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木戶孝允的短暫一生

2020-12-24 歷史新烙印

木戶孝允,這位出生在長州藩普通醫生家庭中的孩子,卻在日本歷史的大變革中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武士,並在明治維新運動中作出了重大貢獻,與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合稱為「維新三傑」。他的出現,就像是劃破長空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影響了日本思想的變革。

木戶孝允

1833年6月26日,木戶孝允出生在長州藩的一個醫生家庭裡,當時他的父親和田昌景住在萩城吳服町江戶屋胡同,是一個祿米為20石的藩醫。木戶孝允剛出生的時候,名字叫和田五郎,當時的混亂局勢並沒有影響他的生活,家裡的情況也比較好,小五郎在父母的寵愛下,幸福地成長著。

少年時的木戶孝允聰明機智,但也非常頑劣。日本的夏天非常炎熱,小五郎經常在阿武川遊泳嬉戲,他不僅戲弄同伴,還常常戲弄不會水的大人,並以此為樂。養父去世以後,小五郎又回到了和田家,但是此時他已經是一個有90石俸祿的武士了。

在木戶孝允的求學過程中也有著不平常的經歷。19世紀中期的長州藩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地方,這裡靠近海,是關東地區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比較早地接受了西方思想,是個藏龍臥虎之地,吉田松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吉田松陰對維新變革的貢獻,體現在他教導出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其中包括小五郎。小五郎是在1849年秋天結識吉田松陰的,當時吉田松陰還沒有正式開設村塾,小五郎按照古法拜吉田松陰為師,成為松門大弟子。

維新三傑,從左至右: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

後來,小五郎又自費進入明倫館學習系統的日本文化,在此期間他碰到了一次機遇。1852年9月,齋藤彌九郎之子新太郎遊學於諸藩,來到了萩城,同久留米浪人宮部藤十郎在明倫館內藤道場進行比試,新太郎的技藝震動了整個長州藩。藩府決定出資選派武士前往江戶學習劍術,小五郎雖然沒有被選中,但是借著這次機會,素有到江戶遊學志向的他,立刻向藩府提出了自費學習的申請,並得到了批准,於是他得到了向齋藤學習的機會。

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江戶,小五郎開闊了眼界,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求學的第二年,他的劍術就達到了道場中塾頭的地步。後來,黑船事件使他深受觸動,開始向韭川代官江川太郎左衛門學習炮術。

19世紀60年代,長州藩成了倒幕派與幕府戰鬥的中心,學有所成的小五郎很快回到自己的家鄉,步入了仕途。曾經受過吉田松陰先進西方軍事思想教育,詳細知道「黑船事件」經過的小五郎非常贊成「尊王攘夷」。1862年他開始參與藩政,並將「尊王攘夷」確定為長州的藩政方針。

1860年代的日本倒幕武士

1865年他得到了重用,並接受了藩姓木戶,改名為木戶孝允,開始主持藩政。他力主聯合強藩,推翻德川幕府,並在1866年首先與西鄉隆盛締結了「薩長倒幕聯盟」密約,為全國倒幕運動打下基礎。

此後,隨著倒幕運動發展到高潮,木戶孝允積極參與策劃武裝倒幕,並在倒幕活動中作出了傑出貢獻,但木戶孝允一生中作出的最為傑出的貢獻是在明治維新時期。1868年新政府完全掌握了政權後,木戶孝允以長州派尊王攘夷開國大功臣的身份位居政權中樞,主持起草了《五條誓文》,後在奉還版籍、廢藩置縣以及建立近代天皇制政府、實現日本統一等方面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木戶孝允雕像

之後木戶孝允長期出國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技,借鑑西方憲法和教育,把他先進的思想用於國內改革,他特別注重培養人才,提高國內文化水平,日本普及小學教育正是木戶孝允提出並實施的。

