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的綠皮火車:承載著情懷和回憶 開往溫暖的新生活

2021-02-19 海報新聞
高鐵快速發展,出行方式越來越多樣,但依然有很多人日常出行、出入主城需要依靠綠皮火車。而隨著鄉村旅遊的興起,曾經沉寂的綠皮小火車逐漸升溫。雖然時速慢、設施簡單,但「況且況且」的綠皮車充滿著鄉土情和人情味,成為很多人出遊的選擇。

綠皮火車,串起溫情慢生活

「齊古慢」:我國最冷的「雪野火車」

  中國最北的公益慢火車古蓮到齊齊哈爾的6245次列車開行到現在已經42年,全程923公裡,途經57個站所。而它的硬座票價只有49元,平均每公裡不到6分錢。

  古蓮乘降所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古蓮林場,是我國鐵路網北方最末端的乘降所。每天13時15分,6245次列車從齊齊哈爾站出發,在零下40多度的極寒中穿行於松嫩平原和大興安嶺腹地,大大方便了當地山區居民和林業工人的生活和出行。據當地人介紹,大到蔬菜米麵,小到一針一線,大雪封山、公路封路時,這趟車就成了百姓進出大山唯一的交通工具。

甘肅綠皮火車:運行48年最低價1元

  從白銀西開往長徵的這輛7515/7516次列車已運行48年,僅4節車廂、8個站點;最低票價僅1元,最高6.5元。

  自上世紀90年代7515/7516開行以來,至今已近30年,卻從未漲過價。吳家川站站長介紹,這列車曾是沿線村民的「致富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乘客主要是老年人和學生,已成為沿線老百姓的「鐵路公交車」。

 

「秦嶺最美民生小慢車」:連結大山深處和城市的紐帶

  秦嶺6063次火車,也就是人們口中的「秦嶺小慢車」,穿行在秦嶺和大巴山區已半個多世紀。火車沿線停靠38個站,走滿全程350公裡需要12個多小時。這輛最高時速僅70公裡的「小慢車」,一直是連結大山深處和城市的紐帶。這趟列車始發陝西寶雞,終到四川廣元,途經陝西、甘肅、四川三省,全程僅售21.5元,最便宜的票只要1塊錢。

  這輛「慢火車」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蜿蜒曲折的線路和沿途的山巒美景,為了滿足了村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6063次列車經過專門改造,專設「惠農車廂」「通學車廂」等,以方便村民賣貨、孩子們上學路上讀書。「小慢車」每站必停,沿途的村民們可以在車上做點小生意,工作人員還貼心地為老鄉們提供農產品供求等信息,方便貨品買賣。

淄博到泰山的「莊戶列車」:由鐵路職工通勤列車變為扶貧列車

  淄博至泰山的7053次列車是一趟在辛泰鐵路線上開行了40多年的綠皮小火車,它因特殊的線路和實惠的票價深得淄博南部山區老百姓的喜愛,因此這趟綠皮小火車被淄博人親切地稱為「莊戶列車」。

  7053次列車全程24個站,能做到每到一個鄉鎮都停,還選擇性地停一部分村子,真真正正做到了「站站樂」。山裡的老百姓上來坐一站,只要1塊錢,直接在車上買票,給當地山區百姓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成為山區百姓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趟列車逐漸成了很多戶外旅遊者的「專列」,無論是休息日還是寒暑假,都有很多驢友前來體驗這趟列車。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退役綠皮火車上的「慢時光」


  如今,隨著現代交通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慢下來在緩緩行駛的綠皮火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掠過,放鬆心情,靜靜享受這一刻的「慢」生活,也成了一件許多人嚮往的事。於是很多綠皮火車從鐵路上「開」到了城市中,作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承載著懷念舊日時光的情懷。

  位於山東建築大學校園內的火車餐廳已經在學校「停」了好幾年。其中一列火車的第9節車廂,是曾經的「齊魯號」雙層火車上的一部分,這種火車上世紀90年代運行在濟南—青島間,是當時膠濟鐵路線上最為常見的綠皮火車。火車餐廳由這幾部分拼接而成,有濃鬱的時代特徵。這裡不僅供人們吃飯、遊玩,還能夠讓人們近距離感受鐵路文化。

