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2020-12-21 湛江新聞網

鋪前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芒果基地碩果纍纍。

    核心提示:近日,記者下鄉雷州採訪,放眼望去,雷州大地處處瓜果飄香。據悉,雷州市把現代農業作為發展戰略「六大抓手」之一強力推進,全面調整農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有雷州特色的現代農業,改變傳統農業落後局面。目前,芒果、青棗、荔枝、龍眼、香芋等農業生產基地在該市遍地開花,蓬勃發展。

    農業生產基地湧現

    英利鎮英良村村民程星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承包了村中240畝土地,去年全部種上香芋,目前長勢良好,市場價格穩定,豐收在望。談及「務農史」,他非常感慨:以前的土地過於分散,單打獨鬥,累死也就填飽肚子,毫無效益。如今通過土地流轉,創辦了生產基地,易於耕種,便於管理,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在覃鬥鎮龍眼種植基地,100多畝的龍眼樹掛果纍纍,即將採摘。果園主人符合才告訴記者,這塊坡地是他連片承包的,3年前種上龍眼樹苗,目前預計可採摘龍眼10萬斤,按現在行情每斤10元計算,總產值可達100萬元。

    群眾創辦農業生產基地,進行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不少農民從中嘗到甜頭,發展生產勁頭十足,農業生產基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前,該市共實現土地流轉面積達68萬畝,有優勢農產品示範生產基地20多個,其中規模超過萬畝以上的有8個。農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逐漸形成一鎮一品的發展新格局。

    合作運行 增產增收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雷州市委市政府積極組織引導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從品種、生產、管理、包裝和銷售等方面進行統一運作,大力發展迎合消費者需求的食用農產品生產。同時,合作社與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或配送中心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實行產、加、銷一體化,延伸了產業鏈,帶動了清洗、分揀、包裝、加工、冷藏、運輸等行業,該市農業從傳統的單家獨戶小打小鬧走向熱鬧繁榮。

    覃鬥鎮鋪前村的鋪前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現有社員167人,主要從事水果種植加工、良種培育、保鮮貯藏、流通銷售等業務,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不僅使鋪前村的群眾脫貧致富,還輻射帶動周邊20多條村莊的群眾走上了致富路。該村村民梁小玲自從把土地入股合作社後,她就省心多了,從播種、施肥到收穫、銷售,都由合作社統一運作,每年收入比入股前增收7萬元左右。

    該合作社負責人陳朋深有體會地說,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聯合起來,統一推廣良種良法,統一農業投入品種採購、供應,統一基地認定認證,統一產品包裝、銷售,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變成了專業化、規模化的大生產。

    如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地位在該市越來越顯出了它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促進雷州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載體,直接推動了雷州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當前該市有種植業的專業合作社635家,帶動4.5萬戶,年總產值達25億元。

    龍頭帶動 打造品牌

    以此同時,雷州市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壯龍頭、建基地、聯農戶、深加工、拓市場、樹品牌等方式,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在促進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推動技術進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培植農產品知名品牌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該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力軍,有效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位於烏石鎮北部灣產業園的喜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一派繁忙。該公司創建於2013年3月,目前擁有3000多畝種植基地,以木瓜、板慄、紅薯為主打產品,全程使用有機肥種植,致力於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同時採取大賣場、實體店、電商、微商等渠道銷售,市場前景不斷向好,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該公司總經理許生表示,該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深加工和市場營銷等優勢,依託公司基地,與農戶加強合作,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廣大農民實現增產增收,走上致富路。

    據統計,雷州市現有農業龍頭企業15家,固定資產達到25.19億元,生產基地面積43.4萬畝,年銷售收入27.73億元,帶動農戶7.35萬戶,長期訂單農戶5.86萬戶,戶均增收3150元,農戶總增收達2.3億元。

