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竹窗溪語民宿與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陽朔竹窗溪語民宿供圖)
桂林船舍茶椐民宿注重營造獨具一格的文化氛圍。(桂林船舍茶椐民宿供圖)
核心閱讀:旅遊民宿經營用客房數量不超過14個標準間(單間)、最高4層且建築面積不超過800平方米;公共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換一消毒;旅遊民宿開辦實行備案制度……為規範旅遊民宿經營管理,促進旅遊民宿業持續健康發展,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廣西旅遊民宿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民宿開辦要求、開辦程序、經營規範、服務與監管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業內人士認為,在廣西,桂林是旅遊民宿最多的城市,也是旅遊民宿經濟發展排名第一的城市。《辦法》規範了我市旅遊民宿經營管理,保障利益相關人合法權益,有利於促進旅遊民宿業持續健康發展。
桂林日報記者劉倩
現狀:桂林在廣西旅遊民宿經濟中起「龍頭」作用
「陽朔的民宿都各有各的特色,住下就不想走。」廣東遊客鍾先生對桂林陽朔的民宿情有獨鍾。他們每次來陽朔度假,就會選擇一家「網紅」民宿打卡。
民宿被認為是生活的「詩和遠方」,更是有溫度和人文情懷的旅遊體驗。隨著大眾旅遊消費升級,深度體驗遊逐步取代「景點打卡」式旅行,民宿成為人們出行的熱門選擇。近年來,各種民宿創業項目湧現,遊客住民宿佔比近六成。80後和90後更是旅遊民宿主要消費群體。
作為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名城,桂林旅遊民宿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近30年。
桂林的旅遊發展一直帶有鮮明的國際化烙印,這也反映在桂林民宿的發展歷程中。2002年美國人伯昆在遇龍河畔的「勝地」酒店開業,2007年荷蘭夫婦卡斯特和鮑琳的「格格樹」酒店開業,2009年來自南非的尹恩在陽朔舊縣村投資改造閒置傳統民居,2012年開業,成為陽朔民宿的新地標。進入21世紀,桂林民宿迎來了一個爆發式增長階段。據桂林市商務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2年,桂林市民宿僅為130多家,到2007年,全市民宿增加到490多家,5年內增長276.9%。
隨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深入推進,桂林民宿的質量和數量都得到迅速提升。根據2019年11月攜程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桂林市民宿總計有2129家,較2017年增長334.5%,產業發展迅速。與此同時,民宿業發展進入規範化、品質化、品牌化階段。2017年,桂林市民宿協會、陽朔縣民宿協會掛牌成立,標誌著桂林民宿行業初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態勢。
2019年,桂林市出臺《桂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民宿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創造性地將發展民宿列入地方性法規的範疇,鼓勵城鄉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條件興辦民宿和農家樂。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桂林民宿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桂林民宿的規範化、品質化、品牌化效益初顯,出現了一批民宿集聚區和頭部品牌民宿,對桂林民宿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引領作用。如陽朔遇龍河、桂林桃花江等民宿集聚區,以及在2019博鰲民宿國際論壇上入選全國十大民宿遊學基地的竹窗溪語、和舍等桂林民宿。Airbnb愛彼迎龍勝民宿扶貧項目被評為2019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
近30年來,桂林民宿從原來僅有陽朔縣的十幾家,發展到今天遍布桂林各縣(市、區)的2000多家;從原來的日接待量百來人,發展到今天的日接待量萬餘人;從原來的「少、小、簡」,只能滿足遊客基本住宿,發展到今天的「新、奇、特」,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遊客的需求,帶動了桂林旅遊經濟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桂林逐漸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文化、旅遊融合民宿發展之路,為其他地區提供可複製、可推廣、可分享的民宿發展「桂林方案」和「桂林模式」。
今年5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編制的《廣西旅遊民宿發展規劃 (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頒布實施。根據《規劃》,廣西旅遊民宿發展布局為「一個龍頭、六大片區」。其中,「一個龍頭」指桂林市旅遊民宿集群。以桂林市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區域性國際旅遊集散地為契機,以陽朔縣、桂林城區及周邊為重點,延伸至其他縣(市、區),以山水旅居、桂北風情為主題,推進旅遊民宿向「產品品質化、業態多元化、市場規範化、服務國際化」發展,培育一批旅遊民宿品牌,打造桂林旅遊民宿集群,成為廣西旅遊民宿發展的「龍頭」。
管理:民宿規模、服務、設施配置等有明確標準
從廣西現有的旅遊民宿產品類型來看,主要有景區依託型、古鎮依託型、農業依託型、海島依託型、民族風情依託型五類。但同時,廣西旅遊民宿存在相關政策和規範缺失、行業管理不到位、同質化現象較嚴重、管理和服務水平不高、總體經營效益不高等問題。
正因為如此,廣西制定了《廣西旅遊民宿管理暫行辦法》,通過釐清旅遊民宿發展中的問題,規範民宿的開辦、經營及監管等,促進旅遊民宿業持續健康發展。
《辦法》中所稱旅遊民宿,是指利用當地民居等閒置資源,主人參與接待,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
家住象山區的秦先生家裡有一棟6層小樓,想將其改造成為民宿經營,是否可行呢?
