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北京明十三陵,另外三座哪去了?

2020-12-15 古今隨筆

導讀: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但是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只有十三座明朝皇家陵寢,那麼這十三座陵的墓主人都是誰?其餘三座陵墓哪裡去了?

1399年,燕王在北平以「清君側」為名起兵,1402年,攻佔南京的朱棣正式登基,改年號為永樂,北平改稱北京,即位後為了穩定北疆,朱棣先後五次遠徵蒙古。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徵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於長陵,廟號太宗,明世宗嘉靖時改為明成祖。明長陵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朱棣及皇后的合葬墓。

此後至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共十四位皇帝,除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葬於北京西郊金山外其餘皇帝均葬於天壽山。

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鈺為何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

1435年九歲明英宗朱祁鎮繼皇帝位。1449年蒙古瓦刺首領也先進攻大同,大太監王振怕自己的家鄉蔚州有失,鼓動明英宗親徵,可是幾場戰役大敗之後,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鎮被也先俘虜,消息傳到京城,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玉為監國,于謙為兵部尚書,主持抵抗。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來威脅明朝。於是就立朱祁玉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京師抵住了蒙古「也先」的進攻,也先只好退兵,皇帝拿在手裡的作用沒有了,他就多次派使說要送回英宗,從這一點看景泰帝他挺厲害。

後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

景泰帝朱祁鈺

而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的陵寢-南京明孝陵

大家知道,永樂皇帝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北京後,開始建陵墓的,所以,他前邊的兩個皇帝,當然沒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鐘山腳下的;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達22。5公裡,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掛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為了保衛孝陵,內設神宮監,外設孝陵衛,有五千到一萬多軍士日夜守衛。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時,都曾親往謁陵,還特設守陵監二員,四十陵戶,撥給司香田若干。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區成為太平軍和清軍對峙的重要戰場,地面木結構建築幾乎全毀。

南京明孝陵

明第二帝朱允炆為何沒葬進十三陵?

據說,建文帝朱允炆當皇帝前,他爺爺朱元璋就有點不放心,提醒他,你當了皇帝要當心你的那些叔叔不服。並給他留下一個包伏,讓他遇危難時打開。

後來,果然,四叔燕王朱棣發難,兵戎相見。從北京殺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進皇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想起爺爺當年交給他的那個包,趕緊拿出來,打開一看,是四套僧衣,還有佛家度諜,並且備有剃刀一把……孫子朱允炆很理解爺爺朱元璋良苦用心。當即,三個身邊跟隨的人同他自己剃光頭髮,穿上僧衣,從城角門逃之夭夭……等燕王朱棣打進皇城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知他逃往哪裡。有人說他乘船逃往海外,所以後來。朱棣派鄭和幾次出洋尋找……然而至今下落不明。

也有人說建文帝朱允炆在某寺廟當了和尚,活了七八十歲才逝去。人們感嘆朱元璋早年當和和尚。給孫子留了一條佛家的生路,當然,這一切有待史學界進一步考證。

建文帝朱允炆

明十六帝列表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明成祖永樂帝朱棣

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熾

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明英宗正統帝朱祁鎮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

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

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

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明穆宗隆慶帝朱載垕(hou)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