政治方面,木戶孝允主張優先內治,反對「徵韓論」和出兵臺灣,被大久保利通排擠,被辭去要職。幾年後病死在京都,終年44歲。

相關焦點

  • 劉鄂 | 「維新三傑」之木戶孝允的傳奇人生
    德川幕府的末期,風雲際會,一批置於平世也許如你我一樣平凡的人,順勢而為,將自己的歷史書寫成國族之歷史。這其中的佼佼者,首推「明治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木戶孝允之墓正在靈山之中,此山中其餘數百墓主也與木戶孝允有著莫大的關係。眾所周知,推翻德川幕府,將大政奉還天皇,最主要的兩股軍政力量就是薩摩藩與長州藩。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但是,眾多的有志之士中,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三傑」,那就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1828—1877),出身薩摩藩,年輕時受到藩主島津齊彬賞識,作為其親信並參與藩政。1858年幕府「安政大獄」,被流放至琉球,1864年,日本國內維新派開始逐漸抬頭,隆盛一手主理薩摩藩陸海軍實權,和同為薩摩藩士的大久保利通大力合作改革。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三傑之大久保利通
    丨本文章由一縷畫沙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而英雄式人物的出現則需要時代的召喚,日本在經歷了黑船事件之後,經濟動蕩,·後來大久保掌握住了薩摩藩政的大權並且還獲得了進京過問中央政權的大好機會,他的政治才華開始有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在「王政復古」的潮流中,大久保獲得了新天皇政府的參與權,他在推翻幕府統治的過程中居功甚偉,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建立維新政府而運籌帷幄,因此他和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一起被譽為「維新三傑」。
  •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三大幕後功臣,功勳遠超維新三傑
    發生在1868年的日本明治維新是改變東亞政治格局的一件大事。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彈丸小國成長為資本主義列強,軍事實力大幅度增長,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毫無疑問,明治維新對於日本非常重要。對於日本維新的功臣,一般人認為首推「明治維新三傑」——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
  • 他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作用不亞於維新三傑,卻在民眾中默默無名
    摘要:他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作用不亞於維新三傑,卻在民眾中默默無名今天要講的是一位並不出名的日本歷史人物——小松帶刀。他二十幾歲就成為薩摩藩的家老,並協助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還有坂本龍馬等人一展才能。
  • 明治維新三傑,戊辰戰爭的功臣西鄉隆盛,為何最後卻掀起了內戰?
    日本是我國的鄰國。我們對這個鄰居的感覺很複雜。唐初日本曾派大量遣唐使來華學習,回去使自己變得強大,傳承了我們部分的文明。明初的時候,日本國內混亂,有一些日本浪人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騷擾我國人民,讓人十分討厭。近代的時候,日本積極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他甚至以弱博強打敗了當時比較強大的沙俄。
  • 維新志士木戶孝允和著名藝伎幾松真心相愛,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這個女人就是「維新三傑」之一木戶孝允的妻子木戶松子。一個是卑微的藝伎,一個是維新的俊傑,倆人來自不同世界的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發生了一段生死戀情。木戶松子本名木崎計,1842年生於若狹國的小濱藩。經長州藩主毛利敬親的提議,桂小五郎改名為木戶貫治,後又改為準一。明治維新後,桂小五郎正式改名為木戶孝允。木戶孝允雖然做了新政府的高官,但他不改初衷,堅持要娶幾松為妻。
  • 歷史上明治維新時期「維新三傑」的下場
    小編最近在讀《日本史》,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維新三傑」的結局,「維新三傑」分別是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他們的結局和歷史上主持維新變法的人物一樣,有喜有悲。
  • 藝伎:日本明治維新的頭號功臣
    沒有藝伎,就沒有日本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幫助日本開啟明治維新序幕,堪稱明治維新「第一功臣」的,竟然是一名藝伎。
  • 「明治維新」推動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考察日記
    伊藤博文曾四次擔任日本首相。在此之後他以《普魯士憲法》為藍本,主持日本了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工作,該憲法於 1890 年宣告正式生效。伊藤博文成為日本歷史重要的首相。1871 年 12 月(日本明治四年陰曆十一月),在全權大使巖倉具視的帶領下,包括副大使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以及伊藤博文在內的巖倉代表團離開日本,開始巡遊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其他歐洲國家。
