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達模型要上天,日本發射動漫主題衛星,應援奧運會
一句話說完就是,東京奧運會對日本阿宅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對日本動漫產業的影響就更加大了。在日本科幻題材的動漫作品中,太空一直是一個恆久的主題,日本與太空直接相關的經典動畫就有《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高達》、《超時空要塞》以及《飛躍巔峰!》等等。
-
高達模型要上天,日本發射動漫主題衛星,應援奧運會
另外一個因為東京奧運會舉辦而讓相當一部分日本阿宅備受打擊的消息就是:日本各大便利店將會在東京奧運會舉辦期間中止銷售成人向雜誌!一句話說完就是,東京奧運會對日本阿宅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對日本動漫產業的影響就更加大了。
-
「看,我們的衛星上天啦!」
「看,我們的衛星上天啦!」……7月3日中午,石家莊市鹿泉區第一中學學生吳昊煜在手機上跟同學們隔屏慶祝。當天11時10分,「西柏坡號」青少年科普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鹿泉區第一中學組織學生參與了衛星研製全過程。 作為中國第二顆中學生科普衛星,「西柏坡號」是一顆立方體衛星,整星發射狀態重量約3公斤,設計壽命6個月。
-
往年今日: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往年今日: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 2020-04-24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天的衛星藏著黑科技:「空間帆球」
上天的衛星藏著黑科技:「空間帆球」圖片說明:「北理工1號」衛星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這次「雙曲線一號」送入太空的多顆衛星中,還隱藏著一個「黑科技」——「北理工1號」衛星上的「空間帆球技術」。「北理工1號」衛星的總體研製機構北京理工大學介紹說,這顆科學技術驗證衛星的個頭很小,直徑為500毫米,質量只有3公斤。但它將對創新性的「帆球技術」進行科研驗證。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這是國內首次在太空發射任務中使用和驗證空間帆球技術。
-
要上天?太空天梯你知道嗎?
從明朝時將自己綁在火箭椅上試圖上天,卻不幸在火箭爆炸中獻出生命的萬戶,到 1903 年寒冬裡乘坐自製飛機在空中飛行了 12 秒 36.5 米的萊特兄弟......古往今來,人類對頭頂深邃的天空從未停止過好奇與嚮往。
-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 間諜衛星從這裡升空(組圖)
時間:2005年10月11日13:40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我要揪錯】【推薦】【列印】【關閉】 為此,日本研製了改進型的H-2A運載火箭,H-2A運載火箭比H-2運載火箭只加長了3米,但實力和可靠性大為增加,並且具有結構簡單、費用低廉、使用靈活的特點。 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了幾十顆衛星,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是,基於各種原因,日本一直沒有公開發射過用於間諜目的的偵察衛星。2003年3月28日上午,日本將兩顆間諜衛星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由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印度18歲天才造出「全球最小衛星」,僅重64克,後來上天了麼?
很久以前,上天還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是到了現在,隨著熱氣球、滑翔傘、飛機的出現,上天也變得稀鬆平常。不過,當人類進入太空之後,卻察覺到了自身的渺小,一顆顆神秘的天體,無一不在彰顯造物主的神妙。 因此,為了一探宇宙的奧妙,人類也造出了類似的「天體」——人造地球衛星。
-
從飛機到衛星,從二戰到如今,日本航空航天上堅持用木製用品
如果說一個衛星或者探測器內部的元器件是心臟,那麼它外面的金屬保護層就是強悍的身軀,這副身軀除了要抵擋外部的宇宙射線,還要適應外太空100°C以上以及-100°C的溫差,並且時不時出現的太空垃圾,也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外太空的惡劣環境如果沒有一副強大的身軀,即使衛星和探測器有一顆強悍的心臟,其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衛星的實戰論證了。而另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是,我國此次發射的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除了將全球第一顆6G試驗衛星送上天以外,還順帶地幫阿根廷發射了10顆遙感小衛星,這10顆遙感衛星是NewStar遙感衛星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無人駕駛、無人機、遠程測繪等商業領域具有重要意義,而研發者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之所以選擇我國的運載火箭升空
-
為增強太空軍事實力,搶佔太空領域制勝先機,日本加大了軍事衛星...
