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肖-漢字的藝術與中華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2020-12-21 尋荀文化

一、文字演變

二、姓氏讀音

拼音:xiāo

注音:ㄒㄧㄠ

繁體字:蕭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艹

簡體部首:艹

蕭的部首筆畫:3

總筆畫:11

筆 順:橫豎豎折橫橫豎撇豎撇捺

五筆86:AVIJ

五筆98:AVHW

UniCode:U+8427

四角號碼:44227

倉頡:XTLX

GBK編碼:CFF4

規範漢字編號:2216

即「艾蒿」。

冷落,沒有生氣的樣子:蕭然。蕭瑟。蕭索。蕭颯。蕭森。蕭騷。蕭疏。蕭條。

〔蕭蕭〕a.象聲詞,形容馬叫聲或風聲,如「風蕭蕭兮易水寒」;

b.頭髮花白稀疏的樣子,如「華發蕭蕭老遂良,一身萍掛海中央」。

〔蕭牆〕照壁,喻內部,如「禍起蕭蕭」。

姓,如南朝梁有蕭統。

三、姓氏起源

起源一,出自嬴姓。史載賢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時掌管火種,他帶族人焚燒荊棘,使禽獸逃匿,開闢農田,疏通河道,為人造福。因其功績,孫都得到了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分封至蕭地(今安徽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其後代都姓蕭。

起源二,出自子姓。周代宋國微子啟後裔大心(諱叔,字正義)誅南宮長萬有功,被分封於蕭,並升蕭邑為附庸國,大心為蕭國君主。宣公十二年,蕭為楚所滅,大心子孫復國未得,遂以國為氏,稱蕭姓。

起源三,外族漢化改姓或賜姓。漢朝時就有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爭,外族民眾南逃進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蕭。北宋末年,遼國契丹族的拔裡氏族、回鶻族的述律氏族等5個氏族全部改為蕭姓,整個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許多蕭姓。少數民族中滿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的影響而改姓蕭的。

1、契丹姓,後晉開運末,耶律德光北歸,以蕭翰(原名小漢,舒嚕氏)為宣武節度,留守東京。翰,契丹呼為舅,及將授節鉞。李崧為制姓名曰蕭翰,自是始姓蕭,而蕭氏女世為契丹後。又,遼太祖改後族(契丹)巴哩氏、伊蘇濟勒氏為蕭氏;遼太宗改舒嚕氏為蕭氏。

2、遼時奚有五世族,遙裡氏、伯德氏、奧裡氏、梅知氏、揣氏,世與遼人為婚姻,附姓述律氏,按例稱蕭氏。

3、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又,清滿洲八旗姓伊喇氏後改為蕭氏。

4、佤族司彭牙特氏、斯內氏,漢姓均為蕭。

5、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漢姓為蕭、馬、楊等。

6、臺灣土著、壯、侗、彝、傣、阿昌、土家、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起源四,外姓改入。宋朝有一將軍名鍾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裡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金、元時期,在中國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創教人姓蕭,一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註:

肖姓,中國姓氏。中國大陸在20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整個字的所有義項都被合併到「肖」(不僅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如同一簡之後劉姓全部被寫為劉姓),可後來正式廢除二簡字之後由於戶籍管理部門的相關規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難,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蕭姓。

但也不可否認,歷史上確又曾經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儘管非常罕見,或出於某少數民族,或因故由「蕭」演變而來的。明代凌迪知的《萬姓統譜》卷103:「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宜德中解元。」

四、得姓始祖

見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居魯、宋、楚之間,後子孫多居豐沛。秦漢時期,社會動蕩,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

漢時隨著蕭何拜相封侯,其子孫也多有列侯為官者,分封各地,陝西、河南、河北和山西等地也逐漸有蕭氏遷入。

西晉初,已有蕭氏因任官南遷,最遠到了今廣東等地。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後,北方士族大舉渡江南遷。蕭氏在此次遷徙中,主要定居於江蘇和湖北。其中,蕭彪後裔蕭整舉家定居在丹陽附近的南蘭陵縣。從此蘭陵即為蕭氏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

