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的交流合作不可或缺

2020-12-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教育在行動系列報導①

    編者按

    中國教育報刊社日前派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與發展為主題的採訪調研團,先後前往捷克、匈牙利、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進行走訪。重點探訪「一帶一路」倡議下教育合作交流的推進情況、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以及留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用筆和鏡頭記錄「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上述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脈動。本報今日起推出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在行動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驅車在波西米亞高地穿行3個多小時,中國教育報刊社採訪調研團來到南捷克州的首府——布傑約維採。快進城時,秋雨不期而至,更增添了這裡的優雅和恬靜。

布傑約維採位於伏爾塔瓦河和馬爾謝河交匯處,是捷克重要的運輸樞紐和機械製造中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古蹟和博物館,保存著大量、完整的早期哥德式建築。

布傑約維採商務技術學院成立於2006年。這是一所公立學院,不僅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且重視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學校開設有商業經濟學、建築建設、結構工程、機械工程、水陸運輸技術、物流技術等專業,目前擁有在校學生4500餘名,其中國際學生200多名,有15名中國學生。

接待我們的是學校國際關係部主任阿萊娜女士。她告訴我們,跟捷克其他大學比起來,注重實踐是學校重要的教學方向,這也使得這所年輕的學校在捷克諸多大學中脫穎而出。

據阿萊娜介紹,該校與我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浙江財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有良好的校際交流合作關係,雙方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進行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講學指導,互派學生到對方學校交流、學習,並安排在當地企業實習。此外,還會合作舉辦學術論壇活動。每年大概有30—40名中國學生來到這裡學習交流,交流時間從3個月到一年不等。

阿萊娜說,針對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學校會為他們安排一對一的夥伴互助項目,由該校一名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學生,帶領國際學生熟悉當地及學校的環境和生活,以幫助他們儘快適應這裡的學習生活。

在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一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學生交流結束回國,本科畢業後,又回到這裡攻讀碩士學位。同樣,布傑約維採商務技術學院到中國交流的學生中也有4名學生因為在交流期間了解中國、愛上中國,選擇在北京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並希望畢業後能留在中國工作。

「我們歡迎更多中國學生來校攻讀碩士學位和工程師學位。」阿萊娜說,「學校會為學生物色合適的工作機會並推薦他們到企業實習、就業,如斯柯達、百威啤酒等捷克知名公司,以及在捷外資企業,包括中資企業,他們畢業後很容易拿到在捷克的工作籤證。」

據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介紹,捷克是「一帶一路」沿線和中國—中東歐「17+1」的重要支點國家,中捷兩國傳統友好,教育合作是雙方人文領域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捷兩國的教育交往始於上世紀50年代。近年來,兩國教育交流日趨密切、合作不斷深化。在「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引領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不斷推動下,中捷關係呈現全面發展勢頭。

談到「一帶一路」倡議,阿萊娜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非常好,我們的總統澤曼先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者,曾多次到訪中國,非常支持捷克與中國在經貿、教育等領域的交流。」

在她看來,中捷兩國的教育交流非常必要,也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需要,而且能看到未來的良好發展前景。她認為,中捷雙方還需要更多交流和溝通,加深彼此了解。

2016年4月,布傑約維採商務技術學院開設中國中心。當年9月,孔子學院總部開始向其派遣漢語教師和志願者。「當前,與中國的交流合作已經成為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校中國中心漢語教師屠舒告訴我們,她來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在這裡工作3年多了。中心開設了漢語課,並定期組織中國文化活動。除在校學生外,當地很多居民也很感興趣,他們或報名學習漢語,或積極參加中國文化活動。

「當地民眾對中國的認識越來越具體而真實,對中國的評價也越來越客觀。」屠舒說,「我想這就是我的工作平凡卻光榮的地方,能讓一個不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了解到真實的中國,我感到很開心。」

