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堅持,大涼山最後的綠皮慢車,懷念那些隨時代變遷的老火車站

2020-12-13 華地藝術品

四川大涼山,一輛5633/5634次列車已運行47年,這趟綠皮火車穿梭山間,從普雄往返攀枝花,全程353公裡,停靠26個站,票價最高25.5元,最低2元,22年未漲。每個周末都有超過600名學生乘坐,它將一批批學生送出大山。

有人這麼說過,看火車站的變化,便可以了解一座城市的發展。

綠皮火車是一代人的印記,它曾承載了當時人們遠行的夢想,很多人心中對它都有著一種深深的思念。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眾多安全、舒適、高速的交通工具相繼出現,綠皮車漸漸從大眾的視野中消失。而這消失的可能不僅僅是落後的火車站,也是一種世代更替的人文風景。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那些消失的老火車站。

九江百年老火車站

九江老火車站是隨著南潯鐵路的開通而隨之運作,位於南潯鐵路北端,經的老火車站人頭攢動,十分熱鬧,也是老九江的老市中心的所在地。是一座百年老站。隨著京九線開通後,新的九江站站落成,九江老站隨著而廢棄。隨著老火車站已遠去,留下的是永遠的記憶。

濟南老火車站

濟南老火車站由德國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Hermann Fischer)設計,始建於1908年,於19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有著德式建築勻稱、協調的沉實風格,傳遞給旅人一種篤實、穩重的良好感覺。

濟南老火車站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曾被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也曾是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建築類教科書上的範例。

當年濟南老火車站和德國人二十世紀初設計的膠濟鐵路火車站(現為濟南鐵路局公用建築)相距僅數百米。兩座頗具規模、均為歐式風格的車站近距離並存,這在中國大城市中極為罕見。主體建築加上鐘樓、行李房,以及濟南鐵路局、鐵路醫院那一片德式建築,形成了一片氣勢恢宏的德式建築群。

在1990年代,追求現代化建設、排斥資本主義是一種嚴重的思潮,當時執政者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尊』。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年濟南火車站擴建專家組成員告訴記者。這指的是老火車站被當年的濟南市副市長評價為「看到它就想起中國人民受欺壓的歷史,那高聳的綠頂子(鐘樓頂)…就像希特勒軍隊的鋼盔」而下令拆除。

建築拆除時遭到市民和學者的強烈反對,當時在全國的學術界可謂罵聲一片,痛斥當局者「沒有文化」。1992年7月1日8時5分,濟南老火車站的鐘聲永遠停止了。由於建築實在堅固,本計劃一月拆完的火車站竟拆了半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毫無特色的新火車站,中國最有特色的火車站就這樣永遠消失了。2013年,濟南市政府又宣布「復建」老火車站,其後不到一年又宣布停建。前不久關於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投票又在當地展開,不得不說,這也是一件讓人嘆息的事情。

老龍頭火車站

天津站,原名老龍頭火車站,始建於1888年,是全國最老的車站之一。1888年唐胥鐵路展築至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即為津唐鐵路的終點站。這是一座造型新穎、宏偉和富有時代感的車站。1987年天津站進行了徹底改建。

浦口火車站

浦口火車站始建於1908年,1912年建成通車。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火車站的候車大樓、月臺、雨廊、售票房、貴賓樓、高級職工宿舍等主體及配套建築,都被系統性地保存下來,是中國唯一完整保留歷史風貌的「百年老火車站」,被列為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這座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而建的火車站一直充滿著傳奇色彩。曾經,大文豪朱自清望著父親的背影淚流滿面。2004年永久性停運。近年來逐漸成為以民國為背景的電影及電視劇的重要外景基地。《情深深雨濛濛》、《國歌》、《金粉世家》等民國題材影視均在取景。

清華園火車站

這個百年老站是在宣統二年(1910)由詹天佑建設,是京張鐵路出京第一站。站名是詹天佑親自寫的,上世紀50年代,清華大學校園東擴,老清華園車站整體東遷800米到了現在的位置。為配合京張高鐵的修建,清華園站從今天11月1日起正式停運了。再見吧,百年老站。

哈爾濱老火車站

俄式建築,1899年由俄國人始建,1959年拆除。1989年建成哈爾濱新站。

遼陽火車站

1908年的遼陽站。遼陽火車站,始建設於光緒24年(1898年),當時沙俄強迫清政府攫取修築東清鐵路南滿之路(今長大線)特權,在遼陽白塔西約0.8公裡處建火車站。1901年鐵路建成使用。1975年毀於海城地震。