南北朝時期,蕭整後人蕭道成和蕭衍分別建立了南齊和南梁兩朝。並且蕭姓在劉宋、南陳,以及北齊、北魏和北周也十分顯貴,蕭氏族人因任官而散居各地,南到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北至河南、河北、陝西,都有蕭氏族人活動的蹤跡。

隋唐兩代,蕭氏族人依然顯赫,既為皇親,又歷代為顯宦。除長安外,主要聚居地還有河南和山東等地。唐高宗、武則天時期,陳徵、陳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府兵徵閩,後在當地屯墾,軍士便在福建落籍,其中有將佐蕭潤爾,從此開始了蕭氏移居福建的歷史。

「安史之亂」和唐末的農民起義,兩次引發由北向南的大規模遷徙潮,更多蕭氏族人在這兩個時期,遷移到了江西、安徽、湖南、廣東和福建等地。

從晚唐五代到宋、元的460多年間,蕭氏的主要遷徙地是江西、福建和湖南。隨著「湖廣填四川」的開始,蕭姓開始大規模進入四川,成為四川的大姓之一。

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入遷臺灣。

宋朝時期,蕭姓大約有2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4%,排在第64位。其時江西蕭姓人口約佔中國蕭姓總人口的5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安徽,這兩省蕭姓大約佔全國蕭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布於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這四省的蕭姓又集中了26%。形成了以贛皖為中心的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蕭姓大約有6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69%,躍升到第二十七位。江西仍為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蕭姓總人口的40.4%。

至2010年,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人口約936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59%。[1] 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四省,大約佔全國蕭姓總人口的53%,其次分布於廣東、山東、河南、福建、廣西、貴州六省,又佔蕭姓人口的25%。湖南為蕭姓第一大省,約佔蕭姓總人口的18%。在湘贛黔、閩粵大部、廣西北部、雲南東北角、四川東部、渝鄂大部,蕭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7%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4%以上,這一區域覆蓋面積大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4.4%,居住了大約55%的蕭姓人群。在臺灣、海南北部、粵桂南部、雲南大部、四川西部和北部、渝鄂北端、青海東部、陝甘南部、河南大部、魯皖蘇滬浙、河北東部、天津、遼寧大部、黑吉西部、內蒙古東部,蕭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9%一0.87%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1.7%,居住了大約39%的蕭姓人群。

六、家譜文獻

湖南益陽石板灘蕭氏七修族譜六篇,蕭建勳主編,2001年計算機排印本,

湖南蕭氏家譜十一卷,末一卷,(清)蕭東南主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益陽澬陽蕭氏四續族譜五十卷,(民國)蕭先志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邵陽上車蕭氏續修族譜十九卷,首二卷,(民國)蕭光騰等總修,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平江蕭氏重修族譜五卷,首一卷,(清)蕭蘭莘編修,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漢壽沅江蕭氏四修族譜十七卷,首三卷,(民國)蕭麥秋等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益陽桃江蕭氏四修族譜八卷,末一卷,(民國)蕭大伋主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武岡寶慶蕭氏五修族譜二十卷,首一卷,(民國)蕭綱俊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漢壽蕭氏三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蕭桂春等主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安化蕭氏昺祖族譜二十二卷,首二卷,(民國)蕭綱德主修,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安化蕭氏昺祖族譜,(清)蕭英俊等主修,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沅江蕭氏譜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國)蕭世德主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石印本,

湖南益陽蕭氏六修家譜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民國)蕭康明總主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鼇山蕭氏五修族譜,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鄉硆山蕭氏南彩先補公房續修支譜十三卷,(民國)蕭展信纂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長沙善化蕭氏五修族譜十九卷,末一卷,(清)蕭珏笙等主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長沙蕭氏二房支譜十八卷,首一卷,(民國)蕭大窻等主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醴陵蕭氏四修族譜,民國年間石子嶺石印本,

