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仔仔(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旅途愉快,停在哪一站都不算太壞。
眾所周知,相比較歐美等國,中國人特別愛存錢,一來是為了養老、撫養子女;二來是為了預防生病,如今看病難、看病貴仍然是一大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崇尚勤儉的生活作風,因此,自古以來中國人格外喜歡存錢。
正因為中國非常愛存錢,儲蓄率一直高居全球之首,中國老百姓到底存了多少錢呢?根據2018年央行公布的數據,我國的個人存款總額是72萬億,倘若按照14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大概是5萬左右。另外,拿儲蓄率來說,目前中國的儲蓄率約為44.7%,號稱「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儲蓄率在17%左右)也被比了下去,在世界上已經屬於領先水平。
事實上,中國人之所以愛存錢,還有很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有住房需求,中國的高房價讓絕大多數普通家庭不得不從很早開始就存錢,要不然很難買得起一套房。其實,愛存錢並不是一件壞事,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居民有較高的危機意識和保障意識,古語說得好:未雨綢繆、積穀防饑、有備無患。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儲蓄率開始有下滑趨勢,甚至於,被認為是「斷崖式」下滑。到底出於什麼原因,讓中國由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中國人的錢去哪兒了?據IMF預測到2022年,中國儲蓄率將下降到40%左右,甚至還有可能快速下滑。從存款上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餘額200.99萬億元,同比增長9.3%,相比較之前的16.2%,增幅下降了不少。
那中國人的錢到底去哪兒了?根據一份消費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5.6億人是零儲蓄,而且還指出90後人均負債13萬,不但沒存款還欠下了債。實際上,中國人手中的錢還真不多,很大一部分錢都流向了房貸,就拿深圳來說,房子的均價已達到了6.5萬/平,但人均收入卻只有1萬左右,還完房貸手裡根本剩不下多少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相當於每月為256億元,這個收入也就僅夠日常家庭開銷。對此只想說,時代在發展,年輕人的生活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變了,不但不喜歡存錢,還喜歡透支消費,一來二去自然從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不過這也並不是一件壞事不過這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這代表著老百姓更願意花錢了,對於拉動內需倒是一件好事。
儲蓄率下降,最緊張的莫過於銀行。對於銀行而言,儲戶存款是最核心的,有了存款才能去做放貸等業務,才能利滾利錢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