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叫做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2022-01-31 拍案故事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為明朝皇帝,正式建立明朝。

朱元章

明朝建國之初,定都有好幾個地方可供選擇,就連朱元璋的故鄉安徽鳳陽也不得不選擇。後來,鳳陽在劉伯溫的建議下被拋棄了。或許朱元璋也知道,應天平和一些,並不是他心中的最佳選擇。但真的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了,西安太遠了,無法有效鎮壓尚未鞏固的政權。於是就這樣拖了下去。

洪武三十年,太祖病逝。葬於今南京市郊紫金山南麓的獨龍府。獨龍府風水極佳。為了修建明孝陵,朱元璋搬了無數墓葬,甚至搬了一座廟。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據說,葬禮當天,南京城內13座城門同時舉行葬禮,讓世人不知真假。無論如何,明太祖靜靜地躺在他最後的歸宿。

明朝第一代皇帝葬於應天明孝陵。

明孝陵

讓我解釋一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建文皇帝。

建文帝是明太祖的孫子。為什麼兒子沒有接替他?因為太子朱標死於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心痛不已,沒有復立太子,而是開始訓練朱標的兒子朱允文。

太祖死後,朱允文繼位為建文帝。因為建文帝不讓外國諸侯回京葬禮,然後斷絕諸侯國政策。燕王朱棣發動荊南之戰。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終於登基,在應天稱帝。建文帝在一場大火中消失了,所以沒有陵墓。

明成祖朱棣

永樂五年,皇后病逝,朱棣命風水師到北京尋找吉地,終於在今天昌平天壽山腳下的一個小滿盆中安頓下來。

直到現在,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也是最大的陵墓,已經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明中葉,明英宗朱祁鎮在明朝著名的民間炮臺瓦塔北伐中被俘。

後來認為,國家不可能沒有君主支持朱啟玉為皇帝和明朝皇帝。景泰八年,英宗恢復並毀壞了戴宗昌平帝陵。

朱啟玉死後,葬於北京西山,稱景泰陵。朱啟玉也是唯一一個在北京定居後沒有葬在皇陵的皇帝。

朱啟玉

當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安葬在歷時230多年的明朝皇家墓地思陵,完成了他的使命。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拍案故事:paiangushi | 拍案故事,談古論今,以史為鑑,聆聽民間故事,講述歷史傳奇。】

