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2020-12-15 ZG龍宇好先生

日本,我們的東方強鄰,他們近代的強大來源於 19世紀末的明治維新及其快速的開展的工業革命。這次維新始於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自上而下」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實行君主立憲制,作為「最聰明的學生」,日本快速學習歐美先進技術,推行工業化,生活方式歐化,大力發展教育等,逐漸讓日本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機,並在20世紀初迅速躋身世界列強之列。

明治維新「殖產興業」橫濱鐵路

「明治維新」的成功,是日本大批有志之士通過不斷的努力而得來的結果。但是,眾多的有志之士中,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三傑」,那就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

西鄉隆盛(1828—1877),出身薩摩藩,年輕時受到藩主島津齊彬賞識,作為其親信並參與藩政。1858年幕府「安政大獄」,被流放至琉球,1864年,日本國內維新派開始逐漸抬頭,隆盛一手主理薩摩藩陸海軍實權,和同為薩摩藩士的大久保利通大力合作改革。在第二次長州徵伐時,他和長州藩的木戶孝允共同締結了「薩長同盟」,開始了倒幕活動。

西鄉隆盛

但是,明治維新實質上是日本各利益階層利益再分配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導致了大批士族的利益受到擠壓,新政府成立後存在士族問題愈演愈烈,西鄉想出的辦法就是對外擴張,主張入侵朝鮮,奪取新的生存空間。

但是,佔據主導地位的大久保決定按照德國方式經營開展「內治」,堅決反對在國力尚不充足、列強虎視眈眈的前提下,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最終,明治天皇聖裁,阻止了這場妄動。西鄉隆盛等五名參辭職下野。1877年,薩摩部分憤怒士族攻擊鹿兒島的政府軍火藥庫,揭開西南戰爭序幕,西鄉隆盛回到鹿兒島統率士族,揮軍北上,但是,薩軍整體戰略失敗、後備供應不足,使得戰況每況日下。最後,政府軍擊敗薩摩軍,西鄉隆盛撤退回到鹿兒島,在負傷的情況下由部下介錯砍下頭顱,結束了內戰。不得不說,西鄉隆盛的悲劇並非因為政治上的失勢,而是他的傳統武士根性所註定的結果。

大久保利通(1830—1878),出身薩摩藩,大久保少年得志,17歲時便被任命為藩記錄所的助理。年輕的大久保就對國家命運和政治非常關心,當時的日本已得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消息,如何使日本免蹈中國的覆轍成了每個關心國家命運的日本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大久保等40餘人結成的政治團體「精忠組」,經常聚會討論國家大事。

大久保利通

1868年4月第二次徵討長州藩時,薩摩拒絕出兵。為推進倒幕工作,大久保和西鄉隆盛一起在朝廷、幕府、諸藩之間進行活動。1868年1月3日「王政復古」政變成功,1871年6月任大藏卿,11月赴歐美考察。他感到日本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需要學習後進國的普魯士。這決定了大久保政權政治上的保守,但在其他方面,大久保卻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大久保極力繼續推行地稅改革,剝奪武士階級的俸祿,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1877年鎮壓西鄉隆盛的叛亂。大久保的改革雖然成功,但這是建立在鎮壓農民起義、士族叛亂、自由民權基礎上取得的。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遭到島田一郎等六名徵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當即身亡,伊藤博文等後繼者繼續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三大政策,終使日本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1911年終於將束縛日本多年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

木戶孝允(1833—1877),幕末時期以「長州藩的桂小五郎」之名聞名日本,為尊王攘夷派中心人物。而後因受幕府通緝,長州藩主毛利敬親賜姓木戶,更名木戶孝允,維新後參加起草《五條誓約》,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進奉還版籍、廢藩置縣。

木戶孝允

後被任命為總裁局顧問專任,1868年的集議所、1869年的公議所等,都是木戶基於開明的方針而嘗試努力的產物,希望落實相當於國會下議院功能之組織。但是,木戶置身於從激進派到保守派不斷權力鬥爭的明治政府中,精神苦惱源源不絕,甚至嚴重妨害其身心。1877年2月西南戰爭爆發,木戶感嘆「與其病死窗下,不如捐軀於徵途」,企圖親自勸阻西鄉,最終在憂心中辭世。木戶孝允一生態度瀟灑,無話不談,感情易於衝動。被人稱之為立憲政治家中,日本之第一模範人物。