湖南寧鄉溈寧蕭氏四修族譜十五卷,(清)蕭德湘等纂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醴陵東城蕭氏族譜,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瀏陽蕭氏五修族譜,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瀏陽瀏南橫溪蕭氏四修族譜,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瀏陽橫溪蕭氏三修支譜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清)蕭安寮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衡山烏塘蕭氏十一修族譜,(民國)蕭嘉學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寧鄉寧邑蕭氏重修族譜,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寧鄉牌樓港蕭氏續修支譜十卷,(民國)蕭清鳳等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寧鄉溈寧蕭氏五修族譜,(民國)蕭望曉主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寧鄉溈寧蕭氏六修族譜十三卷,首二卷,(民國)蕭振紀等主修,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寧鄉蕭氏五修族譜,(清)蕭傳蓕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寧鄉泉塘蕭氏四修族譜,(清)蕭彰璪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涓江蕭氏寧鄉泉塘六修族譜十七卷,(民國)蕭家鈺主修,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漢壽蕭氏族譜,(清)蕭永嵐主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新化蕭氏族譜,清)蕭化南等主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湘南蕭氏六修族譜,(民國)蕭重鈞等纂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鼇山蕭氏三修族譜,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鼇山蕭氏續譜,(清)蕭義理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潭蕭氏六修族譜,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鄉蕭氏三修族譜五卷,首一卷,(民國)蕭實蓮等主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鄉版陂蕭氏族譜,(民國)蕭漢喬主修,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鄉蕭氏八修族譜,,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陰蕭氏族譜十九卷,首二卷,(民國)蕭恭鋤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長沙善化蕭氏五修族譜十九卷,末一卷,(清)蕭珏笙等主修,清光緒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郴州蕭氏續修族譜,(民國)蕭明煦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益陽澬陽蕭氏族譜,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華容蕭氏族譜,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華容蕭氏族譜,(清)蕭繼振纂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華容蕭氏族譜,(清)蕭一砋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長沙蕭氏二房支譜,(清)蕭大任總纂,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族譜五卷,首一卷,(民國)蕭維藩總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三修族譜,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續譜九卷,首一卷,(清)蕭開甲等纂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德武陵蕭氏族譜,(清)蕭嗣達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常德縣蕭氏六次續修族譜十八卷,首一卷,(民國)蕭開鈞等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寧邑蕭氏續修族譜五卷,首一卷,(清)蕭坤黃纂修,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江西婺源蕭江全譜五卷,附錄五卷,(明)江旭奇纂修,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第五卷、附錄第一~第二卷

江西高安奉新蘭陵蕭氏宗譜二十六篇,(現代)蕭天俠主編,1996年鉛印本,

江西蕭氏族譜八卷,(清)蕭本幹主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蕭氏大成族譜五卷,首一卷,(清)蕭俊彥等纂修,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蕭氏宗譜,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泰和南溪蕭氏族譜,(民國)蕭吉等主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蕭家灣上蕭氏族譜,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蕭氏續修族譜,(民國)蕭光瑩等纂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泰和隴陂蕭氏族譜八卷,(清)蕭之書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蕭氏譜稿,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蕭氏族譜,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湘東蕭氏族譜,(民國)蕭紹曾纂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陂頭蕭氏集據一卷,(清)蕭達祥等纂修,清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蘭陵蕭氏二書,蕭氏本宗世系考一卷,蕭氏保世滋大錄三卷,序一卷,(清)江永纂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萍鄉陂頭蕭氏四修族譜四卷,首一卷,(清)蕭觀灃纂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萬載嶺東蕭氏九都三啚九甲支譜一卷,(清)蕭鳳舞等修,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蘭陵蕭氏族譜四卷,首一卷,(現代)蕭卓泉主編,1998年鉛印本,

江蘇丹陽蕭氏家族四輯,(現代)韓夢慶編,1997年鉛印本,

江蘇丹徒開沙蕭氏重修族譜十五卷,首一卷,(清)蕭楙琛總理,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宜興蕭氏宗譜十卷,末一卷,(清)蕭和鈴主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鎮江京口小沙蕭氏宗譜二卷,(清)蕭大均主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宜興蕭氏宗譜十卷,末一卷,(清)蕭和鈴主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蘭陵蕭江大宗統譜,(明)江學禮纂,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安徽蕭江大宗統譜二十五卷,(明)萬曆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新安蕭江大統宗譜二十七卷,(明)江雲澍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第十卷

安徽新安蕭江氏宗譜,(明)江從善、江文灼纂,明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新安蕭江宗譜四卷,(明)蕭晴春纂修,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安徽無為濡須蕭氏宗譜六卷,(民國)蕭蘭馨等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平陽河南郡蕭氏宗譜,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平陽河南郡蕭氏宗譜,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平陽渡龍下匯蕭氏宗譜,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環北蕭氏宗譜,(民國)蕭氏佚名纂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麥美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下冊