版權申明:凡本公眾號內容註明【原創】的,內容版權歸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本公眾號;未標註【原創】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圖片和文字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答案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不葬在此處。十三陵包含長陵(朱棣陵)、獻陵(朱高熾陵)、景陵(朱瞻基陵)、裕陵(朱祁鎮陵)、茂陵(朱見深陵)、泰陵(朱祐樘陵)、康陵(朱厚照陵)、永陵(朱厚熜陵)、昭陵(朱載坖陵)、定陵(朱翊鈞陵)、慶陵(朱常洛陵)、德陵(朱由校陵)、思陵(朱由檢陵)。
  • 明朝皇帝16位,為何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難道湊活著麥一起?
    明朝皇帝16位,為何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難道湊活著麥一起?大明王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共有十六帝,他們是:現在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北邊的天壽山,所謂「十三陵」就是埋葬了十三位帝王,這十三座陵墓是這樣分布的:這是一道數學題:16個皇帝,13座陵墓,難道還有皇帝擠一擠、湊活著埋在一起了?皇帝是不會湊活的。差出來的那三位只是沒有埋在北京而已。這三位爺是:第一位是朱元璋。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為何皇陵卻叫做十三陵,還有三陵去哪裡的
    草根皇帝朱元璋開創了明朝,總共有16個皇帝,為何皇陵卻叫做十三陵?誰沒有下葬在裡面?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共有帝王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沒進十三陵的有誰?
    可是,這數量上卻有些對不上,史書記載大明自建國以來,共歷帝王16位,而且個個都是名正言順,得到認可的正經皇帝。那為何明十三陵,卻只埋了13個皇帝呢?沒有進入十三陵的都有誰呢?朱元璋第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開創大明王朝之人,陵墓不可能沒有,只不過他的陵墓明孝陵,不在北京,而在南京,位居鐘山。
  • 明朝十六位皇帝,北京卻只有明十三陵,那三位皇帝去哪了呢?
    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皇帝朱由檢,一共有16位皇帝。但是坐落在北京的明皇陵卻只有十三陵,這是怎麼回事呢?另外不和大家一起的三位皇帝是哪三位呢?為什麼他們這麼不合群呢?他們又去了哪裡呢?第一個,我愛南京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定都南京。並且把自己的陵墓也建在了南京。而後來,永樂皇帝朱隸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才開始建造明皇陵。所以說,朱隸前面的兩個皇帝都葬在北京皇陵之中。朱元璋的陵墓是明孝陵,明孝陵建在鐘山之下,依山建陵,佔地廣泛,規模宏大。先後動用軍工十多萬人,歷時25年的建成。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難道只有十三陵嗎?
    孝陵的主體工程在洪武十六年基本已經完工,但根據歷代修建皇陵的制度,皇帝生前是不能將陵墓完工的,總不皇帝活得好好的,負責皇陵的監工大臣上書皇帝,皇陵已修好,就等皇帝入住了。所以,孝陵一直在永樂三年,也就是朱元璋死後七年後才正式完工,歷時25年。
  •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呢?
    話說,明朝是宦官之患最嚴重的朝代之一,出現了王振、劉瑾這樣禍國殃民的權閹,但壞太監有,好太監其實也不少。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太監的陵墓,這座墓埋葬的是明朝哪個太監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埋葬著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的十三位明朝皇帝(明代宗除外)。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說起明皇陵,北方的人大多會想到明十三陵。南方的一般還會想到明孝陵。而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有七處,分別是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群落,景泰陵還有明顯陵。5、北京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埋葬帝王最多的皇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 明朝帝王有16位,為何明十三陵僅13個皇帝?
    每個朝代的皇帝在壽終正寢後都會被埋葬在一個特定的地點,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明朝被埋葬在十三陵的13位皇帝。史書上記載的明朝皇帝一共有16個,但在明十三陵裡卻只有13個!剩下的三個都有哪些呢?第一位——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居然沒有屬於他的陵墓?顯然是不可能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但朱元璋就有些特殊了,他被安葬在了南京鐘山。之所以被葬在南京也不是因為想搞特殊,只是當初建立大明王朝的最初將南京設為了首都。
  • 明代一共16位皇帝,為什麼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哪位皇帝沒埋裡面
    眾所周知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然而明代在北京的皇陵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被稱為明十三陵。那麼,明朝的哪個皇帝沒有被埋進十三陵當中呢?通過明朝皇帝列表與十三陵皇帝比對,我們會發現,這三位沒有埋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鈺。
  •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而皇帝陵墓卻多達19座,多的皇陵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明朝享國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但是明朝卻有19座皇帝陵墓,除了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失蹤外,算起來應該有15座皇帝陵墓,那多出來的四座皇陵是怎麼回事呢?明朝16位皇帝陵墓中有十三位葬在北京,被稱為明十三陵,其餘沒葬在北京的三位皇帝一個是朱元璋,他在南京稱帝,大本營一直在南京,死後也就葬在了南京。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十三陵,為何只挖了萬曆皇帝的陵墓,而不挖其它皇帝的陵墓?
    明十三陵,為何只挖了萬曆皇帝的陵墓,而不挖其它皇帝的陵墓?自古以來,一個帝王在當上皇帝後,肯定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建陵墓。雖然說帝王們也想長生不老,但是古往今來,哪個皇帝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還是安安分分的修建陵墓,期待死後能夠住得舒服一點,因此修建陵墓就成了必做的一件事情。在中國歷史中,大明王朝一共歷經16位帝王,傳承了276年,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之後,明朝的帝王基本上都葬在了京城,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明十三陵。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說起明皇陵,北方的人大多會想到明十三陵。南方的一般還會想到明孝陵。而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有七處,分別是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群落,景泰陵還有明顯陵。
  • 明朝十六位皇帝,但「十三陵」只有十三位,其他三位去哪了?
    很多人喜歡在業餘時間參觀明朝輝煌的墓地,早在十四世紀,它就被用來埋葬明朝皇帝。直到200年後最後一位崇禎皇帝去世,這裡有13座皇陵和7座妃子墓,其中皇帝13人,后妃眾多。  但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實際上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只有13個皇帝睡在這裡?其他三位葬在了哪裡?
  • 明朝有16位帝王,為何十三陵中只有13個陵墓,另外3位去哪裡了
    在古代不像現在火化,而是把人裝進棺材放入墓中。古時候誰的墓最有場面呢,當然要屬歷朝歷代的皇帝了。那今天小編就要說說明朝的墓葬。明朝有十六個帝王,為什麼在十三陵中只有十三個陵墓。說起十三陵,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規模的墓葬。佔地面積很大,有一百二十平方公裡。並且它的修建時間不是一時的,而是經歷了二百多年。十三陵的建立是從朱棣開始的,並且它的地址也是朱棣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