘境。」這場秀演的辛苦,但是不好看。

     「經濟部」推動智慧節電計劃,去年6至9月推動節電行動家等節能活動,成效不彰。去年各市縣整體住商用電均比前年成長了些,有2.76%;機關用電負成長0.72%,住宅用電成長4.08%、服務業成長2.14%、農林漁牧成長0.19%。其中住戶用電量確實可以減少,看來單靠道德勸說的用處不大。服務業、農林漁牧業的小幅度成長是必須的。

     「共體時艱」的口號在六十多年前常常喊,威權時代的臺灣,各界都沒什麼話好講,現在不都是民主自由的時代了嗎?怎麼還來這一套。各大企業的反應:這個地方供電如此不穩定,發電設備頻頻出狀況,廢核的政策很強硬,但是替代能源毫無著落,氣溫只要高一點,馬上就面臨限電的威脅,還有誰願意投資在臺灣建廠?現有境內的各大廠家,有誰不在認真地考慮撤離臺灣? (唐荒 資深政論家)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進入限電模式,出現紅燈警告
    一周前,颱風席捲臺灣,照片裡的和平店塔應聲折斷,鐵架也摔得支離破碎,該電塔系臺灣宜蘭縣民營電力公司所有,只因不敵颱風「陣亡倒地」,前後電塔相互拉扯歪斜,場面相當危險,該公司稱這座電塔的倒塌將會至少減少130萬千瓦的供電量,這座電塔位於山區,搶修不是很容易,初步估計至少要花15天的時間才能修好,
  • 塔吉克斯坦實施限電措施
    塔吉克斯坦實施限電措施--國際--人民網人民網努爾蘇丹1月6日電(記者周翰博)據塔吉克斯坦阿維斯塔通訊社6日報導,該國部分地區開始實施限電措施。據報導,塔吉克斯坦國家能源公司日前通過該國主流媒體發表聲明稱,今年冬季塔國內用於發電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導致電力供應不足。因此,自1月5日起,該國部分沒有高層住宅的村莊將實施限電措施。
  • 臺灣歌星跨年「登陸」 臺媒: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臺灣歌星跨年「登陸」 臺媒: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2018-01-04:蔡英文遲早拖垮臺灣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2日刊登題為《跨年大咖都出走,年輕人看不懂嗎》一文,作者為楊渡。
  • 金門人想要與大陸關係更緊密 篤信兩岸遲早統一
    金門地圖     距離中國大陸海岸7英裡的金門島曾是臺灣與大陸交戰時被重炮轟擊的前線。如今它成了臺灣極少數與大陸有直航的地方之一。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導,臺灣當局控制著金門,並允許大陸遊客從福建省乘坐渡輪到此觀光、品嘗當地美食,回去時帶走一瓶瓶島上特產的高粱酒。金門的商人也可以乘坐同樣的渡輪到大陸做生意。     這樣的自由在臺灣不同尋常:1949年以後,臺灣當局禁止臺灣的所有其他地方與大陸直接通航和通郵,也不許民眾直接往來旅行。
  • 金門人要與大陸關係更緊密 篤信兩岸遲早統一
    距離中國大陸海岸7英裡的金門島曾是臺灣與大陸交戰時被重炮轟擊的前線。如今它成了臺灣極少數與大陸有直航的地方之一。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導,臺灣當局控制著金門,並允許大陸遊客從福建省乘坐渡輪到此觀光、品嘗當地美食,回去時帶走一瓶瓶島上特產的高粱酒。金門的商人也可以乘坐同樣的渡輪到大陸做生意。
  • 南非電力公司發電機組又出故障,將在夜間限電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南非彩虹報導 南非電力公司(Eskom)宣布,周三晚上和周四晚上將實施二級限電措施,限電時間是從晚上十點到次日清晨五點之間。
  • 南方多地限電,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近日,南方多地限電頻頻登上熱搜,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的通知,部分城區因為限電關閉了路燈和寫字樓電梯,給居民出行和工作帶來了不小困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論調也開始甚囂塵上,如限電是因為完成環保指標和限制澳煤進口等原因惹的禍,事實果真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
  • 臺灣這些「老朋友」都盼著早點跟大陸建交 遲早要拋棄臺灣
    核心提要:蔡英文擔任臺灣領導人之後首秀出訪巴拿馬,籤名時自己定位惹爭議。何亮亮先生認為如果未來繼續如此趨勢,中南美洲越來越多的國家遲早就會拋棄臺灣,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鳳凰衛視6月29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這是蔡英文擔任臺灣領導人之後首次出訪,也就是她所謂的出訪的首秀。
  • 遲早的事?尼加拉瓜再現與臺當局「斷交」前兆
    遲早的事?  26日沒有賞臉給吳的桑託斯,22日曾借送別將離職的洪明達,「公開讚揚」他代為轉達「尼加拉瓜要求臺灣解除債務」這一消息的努力。此舉引起臺灣島內輿論譁然,紛紛認為這等於尼開出不「斷交」價碼——勾銷外債。  桑託斯當時沒有透露解除債務的具體數字,但據臺灣媒體估計,至少有1.6億美元。
  • 華創宏觀:限電,怎麼回事?對經濟有何影響?
