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這裡被新華社、光明日報發文點讚了

2020-09-24 黃石廣播電視臺

昨天

新華社發文

《遊客來了,小康近了——

生態旅遊引領湖北山區蝶變二三事 》

點讚黃石等地

黃石市

更加不可思議的變化發生在鄂東南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站在「亞洲第一天坑」前,放眼望去,綠植漫山遍野。難以想像,這裡曾是一片寸草不生、千瘡百孔的礦山。

「這是一代代採礦人挖出來的。」面對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天坑」,公園管理處主任閻紅勇說。「我們把一座大山送進了高爐,這裡也隨之變成資源枯竭、荒無人煙的土地。」

遊客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觀光拍照。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為了修復生態、堅持綠色發展,黃石市另闢蹊徑謀轉型,積極探索「工業+旅遊」盈利新模式將工業遺址改造為文化公園,在露天採礦廢棄的巖石堆上種植生態復墾林,改善礦坑周邊的植被環境和地質條件。通過全力打造「森林化礦山」,當地形成了「礦在園中、園在綠中、綠在畫中」的生態環保格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是全國首家國家級礦山公園,每年遊客量從最初的2萬人次增長到現在的約20萬人次。生態轉型讓礦山人看到了新希望。70歲的大冶鐵礦退休職工巫東明說,礦山人一代又一代接力種樹,硬巖廢礦山「鋪上」萬畝槐花林,環境變美了,人氣更旺了,旅遊收入增加了。「以前大家都想離開,現在我們都願意留在這裡養老。」

今天

光明日報發文

《湖北黃石:礦坑裡長出森林》

點讚黃石

原文如下

70歲的巫東明是湖北省黃石市大冶鐵礦的一名退休職工。採礦生涯的漫天塵土和黑色天空,巫東明至今記憶猶新。如今,黑色變成綠色,家園美,日子更美,經常聚在一起的老朋友都說心情也跟著更開朗了。

「以前環境不好,我們這些退休老人經常發牢騷,現在到處都是樹,環境好、日子好、心情好。」他告訴記者,語氣裡透著一股自豪。


在石頭上種樹

一塊巨大的褐色鐵礦石,石上碩大的4個字——「大冶鐵礦」。目光越過礦石,是一個深444米的礦坑,坑頂橫截面相當於150個標準足球場,圍繞著深坑,是一片茂密的刺槐林。

黃石以礦聞名,連綿起伏的鐵礦山早在三國時期便有了開採活動,清末建成大型的露天採礦基地大冶鐵礦,是我國最早的近代鋼鐵企業漢陽鐵廠的原料基地。新中國成立後,大冶鐵礦成為華中地區的「鋼鐵糧倉」。半個世紀的露天開採,高山被挖成了深坑。

「我們把開採出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送進鋼鐵廠的高爐,又把採礦產生的巖石運到周圍窪地。」巫東明說。

鐵礦被送走了,留下的是廢石,形成數百萬平方米的巨大「傷疤」。後來,露天採礦變成井下開採。至於「生態傷疤」廢石場,礦山人想到種樹。但是石頭上沒有土,怎麼種樹?

他們聯合相關科研院所,通過反覆試驗,發現了一種適合在硬巖條件下生存的刺槐。這種刺槐根系橫向生長,對土壤的深度要求低。「我們一袋一袋地把土背到廢石場,小心翼翼地將刺槐樹根包裹在土裡,然後種在巖石上。」巫東明說。

經過多年、無數人的接力,廢棄的巖石堆上終於長出了茂盛的槐樹,每到春天就會開出漂亮的槐花。據了解,礦山人累計在硬巖廢礦山上栽活120多萬株刺槐,形成面積達366萬平方米刺槐的生態復墾林,創造出在石頭上種樹的奇蹟。

白衣服不再變成黑衣服

當堅硬的石頭被柔軟的綠色覆蓋,當衣服上不再落滿塵埃,礦山人看到了更多希望。

黃石,這座因礦而興的城市,曾讓當地人深感自豪。資料顯示,60多年來,黃石累計向國家貢獻近2億噸鐵礦、6000萬噸原煤、近6億噸非金屬礦。但與此同時,帶來的「生態赤字」是,150多座尾礦庫、幾十萬畝工礦廢棄地、100多座煙囪、年粉塵量高達6000多噸……

他們調侃自己的家園為「光灰的城市」:「從水泥廠路過,是灰色的灰。從電廠路過,是黑色的灰」,「天晴揚灰,一下雨,路上就是水和泥」……

「穿白衣服出門一天,回家後都變成了黑衣服。」巫東明苦笑。

到處是灰,連心裡也有「灰」。石頭上成功種樹,讓他們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既然能在石頭上種樹,為什麼不能把這個千瘡百孔的深坑變成森林化礦山?