滄口站

滄口火車站位於青島市李滄區,在沙嶺莊火車站和婁山火車站之間,膠濟線17公裡處,東臨四流中路,西靠滄臺路。始建於1899年,德國建造,1901年開通。

北京城東南角樓火車站

京張鐵路廣安門站。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該站於2010年被拆除。

濰坊火車站

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後,脅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膠澳租界條約》,規定德國租借膠州灣99年,並有築路權和路旁30裡的開礦權。隨即從青島向西修建膠濟鐵路,1902年修至濰縣,在縣城以南約3華裡處、擂鼓山東側建立了濰縣火車站。

時光輾轉,歲月如歌。曾經的火車站熱鬧喧囂早已遠去。有的甚至已尋覓不到其印跡,回憶不出原來的模樣,成了我們永遠的懷念。

相關焦點

  • 重慶火車站,乘坐5629綠皮慢車短程之旅
    目前還在運行的綠皮火車已經所剩無幾,可能自己有點寡聞,重慶至遵義的5629次,重慶至內江的5612次,重慶至秀山的5209次三趟列車是自己所知的,還在正常運行的三列綠皮慢車。可能帶有懷念的原因,總想著有時間總想來一次綠皮火車之旅,這個願望終於等了很久終於實現了。
  • 穿行大涼山的「希望車」 !穿越崇山峻岭看成昆線上小慢車
    接下來我們首先跟隨記者的鏡頭到「小慢車」上去看一看。成昆線上小慢車 穿行大涼山的「希望車」其實,「小慢車」經過的大小涼山,是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多少年來,大涼山裡村村落落的彝族老鄉,都是坐著小慢車探親訪友、上學上班,帶著家裡的雞鴨鵝和土特產,到縣城裡賣貨掙錢,這輛「小慢車」承載著大山深處人們走向富裕的希望。登上這趟車,乘客幾乎都是沿途的彝族老鄉。綠皮的車廂,簡單的座椅,老鄉們肩挑手提的貨物,除了家裡的日用品,還有雞鴨羊等生禽,這些都是老鄉生活來源的依靠。
  • 在這趟穿越大涼山的綠皮火車上,有一個你從未見過的中國|大美中國
    它坐落在大涼山地區一個海拔將近2000米的荒涼小縣城中,距離火車站大約2.5公裡。 糟糕的衛生環境,僅僅是大涼山地區封閉與落後的一個切片,還遠遠不能概括這片土地的多舛命途。稍稍有些諷刺的是,在打著封閉和落後標籤的大涼山地區,普雄卻成為一個通向外部世界的入口,充滿了儀式感。
  • 坐著火車去旅行:綠皮慢車的終點站風陵渡老鎮半日遊
    「風陵渡口初相遇 一見楊過誤終身」在那個亂世年代「鬧中取靜」的三省通衢風陵渡,如今依舊在,而且,依舊是一座時光凝固在多少年前的老鎮。風陵渡老鎮,位於風陵渡火車站的南側,緊挨著風陵渡火車站,於是我當時決定坐火車前往。
  • 2020年,宜賓火車站「綠皮火車」的故事,還在繼續……
    宜珙線起始站擁有兩層候車大廳,一層售票大廳兩個站臺,8股到發線隨著成貴高鐵的開行宜賓正式進入了高鐵時代250km/h的時速把「綠皮火車」甩的遠遠的從2018年至今成都至宜賓的雙層火車停運成都至宜賓的普速火車停運宜賓其他班次火車逐漸減少老火車站日漸冷清那些年
  • 乘著綠皮去旅行-《大涼山下的慢火車》- 慢旅看人生
    這是一趟穿梭在大涼山腹地的慢火車。美麗的新娘、彝族的畢摩……這裡是故事的集散地。齊棟、馬昊要搭著這趟老火車,收穫驚喜,尋找一處懸崖上的村寨。綠皮火車的旅行,仍在繼續。高速鐵路的時代,讓我們的出行變得快捷。整潔,乾淨,現代化的車廂,還有那養眼的乘務員。然而現代化,總是讓人感覺缺失點。現代的社會需要文明,先進,和秩序,卻喪失了吵鬧,喧囂,充滿故事的人情味。有人說這是一趟貧苦的列車,因為他會講述生活的艱難,而我覺得這是一趟充滿故事的車,因為他承載著人生的一個個縮影。
  • 追火車的人:乘最慢的綠皮火車,去最美的小火車站
    我們坐在綠皮火車上,享受旅途中被架空的時間。那時間既不屬於始發之地,也不屬於到達之所,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未來。看著萬物向後倒退的時候,就生出一種類似自由的幻覺。在動車、高鐵、飛機已把我們的時間和空間縮短到毫無想像力的今天,綠皮火車和那些無人問津的站臺已經只作為一種詩意的想像,存留在我們的記憶裡了。我們被到達的焦渴打亂了步調,再難以留戀沿途的風景。
  • 新時代鐵路榜樣 阿西阿呷:彝族列車長23載堅守大涼山
    自參加鐵路工作以來  她一直忙碌在這趟「小慢車」上  熱情爽朗23年如一  細心服務車上每位旅客  電話號碼17年不換  只因那串數字承載著鄉親們的希望  她是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  她是「新時代 鐵路榜樣」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
  • 行駛56年的「綠皮小慢車」:深山農民的經濟線
