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收藏的幾大誤區 什麼才是好壺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紫砂壺收藏的幾大誤區

  

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雍正年

紫砂壺是明清時期江蘇宣興地區所產的一種陶質茶具。紫砂壺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即使是盛暑時節,所泡之茶仍不易餿。由於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滲入陶質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紫砂壺選泥、製作成壺坯等關鍵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製作十分精細。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澤取勝,只是在陶坯成型後,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於輪廓中。這種自然本色和著色方式是紫砂陶壺的一個顯著特點。

  紫砂壺收藏的幾大誤區

  在造型上,雖然每個制壺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但大體上還是可以分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種類型。紫砂壺形態淳樸、色澤古雅、質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經人手撫摩後越顯出其古雅光亮。一般的紫砂壺並不名貴,紫砂壺中的珍品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明清時期,宜興地區出現了眾多的制壺高手,他們以其高超的技巧,獨特的風格將紫砂壺製作得巧妙至極,這些精巧的紫砂壺上,一般都落有他們的款識。偽制的紫砂壺即系冒仿名家產品。作偽者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或者在新壺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識;或者用沒有款識的舊壺,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識。

  鑑定紫砂壺的真偽,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汕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鬆,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蠟打磨上去的。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劃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紫砂收藏壺應留意挑選精品、真品,並看準市場行情。一些名家製作的紫砂壺都很有珍藏價值,尤其是一些巨匠的作品,一直都是穩中有升,而大量地攤上的紫砂壺,絕大多數都是假貨或者粗製濫造的,沒有什麼珍藏價值可言。收藏紫砂壺,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誤區。常見紫砂的收藏誤區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先看底款後買壺

  「款」指的是名家所制。名家是當代的紫砂壺的「名牌」,代表著紫砂壺工藝水平的標準,目前市場中仿名家壺如此普遍,就是因為一方面所有收藏者追求名家到了極端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對紫砂壺的基本鑑賞要求卻仍然模糊,間接培育了仿作的市場。

  市場上有很多壺底打著顧景舟的款,但如果收藏者一開始能從「料」「工」兩個角度對壺做認真的了解,根本不必考究「款」的因素,而是能很快知道鑑定的答案。其實,收藏者不能只認定「顧景舟」「蔣蓉」等大師,非「頂級」不藏,買壺第一眼應該看的是泥料和壺型,底款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有些仿名家的壺,手工和泥料不錯,也是可以珍藏的,看底款很容易上當,看到蓋有某某大師印款的就以為是名家的壺,因此進入價格的陷阱。

  過於注重花俏色豔

  新手玩壺,特別喜歡一些顏色多樣、造型複雜的紫砂壺,或者壺身刻滿了字,以為壺隨字貴,這實在是一種誤導。真正好的作品,耐看並且實用的作品往往是一些外表穩重光素一些的,就像一個美女,素顏輕粉就可以了,過於濃妝只會讓人反感。如覺得單調,就在適當的位置給予適當的書畫點綴。

  針對注重花俏色豔的收藏愛好者,一些不良生產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裡隨意添加化學原料,專門出品染色紫砂,製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豔,但泡茶就會有異味。其實染色紫砂是不宜泡茶的,其價值反而不高。

  買壺不明目的隨意拈來

  買壺前應該有個目的性,是想要尋常用的,還是要珍藏級的,想用來泡普洱茶的,還是鐵觀音的等。尋常用的壺大多在250cc左右,而珍藏級的作品一般都是250cc以上的。泡普洱茶的壺身和肚子可以大些,泥料的顏色可以深一些,大小在250cc到300cc之間。泡鐵觀音的要出水快些,壺壁薄一些,壺身矮些,泥料顏色可以淺一些,大小控制在150cc到250cc之間。宜興人喜歡喝當地的紅茶,他們一般會選擇250cc到350cc的大壺。至於350cc以上的壺基本屬於「觀賞性」的壺了,實用性不大。

  只重名家證書不重藝術

  真正名家的壺,單看「精、氣、神」就能令人感慨,感覺出來幾分。假如看著呆板,比例不協調的名家壺,買了也是沒有珍藏價值的,說不定所謂的名家職稱都是買來的,網上查不到。還有產量特別大的名家壺儘量不碰,一個有涵養有實力的做壺名家,不僅是低調謙虛的,而且產量也是比較少的,宜興丁蜀鎮就有很多默默無聞的民間做壺高手,他們不求浮名,不露山水。

  只看年代不看藝術

  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收藏舊壺、老壺,這也讓紫砂壺市場出現了很多造假的現象。市面上主要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作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作舊;二是將紫砂壺塗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並非一定是越老越好。收藏紫砂壺最忌貪便宜,剛起步的投資者,最好不要考慮名家作品,而是要考慮自己的消費水平和承受能力。