  • 日本明治維新人物談
    明治維新毀滅了舊的封建秩序,開創了新時代,無論在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維新主角並非四強藩藩主,而是廣大中下級武士和平民。下面,就先依照藩屬來介紹這一時代的風雲兒。  明治維新有三傑(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但同時代另有三人的聲名更在三傑之上,即長州的高杉晉作、土佐的坂本龍馬和幕臣勝海舟。  高杉晉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風,號東行,藩主亦曾名為東一(東邦第一人)和谷潛藏(深谷潛龍)。他家世為長州譜代重臣,曾就學於大思想家吉田松陰門下,與久坂玄瑞、入江久一併稱為「松下三高足」。
  • 花之豹五郎原型,真實的大劍豪,龍馬也打不贏他,倒幕運動的元老
    和之國一篇中,穿插了大量的歷史情節。其主線,自然就是倒幕戰爭了。這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有了倒幕運動,日本推翻了封建幕府統治,開始了資產階級改革的明治維新。而日本也從此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而實際上領導倒幕運動的,卻是這些強藩的有志之士們。最突出的就是維新三傑——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而豹五郎的原型應該也就出自他們其中。花之豹五郎是花之都的黑道老大,有著超強的實力和超高的人氣,甚至連光月御田都非常尊敬和仰慕他。而豹五郎過去曾以「豪劍」之名聞名於和之國,這說明,他本人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劍士。
  • 150年前,日本牛人們寫下一些漢字,如今成了無價之寶
    日本曾經用漢字,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日文裡現在還有很多漢字,這也是大家知道的。那麼,處在明治維新前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時期,當時日本叱吒風雲的那些人物,他們的漢字寫得怎麼樣呢?一、清河八郎清河八郎生於1830年,從小便學習儒學。像同時代的清朝學子一樣,他十幾歲便熟讀《論語》、《孟子》等儒家典籍。
  • 為什麼日本的明治維新能成功,中國的戊戌變法卻失敗了丨思想食堂
    點擊上圖申請聽課雷頤老師帶你了解近代日本如何崛起   文/思想食堂  梁啓超曾言:「喚醒中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也!」  甲午戰爭以前,中國一直不重視日本,覺得就是一個千百年來一直在學習中國的島國,面積小,國力弱。
  • 明治維新|《銀魂》:一部被惡搞的幕末史
    編者按: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序幕,今年為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是如何從一個蕞爾小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網易歷史同「輕日本工作室」特推出「明治維新」系列,還原150年前席捲日本的維新浪潮。
  • 沙青青評《坂本龍馬與明治維新》︱站在「明治維新」反面的人
    例如坂本龍馬的第一本官方傳記《汗血千裡駒》,就幾乎以半虛構的方式將他描繪成明治維新的偉大先驅。至於明治天皇的皇后夢到龍馬之事,更近乎傳說,成為將其神格化嘗試的一部分。而詹森之所以會寫一部龍馬的傳記,除了講述這位幕末志士的人生故事外,更重要的則是以龍馬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明治維新,還原當時真實的歷史情景。考慮到這本書最早的英文版成書於半個多世紀前,作者視角之犀利無疑令人感佩。
  • 幕末時期的傳奇之人,為明治維新指明方向的日本奇才——坂本龍馬
    如果提到日本的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在歷史上揚名已久的「維新三傑」——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這三人都是戊辰戰爭和明治維新的元勳,也是奠定了近代日本雛形的人。不過與之相比,幕末的奇人坂本龍馬則更為神奇——他生前或許默默無聞,卻寫下了引領日本明治維新舉措的「船中八策」,也為薩摩藩和長州藩這兩個宿敵冤家奠定了聯盟的基礎,並形成了日後戰勝幕府的薩長聯盟,甚至於在其死後數十年揚名於日本。那麼究竟這位幕末奇人是怎樣的存在?他又有什麼傳奇之事呢?
  • 明治維新150年︱最後的武士——日本西南戰爭始末
    甲午戰爭以來,我國對日本明治維新的表述側重於其措施和成果,即日本如何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成為列強之一。事實上,明治維新與歷史上許多大變革一樣,觸動了某些舊有利益階層的蛋糕,最終以內戰收場。具有日本特色的是,內戰雙方均宣布效忠明治天皇,並且曾經並肩作戰。其中曲折,要從明治初年開始談起了。
  •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江戶時代後期,隨著西方列強的進入,日本國內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幕府統治面臨著嚴重的外憂內患。對外妥協,對內鎮壓,引起了許多新興階層和中下級武士的不滿,他們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開始了反對幕府的鬥爭。
  • 明治維新150年︱山口縣政治家興盛的起點
    山口縣政治家的興盛2018年1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年初所感》中指出,今年是明治維新後的第150年,150年前,明治日本在亞洲即將淪為殖民地的重大危機中起步,克服「國難」,一鼓作氣,推動了日本的近代化建設,創造了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