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皇帝朱由檢,一共有16位皇帝。但是坐落在北京的明皇陵卻只有十三陵,這是怎麼回事呢?另外不和大家一起的三位皇帝是哪三位呢?為什麼他們這麼不合群呢?他們又去了哪裡呢?
第一個,我愛南京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定都南京。並且把自己的陵墓也建在了南京。而後來,永樂皇帝朱隸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才開始建造明皇陵。所以說,朱隸前面的兩個皇帝都葬在北京皇陵之中。朱元璋的陵墓是明孝陵,明孝陵建在鐘山之下,依山建陵,佔地廣泛,規模宏大。先後動用軍工十多萬人,歷時25年的建成。明孝陵至今已經成了南京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第二個千古之謎朱允炆。朱元璋死後,傳位給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上臺之後實行削藩政策。惹怒了他四叔朱隸,朱隸起兵勤王,一路從北京打到南京,史稱:「靖難之役」。在朱隸大軍攻破南京城的時候,朱允炆的皇宮裡著起了大火。等朱隸的軍隊趕到,朱允炆已經不見了。
於是朱允炆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謎。有的人說他出家當和尚了,也有說他逃往海外了,後來朱隸還派人幾次出海去尋找朱允炆的下落,都沒有結果。下落不明的建文帝自然也沒有陵墓了。
第三個,南柯一夢朱祁鈺。朱祁鎮本是郕王,後來當時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徵討瓦刺,被瓦刺在土木堡打敗,明英宗成為瓦刺囚徒。明朝大臣們為了防止瓦刺拿明英宗威脅朝廷,於是擁立了朱祁鈺為景泰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一年之後朱祁鎮被放回去,朱祁鈺並不太歡迎這位太上皇,將朱祁鎮軟禁南宮長達七年。
後來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等人在深夜撞開南宮,將朱祁鎮一路送進換皇宮,坐上皇帝寶座,然後鳴鐘召集百官,百官也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史稱「奪門之變」。英宗復闢成功之後,朱祁鎮廢掉了朱祁鈺皇位,又把他貶為郕王。朱祁鈺經歷皇位八年遊之後又變成回到了原點。不久朱祁鈺病逝,被安葬在北平金山,並沒有葬在皇家十三陵中。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陵的原因。有明一朝,皇帝很多都是奇葩,在政治上表現平庸,在不務正業上表現突出,各位看官有什麼關於明朝的趣聞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