於是,一場更大的綠色行動開始了。回填植綠,破牆透綠,見縫插綠……大冶鐵礦走上生態修復、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如今,這座綠色礦山成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礦山公園,每年的「槐花旅遊節」吸引不少遊客。

這裡不僅是綠色礦山,還成了文化礦山。礦山人利用廢棄的礦坑、生產冶煉車間等工業遺址,建礦山博物館、礦業博覽園,開發「天坑飛索」「井下探幽」等遊玩項目,搞起了工業旅遊。遊客在此可以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近距離感受採礦工人如何作業,體驗礦工的生產生活。

「一邊是生產,一邊是旅遊,不同的車子進進出出,像一首交響曲,這就是工業旅遊的美。」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管理處主任閻紅勇如此形容這座煥發新生的礦山。

在此期間,整座城市也在變綠、變美。黃石2013年提出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戰略。煙囪倒下,非法礦山關停,水泥、鋼鐵、電解鋁等落後產能或淘汰或升級,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產業從黑色向綠色、高碳向低碳轉變

如今,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周邊興起了許多生態旅遊度假村和農家樂,好生態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以前大家都想離開,現在都願意留在這裡養老。」巫東明笑了。

他們對這座礦山、對這座城市又多了幾分自豪。

信息來源:黃石發布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齊點讚!這裡是三明!
    沙縣小吃花園鋼廠紅色熱土……這裡就是人民日報今天頭版報導福建三明:風展紅旗如畫同時還配發特寫和攝影專版點擊圖片查看報導↓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將連續3天推出報導《焦點訪談》也將播出專題節目報導「三明實踐」《求是》雜誌、《光明日報
  • 新華社 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多家中央媒體走進大同南站
    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為主題,7月1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等中央媒體走進大同南站,感受鐵路在助力晉北民眾奔小康中的新作為,特別是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以張大高鐵開通運營為契機,在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為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推廣搭建平臺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 光明日報點讚芒果TV《我的青春在絲路》:以青春為基調更精準地擊中...
    近日,光明日報特別發文《吸引年輕觀眾,轉變語態是關鍵》點讚由芒果TV、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聯合出品、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特別合作的《我的青春在絲路》,稱節目通過輾轉多國,深入跟拍記錄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的年輕人的故事極具感染力,以青春為基調更精準地擊中了年輕人的心
  • 光明日報點讚昆明「滇池衛士」陳嘉佳:「寧願得罪人也不能得罪滇池」
    光明日報點讚昆明「滇池衛士」陳嘉佳:「寧願得罪人也不能得罪滇池」 2019-12-03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評論員:為偉大祖國自豪吧!
    新華社評論員:為偉大祖國自豪吧!——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之一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新華社評論員這一天,普天同慶;這一刻,萬眾歡騰。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齊點讚!
    了解更多資訊沙縣小吃花園鋼廠紅色熱土……這裡就是今天頭版報導福建三明:風展紅旗如畫同時還配發特寫和攝影專版點擊圖片查看報導↓新華社《新聞聯播》將連續3天推出報導《焦點訪談》也將播出專題節目報導「三明實踐」《求是》雜誌、《光明日報
  • 回顧2019|各大央媒紛紛點讚此次數博會
    本文轉自【動靜貴州】;2019年5月26日,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在貴州貴陽開幕,吸引了多方的關注,不少中央媒體也發出多篇報導,紛紛點讚此次數博會。新華社: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在頭版頭條刊發電稿《大數據「鑽石礦」怎麼挖——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的探索實踐》,點讚貴州對大數據產業的探索經驗。截至26日9時,通稿已被113家重點媒體採用。光明日報:《光明日報》以「1+1」即1篇頭版頭條+1個專題(專版)形式推出報導。
  • 新華社、光明日報齊批草原天路收費:面對民意「強詞奪理」
