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世界裡描繪燦爛人生:著名教育家、美育專家、書畫家於文書

2021-01-20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於文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原煙臺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現任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副主席、華夏文化促進會美育研究院院長、膠東文化藝術研究所所長、煙臺大學美育研究所所長;煙臺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煙臺畫院名譽院長、煙臺現代畫院名譽院長、煙臺藝術家沙龍主席。

於文書先生是一位教育家、美育專家、書畫家,才華橫溢,素質全面,被大家公認為是一位潛力巨大的人才。1969年,剛剛高中畢業只有19歲的他,在自己的家鄉乳山,創辦了「管村聯中」,之後被推薦上了大學,畢業留校開始了領導工作的生涯。50餘年來,孜孜不倦、不懈奮鬥,致力於美學、美育以及中國美術史、繪畫美學等領域等的研究,對書法、繪畫、攝影、音樂、戲曲、文學都有較深的造詣。他的《宣傳美學》《藝術美論》《大學美育》《峰門問道》《春華秋實》《畫說動物精神》等10多部專著先後被人民出版社以及人民美術、上海百家等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人與自然」系列叢書——《畫說動物精神》《畫說植物品格》《畫說山水情懷》,被列入全國中小學美育叢書。在這些成就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他傾注了幾十年心血的美育工作,以及在美學理論指導下的書畫藝術。自上世紀80年代,於文書就開始研究學校美育,提倡以美育人。2004年,在煙臺大學建立了山東省第一個審美教育研究基地。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逐步建立起了研究、教學、實踐三大體系,使煙臺大學的美育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品牌。於文書先生被增補為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對他進行專訪和報導,獲得業內廣泛讚譽。與此同時,他不斷地探索在美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書畫藝術的學習和創作。

1979年始,在著名畫家袁大儀先生指導下學習人物和花鳥畫;2007年始,師從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書法家孫其峰先生學習花鳥畫,為其入室弟子。繪畫之道有兩個要素,一是性靈,二是學問。無性靈不能駕馭筆墨,有學問才能表現意境。文書先生的作品展現出非常廣泛豐富的內容,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無所不能。他運用所學,融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將繪畫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層面。他注重把審美、藝術與教育相融合,寓教育於藝術,用他獨特的審美視角,賦予作品以美感。他的繪畫風格簡約、空靈、淡雅、凝練,還體現出一種民族的「大氣」。孫其峰先生評價:「文書的繪畫注重用美學理論指導畫面構圖和意境營造;以文學修養表現作品的內涵;採取中國戲曲的寫意手法,運筆用墨,所以他的畫透出一種淡雅的美感,深厚的底蘊,靈動的筆法,空靈的意境。」多幅作品被美國、瑞典、韓國、日本、法國、新加坡等國友人收藏。2015年,被紫光閣國禮中心等單位授予「國禮藝術家」稱號。2020年9月,被中國品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授予「中國書畫藝術品牌推廣影響力人物」稱號。

時代呼喚奉獻者。在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金錢至上的觀念甚囂塵上,社會風氣亟待改善,人們更加渴望真善美的回歸。2005年,一位書畫愛好者花16萬元錢購買了於文書的一幅駱駝,他自己分文未取,用這筆錢資助了10名家庭貧困的學生,完成4年的學業,這是一個師者的大愛。這個舉動沒有慈善義捐那樣轟轟烈烈的場面,有的是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自然和真實。

去年,他又將2009年出版的《畫說動物精神》中的63幅作品,無償捐獻給了煙臺美術博物館,以供青少年的審美教育所用。

作為一帶一路符號的駱駝,是他鍾愛並常畫的題材。他筆下的駱駝體現了一種民族的「大氣」:志在千裡、任勞任怨、堅忍不拔、踏實穩健、不畏艱苦、自強不息。而他自己也像駱駝一樣,朝著自己的目標砥礪前行。

於文書先生退休後,依然執著於自己的教育情懷和藝術追求,博採眾長、潛心研究、虛心學習,除了在學校為師生作美育報告外,還把美育輻射到社會,經常為公務員、部隊官兵、企事業、市民做美育報告,獲得各界的好評。同時,對書畫藝術的學習和創作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新的高峰。

