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便利店,帶給你超值的全方位消費

2020-12-16 菏澤日報

日期:[2015年07月27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7]

臺灣便利店,帶給你超值的全方位消費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 連通達
    提起便利店,你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小型超市,可以在那裡購買日常用品。但在臺灣,牡丹晚報特派記者接觸到的便利店,卻與大陸的有很大不同。
   臺灣的便利店功能非常強大,不僅可以解決市民的一日三餐,而且可以買到高鐵票、演唱會門票等。
   走,咱去逛一逛!
  密集度,堪稱全球之最
   「在臺灣的這幾天裡,大家幾乎每天都和它打交道,知道不知道是什麼?」在此次臺灣行的最後一天,臺灣導遊阿道說,「便利店——大家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
   7-Eleven便利店是牡丹晚報特派記者此行打交道最多的一家便利店,不管是在像臺北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在臺東、花蓮、阿里山這些偏遠地區,你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而且統統24小時營業。
   「大概是在上世紀70年代,臺灣統一集團從美國引入7-Eleven,第一批便利店開始在臺灣島紮根。」阿道介紹,剛開始,便利店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注意。
   由於便利店規模偏小、市場佔有率不高,大家不太樂意去買東西,業內人士也不看好其發展前景。後來,隨著經營模式的不斷完善,便利店逐步融入臺灣民眾的生活中。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了解到,1988年至2000年是臺灣便利店的高速發展時期,其中,7-Eleven發展勢頭強勁。2001年後,臺灣便利店市場競爭明顯加劇,除7-Eleven之外,還有全家、萊爾富和OK等連鎖便利店,均是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
   「目前,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近找到一家便利店。」阿道說,臺灣便利店數量已突破1萬大關,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
  特色服務,讓你消費無憂
   此次臺灣之行,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不止一次進入便利店「補給」,見到的便利店面積大多較小,但商品琳琅滿目,從水果、特產、零食到熟食,統統可以買到。
   「在臺灣,你的一日三餐都可以在便利店內解決,除了豐富的零食、飲料,連便當都有多種選擇,可讓店員加熱後坐在店裡配備的桌子上享用,還可以一邊吃一邊看電視或讀報。」阿道說,除了免費wifi、充電、熱水等服務外,還有乾淨的洗手間可用。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了解到,在遊客比較密集的地方,便利店將營運的重點放在臺灣特產上,包括鳳梨酥、牛軋糖等。
   「隨著近年來大陸遊客的與日俱增,很多便利店可以用人民幣付款,店內還掛有當天的匯率。」臺北市民連長告訴牡丹晚報特派記者,對於遊客樂購的臺灣特產,便利店還可以提供郵寄服務,只要填張表格,貨物就可以郵寄到指定地點。
  功能非常強大,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在臺灣的便利店裡,你可以做『任何事』。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能想到的,都能辦到。」阿道說,「缺什麼東西,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就近的便利店。」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了解到,臺灣的便利店功能非常強大:各類戲劇、演唱會和景點的門票,可以在那裡購買;提供證件號碼後,在那裡可以購買臺鐵或高鐵車票;如果是赴臺旅遊,可以網上付款,根據網站提供的購票序號,繳納少量手續費後就能在店內列印電子車票。
   「過去,在臺灣需要排隊才能辦成的事,現在都能在便利店裡完成,比如最經常的事是為捷運『悠悠卡』充值、代交交通違規罰款等。」阿道說,「便利店不僅成為臺灣人生活的必需,也成為外地遊客來臺灣補給物資的不二選擇。」 