這是今年日本推出新的《宇宙基本計劃》以來的首個大動作。日本在「現代化安全保障」的旗號下,提出在今後的10年將發射45顆衛星的宏偉目標,引起多國在安全上的擔憂。 一貫標榜「和平開發宇宙」的日本,放軍用偵察衛星「上天」的動機何在?日本的偵察衛星又有什麼「神通」?能派上什麼用場?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想像圖 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轉移軌道所有探測器及電子設備安裝在1個立方米的空間內,技術難度超過了我國目前所有的上天高能探測設備。此次發射的暗物質衛星全部由中科院研製、生產。工程2011年立項,造價1億美元,遠低於國外同類探測器。衛星每天將傳回約16G數據量,地面100餘人的科學家團隊將對數據展開分析研究。首批科學成果可能在6個月至1年後發布。
-
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雖然達到了四點要求,可還是有一個遺憾
人造衛星是當時的高精尖技術,更是世界各國都要搶佔的高地,美國最早宣布要發射人造衛星,但最後在1957年10月4日,卻被蘇聯人搶先發射,即斯普特尼克1號,它人類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1958年2月1日,美國才發射了探險者1號,所以就只能屈居第二了;再到1965年11月26日,法國科學中心也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三顆人造衛星,即阿斯特裡克斯1號。
-
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
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每次我國火箭發射之前,都會有「遠望船出發」這樣的新聞,事實上,這也是保證火箭能夠上天的重要一環。有人可能要問了: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測量船,以及中國測量船遠望號和它執行的校飛任務。
-
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
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每次我國火箭發射之前,都會有「遠望船出發」這樣的新聞,事實上,這也是保證火箭能夠上天的重要一環。有人可能要問了: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測量船,以及中國測量船遠望號和它執行的校飛任務。
-
日本「太空軍」正式成立,8顆軍事衛星在軌,背後想搞什麼大動作
據日本相關消息,該部隊現有20人的編制,隸屬於日本自衛隊,主要職責是運行本國的可用於非常規用途的衛星系統,該系統已經具有追蹤和定位的功能,能監控對日本和美國衛星有威脅的目標,同時和美國共享情報。緊接著就是在1970年這一年,在我們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之前,日本也發射了自己的衛星「大隅號」,不過該衛星在一天之後就失去了聯繫。光從這點來看,日本在太空科技的方面的實力是不可小覷的。日本已從法律上讓太空軍事化合理在大隅號發射之前,日本曾制定了「限和平利用」的太空原則,確定了日本放棄軍事利用太空。
-
時隔4年再攜手,長三乙火箭送天通一號衛星上天
2020年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上天了!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雖然廈大不是國內第一所發射衛星的高校,但是,廈大發射的這顆衛星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也是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 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快速低成本發射和衛星模塊化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全球微小衛星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發射數量逐年大幅增長。目前,已發射的適用於海洋觀測的C波段SAR衛星的重量一般都在幾噸左右,且成本高,研製周期長。
-
北鬥上天「拯救路痴」,衛星導航遠不止收發信號
但要真按這個方法,全世界那麼多人挨個找衛星查位置,衛星可不得累死?所以實際上,衛星是通過向地面發送廣播,然後手機再接收來實現的。先舉個簡單的例子。發展早、精度高使得它佔據了衛星定位市場很大一部分份額,目前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民用的衛星定位都是基於GPS來運行的。第二個咱們要說的就是俄羅斯的衛星定位系統——格洛納斯這套系統最早是蘇聯在1982年開始研發的,蘇聯解體後一度喪失了大多數衛星與功能。
-
北鬥收官衛星上天 上汽搶答它將如何影響汽車行業
(原標題:北鬥收官衛星上天,上汽集團搶答它將如何影響汽車行業) 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北鬥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