相關焦點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三傑之大久保利通
    之後大久保任職大藏卿和內務卿,並隨巖倉具視考察團把歐美的先進經驗引到日本,使得日本逐漸擺脫了開國前期的陰影。後來由於眾多士族對大久保的明治維新方案的不滿,在全國各地陸續爆發了聲勢巨大的叛亂,但是都被大久保一一平定,而這些平亂的舉措,也使明治維新順風順水的推行了下去,日本也逐漸的開明起來。
  •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三大幕後功臣,功勳遠超維新三傑
    發生在1868年的日本明治維新是改變東亞政治格局的一件大事。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彈丸小國成長為資本主義列強,軍事實力大幅度增長,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毫無疑問,明治維新對於日本非常重要。對於日本維新的功臣,一般人認為首推「明治維新三傑」——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
  • 明治維新三傑,戊辰戰爭的功臣西鄉隆盛,為何最後卻掀起了內戰?
    日本是我國的鄰國。我們對這個鄰居的感覺很複雜。唐初日本曾派大量遣唐使來華學習,回去使自己變得強大,傳承了我們部分的文明。明初的時候,日本國內混亂,有一些日本浪人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騷擾我國人民,讓人十分討厭。近代的時候,日本積極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他甚至以弱博強打敗了當時比較強大的沙俄。
  • 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其前、後三傑中有五人是從王陽明心學獲得了...
    日本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奇蹟,正是因為有一批被王陽明心學力量武裝的明治維新的鬥士,包括明治維新前三傑: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和坂本龍馬;明治維新後三傑中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
  • "日本陽明學"是否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動力?
    可見發起「陽明學」社會運動,旨在修正日本明治時代全盤歐化主義的極端狀態,以傳統思想文化來再造日本人的個人精神,建立新的國粹主義。從這場運動的對象來看,發起者是以一般的日本人為對象的。《陽明學》 雜誌的 《發刊之辭》說:今天我國作為東邦新興的一大雄國,處於必須完成自己的任務的位置。然隨著世間事物日趨輕便,一國風氣逐漸卑下。隨著文物日益進步,一國風俗日陷輕浮。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木戶孝允的短暫一生
    木戶孝允,這位出生在長州藩普通醫生家庭中的孩子,卻在日本歷史的大變革中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武士,並在明治維新運動中作出了重大貢獻,與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合稱為「維新三傑」。他的出現,就像是劃破長空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影響了日本思想的變革。
  • 黃埔三傑是黃埔一期中的哪三個?這三個,都是湖南人
    從北伐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期間都離不開從黃埔軍校畢業的人才。在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中,有這麼三個人,他們表現非常突出,分別是蔣先雲、賀衷寒、陳賡。當時有這麼三句話眾人皆知: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陳賡的腿。
  • 他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作用不亞於維新三傑,卻在民眾中默默無名
    摘要:他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作用不亞於維新三傑,卻在民眾中默默無名今天要講的是一位並不出名的日本歷史人物——小松帶刀。他二十幾歲就成為薩摩藩的家老,並協助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還有坂本龍馬等人一展才能。
  • 為什麼日本的明治維新能成功,中國的戊戌變法卻失敗了丨思想食堂
    全面分析當時中日國力,可以發現,中日的差距早已不限於軍事力量,從各個層面來看,中國都是落後的一方。中國以失敗告終的甲午海戰  軍事方面,日本通過學習德國、英國,建成現代化軍隊,軍官接受現代學校訓練。
  • 明治維新|《銀魂》:一部被惡搞的幕末史
    編者按: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序幕,今年為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是如何從一個蕞爾小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網易歷史同「輕日本工作室」特推出「明治維新」系列,還原150年前席捲日本的維新浪潮。
  •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