相關焦點

  • 你Pick 哪種臺灣便利店?
    臺灣便利店的密度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在臺灣,便利店不僅是臺灣地標,而且還是打卡聖地。一店一特色——打卡聖地以7-11便利店為例,從2008年起,臺灣7-Eleven就推出「一店一特色」的項目,每間特色7-Eleven除了是超商門市外,也成了當地的觀光景點,吸引大批遊客特意前往打卡。
  • 臺灣便利店遭遇「中年危機」
    不過,深深融入臺灣居民生活的便利店近來卻遭遇「中年危機」——40歲以上的消費者光顧次數越來越少,業界擔憂未來便利店發展恐「後繼無力」。便利店的興盛臺灣便利店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有頭腦的商家從美國引進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
  • 臺灣便利店這些年
    在臺灣問路,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講:當你看到xxx便利店的時候,向左/向右……對!在臺灣,便利店就是路標。2014年,臺灣的媒體做過一個統計,每2500個臺灣人就能分配到一家便利店,平均每3個臺灣人,就有一個每天到便利店報到。臺灣便利店的密度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 【便利店】臺灣便利店:巧妙的差異化競爭 做到永不缺貨
    便利店最早起源於美國,然而其真正發展成熟、成為現代零售業中不可小覷的一支力量,卻是在亞洲,其中又以中國臺灣地區最具代表性。臺灣的便利店以密度大、服務全、高度競爭、管理水平先進而聞名於世,成為便利店業態發展的最佳樣本。
  • 在臺灣,7-11便利店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臺灣地區的便利店密集度位居世界第二,相當於平均每2211人就有一家便利店。在臺灣,不管是買日常用品,還是解決一日三餐,甚至是繳水電費、買車票、ATM取現金、寄收快遞等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在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解決。據臺灣「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臺灣地區便利商店營業額就達臺幣3173億元(相當於695億人民幣)。由此可見,便利店在臺灣有著非一般的地位。
  • 支付寶拿下臺灣一萬多家便利店 當地居民太高興了
    近期,支付寶又在微博宣布了一則重大新聞——入駐臺灣,眾所周知,臺灣雖然是中國的」寶島「,但畢竟相隔海峽兩岸,很多線下經濟交易無法向大陸一樣貫通,而支付寶這一步,卻正好帶動了當地支付的便捷發展。自2015年支付寶登陸臺灣以來,一直受到臺灣同胞的喜愛。而且,臺灣的線下便利店密度全世界第一,商品的性價比高,是很多大陸遊客與當地居民最喜歡去的消費場所。
  • 臺灣網購體驗差 大陸電商改變臺灣民眾消費習慣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迅速滲透、不斷完善,已經讓處於這個行業最末端的你我確實地感受到了網購的豐富、便捷、優價等全方位的好處。而海峽另一端的臺灣,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滲透力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究其原因,除了支付方式的技術支持不足之外,臺灣獨有的文化、民眾的消費習慣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 臺灣便利店:高度競爭中的繁盛
    【導讀】臺灣的便利店以密度大、服務全、高度競爭、管理水平先進而聞名於世,成為便利店業態發展的最佳樣本。  便利店最早起源於美國,然而其真正得以發展成熟,成為現代零售業中不可小覷的一支力量,卻是在亞洲,其中又以臺灣地區最具代表性。臺灣的便利店以密度大、服務全、高度競爭、管理水平先進而聞名於世,成為便利店業態發展的最佳樣本。
  • 臺灣便利店為何這樣火?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  臺灣統一集團1979年從美國引進24小時經營的7—Eleven,便利店開始在臺北出現。目前,7—Eleven穩居臺灣便利店龍頭地位,在1萬家便利店中佔有近5000家,並且是首家把店開到臺灣離島和大陸的企業,也是臺灣首家上市的便利店企業。
  • 便利店持續的高速增長,全家集便利店領先同行的底氣何在?