於文書常說:審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每個人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發揮自己的才智,像創作藝術品一樣創作自己的詩意人生,做到人生藝術化。

一位老藝術家這樣概括於文書的人生:

他以自己的藝術行為和品格詮釋了他的「藝術人生」;

他以社會的公共行為和守則詮釋了他的「人生藝術」。

我們祝願於文書先生擔當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身體力行教育、美育、書畫的重任,永葆藝術青春,發現美,創造美,傳播美,在美的世界裡描繪出燦爛的人生。(文/孫勇 編審/何良慶)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強調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0日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
  • 做好美育工作三大支柱:根在家庭美育
    原標題:美育的根在家庭美育是培養人認識美、體驗美、熱愛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對幫助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與社會日益崛起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聯繫,以博物館、美術館為代表的社會美育也展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但作為美育實施的基本途徑,家庭美育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並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明顯的功利傾向。遵循美育特點做好美育工作,必須重視家庭美育的基礎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 沉痛哀悼著名美術教育家、當代中國傑出油畫家秦徵先生
    天津美術網訊 著名美術教育家,當代中國傑出油畫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秦徵先生去世以後,天津美術界同仁紛紛表達深切哀悼,感恩秦徵先生為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緬懷前輩、寄託哀思。
  • 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即將亮相鵬城
    戴澤 《武漢的漢口碼頭》 39x27cm 1973年2020年9月22日,福田美術館將為公眾呈現「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本次展覽匯聚當代美術界極具影響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22位,共展出精選作品121幅。
  • 本市熱點:白石流風——中國著名書畫家郭鍾永教授畫石榴
    白石流風——中國著名書畫家郭鍾永教授畫石榴本市熱點訊:郭鍾永,號風流墨客,北京人。藝術學教授、著名書畫家、學者、美術教育家,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原北京聯合大學藝術設計系主任,繪畫專業負責人。
  • 美育三義
    在《孔子之美育主義》這篇歷史性的美育文獻中,王國維首先指出,人生之痛苦和社會之罪惡皆源自「一己之利害」,也就是「物慾」「私慾」,後引用康德、席勒、叔本華的理論來說明只有「美」能夠消除「物慾」和「私慾」,因為「美之為物,不關於吾人之利害者也。吾人觀美時,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所以,美能夠「使人達於無欲之境界」。這種無欲的境界是道德的基礎。
  • 中國美·育新生——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人文美育論壇暨項目啟動...
    12月17日,「中國美·育新生」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人文美育論壇在京舉辦。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主任沉痛地說起四年級女孩跳樓的悲劇,指出「現代社會在引導孩子認識生之美方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劉芳芳建議在美育作品研發階段讓更多學者、專家、一線教師都能融入。北京宋慶齡幼兒園園長劉靜則分享了在實際的幼兒園美育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
  • 「聆聽大家」丨著名美學家葉朗:美指向高遠的人生境界
    「美是人在審美活動中情景相融而生成的意象世界」問:關於「什麼是美」,您研究提出了「美在意象」的理論框架。請和我們簡要介紹一下。葉朗:對「美本身」或者說美的本質的問題,討論由來已久。從古希臘起,幾千年來西方學術界一直延續著探討和爭論。
  • 當自然美育遇上博物館,穿越時空去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
    問題的答案 就在那個從誕生開始就被稱為 「給好奇心一個房間」的博物館裡 帶著這些好奇 老師們把「博物館課」 和自然美育課程相融合 讓孩子們對青銅器進行
  • 高考作文輔導260(考前押題):美育教育
    材料二 近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衛藝司負責人表示,要防止學 校美育功利化傾向,"取消藝術特長生加分,是美育真正面向人人的前提條件」王登峰表示, 美育功利化的情況之所以出現,原因在於學生的成長、升學的評價體系裡美育沒有發揮應有 的作用高考在即,樹人中學就高三後期是否應該繼續開展藝術課教學
  • 飛天網評:用美育為人生鋪底,生命必然絢麗多彩