根據開辦要求,旅遊民宿客房規模參照《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執行,經營用客房數量不超過14個標準間(單間)、最高4層且建築面積不超過800平方米。超過規模的經營接待旅客住宿的場所,依照旅館業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進行管理。也就是說,秦先生的6層小樓並不符合民宿的開辦要求。超過規模的經營接待旅客住宿的場所,依照旅館業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進行管理。
此外《辦法》對民宿的開辦程序進行了明確。
旅遊民宿經營者依法申請商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旅遊民宿建築不需要辦理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和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
旅遊民宿開辦實行備案制度。經營申請人向民宿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縣級市場監管部門提出申請。受理後,旅遊民宿聯合核驗小組將在5個工作日內開展聯合踏勘、審驗。此外,《辦法》施行前,已經開展旅遊民宿經營的民宿主,自2020年11月26日起,180日內依照《辦法》有關規定變更經營範圍,或重新申請旅遊民宿備案。
市民鄧芳是個旅遊「達人」,住過國內多地的民宿,她認為相對於星級賓館,民宿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待提升。「因為是民宿,好像管理方面沒有那麼嚴格。有些地方的民宿,沒有登記身份證也能辦入住,還有時候會有人拿房卡刷進別人的房間,等等。」她覺得隨著遊客對旅遊品質要求的提高,民宿的確要加強管理。
《辦法》在治安管理要求上做出詳細規定。旅遊民宿經營者應當將營業執照及相關證照置於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開服務項目和服務收費標準,明碼標價,並公開當地旅遊諮詢、投訴和緊急救援電話。
旅遊民宿應配置治安管理信息採集傳輸設備,核對住宿旅客的身份證件,如實登記其姓名及住宿時間等信息,實時錄入治安管理信息系統並傳報公安機關。旅遊民宿也要配備必要的防盜、監控等安全技術防範設施,並制訂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在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方面,旅遊民宿應當對公共用品用具進行一客一換一消毒,一次性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換。旅遊民宿兼營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而開展旅遊民宿經營的;未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而開展食品銷售或者餐飲服務的;從事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經營活動等行為,由相關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處理。
市民張女士外出旅遊對住宿品質要求比較高,所以習慣選擇星級酒店。「有一次朋友推薦了外地的一家民宿,網上的圖片都非常美。但是到了實地後發現,實際環境與圖片嚴重不符,不僅衛生堪憂,房間還緊靠石山,溼氣很重,被褥潮溼得根本無法入睡。」
為了督促民宿提升品質,《辦法》針對消費者投訴較多的民宿在網絡平臺上的圖文介紹與實際環境不符的問題也做出了要求:旅遊民宿經營者提供的旅遊民宿服務信息必須客觀、真實,不得做虛假宣傳,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旅行社、住宿預訂服務機構等第三方平臺為旅遊民宿經營者提供交易服務的,應對旅遊民宿經營者實名登記,審查信息的真實性。發現存在虛假信息或者違法行為的,停止提供服務。
前景:扶持民宿集群,助推鄉村振興
如今,發展鄉村旅遊,開辦民宿,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發力點,前景廣闊。《辦法》明確提出,發展旅遊民宿,應當堅持統一規劃、科學有序、注重品質、體現特色、環境友好原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鼓勵農戶、村集體和具有專業化經營能力的經濟組織等採用自主經營、聯營等方式,參與旅遊民宿經營管理。對位於景區周邊、特色村鎮、歷史文化街區、國家風景道、邊關地區等區域,自然環境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旅遊民宿聚集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引導旅遊民宿規範有序發展。
桂林市民宿協會會長嶽峰表示,《辦法》支持在具有豐富文化和旅遊資源的鄉村發展旅遊民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這將引導形成旅遊民宿發展集群,有力帶動旅遊民宿健康發展,助推我市鄉村振興。
此外,《辦法》提出,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當地旅遊民宿發展需要,統籌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培育地方旅遊民宿品牌。嶽峰認為,這對於桂林培育民宿特色品牌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將大大提升桂林旅遊民宿的整體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