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梅城首次亮相「2050」 千年古府要打造「城市大腦」

2020-12-12 浙報融媒體

2019-04-28 18:0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周洲 通訊員 方祺 沈志新 市委報導組 陳遷 攝影 姚穎康

通訊員 沈志新 記者 姚穎康 攝

4月28日,「2050」美麗城鎮專題論壇,建德梅城唱「主角」。數字與城市未來規劃、數字與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數字與城市文化的展示……來自阿里雲、浙江省城鄉規劃院、清控遺產DIBO聯盟等相關負責人,共同開啟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腦力激蕩。

「梅城,是『天下梅花兩朵半』中的那半朵梅花城,如今正處於美麗城鎮建設的有機更新中。我們需要年輕人的關注和關懷,找到煥發青春的源泉和動力。」在現場,建德市主要負責人向年輕人喊話,共同探索梅城的未來發展之路。

當「千年古府」遇見「數字梅城」,兩者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通訊員 沈志新 記者 姚穎康 攝

讓數據更見價值

梅城打造「城市大腦」

很快,梅城也要有自己的「城市大腦」了。

梅城鎮黨委書記何瑞洪向記者透露,目前,梅城正與阿里雲團隊開展大數據項目的深度合作。今年6月,雙方將共同完成「數字梅城」的整體架構。今年10月,「梅城城市大腦」1.0版還將在雲棲大會上正式發布。

「梅城城市大腦」有什麼?

阿里雲智能相關負責人班輸介紹,他們將開展科技旅遊、智慧交通、消防聯動、在線矛盾協調等多領域全方位的智能化建設,優化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梅城美麗城鎮管理水平。

接入「大腦」,是為了讓數據更有價值。班輸說,以科技旅遊為例,「大腦」將梅城歷史、自然環境、文物和民宿等資源形成知識庫,設計個性化旅遊路線;在遊客洞察上,「大腦」將遊客信息作為精準營銷和產業聯動的依據,給遊客提供新型旅遊產品。

「大腦」還為未來社區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從梅城未來社區的建設框架來看,涵蓋了政務服務、平安社區、居民服務、智能小區等各方面。屆時,梅城各地的戶外顯示器、攝像頭、閘機等都將打造成智能終端,所有有效數據將直達「大腦」。

解決公共服務缺失等「城鎮病」,「數字梅城」不失為一把有效的「鑰匙」。班輸說,「大腦」將架構美麗城鎮停車系統,通過整合城管、交通、高德等數據,計算模型、尋求破解「停車亂、停車難」的梅城答案,實現「車到位」的精細體驗。

通訊員 沈志新 記者 姚穎康 攝

守住嚴州文化

突圍江浙古鎮同質化

在許多人看來,梅城城南有一副「好皮囊」:城外新安江,遠眺三江口,青磚古城牆,極具辨識度。老城區中,浙大西遷舊址、清代郵局等歷史建築星羅棋布。

不過,在江浙之地,山川與河流相抱而生,與嚴州古城類似的古城數量為數眾多,周邊景區同質化嚴重。去年,建德開通了第一條高鐵,便捷的交通成了一把既能帶來人流、也能產生「虹吸效應」的「雙刃劍」。處於旅遊消費的轉型與升級期,梅城該如何突破旅遊消費者的審美疲勞,讓梅城古鎮殺出重圍、重現新生?

在清控遺產DIBO聯盟運營專員魏煒嘉看來,打破瓶頸,可以從特色文化基因入手:「特色文化基因好比是『1』,吃喝玩樂好比是『0』,當『1』能夠站得住腳,資源和利潤就能實現相互轉換。」

在梅城,嚴州文化成其特色文化基因,900多篇詩文造就了別具一格的睦州詩派。為此,她提出保護是底線,只有明確哪些是梅城的保護要素,才能根據不同的歷史底色,創造出一個有韻味、有底氣的、建立在傳統氣息下的美麗城鎮。

而浙江省城鄉規劃院院長陳桂秋則提出,梅城可以按照「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浙江樣板」來打造。依託富春山河谷到梅城100公裡範圍內的優良生態環境和中國美院等高端文化藝術人才,可以創建一條「富春江文化藝術大走廊」。梅城會成為體驗富春山居、探古尋幽的重要節點。

通訊員 沈志新 記者 姚穎康 攝

復興梅城靠人才

打造年輕人的棲息地

梅城的復興,歸根到底是人才的復興。

在現場,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咖,不約而同地談到人才的重要性。城市數據團CEO湯舸關心的是,到2050年,有多少人會到梅城居住和遊玩?深大智能創始人汪早榮也提出問題,梅城要帶動全產業鏈發展,是否有充足的民宿老闆、導遊等從業者?