湖北武昌蕭氏宗譜四卷,(清)蕭忠炳等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

蕭氏宗譜,(清)蕭炳文纂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河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蕭氏三續族譜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蕭興籌等纂輯,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蕭氏宗譜,(民國)蕭氏佚名纂修,民國後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存十四卷

七、郡望堂號

郡望

蘭陵郡:蕭氏望出蘭陵。歷史上有兩個蘭陵。「北蘭陵」,在今山東省棗莊市一帶,西晉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漢、晉數百年間,西漢丞相蕭何的後裔多聚居於此。隋時廢此郡。「南蘭陵」,在今江蘇省武進縣一帶,東晉初年置郡,為東晉時蕭姓南遷後主要聚居地。

廣陵郡:即江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堂號

蘭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

定漢堂:漢代陪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漢朝一切律例典制均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漢堂。

八、字輩排行

湖南一菊公系,健順乾坤體 時祥化育洪 調和尊碩輔 佐理重儒躬 建立忠丞業 光揚鎮武功 圭璋名仕範 節義哲人風 璧聘金堦上 輝聊桂籍中 詒謀常守緒 靈秀自鍾嵩 彝訓家聲振 典謨德澤崇 本源循序列 作述永優隆

廣東潮陽,宗曰次雲君 克邦振元良 奕朝師寅亮 徽猷爾載光 肅穆欽隆典 英俊紹賡颺玉殿榮濟美 京華維永昌 建方嗣洪本 棉爰滋其章 純熙以徵瑞 魁偉特乃望 謙吉崇標立 忠貞可一匡 式如遵祖範 順則兆興祥 懋勲垂青簡 基祚萬鼎藏

廣東松源,成喜金新良寶忠義禮智信嘉鴻富貴萬年興

廣東始興河南堂,志文廷啟俊漢良紹國昌學士洪元盛榮尊家克光開先和慶裕世澤毓群芳

廣東大埔,上文天崇昭士瑞日明聖廣立會朝廷秀克仁繼定孝見可以鹹

廣東饒平,尚養應元文盛世玉順良孝友詔謀永詩書積慶長派傳弈葉茂再續更昌隆

福建安溪,學乃身奇寶儒如席上珍君賜為宰相必為讀書人

福建晉安,漢廷鴻業肇先聲奕世傳家有盛名若克昭承宗祖德永懷經學志光榮

福建晉江,德業隆千古追源世克昌尊嚴名必正昭穆序宜祥祖澤流攸遠宗支派孔長承先開後哲報本迪前光孫子欣蕃盛詩書樂顯揚人文從蔚起姓氏定標香科甲聯金榜簪纓滿玉堂薪傳冀永紹燕翼喜翱翔

重慶黔江,上權楚餘必元仲政大子孫傳萬世(尚)良學崇先進光前永(允)代興文宣朝(才)仕義廣眾(政)德華新誠維本統緒仁孝齊天庭芳名登祥遠忠志佐國倫松柏梓楠樟山海星月長桂秀芝蘭茂昭明溢馨香九丘春常在五典鎮文綱德智體同舉昌盛久呈祥

河南湯陰,敬宗尊祖乃可長延世澤,崇德象賢自克丕振家聲

遼寧營口,寶長

書山支派,奮勇伯團丈仕元德祿廷光昌興家輔國奕世聯芳

鬥山支派,輝志正大萬日有禹德序彝倫振成可待育賢瑞

合商字派,酇侯功人啟運宏蘭陵太傅繼勳名儲君穎士才華茂青鑑淹通兆復興(亨)

湖南麻陽、辰溪,守典崇詩禮敦倫尚敬恭美懷江左右秀髮海西東

江蘇泰州,世澤丕顯克振家聲尚榮爾宗孝謹其敦

江西湧山,猛廷孔仲時伯士國邦汝世元勝心昌宗枝慶澤長承前應太進啟後裕文聯

安徽涇縣,支傳群俊英隆盛必文光

雲南省富源縣,義華池仲;朝天茹在,繼應成友;時露起漢,相世春培;根植本枝,大葉昌盛;敬德修業,輔國安幫;家聲克振,先烈篤光;聯登紅滿,勤早萬芳;佑吉後代,長發其祥