    飛天網評:用美育為人生鋪底,生命必然絢麗多彩 2020-10-16 20:41:20 學校、社會和家庭都應注重青少年的審美教育,儘可能營造濃厚的「美」的氛圍,讓其從小徜徉在藝術經典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的廣闊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薰陶潤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調。  美育,從課堂內外抓起。美育可以說是一個人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美育,既在課堂內又在課堂外。
  • 基於美育視角下的幼兒園設計策略
    這也是為什麼「美育」會出現,美育也可稱為審美教育或是美感教育,指的是培養人的審美意識、審美觀點,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17世界著名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人的教育應儘早開始,因為在人身上,唯一能夠持久的東西是從少年時期吸收得來的。」
  • 外灘教育論壇今天推出高校美育專場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審美...
    上海交大副校長王偉明在致詞中表示,今天的交大人將美育引入思政實踐,以美育豐富課程體系和校園生活,讓科學與藝術之美浸潤校園,化育人心。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讓美的種子住進師生心田,「向美而行,同創未來」。作為一位曾經的「理工男」、現在的音樂教育領域的管理者,他說,用函數或許很難描述人生與社會的跌宕起伏,但是,用音樂就可以。科學與藝術在山底分手,在山頂則達到了匯合。楊秉輝是國內醫學權威,拿起畫筆也是專業水準。「我從小愛繪畫,現在仍經常創作一些山水畫。我用鋼筆速寫,再用墨水潑墨,我將它命名為『鋼筆水墨畫』。」
  • 我國自古以來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有哪些呢?
    董仲舒畫像董仲舒,西漢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春秋》公羊學派大師,有 「漢代孔子」之稱。 朱熹雕像朱熹,我國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重視家庭教育與小學教育是其教育主張的一大特點。蔡元培的主要教育思想為:「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五育並舉」 的教育思想,蔡元培認為「五育」不可偏廢,其中公民道德教育是根本,美育是 世界觀教育的主要途徑;教授治校
  • 美育是心靈的教育
    「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萬物一體的世界,亦即中國美學說的「自然」。「心源」是說「心」為照亮世界萬物之源,世界萬物就在這個「心」上映照、顯現、敞亮。所以宗白華說:「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又說:宋元山水畫「是世界最心靈化的藝術,而同時是自然本身」。這就是說,在中國美學看來,「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沒有美的心靈,就不能照亮世界萬物的本真之美。
  • 著名書畫家杜克禮:蒼天德性是吾師
    當代實力派書畫家,國畫代表作為鷹、蘭、荷等,書體則自成一格。金秋九月,有幸邀請到了中國著名書畫家杜克禮先生作客鳳凰河南。聽藝壇大家講書畫藝術。鳳凰河南: 有人形容杜克禮老師的蘭花表現的是"詩意的棲居",這似乎是在形容一種生活狀態而非藝術品本身。杜老師本身就是一個富有"士大夫精神"的典型文人,是不是骨子裡的恬靜和淡然造就了您獨特的藝術風格?
  • 美育視野下的學校文化建設
    如畫山水,可看雲海朝陽;碧海金沙,可賞落日晚霞;小橋流水,可遇夢裡水鄉。從大氣磅礴的故宮博物院,到巍峨屹立的萬裡長城;從一顆晶瑩蔥綠的翠玉白菜,到《延禧攻略》裡的莫蘭迪色,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審美經驗。審美作為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貫穿著人生的始終,造就著審美的人生,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美育」。
  • ...圓夢幸福人生——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研討會在杭六中舉行
    11月18日,上城區第二屆教育學術節分論壇——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在杭州第六中學正式開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先生致開幕詞。
  • FAC國際少兒繪畫大賽暨「未來·我來國際少兒美育高峰論壇」舉辦
    人民網訊  6月12日, FAC 國際少兒繪畫大賽組委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主辦,廣州美術學院集美集團、北京中匯美文化發展機構承辦,國內外多所著名藝術院校及機構共同推出的首屆FAC(Future Art China)國際少兒繪畫大賽(以下簡稱FAC大賽)在北京798藝術區啟動。
  • 展訊|《大美明月山》暨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張鐵石專題畫展
    2019年初,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張鐵石老師來到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潭下小學義務支教,並與溫湯鎮中心小學共同開展了「教師美術培訓」項目,重在教授繪畫技巧,弘揚國學文化,為溫湯鎮小學美術教育培養後備力量。張鐵石老師醉心於山水之間。他紮根自然,專心創作,用畫筆暈染山林雲霧的美景,用心抒發新時代下一位書畫家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