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從何而來?
《使徒信經》提到,耶穌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
這裡的「降在陰間」,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困擾。
如果只是讀聖經的話,我們不太會注意到「陰間」的問題,但由於《使徒信經》每次聚會都要背誦,所以,這就不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問題。
2、反對的緣由
背誦《使徒信經》,本來是一件很儀式化的事情,可是,「降在陰間」這四個字,過于格格不入,讓人無法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這和我們讀到的很多經文,都有矛盾衝突。
第一處,(路加福音 23: 42-43,46)(其中一個強盜)就說:「耶穌啊,你的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
這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話,祂沒有說,「OK,三日後你要和我同在樂園裡了。」而是說,「今日」,所以耶穌死後就去了樂園,而不是陰間。況且耶穌把靈魂交給了父神,父神當然不在陰間。
第二處,(希伯來書 9: 23-24)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神面前。
希伯來書 (10: 11-13)凡祭司天天站著侍奉神,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
這些經文,我們連在一起讀,就很明顯的知道,耶穌死後,立即就回到了父神那裡,而不是去了陰間。
3、支持的理由
首先,《使徒信經》是千百年以來教會最最重要的信仰告白,是被基督教各個宗派接受的信條。我們沒有理由去質疑反對。
並且,也有很多經文指出耶穌確實去了陰間。
第一處,(使徒行傳 2: 23-27)他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大衛指著他說:『我看見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邊,叫我不至於搖動。所以我心裡歡喜,我的靈快樂,並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因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既然說不將耶穌的靈魂撇在陰間,也就是說去過,只是呆的時間很短。
第二處,(彼得前書 3: 19-20)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
彼得在這裡說得再清楚不過了,耶穌的靈去過陰間傳道,所以耶穌死後降在陰間有理有據。
4,聖經矛盾嗎?
其實,對耶穌去過陰間的經文,有比較多的分歧。
第一處,(使徒行傳 2: 23-27)……因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
這裡的「陰間」是引用舊約詩篇,而舊約和新約的「陰間」在希伯來文中不是一個意思。新約的「陰間」明顯是一個懲罰罪人的地方,而舊約裡的陰間更多就是指著「死亡」說的。
所以這裡最關鍵的一節是24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因此27節的「陰間」應該是指24節的「死」。
第二處,(彼得前書 3: 19-20)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
這段經文需要結合彼得書信的其他內容才能理解。
(彼得前書 1: 10-11)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地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裡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
(彼得後書 2: 5)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這裡傳義道的挪亞自然就是前面眾先知的一位。
連起來就是:耶穌基督藉著在先知挪亞心裡基督的靈去傳道給那些監獄裡的靈聽。
因此這兩處經文並不能證明耶穌去了陰間。
5,主要宗派的立場
天主教
按字面意思接受,耶穌死後,靈魂去了陰間。
庇護十世的要理問答,信條第五條款如此教導:當耶穌基督的靈魂和祂的身體分離之後,就降到了靈薄獄,解作地獄的邊境,第三天,他的靈魂和身體再次聯合,從此不在分離。陰間在這裡乃指靈薄獄,是義人的靈魂在等待基督的救贖臨到之前,暫時之居所。
路德宗
認為降到陰間是基督尊容之境的初階。乃是去向撒旦和黑暗的掌權者,宣告祂的勝利,並公布他們的罪狀和判決書。
但路德宗的學者沒有統一的意見,甚至有人反對這個觀點。
聖公會
以字面意思去理解,有關基督下到陰間:因基督為我們死、埋葬、因此我們也相信祂下到陰間。
長老會
以象徵式的方式去理解,下到陰間,表明基督持續的在死的狀態中。
威斯敏斯特大要理問答第五十問答:基督死後的降卑是在於祂被埋葬,持續處於死亡的狀態中,處在死亡的權勢之下,直到第三日,用另外的詞條表達,就是降在陰間。
6,我們如何選擇
《使徒信經》不同於其他信經,其他信經都有明確的成文過程,而《使徒信經》沒有成書時間,沒有作者籤名,它幾乎是一個歷史產物,成文於主後200年至主後800年。早期的使徒信經裡,並沒有「降在陰間」這句。
在古得恩的《系統神學》裡,作者認為「降在陰間」
既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存在於「使徒信經」之中,應該刪掉。
其實,我們通過梳理《聖經》相關經文,不難發現,確實很難證明耶穌去過陰間。更多的經文表明,耶穌死後直接去了父神那裡。
困難在於,千百年來,能看到這一點的先賢比比皆是,然而他們卻沒有把「降在陰間」刪掉,所以,對待教會傳統,我們應該有起碼得尊重。冒然的篡改經典並不是明智之選。
這正因為理解上的不統一,所以《聖經》需要解釋,有分歧需要討論,每個人的理解都是有限而片面的。
作為今日基督徒,不唯獨權威,也不唯獨自己。對傳統可以批判,卻不可自以為是。
因此,對於「降在陰間」,我們的立場是:先了解,再選擇要不要接受;而不是先接受,不接受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