    新華社刊文稱「其回應在背離民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人感到遺憾。」光明日報也發表評論稱「張北縣的做法,可能會有一種示範效應,助長各級政府的擴權衝動。」  新華社:面對民意關切不能「強詞奪理」   新華社記者劉暘、姚友明  河北省張北縣相關部門近日針對「天路收費」作出種種回應,被指「強詞奪理」。其回應在背離民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人感到遺憾。
  • 同一天,新華社、《廣西日報》刊發3條報導點讚
    提要 1月8日,新華社、《廣西日報》刊發多條報導,點讚柳州工業高質量發展。柳州汽車產業發展成就,新華社給力關注。1月8日,新華社在「高質量發展中國這樣幹」欄目刊發報導《廣西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導大篇幅點讚柳州汽車產業發展。
  • 《光明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把「全民健康」放進全面小康》點讚...
    9月1日,《光明日報》刊發把「全民健康」放進全面小康《濟南日報》理論評論部評論員惠銘生、肖明君文章《把「全民健康」放進全面小康》文章全文如下:國民健康,越來越被視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項基礎性指標。在該中心先期啟動的四大高端科學項目中,其中包括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這裡不僅承擔數據匯集,還將打造數據標準化、數據交易點等強大的平臺功能。而質子治療中心項目、孵化器和研發中心,同樣呈現出謀局深遠的產業發展前景。以人為本,服務城市。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健康大數據作用驟然凸顯。
  •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點讚!寧波這對龍鳳胎姐弟,為啥這麼火?
    、央視新聞紛紛為這對寧波龍鳳胎姐弟點讚這是怎麼回事?爸爸工作太累把媽媽的班也兼了我們倆剛好放暑假不久就相約出來掃地」姐姐張立瑩說姐弟倆穿的保潔服並不合身那是爸媽穿過的他們每天從早上8點半清掃到下午4點中午休息兩小時左右幾個小時下來兩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溼小區裡很多居民都認識這對姐弟「他們已經在這裡掃了一個月了大熱天的不容易,很懂事」
  • 光明日報社六十年大事記_光明日報網上報史館
    6月16日 《光明日報》正式出版。發表題為《團結一致建設民主新中國》的發刊辭。   為祝賀《光明日報》出版、發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各民主黨派負責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紛紛題詞。毛澤東的題詞是:"團結起來 光明在望 慶祝光明日報出版"。周恩來的題詞是:"光明之路"。朱德的題詞是:"民主光明"。
  • 猴年春晚落幕 各方紛紛點讚
    央廣網北京2月9日消息 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向全球成功播出,新華社刊發評論員文章」普天同慶演繹時代精彩」。文章認為,4個多小時的歡樂時光,將過去一年的家事、國事、天下事娓娓道來;五地聯動的創新之舉,連接起四面八方的共同祝願,展現著全民大聯歡的熱鬧團圓。
  • 這檔素人節目為什麼能獲得主流媒體的齊聲點讚?
    除了觀眾好評率節節攀升,近期節目中不斷湧現的身懷絕技的普通人更是獲得了主流媒體的齊聲點讚。5月1日《人民日報》官方抖音帳號發文「全身只有嘴能動的他,用舌頭這齣了飛機!他說他不想成為家人負擔。自強不息的你,值得所有人的敬意!」獲贊151.7萬次。
  • 沙拉維微博發文慶祝入選國家隊,高興並自豪
    虎撲8月31日訊 據沙拉維個人微博消息,申花外援沙拉維微博發文慶祝自己入選新一期義大利國家隊,並附文「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的徵召...高興並自豪 」。原文寫道:Una convocazione che per me vale tantissimo..
  • [中央省主流媒體點讚煙臺]煙臺海洋牧場建設成全國焦點
    [中央省主流媒體點讚煙臺]煙臺海洋牧場建設成全國焦點 2020-12-25 07:23:31
  • 備受網友吐槽,官媒卻集體點讚,關曉彤《極光之戀》結局神了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還發文點讚,稱其為「正能量青春大劇」,「展現了當代90後草根青年奮鬥追夢的故事,接地氣的人物刻畫,牢牢抓住了與角色同齡的一批90後觀眾的心,內容與受眾需求高度吻合」。
  • 易通貸解讀:新華社發文力挺P2P 釋放了哪些信號
    8月15日,新華社發表署名孫飛的文章《監管趨嚴 P2P網貸行業發展呈現三大趨勢》,這是最近幾個月來,繼人民日報多次發聲支持網際網路金融之後,新華社首次直接地針對P2P網貸發表觀點。眾所周知,新華社是中國國家通訊社,是政府層面上最權威的信息發布者,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媒體大多都需以新華社發的信息為基礎。
  • 王思聰點讚劉強東致歉發文,他或贊「奶茶妹變抹茶妹」說法成真
    剛剛,王思聰又「點讚」劉強東。12月22日凌晨,美國警方和檢方宣布對劉強東不起訴,並詳細陳述了不起訴和零美金保釋的理由,認為證據不足,劉強東和那位21歲女學生均屬於自願行為,並不存在所謂的性侵罪行。在案件調查期間,劉強東未發隻言片語,怕幹擾司法調查、司法公正。
  • 外國人花式點讚中國閱兵
    外國人花式點讚中國閱兵 原標題:   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1.2萬名官兵、600餘臺(套)裝備,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性整體性改革重塑後的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