    便利店逐漸深入滲透到消費者生活、工作的各個場景,小區、寫字樓、城中村等有人的地方,就有便利店,它已然成為零售市場中一個重要的新增長點。那麼在如此多便利店品牌的市場中,全家集便利店領先同行的底氣何在? 1.眼睛永遠盯著客戶 作為一家便利店,它帶給客戶的不能僅僅是提供一個支付或交易的空間,而應該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為其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 解析臺灣全聯超市:濃縮的大賣場,放大的便利店
    今天的全聯,帶給全臺灣居民的購買價值,可以用四個關鍵詞總結起來:低價折扣、獨家好貨、新鮮食品、隨處便利。如果你對比京東打出的品牌口號:多快好省。你會發現,零售業的核心優勢,其實一直就是類似的這幾個條件。只是不同公司在類似條件裡建立的競爭區別在於:消費者感受的是多(豐富)、快(便利)、好(品質)、省(低價),商家端能不能收穫到:成本、效率、盈利、口碑、可複製。
  • 臺灣便利店密度世界第一?!
    臺灣便利店做到今天這樣花了40年在臺灣問路,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講:當你看到某某便利店的時候,向左/向右……對!在臺灣,便利店就是路標。2016年,臺灣的媒體做過一個統計,每2000個臺灣人左右就能分配到一家便利店,平均每3個臺灣人,就有一個每天到便利店報到。
  • 從臺灣7-11看便利店經營發展
    二、臺灣7-11成功經營之道  1.創新為成功之本  競爭者就在等距離、旁邊街角的時候,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擇你?這時候一定要增加創新,也就是差異化競爭,你必須選擇別人沒有的商品、服務,以及比別人更好地服務態度。要為每家店創造來客的原因與理由,透過更好的差異化服務,時時有新產品、新服務推出,正是創造來客的最佳方式。
  • 坐便利店享受空調不消費 店家無奈貼紙條提醒(圖)
    坐便利店享受空調不消費 店家無奈貼紙條提醒(圖) 2017年06月12日 14:24: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便利店遭遇「中年危機」 業界擔憂未來發展
    不過,深深融入臺灣居民生活的便利店近來卻遭遇「中年危機」——40歲以上的消費者光顧次數越來越少,業界擔憂未來便利店發展恐「後繼無力」。  便利店的興盛  臺灣便利店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有頭腦的商家從美國引進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
  • 臺灣便利店:巧妙的差異化競爭 做到永不缺貨
    臺灣的便利店以密度大、服務全、高度競爭、管理水平先進而聞名於世,成為便利店業態發展的最佳樣本。 對臺灣便利店的從業者來說,其目光較為長遠,並沒因此陷入價格戰的惡性泥沼中,他們不斷地擴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充分挖掘便利店主力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並創造出了很多新穎的業務、行銷、服務模式,使整個便利店呈現出一片繁榮多彩的景象。
  • 臺灣的電商為什麼發展緩慢?因為便利店太多了
    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臺灣,便利店同樣也成為了臺灣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利店遍布於臺灣的大街小巷,密度排名全球第二,有人的地方就有便利店,連阿里山上都有,可謂是五步一鋪十步一店。根據數據統計,四大便利店巨頭:統一(7-11)、全家、萊爾福和OK在全臺灣共有有11105家商店,平均每2143個臺灣人就有一家。
  • 臺灣便利店遭遇「中年危機」?業界擔憂未來發展
    臺灣便利店密度為全球之最,全臺有1萬多家便利店,平均每2000人就有一家。不過,深深融入臺灣居民生活的便利店近來卻遭遇「中年危機」——40歲以上的消費者光顧次數越來越少,業界擔憂未來便利店發展恐「後繼無力」。 便利店的興盛 臺灣便利店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
  • 便利店在臺灣——真正的便利
    初到臺灣,你一定會感嘆這裡的每條街巷都林立著密密麻麻的便利店。
  • 臺灣的便利店密度世界第一,內幕揭密大公開?
    有多少人的臺灣行最後成了「欲揚先抑」的反轉劇。在我看來,促成這種反轉的「點」無非是兩個,一是秩序感,二是人情味。而臺灣的便利店天然就成了兩者共存的重要場景之一。在臺灣問路,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講:當你看到某某便利店的時候,向左/向右……對!在臺灣,便利店就是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