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教育在行動系列報導①
編者按
中國教育報刊社日前派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與發展為主題的採訪調研團,先後前往捷克、匈牙利、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進行走訪。重點探訪「一帶一路」倡議下教育合作交流的推進情況、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展以及留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用筆和鏡頭記錄「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上述國家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脈動。本報今日起推出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在行動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驅車在波西米亞高地穿行3個多小時,中國教育報刊社採訪調研團來到南捷克州的首府——布傑約維採。快進城時,秋雨不期而至,更增添了這裡的優雅和恬靜。
布傑約維採位於伏爾塔瓦河和馬爾謝河交匯處,是捷克重要的運輸樞紐和機械製造中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古蹟和博物館,保存著大量、完整的早期哥德式建築。
布傑約維採商務技術學院成立於2006年。這是一所公立學院,不僅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且重視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學校開設有商業經濟學、建築建設、結構工程、機械工程、水陸運輸技術、物流技術等專業,目前擁有在校學生4500餘名,其中國際學生200多名,有15名中國學生。
接待我們的是學校國際關係部主任阿萊娜女士。她告訴我們,跟捷克其他大學比起來,注重實踐是學校重要的教學方向,這也使得這所年輕的學校在捷克諸多大學中脫穎而出。
據阿萊娜介紹,該校與我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山東外貿職業學院、浙江財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有良好的校際交流合作關係,雙方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進行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講學指導,互派學生到對方學校交流、學習,並安排在當地企業實習。此外,還會合作舉辦學術論壇活動。每年大概有30—40名中國學生來到這裡學習交流,交流時間從3個月到一年不等。
阿萊娜說,針對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學校會為他們安排一對一的夥伴互助項目,由該校一名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學生,帶領國際學生熟悉當地及學校的環境和生活,以幫助他們儘快適應這裡的學習生活。
在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一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學生交流結束回國,本科畢業後,又回到這裡攻讀碩士學位。同樣,布傑約維採商務技術學院到中國交流的學生中也有4名學生因為在交流期間了解中國、愛上中國,選擇在北京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並希望畢業後能留在中國工作。
「我們歡迎更多中國學生來校攻讀碩士學位和工程師學位。」阿萊娜說,「學校會為學生物色合適的工作機會並推薦他們到企業實習、就業,如斯柯達、百威啤酒等捷克知名公司,以及在捷外資企業,包括中資企業,他們畢業後很容易拿到在捷克的工作籤證。」
據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介紹,捷克是「一帶一路」沿線和中國—中東歐「17+1」的重要支點國家,中捷兩國傳統友好,教育合作是雙方人文領域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捷兩國的教育交往始於上世紀50年代。近年來,兩國教育交流日趨密切、合作不斷深化。在「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引領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不斷推動下,中捷關係呈現全面發展勢頭。
談到「一帶一路」倡議,阿萊娜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非常好,我們的總統澤曼先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者,曾多次到訪中國,非常支持捷克與中國在經貿、教育等領域的交流。」
在她看來,中捷兩國的教育交流非常必要,也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需要,而且能看到未來的良好發展前景。她認為,中捷雙方還需要更多交流和溝通,加深彼此了解。
2016年4月,布傑約維採商務技術學院開設中國中心。當年9月,孔子學院總部開始向其派遣漢語教師和志願者。「當前,與中國的交流合作已經成為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校中國中心漢語教師屠舒告訴我們,她來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在這裡工作3年多了。中心開設了漢語課,並定期組織中國文化活動。除在校學生外,當地很多居民也很感興趣,他們或報名學習漢語,或積極參加中國文化活動。
「當地民眾對中國的認識越來越具體而真實,對中國的評價也越來越客觀。」屠舒說,「我想這就是我的工作平凡卻光榮的地方,能讓一個不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了解到真實的中國,我感到很開心。」
(採訪:翟博 唐景莉 王友文 張學軍 楊宇 執筆:楊宇)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2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