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 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墓葬群(圖)

2020-12-13 中國網

十三陵 長陵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明十三陵坐落於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距離北京約五十公裡。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明代術士認為,這裡是"風水"勝境,絕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選為營建皇陵的"萬年壽域"。該陵園建於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歷史。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明代時,於途中的沙河鎮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橋"。在鎮東,則築有壯麗的"鞏華城"。該城原為嘉靖皇帝祭陵時中途休息的行宮,現僅存遺址。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得比較好的一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蹟,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公布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相關焦點

  • 世上埋葬皇帝最多的陵墓——十三陵,如不了解這些知識還是別去了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一處很著名的景點叫:明十三陵。相信不論是自助遊還是跟團遊,十三陵都是必去之地。對於這些人文景區,去之前一定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其歷史背景。如果什麼都不了解就去,那麼必定是一無所獲。那麼對於這片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豪華陵墓你了解多少呢?首先十三陵的淡季為秋冬兩季,這時遊覽可避免擁擠的人潮,還可觀賞十三陵獨有的秋韻。
  • 北京明十三陵旅遊攻略 路線導覽圖及住宿交通攻略
    明十三陵是世界埋葬皇帝最多且保存最完好的墓葬群,有13位皇帝的陵墓在此處,目前明十 三陵已開放的景區有長陵、定陵、昭陵和神路,明十三陵景區已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不但規模宏大、氣勢 磅礴、景色怡人,更是一塊風水寶地。
  • 酒窩旅遊景點介紹,第五站:明十三陵皇家陵墓群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皇家陵墓群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後的13位皇帝陵墓的簡稱,它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上,陵區面積達40多平方千米,是歷代陵寢建築中埋葬皇帝最多的。該陵區自永樂七年( 1409年)五月間開始動工,直到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入墓,先後經過了長達230多年的時間,共修建了13位皇帝和23位皇后的陵墓,以及諸多的後宮嬪妃和皇子皇孫也在此下葬。明十三陵四周群山環抱,綠水相繞,而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體制完善、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 中國六十年紀行-86 明十三陵遊
           明十三陵,坐落於下40平方公裡的小,距離北京市區約50公裡,是的墓葬建築群。自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後結束,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餘名、1位,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 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在北京,那你知道甘肅也有十三陵嗎?
    我們都知道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體系完整、氣勢磅礴,是自永樂七年就開始修建,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歷經230多年才完成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的修建。中國明十三陵是中國皇家陵寢的典範,中國古代建築的優秀範例。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大明朝有十六個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皇帝去哪了?
    在北京昌平城區西北50多公裡處,有一處佔地120多平方公裡的景區——明十三陵。這裡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和23位皇后,是外地遊客到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明朝的建立,結束了元朝蒙古族對中原的統治,帝王的喪葬禮制也由元蒙習俗不建陵寢的「潛埋」方式,重新恢復為中原沿襲數千年之久的山陵墓葬形式。明代從開國皇帝算起,到最後一位,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因特殊情況未能葬於十三陵的,其他皇帝都長眠於此。
  • 國家5A級景區(五),北京明十三陵
    國家5A級景區(五),北京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天壽山下40平方公裡的小盆地,距離北京市區約50公裡,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建築群。自永樂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禎帝後結束,歷時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明朝皇后、2位明朝太子、30餘名妃嬪、1位太監,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 北京自由行-恭王府+明十三陵
    ,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築。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建於1409~1645年,陵區佔地面積達40平方公裡,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4]2011年,國家旅遊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清東陵、清西陵、秦始皇兵馬俑、成吉思汗陵、明十三陵,哪個好?
    北京作為帝都,除了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天壇等皇家園林入選5A景區,明十三陵也是明十三陵位於昌平區,位置相對偏僻,但有公交車直達。明十三陵埋葬了朱棣到崇禎十三位皇帝,還有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 明十三陵——長陵
    自永樂七年(公元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目前整個十三陵景區只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對遊客開放,其他十個陵墓不對外開放。
  • 明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不漲價
    明十三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不漲價        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成功,給明十三陵的文物保護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本報訊(記者陳紅梅)北京時間昨天23時58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審議投票決定:明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本屆大會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32個國家申報37處自然景觀和文化遺址。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共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並一起獲準通過。
  •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你知道這十三陵是哪13個陵墓嗎?
    今天,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具體細則這裡就不多說了,這裡給大家說說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天壽山麓,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裡。永樂年間開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麼明十三陵裡都少了誰?
    眾所周知,明朝國運276年,歷經十六位皇帝,在其中的大多數皇帝都葬入了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即今天的明十三陵。那麼剩下的三位皇帝都葬到哪去了?據說連清朝的皇帝陵寢都是仿照明孝陵修建的。在陵寢建成之後,朱元璋和馬皇后長眠於此,堪稱夫妻典範。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由於他的皇爺爺在晚年痛失愛子朱標,所以愛屋及烏,將朱允炆送上了皇位。可惜朱允炆不爭氣,被叔叔燕王朱棣打的落花流水,最後自焚於宮內。
  • 貨真價實的真古蹟——西安「明十三陵」
    而被遺忘在野地裡的西安明十三陵,髒亂的環境不禁讓你產生一絲疑惑,這是真的嗎?在北京昌平區埋葬著明朝的十三位皇帝,被大家稱為明十三陵;但其實在西安長安區埋葬著明朝的十四位藩王,構成了西安版的「明十三陵」。
  •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感受這些不一樣的風景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看這些不一樣的風景。明十三陵景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是明朝十六位皇帝除朱元璋葬於南京,第二帝朱允炆失蹤,第七帝朱祁鈺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都葬於此景區之內。由石牌坊、大紅門、總神道、七孔橋、十三陵、妃子墓、太監墓等構成,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最多的皇帝墓冢群。其位置得天獨厚,上風上水,環境非常的優美。前有龍山、虎山兩座秀山把守,後有天壽山、陽翠嶺、大峪山三座大山坐陣壓軸,跟前還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趟過。可以說昌平因十三陵景區而聞名,十三陵景區因昌平環境而更顯寧靜莊重。
  • 明十三陵有多好?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這裡?看完地形才知道!
    中國人對於身後事是非常在意的,皇家尤其如此,很多皇帝剛剛登基,就在修建自己的陵寢了,作為皇家陵墓,在地形和風水上肯定會有一定的講究,明朝的13陵就是如此,為何明朝有13個皇帝都葬在這裡?十三陵的地形到底有多好?
  • 明十三陵中「未露面」 地宮因技術原因將不發掘(圖)
    昨日,記者探訪明十三陵中未對外開放的永陵和德陵。原標題:明十三陵中「未露面」地宮將不發掘在明十三陵中,除了長陵、定陵、昭陵成為開放景點,其他陵墓一直未向公眾開放。今年是定陵發掘60周年,昨日,新京報記者來到明十三陵中的永陵和德陵,探訪這些未曾發掘、也未對外開放的皇陵「真容」。
  • 著名風景區--明十三陵介紹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