  在廣西柳州,有一個利用兩節內燃機車車廂改造而成的書吧,車內設置有紙質書籍1000多冊及電子書,並安裝空調、綠植等設施,可同時容納一百多人就坐閱讀。

  在西安,一輛綠皮火車被改造成了一個超市,老闆是一位00後年輕人。車廂外還張貼了溫馨提示語,為居民帶來獨特的購物休閒體驗。

  山東東營,綠色的火車皮「開進」了東營區海通路的馬路邊,這裡也將成為新的街邊休閒打卡地。

  成都的二仙橋公園內,一輛綠皮火車停在軌道上被改裝成為火鍋餐廳,車廂內裝修精緻典雅充滿懷舊氣息創意十足,令人耳目一新。東郊記憶附近一處公園裡,有一列綠皮火車被改裝成茶坊,被茶友稱為「綠皮火車茶坊」。

  從前,大部分綠皮老式火車「退役」後,往往被當做廢鐵處理,但其實這些列車都是蘊含著濃厚的歷史色彩、有保留價值的工業遺產。如今,工業遺產與旅遊、餐飲等休閒業態結合的新穎形式,已經成為了現代化城市中的別樣景觀。餐廳、圖書館、民宿、茶館……把舊火車改造重新利用,既保護了工業遺產,又形成了新的文化亮點。

「慢火車」帶著溫暖穿行在四季


  高鐵快速發展,出行方式越來越多樣,可還是很多人選擇綠皮火車,這些「小慢車」是銜接城市快節奏與鄉村慢生活的紐帶。對於有的乘客來說,火車仍是他們到主城的重要交通工具,擔負著保障沿線居民每日通勤、出行的職責;有的乘客則專門去乘坐綠皮火車,為了旅行、欣賞沿途美景、追憶過去的情懷。

  綠皮慢火車,不只是詩和遠方,更是有些地區的百姓與外界溝通唯一的橋梁。穿行大涼山的5633/34次扶貧列車被彝族老鄉們親切地稱為「趕集車」「致富車」「求學車」。如今,老鄉們不僅不愁吃不愁喝,也更愛美了,他們的穿著越來越時尚,逢年過節的時候,有很多彝族老鄉穿著民族的盛裝在車廂裡面對歌、拍視頻,展示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鐵路部門積極響應國家扶貧開發號召,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開好公益性「慢火車」。這些「慢火車」靜靜地履行著它的使命,在方便沿線老百姓出行的同時,更如「繡花針」般地幫助大家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堅韌前行。移動的車廂彷佛一個個流動的村莊,承載著山裡人家脫貧的夢想。無論時代的進程多麼快,高鐵的發展有多快,這一趟趟綠皮車依然承載了幾代人奔忙的腳步和幸福的回憶,風雨無阻地行駛。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相關焦點