  怎樣的紫砂壺才是好壺

  收藏紫砂壺,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三大誤區。一是「土」的誤區。過去人們認為用紫砂壺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為宜興的紫砂泥料燒制後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品所缺乏的透氣性。現在陶藝普及,不少人將紫砂泥料誤認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製出來的「紫砂泥」,用這種原料做出來的「紫砂壺」顯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沒有優勢的。二是「老」的誤區。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因此造成市面上作舊的假壺橫行。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並非一定是越老越好。三是「色」的誤區。宜興紫砂泥由於其礦區、礦層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質有紅泥,或稱硃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呈米黃色)、天青泥(堪稱泥中黃金,出礦時呈綠顏色,十分難得)等。但現在不少制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裡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後製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豔,但泡出的茶卻對身體有傷害。

  正宗宜興紫砂壺有五大特徵:一、紫砂器使用的時間越長,器身就越光亮,這是因為茶水本身在衝泡過程中也可以養壺。二、紫砂器的冷熱急變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燒,也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而不會爆裂。三、傳熱慢,而且保溫,在使用時無燙手之感。四、坯體能吸收茶的香氣,用常沏過茶的紫砂壺偶爾不放茶葉,其水也有茶香味。五、紫砂壺的泥色與經常衝泡的茶葉有關,泡紅茶時茶壺會由紅棕色變成紅褐色,經常泡綠茶時,砂壺會由紅棕色變成棕褐色。

  紫砂術語大全

  對於初入紫砂界的朋友,五花八門的紫砂壺工藝常常讓人感到頭疼,其實掌握了下面的常用術語,就再也不用擔心貽笑大方了,專業術語一出口,完全是個老手範。

  光壺: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圓器造型講究「圓、穩、勻、正」,並要求「柔中寓剛」;方器要求「方中寓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花壺:以仿生為主,表現自然界動、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態,別具情趣。筋囊壺:是通過線與線的交織與結合,給人以美感。基本要求是筋紋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線條紋理清晰。包漿:其實就是指「光澤」,是在經歷很長時間後才能養出來的自然光澤,這種光澤含蓄溫潤毫不張揚,區別嶄新紫砂壺發出的「賊光」。灌漿: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冷卻後將石膏模脫開,便可得到壺坯,經鑲嘴、把,並脫蠟後燒製成壺。全手工:制壺工藝大概過程:1.打泥片;2.圍身筒;3.打身筒;4.搓壺嘴、鈕、把;5.裝壺嘴、鈕、把;6.制壺蓋;7.開壺口;8.修光、精加工;9.落印款。全手工壺不僅可作為茶具使用及工藝品欣賞,還具有藝術收藏價值。半手工: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裡面。有的是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製作,身筒用模具製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製作。目數:通常來說是指的泥料的粗細。目數越大,泥料也就越細。反之,泥料的顆粒感就會很強烈。紫砂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土,又俗稱困料、困泥和儲泥,是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明針:是宜興紫砂壺成型工序,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更是紫砂工藝極其重要的特殊的加工手法。明針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茶壺生胚製作完成時,將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等動作。鋪砂:是將處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礦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層之內。一般是紫泥(深紫色)上鋪段泥點兒(黃色)。絞泥:這種工藝方法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預先摻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順序相間糅合在一起,然後打泥片成型,使胎燒成後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相間的紋理裝飾。紫砂絞泥的特點,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無秩序地疊放一起,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湯米)

(責編:王鶴瑾、魯婧)