魏煒嘉覺得,下一階段,梅城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務之一,是要吸納自我造血功能的生產者,使梅城沒有遊客也能正常運轉,如親子教育機構等從業者。如何聚集這樣的生產者?可能要從政策入手,提供稅費減免、資金補貼等優惠舉措。

隨著梅城正邁向數位化,對人才的渴求也與日俱增。北京億律法律科技集團董事長陳雲峰認為,數位化是手段,需要有更多能人參與思考,如何把有效數據和應用場景結合起來,從人滿為患的「看山不是山」回歸到「看山還是山」的遊客體驗上來。

歷史悠久的梅城,要打造年輕人的棲息地。建德市主要負責人說,希望今後會有全球優秀的、富有創新力的年輕人,關注梅城、認識梅城、走進梅城,甚至參與到梅城從「千年古府」到美麗城鎮的華麗蝶變。

相關焦點

  • 再現「千年古府」新貌 建德梅城擁江發展打造美麗城鎮
    2018-08-29 07:0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周洲通訊員 鄭承鋒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如何打造美麗城鎮的重要典範?8月28日,杭州市主要領導人來到建德市梅城鎮,為美麗城鎮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尋找答案。
  • 一睹千年古府風採!建德梅城開門首日喜迎五千遊客
    雖然一早淅淅瀝瀝飄了幾陣小雨,但梅城依然吸引了眾多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據嚴州古城(梅城)綜合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統計,國慶當天,大約有5000餘名遊客來到梅城,一睹千年古府芳華。遊客在澄清門前舞蝦燈故地重遊他們說千年古府回來了10月1日一早,已近退休之年的吳承剛來到梅城,和他一起的,還有常居上海、這次回來探親的堂弟。
  • 建德:千年古府梅城——沉睡半個世紀的玉帶河重新「甦醒」
    建德:千年古府梅城——沉睡半個世紀的玉帶河重新「甦醒」
  • 建德:美麗城鎮建設的「梅城路徑」
    作為嚴州的州城、建德的縣城,這裡有宋代嚴州刻本、睦州詩派、梅花城,還有水滸傳中的烏龍嶺……承載了建德人的驕傲和榮光。如今,新的機遇再次來臨——2018年8月,根據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要求,建德梅城鎮作為全省美麗城鎮示範鎮打造,引領小城鎮整治向美麗城鎮邁進。這扇窗口被細細打磨發光。
  • 高標準打造美麗城鎮 建德梅城古韻新貌醉遊客
    從建德高鐵站出站,坐車15分鐘,就到了梅城古鎮。在全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以及杭州擁江發展戰略機遇下,2018年起梅城每天都有千餘名工人揮汗如雨,隨處可見被腳手架包裹起來的老屋。千年古府的肌理一點點從歷史的塵煙中剝出。在梅城古鎮發展指揮棒下,建設與保護始終是一對雙生子。
  • 千年古府現芳華
    為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助力「美麗城鎮建設」,切實保護嚴州古城的歷史文化遺產,深入挖掘古城的歷史文化內涵,促進城市的繁榮發展,2014年以來,杭州對梅城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並對部分重要遺存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
  • 暑期出遊 | 一起解鎖梅城的三個夏天!
    一到七八月份就是國內各大旅遊熱門地最熱鬧的時候梅城「北枕烏龍南臨三江」這座「千年古府」矗立至今
  • 穿越千年,高鐵「新風」邂逅建德「古韻」
    據介紹,每天將有54趟列車停靠建德站,通達北京、武漢、上海等全國各大主要城市。建德到杭州38分鐘,到黃山1小時,到上海只要98分鐘。建德市委書記童定幹認為,這條鐵路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建德參與長三角區域協作發展的能力。杭黃鐵路串聯起了「名城」「名山」「名江」「名湖」,撬動了沿線巨大的旅遊市場,建德有望成為浙西最大的旅遊集散中心。
  • 建德梅城古鎮要門票嗎
    建德梅城古鎮不要門票。梅城,位於新安江與蘭江匯合處,是古睦州府、嚴州府、建德縣的治所,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城有兩湖,東西點綴,外有雙塔,南北對峙。梅城因古城牆臨江一段築成梅花形而得名。梅城鎮是建德市的經濟重鎮,先後被評為國家千強鎮、浙江省首批中心城鎮、浙江省綠色小城鎮、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社會治安先進鎮和浙江省級教育強鎮。改革開放給梅城帶來了豐碩的成果,該鎮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建德梅城:黨員幹部合力講好「千年古府」故事
    3月12日一早,在「一二三,抬……」的叫喊聲中,建德梅城鎮城南西路最後一戶玉帶河施工道路拓寬項目的被徵遷戶正在騰空,大家小心翼翼地將家具搬至貨車上。玉帶河位於南城,歷史上與東西湖串聯貫通,此次改造旨在恢復原有玉帶河,目前的一條施工道路只有3.5米,只能供一輛混凝土車勉強通過,成為項目推進的瓶頸。
  • 一起解鎖梅城的三個夏天!