(採訪:翟博 唐景莉 王友文 張學軍 楊宇 執筆:楊宇)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4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劉延東:兒童發展是中國夢和美國夢不可或缺內容
    劉延東:兒童發展是中國夢和美國夢不可或缺內容     劉延東表示,中國將把兒童發展置於優先的戰略位置,努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劉延東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政府將積極借鑑各國有益經驗,探索一條符合國情的兒童發展之路,努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為未來積累豐厚的人才和人力資本。目前中國18歲以下少年兒童接近3.1億,我們即將頒布《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目的是要築牢兜底的安全網。
  • 中新文化交流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惠靈頓觀眾饒有興致地觀看紐西蘭中國文化中心成立兩周年圖片展張健勇 攝 原標題:中新文化交流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2015年12月11日,在近百名嘉賓見證下,紐西蘭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從此紮根於紐西蘭這片文化沃土
  • 冰島總統期望與中國加強交流與合作
    原標題:冰島總統期望與中國加強交流與合作  新華網雷克雅未克9月30日電(記者黃曉南 謝彬彬)冰島總統格裡姆松30日在接受中國新任駐冰島大使張衛東遞交國書時說,期望冰中兩國在多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   格裡姆松對兩國關係的發展表示滿意,希望兩國保持高層往來,在經貿、人文、北極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更好地造福冰中兩國人民。   張衛東向格裡姆松轉達了習近平主席的親切問候和良好祝願,並感謝格裡姆松為中冰兩國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
  • SNEC直播:莫裡•卡美倫中國光伏市場不可或缺
    SNEC直播:莫裡•卡美倫中國光伏市場不可或缺發表於:2012-05-16 00:00:00索比光伏網訊:世紀新能源網&PVMate,SNEC全球光伏領袖對話現場直播: 莫裡•卡美倫:這是我們第六屆2012第六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論壇,我非常容幸來參加這個項目,而且看到每屆都有長足的發展,我們看到中國光伏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上升,這對於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來講,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我們這個展覽,我們不同組織的國際合作是非常重要,在過去幾年當中,特別在去年當中我們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 中國海洋大學積極開展與臺灣高等學校合作交流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青島消息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的中國海洋大學較早地開展了對臺交流與合作,積極與臺灣院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協議院校包括臺灣海洋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義守大學、臺北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
  • 王立率隊赴華師大深入交流共謀合作:深化市校務實合作 實現互利...
    12月4日,市委書記王立帶隊赴華中師範大學,與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凌雲、校長郝芳華座談,雙方就推進市校交流合作開展深入溝通交流。座談中,市校雙方圍繞建立市校溝通協商機制、深化合作辦學、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育交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 中國「天眼」面向世界,交流合作是發展正道
    雖然這個望遠鏡是中國科學家攻堅克難,從預研開始算起共花費26年時間才建成的,但中國卻不會固步自封、秘而不宣,而是將FAST向世界開放,讓全人類共同探索宇宙奧秘,這彰顯了中國的大國胸襟和大國風範。有目共睹的是,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一直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
  • 推動人文交流深化經貿合作 跑出粵非交流合作「加速度」
    推動人文交流深化經貿合作 跑出粵非交流合作「加速度」金羊網  作者:薛江華、賀宇  2020-11-20 第二屆粵非交流合作周暨慶祝中非合作論壇成立
  • 「交流合作花蓮行」
    新華網南寧5月1日電(記者程群)「桂臺交流合作越來越緊密,領域越來越寬、合作越來越務實。桂臺合作已初步形成常態化、機制化局面,構建了桂臺全面交流合作的新平臺。」4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飈在返回南寧前的記者會上這樣總結此次訪臺之行。
  • 中國外文局2019年國際合作交流重要事件
    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覆信寄語中外文化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向中國外文局工作對象——《我不見外》作者潘維廉、義大利羅馬國立住讀學校師生、 「 熊貓杯 」 徵文大賽獲獎日本青年中島大地覆信,向 「 讀懂中國 」 廣州國際會議致賀信,勉勵他們積極做國際交流的文化使者。
  • 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檢察交流合作基地啟動建設
    7月14日,筆者從廣東省檢察院獲悉,設在橫琴新區的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檢察交流合作基地已啟動建設,未來將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強大的司法保障。「建立基地的設想,最早由省檢察院提出,並於2019年10月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報送請示。」
  • 中國中東歐旅遊交流周浙江寧波開幕 譜寫合作新篇章
    中國中東歐旅遊交流周浙江寧波開幕 譜寫合作新篇章 2017-06- 浙江省副省長梁黎明與中東歐各國代表見面會現場 主辦方提供  中新網寧波6月8日電(吳雪清)2017中國—中東歐旅遊合作交流周於6月8日在浙江寧波隆重開幕。
  • 雪梨大學中國中心:架起一座中澳交流合作的橋梁
    在短短兩年間,中心開展各類學術會議、研討會和公開演講共計27場次;累計約800—1100人次學生使用其服務;推動雪梨大學與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科研機構及產業界建立各類合作關係。目前,中心已經成為了解更多關於中國、中國社會和漢語的基地,促進民間和中國國內各機構間更深入的合作和了解;為企業和學界搭建橋梁。
  • 媒體合作促進人文交流
    緬甸宣傳部部長佩敏參加2020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媒體雲峰會並視頻致辭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2014年11月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第十七次中國—東協(10 1)領導人會議,探討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
  • 豫臺電子信息及食品產業合作交流推介會舉行
    豫臺電子信息及食品產業合作交流推介會舉行 2015年10月12日 12:50:00來源:河南日報   本報臺灣訊(記者譚勇)10月7日,參加2015豫臺電子信息及食品產業合作交流專題推介活動的河南省代表團抵達臺灣,開展為期7天的推介交流活動。
  • 西日本地區各界期盼與中國加深務實合作
    原標題:「推動日中區域交流走實走深」 由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大阪府、大阪市、日中經濟貿易中心、西日本地區日中友好協會等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西日本地區中日友好交流大會日前在大阪市舉行,兩國各界代表和友好人士等600餘人參加,圍繞中日關係發展進行廣泛交流,共謀中日合作未來。
  •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洛陽新安縣籤訂合作協議
    會議現場 12月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洛陽新安縣人民政府籤訂框架合作協議,這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首次與縣級人民政府進行合作。
  • 中青旅與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進行合作交流
    、董事長孫景在鄭州舉行會談,雙方就以酒店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杰,中青旅黨委委員、總裁助理趙勇出席活動。  他表示,鄭州局將從多方面、全方位支持與中青旅在大旅遊領域的合作,努力培育高標準旅遊產業市場。
  • 中國—東協首次舉辦文化藝術周 加強文化交流合作
    中新社桂林12月8日電 (趙琳露 楊宗盛)「東協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最具活力的地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東協各國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中方願同東協國家攜起手來,在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研究、文化遺產數位化等方面加強合作。」
  • 將人文交流打造為中國—東協合作第三大支柱
    「中國—東協省市長對話」今天舉行(安莉攝影)  大公網3月24日訊(記者何玫 黃寶儀 通訊員安莉博鰲報導)以「深化人文往來,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國  以文化往來促中國東協合作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文化往來在中國—東協全面合作關係中作用獨特,是增進中國與東協國家間相互了解,加深各國人民友誼的重要橋梁。東協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有助於「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