相關焦點

  • 紫砂界的這些「偽高手」,很容易把你引入玩壺誤區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玩紫砂壺都開始分圈子。一個人玩壺未免有些孤獨,與志同道合的愛壺人一起玩壺聊紫砂那才其樂無窮。不得不說,以前光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壺,被親人嫌棄,還被朋友視為異類的時代早已過去,一起玩壺的時代潮流勢不可擋。這對於玩壺人來這種認同感真的非常令人自豪!
  • 紫砂壺拍賣屢傳新高!收藏級紫砂壺到底看什麼?
    收藏級別的紫砂壺總是深受眾多壺友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在拍賣場上紫砂壺拍賣屢傳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收藏級別的紫砂壺到底應該看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當初在拍賣場上拍出8960萬高價的顧景舟大師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這套茶具為什麼能拍出這麼高的價格,除了因為它壺本身做工精緻高超之外,更多的是眾多壺友對於已故大師顧景舟的敬仰,顧景舟大師可謂說讓紫砂帶到了最為鼎盛的時代,他也是眾多紫砂藝人和壺友心中的一代傳奇。
  • 明清紫砂老壺身價待漲 紫砂壺收藏熱將持續升溫
    隨著近年來顧景舟紫砂壺屢次在拍賣場上突破千萬元大關,曾經人們茶几案頭的實用紫砂壺開始成為拍場上的新寵,價格逐年上漲,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可以預期的是,2012年紫砂壺收藏熱將持續高溫。上世紀80年代臺灣藏家炒熱紫砂壺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
  • 紫砂壺,送壺即是送福,壺到福到,怎麼選壺,才不失禮
    送禮,一定要強調功能上與生活相關但不通俗,外觀穩重大方而不沉悶、品質精良高貴但不奢華。 我們常說,送壺即是送福,壺到福到,所以紫砂壺成為送禮首選。 首先要確定送禮的對象是男是女,男士和女士對紫砂的喜歡和追求是不一樣的。
  • 怎麼挑紫砂壺?什麼樣的壺是好壺?
    花大價錢買的是最貴的嗎?實際上買回來沒有利用價值的才是最貴的;同樣什麼東西最好?肯定是適合自己的或者真心喜歡的對我們來說才是最好的!我們選擇紫砂壺也是一樣的,在選的時候一定得從這七個點著手,就是泥、型、工、款、火、功、名泥就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紫砂壺的材質。
  • 為什麼同樣是段泥做的紫砂壺,顏色差別很大?
    方器的做法和圓器是完全不一樣的。圓器打身筒的時候要求圓的,泥料不能太幹。但方器必須乾濕到一定程度,然後打泥片,打好了之後,整個一塊泥片拿住角抖,不能塌下去。做壺做久了,用手一摸能感覺出來。如果太硬了,不能做;太軟了,又不能做。如果硬的軟的並在一起做,茶壺肯定會變形。
  • 上市公司耗資上億購買顧景舟壺攪動市場 收藏正當時
    記者獲悉,紫砂壺收藏前幾年確實有過一輪收藏熱,在2010年至2012年兩年時間,高級工藝師製作的紫砂壺價格普遍以每年30%至50%的幅度攀升,個別名家名壺的價格更是成倍飆升。但隨後,假紫砂壺、紫砂原料造假等信任危機事件出現,再加上這兩年受整體經濟影響,紫砂壺行情走低。不過,有藏家認為,目前行情走低也是收藏好時機,名家優質紫砂壺未來價值潛力可期。
  • 什麼樣的紫砂壺才是好的紫砂壺?告訴你一個秘密:把握這5點即可
    泥料是一把壺的根基,泥料的好壞,決定著這把壺的好壞。有些壺看起來色彩豔麗,卻是因為添加了化工原料。這種壺看起來好看,用它泡過茶葉的人大概會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句話了解的十分透徹了。真正的好泥,顏色看起來不會那麼鮮豔,往往偏於沉穩。由於紫砂的本身特性,好的泥料養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漂亮的「黯然之光」。
  • 宜興紫砂壺黑幕調查:百元「槍手壺」刻大師名章賣幾十萬
    在宜興市丁蜀鎮盧小偉工作室內,國家級工藝美術師盧小偉坐在茶座前談起錢麗媛時,不禁搖頭,「她的徒弟做好壺敲好章後,沒交給錢麗媛賣,而是私下賣了,事後被錢麗媛發現才發生的矛盾。」回憶起錢麗媛的往事,盧小偉說,「她是我們圈裡的名人,年紀也大了,她讓徒弟做槍手壺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就是沒想到會出這個事。」
  • 今年賊便宜的宜興紫砂壺,正是入手的好時機
    宜興紫砂壺名揚四海,其以細膩精美做工獲得稱讚聲一片。正是因為名氣大,一些不良經銷商層層加價,才導致藏友們花了大價錢卻買到品質一般紫砂壺。那我們該如何購買到正宗的宜興紫砂壺呢?從小就跟著父母以及各位老師傅和紫砂壺打交道。喬掌柜紫砂壺沒有暴利,只有精選優質紫砂泥料,老手藝制壺匠人,追求純手工制壺工藝。紫砂載魂,稍有懈怠,它就成為殘次品,好的材料、好的製作,再加上老師們的匠人匠心,共同創造優質好紫砂壺,為所有愛壺的藏友送去最誠心的好壺!