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

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

相關焦點

  • 明朝十六帝,北京明十三陵,另外三座哪去了?
    導讀: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但是去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只有十三座明朝皇家陵寢,那麼這十三座陵的墓主人都是誰?其餘三座陵墓哪裡去了?
  • 明朝十六位皇帝,北京卻只有明十三陵,那三位皇帝去哪了呢?
    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皇帝朱由檢,一共有16位皇帝。但是坐落在北京的明皇陵卻只有十三陵,這是怎麼回事呢?另外不和大家一起的三位皇帝是哪三位呢?為什麼他們這麼不合群呢?他們又去了哪裡呢?第一個,我愛南京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定都南京。並且把自己的陵墓也建在了南京。而後來,永樂皇帝朱隸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才開始建造明皇陵。所以說,朱隸前面的兩個皇帝都葬在北京皇陵之中。朱元璋的陵墓是明孝陵,明孝陵建在鐘山之下,依山建陵,佔地廣泛,規模宏大。先後動用軍工十多萬人,歷時25年的建成。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那麼明十三陵裡都少了誰?
    眾所周知,明朝國運276年,歷經十六位皇帝,在其中的大多數皇帝都葬入了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即今天的明十三陵。那麼剩下的三位皇帝都葬到哪去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建都於南京。死後葬在了南京鐘山之陽,此後被稱明孝陵。那麼為什麼朱元璋不把陵寢修在北京呢?當時由於朱元璋還沒有遷都到北京,再加上朱元璋在晚年又痛失愛子朱標,所以朱元璋就放下了在北京修建陵寢的念頭。
  • 大明朝有十六個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皇帝去哪了?
    在北京昌平城區西北50多公裡處,有一處佔地120多平方公裡的景區——明十三陵。這裡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和23位皇后,是外地遊客到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那麼沒有葬在此處的三位皇帝現在又在哪裡呢?明十三陵的選址明十三陵的陵區位於燕山山脈西部,其西北方向20公裡,便是被人稱為北京城"北門鎖鑰"的居庸關,再往北,使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了。
  • 大明朝有十六個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皇帝去哪了?
    在北京昌平城區西北50多公裡處,有一處佔地120多平方公裡的景區——明十三陵。這裡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和23位皇后,是外地遊客到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那麼沒有葬在此處的三位皇帝現在又在哪裡呢?明十三陵的選址明十三陵的陵區位於燕山山脈西部,其西北方向20公裡,便是被人稱為北京城"北門鎖鑰"的居庸關,再往北,使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了。
  • 明朝共有十六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
    1、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南京明孝陵永樂皇帝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北京後,開始建陵墓。所以,他前邊的兩個皇帝,當然沒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鐘山腳下的;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 明朝共十六帝王,為何偏偏卻只有十三陵!
    明朝從1368-1644年,經過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一共傳位十六帝,既從明太祖朱元璋建國至最後一帝明思帝朱由檢 。朱元璋畫像在北京西北邊有一座超大型建築,佔地面積十八萬畝,其就是明朝的皇家陵園,明十三陵。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帝王、二十三為皇后、兩位太子、三十多個嬪妃。
  • 明朝十六位皇帝,但「十三陵」只有十三位,其他三位去哪了?
    「十三陵」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歷史遺址。很多人喜歡在業餘時間參觀明朝輝煌的墓地,早在十四世紀,它就被用來埋葬明朝皇帝。直到200年後最後一位崇禎皇帝去世,這裡有13座皇陵和7座妃子墓,其中皇帝13人,后妃眾多。  但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實際上有16位皇帝。為什麼只有13個皇帝睡在這裡?其他三位葬在了哪裡?
  •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感受這些不一樣的風景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看這些不一樣的風景。明十三陵景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是明朝十六位皇帝除朱元璋葬於南京,第二帝朱允炆失蹤,第七帝朱祁鈺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都葬於此景區之內。十三座帝陵排列順序就如分布在手掌上的十三根手指頭,以長陵為中心點兩邊依次排開。長陵是明朝第三帝朱棣及皇后的合葬陵寢,也是十三陵的首座陵寢。始建於永樂七年(1409),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帝陵。來此參觀的遊客最多,交通也非常方便,在北京城德勝門站有直達車可以到達。門票30元,比定陵便宜些。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十三陵,讓我們一起穿越回明朝!
    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陵園,陵園內全部仿造皇宮建造,每一個陵墓都建築著高大的城牆和金碧輝煌的宮殿,這是明帝國的另一個紫禁城。自永樂七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景區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感受這些不一樣的風景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看這些不一樣的風景。明十三陵景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是明朝十六位皇帝除朱元璋葬於南京,第二帝朱允炆失蹤,第七帝朱祁鈺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都葬於此景區之內。十三座帝陵排列順序就如分布在手掌上的十三根手指頭,以長陵為中心點兩邊依次排開。長陵是明朝第三帝朱棣及皇后的合葬陵寢,也是十三陵的首座陵寢。始建於永樂七年(1409),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帝陵。來此參觀的遊客最多,交通也非常方便,在北京城德勝門站有直達車可以到達。門票30元,比定陵便宜些。
  • 明十三陵——長陵
    作者/樓下新垣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 皇陵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 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
  • 著名風景區--明十三陵介紹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 明十三陵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3]編輯歷史沿革編輯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4]2011年,國家旅遊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為何皇陵卻叫做十三陵,還有三陵去哪裡的
    草根皇帝朱元璋開創了明朝,總共有16個皇帝,為何皇陵卻叫做十三陵?誰沒有下葬在裡面?
  • 一文讀懂:明朝十六帝極簡史
    考古隊進入明十三陵進行正式的考古挖掘。這是1949年以後第一次得到政府批准的古代皇陵挖掘行動。作為明朝皇帝的陵墓,十三陵陵區佔地面積約120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開挖這麼一個重要陵墓,怎麼能不慎之又慎呢?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