    「北枕烏龍南臨三江」這座「千年古府」矗立至今成為了擁江發展的重要節點▼盛夏的風景、煙火氣息的老街、絢爛的風土人情,在別的季節,可很少能夠體會得到。△雙塔凌雲03揚紅一「夏」-紅色教育路線-千鶴婦女精神展陳中心➜建德抗日自衛隊紀念館➜嚴州中學校史館➜梅城鎮黨群服務中心➜思範黨建美麗城鎮一條街梅城是一座有著悠久革命歷史的城市有著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
  • 杭州建德三江口交匯處要建桐溪大橋
    項目位於建德市境內三江口交匯處(新安江、蘭江、富春江),是規劃S311省道跨越蘭江的控制性、關鍵性、節點性工程,是梅城「環三江口旅遊交通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乾潭鎮、大洋鎮、梅城鎮、三都鎮四鎮旅遊資源進行串聯,顯著改善我市東部地區(梅城、三都)交通環境,有效促進「兩江一湖」風景區、「千年古府梅城」、「江南秘境」等區域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
  • 浙江建德「梅城山水佳,風景獨現秀」山水宜人
    我們發現浙江建德梅城與江西贛南虔城,從風水格局上有驚人相似,同屬山水城市, 同樣擁有三江合流,同樣為緊鎖水口採取人工風水建橋等辦法........ 十萬年前,建德人開啟了浙江文明的曙光,源遠流長的嚴州文化、「德」文化是建德的金字招牌。一個宜居的城市,除了美景、吸引大家的必須是這個城市獨有的文化氣質。
  • 穿越時光走梅城
    「半朵梅花城」上的「定川門」重新打開,千年古府文化得以延續傳承,古城肌理風貌得以保存恢復,全域生態環境得以保護提升,5萬多名梅城居民一起見證了古鎮復興,收穫了美好生活。2020品牌杭州·生活品質總點評點評語:今晚的月亮曾經照過孟浩然,從而成就了千古絕唱。千年之後,月色之下,梅城人仍然詩意地生活在這裡。「千年梅花城,江清月近人。」
  • 四年向市民連發四封公開信:高鐵時代 建德如何加速裂變
    建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姜建生說,借力高鐵實現新崛起,「美麗建德」建設成為撬動點。2017年4月,在第一封信發布的同時,「美麗建德」建設的號角也吹響了:以3年為期,重整城鄉面貌、提升人居環境、助推產業轉型。其中,臨近杭黃鐵路建德站的梅城鎮又成為率先謀劃的重點。在建德人心中,千年古府梅城是一個重要符號。
  • 沉睡半個世紀 建德梅城承載記憶的玉帶河再次貫通
    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特推出《鎮街頭條》專欄,對杭州鎮街的大事要事創新事,進行重點解讀。 杭州建德市梅城鎮沉睡半個世紀之久的玉帶河,回來了。9月2日,隨著玉帶河最後一處點位清淤完成,東西湖泵站同時開啟,清澈的新安江水湧入河道,承載千年歷史、沉睡半個世紀之久的玉帶河,再次全線貫通。
  • 市局赴建德梅城對接建德三江口片區相關規劃工作
    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落實省委車俊書記、市委周江勇書記關於梅城建設美麗城鎮樣板、再現千年古府新貌的指示要求,推進建德梅城三江口規劃工作,3月6日,張勤副局長、楊明聰總規劃師帶領局總規處、規劃編制中心、市規劃院相關負責人赴建德梅城鎮與市擁江辦、建德市委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梅城鎮政府和相關實施主體對接建德三江口片區相關規劃工作
  • 建德梅城的顏值又提高了,再去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建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總量顯著提升,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作為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另一重要主題,梅城美麗城鎮未來將會發生哪些更顯著的變化?圍繞美麗城鎮先行區的目標,建德又將如何打造美麗城鎮樣板?建德市副市長錢曉華介紹,近年來,建德市搶抓十九大鄉村振興、全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杭州擁江發展、建德高鐵時代到來等歷史性機遇,著眼全省美麗城鎮建設示範區的定位,全面啟動和推進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
  • 建德這2個鄉鎮被省裡點名表揚!是你家鄉嗎?
    建德這2個鄉鎮被省裡點名表揚!是你家鄉嗎?▲梅城西湖通過美麗城鎮建設,千年古府已彰顯其獨特魅力,現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僅今年國慶假期,接待遊客41.3萬人次,比往年增長280%。▲十一開城以梅城古城為核心的環三江口區域現已成立古城管委會,組團推進三都、大洋、楊村橋等鄉鎮協同發展,作為建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級已揚帆啟航。
  • 郎遙遠談建德梅城嚴州府:讓500年後還有人給我們掌聲
    建德,是我此生走出家鄉、放眼世界的第一站。36年前,我讀高中,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跨縣境春遊,就到建德,遊覽新安江和靈棲洞,定格了最美的初見。時隔36年,重遊建德,並首訪千年州府梅城嚴州府,美不勝收,名不虛傳。走讀梅城,隨心悠然,隨性淡然,隨緣怡然,隨遇泰然,邂逅了最美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