    以限電最嚴重的浙江、河北兩省為例:9月開始限電後,兩地工業增加值增速均有下滑,其中浙江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由8月17.2%降至11月13.6%,河北由8月14.6%降至10月9%,製造業投資方面,限電前兩地累計增速已明顯下滑,限電期間低位徘徊。2010年限電導致當地乃至全國範圍內工業品漲價。
  • 為何多地突然下「最嚴限電令」?背後原因是什麼?
    這兩天,「限電」這個詞,一度登上了各大平臺的熱搜榜。棉花帶動棉紗上漲風潮還未過去,棉紡行業上下遊企業又將面臨因限電而限產停產的風波中。進入年底,東部沿海多個省市再次出現供電緊張,導致拉閘限電。如果年末有更多的地區限電或停限產,或將引發新一輪供需失衡,繼而引發漲價潮。
  • 「中國限電」的真相,要讓外媒酸了!澳大利亞進口煤堪比九牛一毛
    原標題:說出來有點「炫耀」,所謂「中國限電」的真相竟是這個!近日,我國南方部分省份,如浙江、湖南、江西,出現限電的現象,引發外媒關注。澳大利亞進口煤堪比九牛一毛外媒稱中國限電是由於限制進口來自澳大利亞的煤炭所導致的,這個觀點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湖南、江西出現的高峰限電情況,以及浙江推動能耗雙控和減煤過程中出現的局部限電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入冬以來,受經濟快速恢復、極寒天氣、供應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
  • 多省「拉閘限電」背後:經濟的「暖冬」和氣候的寒冬相遇
    貳 ||不同區域出現限電情況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湖南的問題是固有的,火電裝機少,煤炭資源不佳,基本需靠外調;浙江省牽涉的問題是達成「雙控」目標的要求。近期多地區域電力供應吃緊,再現「拉閘限電」。此外,浙江省亦已開啟限電措施,限電地域甚至包括內蒙古自治區這樣的北方地區。
  • 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未來電動汽車該何去何從?
    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未來電動汽車該何去何從? 也有人持不同觀點,「目前來看,在湖南等省份導致的電荒問題,主要是電網構架不夠『硬』,輸配能力不強。」一位電力行業人士表示,「背後則是經濟增長超過電力供給增長帶來的結構性失衡,也就是經濟發展和電網建設的匹配問題。」
  • 臺灣陷入擁核反核兩難困境
    香港《大公報》10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島內贊成核能發電者大多站在經濟角度,認為「廢核」是臺灣社會發展不可承受之痛。然而,儘管反核的經濟代價巨大,仍然比不上人們對核災的恐懼。   評論摘編如下:   核電安全問題最近在臺灣社會鬧得沸沸揚揚。9日的反核大遊行再次把「核四公投」的敏感議題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島內近年反核聲勢之大前所未有,主要源於兩年前日本福島核災。
  • 美國學者:看不懂中國,中國南方多個省份限電還敢自稱電力大國?
    而說起電力方面,中國毋容置疑的是一個用電大國,當然更是一個產電大國,中國有著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水力資源以及核電資源等等,在電力供應方面一般不會出問題,但是在最近,就有美國學者:看不懂中國,中國南方多個省份限電還敢自稱電力大國?
  • 兩岸 蔡宗佑:沒陸客 臺灣旅行社倒閉潮遲早的事
    據他瞭解,高雄市目前各大小飯店早已出現削價式競爭,準備求售的飯店高達30多間;至於旅行社因不像飯店還有土地或地上物的資產,觀光母數的問題再不解決,未來出現旅行社倒閉潮將是遲早的事。 1955年生,臺灣金門人,從事觀光旅遊業達20多年,現為高雄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育升國際旅行社董事長。
  • 多省「拉閘限電」背後:經濟的「暖冬」和氣候的寒冬相遇 供電網絡...
    此外,浙江省亦已開啟限電措施,限電地域甚至包括內蒙古自治區這樣的北方地區。引起較多關注的拉閘限電上一次是在2005年1月,彼時全國有21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致使電力負荷攀升的原因是,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動和氣溫偏低等因素共同影響。而在更早的2002年,也曾有12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及至2003年情形並未好轉,僅在前三個季度,就有21個電網拉閘限電的情形出現。
  • 科工力量:多地限電、電荒再現?我國真的缺電嗎
    除湖南外,江西、浙江、內蒙古等省份的部分城市也出現「限電」情況。這一狀況讓部分人又回想起電力供應不足的「拉閘限電」時代,更有甚者將「限電」與煤炭進口聯繫起來,稱「電荒」時代將重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本輪「限電」的原因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此輪「限電」的原因是什麼。
  • 拉閘限電對哪些行業影響最大?兩大邏輯值得關注
    由於,工業與居民用電需求高峰疊加而局部電力供給偏緊,近日,浙江、江西、湖南、內蒙古等多地為維持電力平穩供應,開啟了新一輪的拉閘限電。  浙商證券(601878)研報認為,拉閘限電對於物價的影響有以下兩條邏輯:其一,煉鋼、有色冶煉等高耗電工業的生產受到直接影響,短期的產量收縮可能推升相關工業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