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客車(乘客提供)
11日中午11時,一輛滿載42名洪湖老鄉的客車,在白螺鎮(下荊嶽長江大橋後)發生自燃,一時間,江堤上空騰起了黑色蘑菇雲,事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車上乘客周先生致電市長熱線,講述了當時的驚魂一幕——
客車自燃前有故障徵兆
「快跑啊,著火了!」周先生回憶稱,這輛客車自燃的事發地點在白螺鎮,「這車好像沒有超載,不過車子太破了。」
昨日,我市局部地區氣溫直逼40℃,周先生告訴記者,當日凌晨5時,該客車從株洲出發,中途壞了多次,修了多次,延時不少。
事發前溫度很高,客車下高速公路後,車輛有故障的徵兆,不過乘客們也說不出其中的原因,司機把車開得很慢,江堤上熱浪滾滾,沒有行人,水泥路面散發著炙熱的「氣浪」。
中午11時許,客車在白螺鎮堤壩上行駛一段時間後,後廂突然起火,紅色的火苗往上竄,並迅速開始蔓延,同時車內傳來刺鼻的氣味,40多名乘客頓時慌了神。
逃生時如蜂擁,幸好無人身亡
見車輛無故自燃,所有乘客頓時預感不妙,如蜂般往車門口擁出來,往外逃竄的過程中,沒顧得上提行李,有的乘客鞋子都掉了,萬幸沒有人員身亡。
接到報警後,警方和消防相繼趕到現場展開救援,受傷乘客迅速被送往洪湖的醫院救治,周先生稱,10餘名乘客有不同程度的受傷情況,「其中一名男子受傷較為嚴重,骨頭好像斷了。」
周先生是洪湖人,在株洲從事服裝生意,他說,這42名乘客都是洪湖人,在株洲汽車南站上的車,準備回老家。由於發現及時且逃生迅速,周先生和車上乘客均逃離了「火魔」。
初步認為是車輛油路故障所致
車被燒成了空架子,周先生和老鄉們回望起來,後怕不已。
當問及乘車前的情況時,周先生說,在株洲都沒有買票,就上車了,車主是洪湖老鄉,大家往年回鄉都是乘坐這輛車,比較信得過。
昨晚6時許,記者致電株洲汽車南站負責人,該負責人稱,車上有乘客42名,該車屬於洪湖永通公司,初步認為是車輛油路故障導致的自燃,至於「沒買票就上車」的行為,站長予以否認,稱「可能是車老闆提前預訂車位,已經買票了。」
談及車輛安檢情況,株洲汽車南站負責人稱,發車前車輛均經過安檢,只有在合格的前提下才能發車。隨後,記者向周先生詢問目前情況,周先生稱,永通公司正在進行善後安撫工作。
記者已經將此事反映給了市安監局和市運管處,市運管處表示,正在了解相關情況,看其車輛營運性質是否存在非法行為,若違法,將進行查處。
小貼士
隱形「炸彈」要當心
夏季氣溫過高,汽車自燃事故往往防不勝防。業內人士介紹,汽車自燃前,會發出一股燒焦、燒糊了的味道,車內司機是可以憑藉這一徵兆來進行判斷的。雖然,有時這些焦味會來自車內塑料飾物,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車子行駛時,車箱內的線路會因高溫而發生摩擦,這樣的異響也是車輛自燃前的徵兆。
業內人士提醒,有的車主防範意識不夠,喜歡在車內放置打火機等易燃易爆物品,炎炎夏日,這些物品都是車內「潛藏的炸彈」。
比如,一次性打火機內填充的是液化後的丁烷氣體,當車內溫度超過60℃時,塑料外殼不能夠承受液化丁烷氣體膨脹,會產生爆炸;老花鏡和放大鏡都屬於凸透鏡,容易將光線聚在一起,烤壞車內飾板,甚至導致車輛自燃;還有摩絲、髮膠等物品,包裝它們的瓶子使用的推進器往往是靠丙烷或丁烷產生動力,和打火機一樣是易燃易爆物品。這些物品都不宜放在車內。(記者陳元實習生朱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