  • 詳解|紫砂壺 → 井欄壺與漢鐸壺的區別
    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有些紫砂壺的某些部位很相似,容易讓人混淆。
  • 【茶人傳】江建群:當代壺藝大師的紫砂壺
    一把好壺,承載茶香,氤氳茶魂。對於紫砂壺製作大師江建群而言,紫砂如家人,連著故土的根。他生於陶都古鎮丁山的陶藝世家,其父母長期在紫砂廠從事紫砂陶藝工作,父親江宏更是紫砂一廠創始人之一,製作的《漢方壺》被收藏於中南海紫光閣,自幼傳承家學,勤於思考,融於時代,善於創新,敢於變化。自小在家中,陶泥就是江建群最喜愛的玩具,父母工作檯邊,常出現手槍、小動物等栩栩如生的小玩意兒,便是他日常隨手捏造而來。
  • 紫砂壺為什麼比別的茶器貴那麼多?到底貴在哪裡了?
    再有就是,紫砂泥料又分很多種,什麼「手工煉製」,什麼「多年陳腐」,什麼「幾十年難遇到的好泥」,泥料好一分,價格就會貴一分,所以紫砂壺貴一方面就是因為泥料本身就貴。這貴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紫砂壺成型做工的問題。紫砂壺其實不像其它壺一樣做起來那麼容易,像玻璃壺一般都是「吹」出來的,吹一把壺能用多久的時間?陶壺一般都是手工拉制出來的,一天做上幾十把玩兒一樣。但紫砂壺呢?整個壺都是靠手工成型做出來的,做身筒、壺底、壺蓋、壺嘴、壺把等,做完還得風乾,乾濕度適宜才能去粘連組合、繼而拿去燒。
  • 夏洪林大師紫砂壺作為國禮被智利、奧地利、塞爾維亞等國收藏
    本網訊: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之際,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夏洪林先生製作的紫砂漢扁壺、紫砂仿古壺、紫砂金鐘壺分別被智利、奧地利、塞爾維亞三國作為國禮收藏,並由智利、奧地利、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頒發證書致謝夏洪林大師。
  • 又髒又舊的紫砂壺就是老壺?新壺做舊的秘密都在這裡!
    最近有很多壺友給我發他們自家的珍藏,很多都是看著又髒又舊的壺,問我是不是真品。底款都是特別有名的大師,時大彬、邵大亨、顧景舟,看著是不是就覺得這人生圓滿了!再細細交流,發現大多數壺友買的老壺都是看著又髒又舊就下手了,但是又髒又舊的壺就一定是老壺嗎?
  • 紫砂壺泡什麼茶最好?你最愛的才是最好!
    要說紫砂壺泡什麼茶最好,其實紫砂壺什麼茶葉都能泡,但可以根據壺型選擇更聚香的;根據泥料選擇不易留下茶漬的紫砂壺。
  • 紫砂壺最全泡茶搭配技巧,再也不怕泡什麼茶了
    選一壺好茶,尋一片內心的安逸。 隨著制茶技藝的不斷變化與改革,茶類也日趨豐富,不同的紫砂壺配不同的茶葉,相輔相成,才能見真知灼味,調養生息。 目前茶葉種類依據發酵程度可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根據各種茶葉類型,選擇合適的紫砂壺衝泡才為上佳之選。
  • 顧景舟紫砂壺顧景舟作品顧景舟紫砂壺價格
    顧景舟紫砂壺|顧景舟作品|顧景舟紫砂壺價格雨露天星鷓鴣提梁顧景舟秦權其作品特色是,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濃鬱的東方藝術特色,所制之器脫俗樸雅,儀態紛呈,堪稱「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被海內外藝術界專家譽為「壺藝泰鬥」。   顧老的紫砂作品以茗壺為主,年輕時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圓器,隨著其與書畫界的交往,逐漸偏重光素器型的製作,最後是以幾何形壺奠定其個人風格,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
  • 紫砂壺的「明針」是什麼針?
    一些玩壺比較久,段位比較高的壺友談起紫砂壺製作來如數家珍,什麼拍身桶,推牆刮底,清線腳,明針等張口即出。對於新手來說,拍身桶這種還好理解,字面意思嘛,應該是拍壺身之類的工序吧,可這「明針」是什麼東東?做紫砂壺還需要用針麼?
  • 收藏百餘紫砂壺自稱「千萬富翁」——說說市民戴仁和的收藏故事
    收藏百餘紫砂壺自稱「千萬富翁」——說說吉州區市民戴仁和的收藏故事形色不同的紫砂壺核心  核心提示  近年來,由於民間資本強勢介入以及市場炒作等原因,致使紫砂壺等藝術品民間收藏熱起,市場行情異常火暴。  吉州區,有一位老人痴迷收藏紫砂壺20年,其稱「收藏的100多把紫砂壺中,有一半是名家製品。2012年,他花1000元『淘來』了當代名家顧景舟的一把真品,目前市場拍賣價為500多萬元。」 這個老人,是目前吉安唯一一位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其人及事跡曾被收入《中國當代集藏家辭典》《中國當代文藝界人名大辭典》等,這個老人,名叫戴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