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吃俠最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中國人歷來都擁有儲蓄的保守觀念,避免坐吃山空,而到了90後身上漸漸消失了,有的甚至從月光族變成了月欠族,這對於作為他們父母的70後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而對於70後來說就算一個月只賺三千塊錢,他們也會存一點錢,他們對於存錢的概念就是用來抵禦未來未知的風險,是給兒子結婚準備的又或者是給以後有什麼病痛需要住院而準備的。是社會變了還是人心變了呢?到了90後這一代,他們崇尚活在當下,讓自己快樂,對自己好一點似乎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工作賺錢的價值觀。
而對於90後來說,他們從出生到現在基本沒受過什麼苦,面對城市的種種誘惑,他們認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人的工資都沒辦法和現在的生活所匹配,導致很多人走向負債的道路,據統計90後人均負債已經達到了12萬,但是很多人都在用著自己的方法還債,自然這種方式在年輕人中也越來越盛行,透支未來的財富。
可能是這個社會變了,在衣食住行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很多人為了賺錢都不擇手段,各種刺激性的廣告詞橫空出世,慢慢深入了他們的腦海,甚至成為了一種病態的文化,他們對於存錢這個概念更多的是表現出不理解和束縛,從而養成了提前消費,信用消費這種新型消費方式的普及和崛起,更是給沒錢的年輕人想要過上精緻生活,打開了一個很好的口子,門檻低,加上消費的便捷性,這個月消費下個月還很好的滿足了90後這一代年輕人對於消費的渴望,最後窟窿越來越大,自己沒能力填上,只好找身為他們父母的70後。
從消費觀念,價值觀,就業觀等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距,70後不理解90後拼命花錢的想法,如果未來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那工作的意義在哪裡呢?而對於這個社會來說,很多人對於成功的定義都在於有房有車,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這群年輕人總認為成功很簡單,一些媒體也把成功的案例放大最大,因此也颳起了一陣全民創業的邪風。
想像的很美好,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不存錢的年輕人最終還是被現實打敗了,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後,生活擔子越來越重,當意識到需要金錢來支撐未來的時候,你就會理解當初省吃儉用的爸媽,並不是不會享受生活,而是他們已經體驗過了人生百態,只有有點積蓄才能應對殘酷的現實。
想要了解更多請關注白吃俠,一起探討關於職場那點事,你的關心才是白吃俠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