湖北侏儒(石山堡)祖政公支派,祖德清慎 承先名揚 長久傳遠 必得賢良 家修廷獻 定國安邦 勤學詩禮 克守典常 倫敦孝友 萬世永昌 興朝開濟 業著平章 功高望重 聲振漢唐 後起濬哲 品勵端莊 崇道正義 明理知方 文經武緯 大有榮光

江西贛州崇義(蘭陵堂),彥美繼家聲,篤(敦)厚輝光遠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雲日光常被,功名大顯揚,家風鴻作述,祖澤自綿長,裕德輝先緒,祚隆慶吉祥,世第皆榮盛,宗傳紀遠芳

九、姓氏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蕭姓歷代名人497名,佔總名人數的1.09%,排名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四位;蕭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83%,排在第二十四位。蕭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48%排在第四十六位;蕭姓的美術家佔中國歷代七美術家總數的0.47%,排在第四十八位。

蕭何,漢朝,沛縣(今屬江蘇省),政治家

蕭望之,漢朝,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蕭思話,南朝宋,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官拜郢州刺史,先後歷十二州

蕭道成,南朝齊,南蘭陵,齊高帝

蕭子顯,南朝梁,南蘭陵,編《南齊書》

蕭衍,南朝梁,南蘭陵,梁武帝

蕭統,南朝梁,南蘭陵,文學家,梁武帝之,輯《文選》三十卷

蕭琛,南朝梁,南蘭陵,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蕭瑀,唐朝,南蘭陵,開國宰相

蕭穎士,唐朝,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

蕭照,宋朝,山西陽城,山水畫家

蕭良有,明朝,漢陽(今湖北省武漢),萬曆中會試第一,著有《玉堂遺稿》

蕭雲從,清朝,安徽蕪湖,山水畫家

蕭朝貴,清朝,廣西省武宣東鄉,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一

(更多略)

以上資料為荀卿庠在網絡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了解家族歷史為輔,更多資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歡迎建議與留言……