    那麼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水平?從領土上看,日本國土面積狹小,本土面積僅僅36萬平方公裡,比俄國、法國、德國、美國、奧匈帝國等西方列強都要小,比中國更是差的遠。如果算上殖民地,日本都沒有歐美列強零頭多。
  • FGO明治維新事件科普 明治維新人物史實
    FGO明治維新事件科普 明治維新人物史實。
  • 踐踏庶民而成就的明治維新
    一說到日本這個國家,大多數人那無不是咬牙切齒,日本在上世紀入侵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亞洲國家,給許多無辜平民帶來深重的苦難,一些人甚至今天都在飽受遺毒的煎熬,但是為什麼亞洲國家中,就日本能入侵其他國家,而不是其他國家入侵日本呢?那肯定是因為當時日本強大,日本為什麼在近代強大?懂的人就會說了,日本搞了明治維新,它變法了,現代化了,所以強大了。
  • 日本明治維新人物談
    明治維新毀滅了舊的封建秩序,開創了新時代,無論在日本歷史還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維新主角並非四強藩藩主,而是廣大中下級武士和平民。下面,就先依照藩屬來介紹這一時代的風雲兒。  明治維新有三傑(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但同時代另有三人的聲名更在三傑之上,即長州的高杉晉作、土佐的坂本龍馬和幕臣勝海舟。  高杉晉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風,號東行,藩主亦曾名為東一(東邦第一人)和谷潛藏(深谷潛龍)。他家世為長州譜代重臣,曾就學於大思想家吉田松陰門下,與久坂玄瑞、入江久一併稱為「松下三高足」。
  • 漢初三傑,都是劉邦的大功臣,為何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
    漢初三傑,都是劉邦的大功臣,為何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文|品鑑歷史的少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這其中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漢初三傑,他們當時都是劉邦的大功臣,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為何到最後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先來說一說這漢初三傑是哪幾位,說白了就是對劉邦功勞最大的那幾個,而這三個人就是蕭何、張良以及韓信。
  • 回望「坂上之雲」:152年前的明治維新
    由於貿易資金的大量積累、早期以軍事為目的的對西方工業的大量引進,以及對德川幕府的憎恨,薩摩藩在西南地區的其他三個藩(長州藩、肥前藩和土佐藩)的支持下成為進攻德川幕府霸權政治的先鋒。這絕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邊緣藩鎮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必然結果。
  • 明治維新的暗殺活動,明治開國元勳大久保利通,為何最後被暗殺?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644字,閱讀約6分鐘明治維新之前,在攘夷運動中,暗殺成為當時日本一道獨特的風景,無論是反幕派還是幕府派,暗殺總是層出不窮。可以說,日本的明治維新完全建立在武士的刀劍之上。然而,當戰爭結束,日本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種暗殺活動再次活躍起來。新政府與舊武士階層的衝突最終再次演變為暗殺。
  • 沙青青評《坂本龍馬與明治維新》︱站在「明治維新」反面的人
    196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馬裡烏斯·詹森的《坂本龍馬與明治維新》(Sakamoto Ryoma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正式出版。在這位西方第一流日本研究專家看來,「現代讀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幾十年來『官方』維新史的受害者」。 詹森的這個說法並不誇張。
  • 扶桑談·動漫與政治③|《銀魂》對「攘夷」與明治維新的反思
    中國網友對日本動漫《銀魂》有一句調侃之語「一入《銀魂》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只因這部作品中大量的無釐頭橋段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這部看了讓人「掉節操」的動漫固然能令人笑出眼淚,但其更多展現和傳達的恐怕還是渺小的個人如何在時代的巨變中自處。因此《銀魂》也有不少劇情表達了對歷史和政治的思考。
  • 為什麼清朝識字率不到10%,而日本明治維新前卻已達到40%?
    網上流傳著一個說法,中國在鴉片戰爭前識字率到不了10%,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卻已經達到40%多。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網上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說是清朝搞文字獄,使行愚民教育,不敢讓民眾識字。也有說是日本厲害,重視教育,比如寺子屋制度。那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