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重慶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張毓華老人的兒子張陽在醫院陪伴父親。
3月27日上午,在重慶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裡,護士正在給張毓華老人輸液,兒子兒媳陪伴在側,認真記下醫生交代的病人注意事項。就在四天前,老人與家人在海南度假時不慎摔傷導致骨折,急需儘快回渝。昨(26)日,老人的親朋致電上遊新聞·重慶晨報966966熱線,他們想通過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向兩地機場、航空公司、醫院還有不少好心人表示感謝,因為他們的「無縫銜接」,才將受傷老人及時送醫。
老人在海南不慎摔傷,急需回渝醫治
△張陽拿著機票介紹航空公司接力將父親送回重慶的經過。
張毓華老人今年93歲,身體硬朗,有輕微老年痴呆。最近三年的冬天,他和家人都在海南臨高縣度假。22日下午3點多,老人出門散步時不慎摔傷,經過當地醫院初步診治,是右側股骨頸骨折,家人打算儘快帶老人回重慶治療。
順利買到回程的機票,是海南航空HU7377次航班,3月24日下午17點45分起飛。因為骨折,老人行動不便,如何順利登機、到了重慶如何送到醫院,讓兒子兒媳犯了難。
為難中,他們想到了熱心的朱阿姨,朱阿姨名叫朱淑華,是張毓華的老同事。
3月23日中午12點多,在電話中,兒媳郝紅兵著急地向朱阿姨說起父親的情況。「不要慌,重慶這邊我來想辦法。」朱淑華安慰著郝紅兵,但心裡也擔心起來。「張老年紀大,還有高血壓,這千多公裡的路程,不曉得身體能不能吃得消。」掛斷電話後,她立即致電市人民醫院。以往張老有個身體不適,都是來這裡看診。而且這裡離孩子們家近,方便照顧。朱阿姨希望,張老一家下機後,救護車可以直接把他們接來醫院。
「你不著急,等我一刻鐘。」一刻鐘後,朱阿姨再次接到院方的電話,這次帶來的消息是接機時的具體安排和醫護人員的聯繫方式。這下朱阿姨心裡有底了,她趕緊將這些信息第一時間告訴遠在海南的郝紅兵。
開啟綠色通道,機組人員將老人抱下飛機
△張陽介紹航空公司接力將父親送回重慶的經過。
3月24日下午,張老的兒子張陽和兒媳陪著父親從臨高縣出發去美蘭機場。在機場,張老受到工作人員的「特殊照顧」。張陽租來了輪椅。在登機過程中,由於輪椅寬度不合出入口,需要「換乘」,機場工作人員協助張陽,小心翼翼地將老人扶上另一把較小的輪椅。
兩個小時的路程,空乘人員一直對張老照顧有加。「父親因為受傷,難免有些躁動。」郝紅兵介紹,在飛機起降時,乘務員提醒需要系好安全帶。而張老不願被「束縛」,不大配合。兒子和兒媳勸父親,乘務員也拿來零食、點心、水果,哄著這位「老小孩」。
到了重慶,乘客陸續下機。考慮到張老的安全,老人最後下機。機場工作人員準備的輪椅此時已經等在艙門口。如何讓老人從座位順利的移到輪椅上,是每個機組人員關心的地方。「有個帥氣的小夥子從機艙前方出來,詢問了父親的情況後,主動將他半攙半抱,送到輪椅上。」看到這一幕,張陽很感動。「多虧了他們,不然還不知道怎麼將父親接下飛機呢。」記者了解到,這位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對張老頗為照顧的小夥子,是杭州乘務隊的乘務員張磊磊。
救護車已在機場外等待,一路護送至醫院
△夏羿凡醫生介紹張毓華老人的傷勢。
當天晚上,朱阿姨早早來到市人民醫院等待張老。救護車早已抵達江北機場T3航站樓,由於不知道張老從哪個通道出來,急診科醫護人員通過詢問機場地勤,終於和剛落地的郝紅兵一家取得聯繫。遠遠看到張老在家屬和機場工作人員的陪同下,緩緩出來,醫護人員立即推著轉運病床上前,將他轉移到救護車上,一路疾馳,送到醫院。
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早已做好準備,晚上9點多,載著張老的救護車停在了醫院的急診部門口。早已等候在此地的醫護人員立馬一路護送張老進入醫院,開始相關檢查。
醫護人員忙著給張老檢查血壓、打針、送來口服藥,忙前忙後,等到老人已經開始進行檢查和治療,才請家屬去辦理入院手續。一直跟在身旁的朱阿姨被醫護人員感動了,「在他們眼裡,病人是最重要的。」
檢查結果顯示,確診了張老右側股骨頸骨折,其餘並無大礙。張老的家人也鬆了一口氣,陪他進入病房。在奔波了一天之後,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兒子兒媳留在醫院照顧。看到張老可以安穩地睡下,回憶起這兩天來的驚心動魄,更加感謝一路上遇到的都是好心人。
「爸爸年紀這麼大了,如果耽誤了,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張陽感嘆。張陽和郝紅兵想通過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向一路上遇到的各位好心人表示感謝,多虧了他們,父親才如願回到重慶救治。對此,張老的主治醫生連連擺手,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實在不用這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攝影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