相關焦點

  • 南寧市良慶區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
    自「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廣西南寧市良慶區以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抓手,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位於大塘鎮的百樂澳洲堅果產業示範區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等級星級示範區,成為了對外宣傳的亮麗農業名片之一。
  • 雲南麗江: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 打好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據15日召開的麗江市「十三五」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十三五」以來,麗江市立足資源稟賦,著眼打造金沙江綠色農業、高原生態養殖業「兩個百億元產業」,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糧食、畜禽等傳統產業不斷鞏固提升,特色水果、道地中藥材、高端花卉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取得實效。
  •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中新網貴陽1月27日電 題:貴州念好「山字經」 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作者 周嫻  1月27日,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繼續審議貴州省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如何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並將其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日本農業對雲南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啟示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赴日調研組實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戰略以來,我省農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不僅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而且高原農業實踐已經成為國家的四種農業發展類型之一。針對如何進一步推動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日本農業現代化進行專題調研後發現,推動雲南農業走向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日本的諸多經驗給我們以深刻啟示。
  • 定邊縣:現代特色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大縣的華麗轉身
    近年來,定邊縣委、縣政府按照「穩糧油、優菜薯、興種業」和「立支柱、創品牌、興產業」的發展思路,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打破傳統、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方式,大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使全縣農業特色產業呈現出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發展、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良好發展勢頭,成為全省特色農業發展資源優勢大縣,先後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農業發展百強縣」、中國馬鈴薯六大生產縣」、「中國馬鈴薯特產之鄉
  • 陝西:奮力譜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早在6000多年前,西安半坡人就開始從事農業生產、飼養家畜、打獵捕撈。4000多年前,中華農業始祖后稷就在關中一帶「教民稼穡,樹藝五穀」。如今,三秦大地又成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一片熱土。以蘋果、獼猴桃為代表的陝西果業勇立世界潮頭;陝西奶山羊存欄、羊奶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秦川牛特色產業突出;陝茶品牌逐步叫響全國……陝西橫跨中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北部是陝北黃土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多樣的氣候類型,獨特的地貌特徵,豐富的資源優勢,成為出產多種優質農產品的沃土,也奠定了陝西必須走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 天津薊州區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
    村民們在家門口搞特色農業生產,不再到處奔波,四處打工,家中老人得到了照顧,孩子們在父母身邊健康成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薊州區發展特色農業小鎮,種植的都是高效農業品種,目的是產生高收益。為搞好特色農業小鎮建設,薊州區積極扶持農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讓村民們安心生產。
  • 福州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 農民開起農家樂
    定海村發展新型網箱真鯛養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保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目前,我市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數據顯示,去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9億元,同比增長3.5%。­  農民開起農家樂­  午後,楊經忠和妻子嶽麗欽打開手機上的監控app,查看自家農場情況。
  • 做好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發展現代農業發表重要講話,指明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實現路徑。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調研時進一步強調,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為「三農」發展注入新動力。
  • 阜城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助農增收
    本報訊 (王曉楠)近年來,阜城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走出農民增產增收新路子。 創新產業布局構建發展「新模式」。該縣制訂實施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形成了以高梁、西瓜、密植梨為主,設施蔬菜、穀子、大豆等為輔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 五指山市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特色農業,實現...
    6月8日,記者前往五指山市採訪時,光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新華這樣說。  五指山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特色農業產業,促進農業增效、實現農民增收。在光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所在的高山蔬菜基地,月收入6千元的菜地管理工人黃大勇竟然稱「這算少的」。
  • 打造現代特色農業「升級版」——武鳴區積極推進創建現代特色農業...
    火龍果「點燈睡覺」成「網紅」,「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聞名遐邇,農旅融合漸入佳境,伊嶺溪谷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獲評自治區五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2017年,南寧市武鳴區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工作的成績單很亮眼。
  • 寧夏固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圖)
    來源:固原日報   10月10日至11日,寧夏固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羅永紅帶領檢查組就固原市特色農業發展情況進行檢查,並對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重點建議進行督辦。   10月10日至11日,寧夏(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固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羅永紅帶領檢查組就固原市特色農業發展情況進行檢查
  • 打破傳統思維 雷州榴槤菠蘿蜜震撼面世成為營銷爆品?
    雷州喜原生態農業發展公司、新農人許生饒有興趣地介紹了該公司的農業生產發展情況和特色農產品,作了引種榴槤味菠蘿蜜獲得成功經驗交流。 湛江市農業農村局李建藝致辭,肯定了雷州土地廣袤肥沃,陽光充足,有利發展農業的獨特資源。
  • 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漸入佳境
    「十三五」以來,在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從越來越多的「把孔村」破局,並嶄露頭角。廣西是全國農業大省區,生態優勢明顯。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作出的「紮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出一大批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愛上一碗粉,戀上一朵花。
  • 傳播|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注溝拉開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大幕
    近日,在注溝現代農業發展區逄戈莊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兩委」幹部、村民代表集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語共議如何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開啟現代農業發展新速度。 注溝現代農業發展區逄戈莊村黨支部書記吳來榮說:「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了優先發展農村農業,向『三農』傾斜的好政策,這給我們農村未來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特別是我們逄戈莊作為區裡的模範村,要抓住機遇,在全村3640畝土地上做文章,逐步改變傳統糧食作物種植模式,引項目、跑資金,發展高效高質農業,為建設幸福小康的逄戈莊奠定產業基礎。
  • 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今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安陽市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通過宣傳發動、政策引導、典型示範、信貸扶持等多種措施,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湧現出一批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力促進了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4873家,註冊資金84.73億元,成員30099戶,帶動農戶近40萬戶。
  • 依託技術設施 發展現代農業 紮實推進民族地區特色新農村建設
    大通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大力發展以資金技術為支撐的設施農業、以沼氣種養為紐帶的循環農業、以市場流通為導向的高效農業、以生產娛樂為一體的休閒農業、以民族文化為特色的創意農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走出了一條農業設施化、產業規模化、要素循環化、產品品牌化、銷售市場化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探索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 聞喜縣後宮鄉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聞喜縣後宮鄉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 天元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唱響農業品牌
    近年來,天元區以都市現代農業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業園區及農業品牌建設,構建農業綠色產業鏈,形成了規模大、品牌響、產業旺、鏈條長的現代農業綠色產業鏈,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實施。從「吃飯農業」到品牌農業,天元區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熱潮漸已形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