    行駛56年的「綠皮小慢車」:深山農民的經濟線 2019-10-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孫冬霞乘坐「綠皮小慢車
  • 那些關於綠皮火車的旅行念想
    那一年的綠皮火車,帶給80末90初的孩子們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站臺上那各色各樣的當地美食了吧。如今,火車站一律的整潔,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叫賣聲和別有韻味的喧鬧。林泉 採購經理那裡存著讀書的回憶杭州也有綠皮火車,為數不多。
  • 70後、80後高鐵時代的感慨:好懷念以前綠皮火車的「慢時光」!
    高鐵的速度、高鐵的高科技、高鐵的衛生環境、高鐵的文明友好,無一不讓文明感覺到高鐵時代的美好與方便。但越是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以前綠皮火車。不是嫌棄高鐵,而是一種純粹的懷念,懷念綠皮火車的「慢時光」。
  • 阿西阿呷:索瑪花綻放 情滿「小慢車」
    穿梭在大涼山的列車上,有一朵美麗熱情的「索瑪花」,用23年的時間溫暖旅客、情滿車廂。她正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乘坐「小慢車」的鄉親們,為他們的出行提供周到服務,讓人如沐春風。
  • 時代情懷,5630次綠皮火車
    這是一趟普快鐵路客運列車,它的機車加車廂總共只有10節編組,平均時速70公裡,所以老乘客們叫它「小慢車」,或「慢車」。今年的「小慢車」,春節期間居然沒停運,這讓沿線的村民們十分開心。它幾乎逢站必停,方便老百姓趕場走人戶。遵義到綦江,全程一百多公裡,車票才16塊5,超級省錢!
  • 阿西阿呷:彝族列車長23載堅守大涼山
    自參加鐵路工作以來,她一直忙碌在這趟「小慢車」上,熱情爽朗23年如一,細心服務車上每位旅客,電話號碼17年不換,只因那串數字承載著鄉親們的希望。她是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她是「新時代•鐵路榜樣」,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小慢車」彝族列車長阿西阿呷。
  • 最後的綠皮火車,依然在陝南整點發車
    那時候母親領我從老家西鄉縣坐火車上西安,即沒有高速,也沒有高鐵,只有一趟綠皮火車,先往西經過城固、漢中,一直到陽平關,然後火車調換車頭反嚮往東北行駛,經過略陽、寶雞,最後到達西安,一趟下來整整十幾個小時。母親去西安,一是探親,她娘家在這裡,二是搞批發,她當年在單位辦了停薪留職,要做女強人下海做生意,就去康復路批發市場,用帆布包裝了滿衣服鞋子,馱回西鄉去賣。
  • 湖南最後的綠皮慢火車,14年不漲票價,沿途風景絕美
    不知怎的,突然間很是懷念小時候坐綠皮車的時光。高鐵時代,綠皮火車算得上是「老古董」了,已經很少能見到。但在湖南懷化,依然還有一趟沒有空調、沒有軟座和軟臥、逢站就停的綠皮「慢火車」。它們穿行在大山深處,為沿線的菜農、果農、居民、鐵路職工和學生慢下來,它們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 杭州最後一趟綠皮火車昨晚話別 浙江境內僅剩一對
    最後一趟綠皮車,帶走滿滿的回憶  「我聽鐵路工作人員說這是杭州最後一趟綠皮了,想想以後就沒了,真有點不捨得。」  ——段老伯說,這就像我退休前的最後一課一樣,看到還有這麼多人,也滿足了。  昨晚九點,城站火車站第三候車室裡,等候最後一趟綠皮車的乘客們,已有兩百多人。
  • 【故鄉情事】綠皮火車(散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列屬於自己的綠皮火車。那不僅是一個交通工具,更是一種情懷,一種記憶,承載著我們對遠方的嚮往,以及關於理想、關於奮鬥的記憶。家在鐵路邊,透過小小的窗戶,可以看到火車呼嘯而過。小時候,我經常趴在窗子邊,看著那些綠色的火車來來往往,從遠方來,又奔向更遠的地方。
  • 慢行的綠皮火車:承載著情懷和回憶 開往溫暖的新生活
    退役綠皮火車上的「慢時光」  如今,隨著現代交通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慢下來在緩緩行駛的綠皮火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掠過,放鬆心情,靜靜享受這一刻的「慢」生活,也成了一件許多人嚮往的事。於是很多綠皮火車從鐵路上「開」到了城市中,作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承載著懷念舊日時光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