相關焦點

  • 裘姓氏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以上資料為荀卿庠在網絡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了解家族歷史為輔,更多資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歡迎建議與留言……-----------------------------------房姓氏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 湛-漢字的藝術與中華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zhàn注音:ㄓㄢˋ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氵簡體部首:氵五筆86:IADN五筆98:IDWNUniCode:U+6E5B四角號碼:34118倉頡:ETMVGBK編碼:D5BF規範漢字編號
  •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幹姓氏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裘姓氏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支姓氏的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林姓氏的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江-漢字的藝術與中華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 羿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羿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倉頡: YCT筆順編號: 413234132  四角號碼: 00443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5F08古代稱圍棋:~楸(棋盤)。據族譜記載,第一世祖兄弟兩人因避禍而移姓改名,至於由哪一個姓氏改之,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改自黃姓,據說世祖曾是朝中官員,直言進諫受到迫害官位不保,於是在改姓的時候就把「黃」字上面的官帽子拿掉了,就成了「奕」。第二種:改自王姓,家族中也有著前六世祖為王氏且為江西人的說法。第三種:改自皇姓。
  • 杜-漢字的藝術與中華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dù 注音:ㄉㄨˋ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木簡體部首:木橫豎撇捺橫豎橫五筆86:SFG五筆98:SFGUniCode:U+675C四角號碼:44910 倉頡:DGGBK編碼:B6C5規範漢字編號
  • 金舌弊口-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金舌弊口】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結構:主謂式 近義:緘口不言 ------------------- 艱難竭蹶-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 如丘而止-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如丘而止】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結構:偏正式 近義:不求上進、知難而退 英語:cease advancing in front of the mountain ------------------- 金舌弊口-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 蔡姓氏的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cài 注音:ㄘㄞˋ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造字法:艹簡體部首:艹五筆86:AWFI五筆98:AWFIUniCode:U+8521四角號碼:44901倉頡:TBOFGBK編碼:B2CC規範漢字編號
  • 伏而咶天-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伏而咶天】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伏而咶天拼音:fú ér shì tiān解釋: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與所求不一致,無法達到目的。
  • 羊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羊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會後,羊革輝還為啟動《中華羊氏文化系列叢書》編纂捐款1萬元。順德羊氏順德羊姓戶籍人口共有19人,其中以大良最多,有11人。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外省遷入順德的,其中從海南省遷入的最多。大良新桂社區羊姓人口有5人,是佛山羊姓分布最為密集的社區、村居。
  • 甄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甄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zhēn注音:ㄓㄣ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瓦簡體部首:瓦周成王改封皋羊於甄為陶官,即陶甄故地,其後世便以甄為姓氏。」此說與《史記·陳杞世家》所記相契合,並提供可考線索:即帝舜血統胡公媯滿的子孫,從河南陳地到鄄城陶甄故地,與帝舜先前「陶甄河濱」留下來的甄氏子孫匯合,從而構成了後來固定的甄姓。根據史籍和譜牒的記載,可以合理推定:中華甄姓起源於帝舜,山東鄄城和河南淮陽乃甄姓之發祥地。
  • 遊魚出聽-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遊魚出聽】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遊魚出聽拼音:yóu yú chū tīng解釋:水裡的魚遊到水面上來聽音樂。
  • 窮閻漏屋-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窮閻漏屋】荀子四字成語荀卿庠讀書會整理
  • 儲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儲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總筆畫: 12五筆86&98: WYFJ  倉頡: OIVA筆順編號: 324512132511  四角號碼: 24260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根據歷來姓氏學者考證,我國的儲氏是齊國和孟子結交的儲子的子孫。關於這段源流,《姓氏考略》和《千家姓查源》上也有記載。儲姓家族歷史悠久,是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出名了,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晉以後稱盛於江南各地,尤其在江蘇省南部境地,儲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望族居河東郡(今山西省夏縣北)。儲氏後人尊儲太伯為儲姓的得姓始祖。
  • 麴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麴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暫缺二、姓氏讀音拼音:qū注音:ㄑㄩ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麥簡體部首五筆86:FWWO五筆98:SWWOUniCode:U+9EB4四角號碼:47420倉頡:JNPFDGBK編碼:F4F0規範漢字編號
  • 夏姓氏的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xià 注音:ㄒㄧㄚˋ 舊繁體字/異體字: 夓漢字結構:上下結構五筆86:DHTU五筆98:DHTUUniCode:U+590F四角號碼:10407倉頡:MUHEGBK編碼:CFC4規範漢字編號
  • 駱姓氏的漢字演變和家族來源過程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luò 注音:ㄌㄨㄛˋ 繁體字:駱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馬內黃歷史文化悠久,屬華夏文化發祥地。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孔子與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原孔子學會副會長、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員等40餘職,中共黨員。早在山東師大歷史系畢業前,就多方調查、搜集資料、寫出《濟南慘案》。畢業後連續出版了四本書,加上教學工作出色,1958年被山東省授予「先進生產者」稱號。
  • 滕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滕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téng 注音: ㄊㄥˊ 漢字結構: 左右結構造字法:水簡體部首: 水根據史籍《萬姓統譜》上的記載,相傳四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為四母所生,黃帝分封給他們十四個姓氏,分化成十二個胞族,分別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任)、僖、嬽、依,其中就有滕氏。「滕」字在上古為「塍」,即田埂的意思。因「滕」與「塍」同音,古人即以「塍」假為「滕」,取泉水騰湧、水足田廣的膏腴之義。
  • 陸姓漢字演變過程和陸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二、姓氏讀音拼音:liù lù注音:ㄌㄧㄡˋ ㄌㄩˋ繁體字:陸漢字結構:左右結構造字法五筆86:BFMH五筆98:BGBHUniCode:U+9646四角號碼:75272倉頡:NLQUGBK編碼:C2BD規範漢字編號
  • 這個姓氏有超過700萬人!卻沒被收錄在《百家姓》裡?
    根據現存文獻記載,姓氏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成書於北宋年間的《百家姓》可說是第一本記錄中華姓氏的書,記載了數百個常見及稀有的姓氏,不過有一個姓氏的人口數量在中國數量超過700萬,卻沒有被收入在《百家姓》中。▲肖姓並沒有被收錄在《百家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