  • 一代人的回憶,那些年坐過綠皮火車上的趣事,記憶深處的一種情懷
    「綠皮火車」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見證了我國鐵路運輸的一段歷史。曾經的綠皮火車在每個人心中我想都會有深刻記憶和回憶。慢慢的,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快捷的高鐵、飛機受到大眾的歡迎,綠皮火車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一種懷舊、記憶深處的一種象徵。
  • 有一種情懷叫「綠皮火車」
    我清楚地記得車次是濟南開往烏魯木齊的1085次列車,也是一列綠皮火車。由於新生可以憑大學錄取通知書購買半價票,所以,當我用52元的半價買到坐票後,開心地在父母面前「炫耀」了半天。在蘭州交通大學讀書的四年間,除了學好專業課之外,我通過做兼職打工積攢了一些錢,其中一部分用來解決我的學費和生活費,剩下的主要用來旅行。
  • 綠皮火車,重慶人的成長故事,逝去的一切美好和痛苦回憶
    因為,當時綠皮火車是人們改變命運的希望之路,一輛輛綠皮火車搖搖晃晃地載著無數學生離開家鄉外出求學,也載著無數年輕人離開親人外出闖蕩,綠皮火車上承載了太多出人頭地的希望和親人離散的心酸。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綠皮火車逐漸消失,被快速、整潔的高鐵和動車所取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綠皮小火車,搭載幸福駛出大山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西高村,7053/7054次綠皮小火車每天往返這裡。小火車從群山中走過,打通了西高村去往外界的道路,將沿途的城鎮、鄉村牢牢連在一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更溫暖了人們的心。把大山連向世界,小火車化身山裡人的「便民車」。
  • 難忘的綠皮火車:承載的不止有旅客、還有回憶!
    只有年長一些的人才會明白,綠皮火車不止是展品,也不止是觀光工具。它是我們這代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回憶。喜怒哀樂的故事,往往是在綠皮火車上發生的。蹓躂以《綠皮火車的回憶》為題,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年齡從20多歲到60多歲,聽一聽他們對於綠皮火車的回憶。
  • 董靜:有一種情懷叫「綠皮火車」
    曾看到過一則報導:綠皮火車速度慢,設施差,越來越不適應人們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和品味,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將是快捷的動車、高鐵和輕軌。我是一個戀舊的人,綠皮火車曾見證了我們的青春歲月,承載著許多美好的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因為工作調動,我們背井離鄉舉家遷到省城合肥,所以每到逢年過節,都要帶著孩子回老家。記得當時買票非常難,人多車少,每次要提前排隊或找熟人代買票。
  • 回憶!泰山站始發的「網紅」綠皮小火車升級為空調列車!
    在泰山腳下,有一輛號稱是「全國最慢」的綠皮火車,始發站為泰山站的7053次/7054次列車,往返於泰安和淄博之間,因為這趟綠皮小火車運行緩慢,所經之地都是山間村落,風景優美,慢慢的成為了「網紅」綠皮車,不少群眾慕名而來,只為乘坐一趟綠皮小火車,慢悠悠的車速下,可以更好的放鬆心情,更能安靜的欣賞這沿途的美景
  • 綠皮火車,兩代人的記憶,三類人的故事
    前言「綠皮火車」一個聽起來充滿了年代感的詞。綠色底色、黃色色帶塗裝的火車成為了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人們重要的回憶。而到了2014年的時候,橄欖綠色塗裝的「綠皮火車」又重歸人們視線。可以說,綠皮火車承載了兩代人的記憶。小的時候,經常聽長輩談起「綠皮火車」上的故事,比如,從窗戶爬進車廂、車廂內各色各樣的小偷等等。
  • 綠皮小火車,懷舊拍攝點
    楚天都市報11月22日訊(記者 劉中燦)11月22日下午,在武漢市青山區戴家湖公園的火車頭廣場上,那輛綠皮車的車廂內,來了好幾波拍攝文藝片、懷舊片的年輕人,他們自帶燈具和道具,充分利用綠皮車廂內的場景,擺出神態各異的動作,有文靜的、搞怪的、打鬧的,車廂內快門聲不斷,燈光頻閃,一幅幅綠皮火車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在這裡定格
  • 綠皮火車:「慢時光」裡的溫暖記憶
    9月16日上午10時許,內江火車站候車室,由內江開往重慶的5611次列車開始檢票,來自市中區朝陽鎮的雷大葉背起背簍拿著車票準備進站上車。他所乘坐的這趟列車開行於1952年,是目前成渝老鐵路線上唯一運行的綠皮「慢火車」,列車途經30個站,共計8小時49分,全程票價21.5元,最低票價2元。
  • 最後的綠皮火車 不僅是交通工具 還有過去的情懷
    近年來,高鐵的快速發展,讓綠皮火車漸行漸遠。綠皮火車也被稱為慢火車,車上沒有空調,只有搖頭風扇,車窗是可以打開的,只能人工上下開關,車窗打開,風便隨著轟隆轉動的車輪聲呼呼吹進來。記者專門來到老成渝線的九龍坡銅罐驛站乘5611次綠皮火車返回菜園壩火車站,體驗回味一下最後的綠皮火車。銅罐驛站,乘客帶著孩子在等車。這趟列車現在是重慶與四川內江每天對開一趟。
  • 七一文學| 綠皮火車
    綠皮火車關乎久遠的記憶。和美好有關,抑或療傷有關。旅途總是帶著一點點孤獨和傷感。不管什麼理由,抽身離城,暫別舒適,投入一場陌生的體驗,人都是敏感而脆弱的。在某一個時空,人們如同變戲法一般,快速地聚在一起,然後一別兩散,從此天涯陌路。我很想知道,你們要去哪裡呀?此行是歸家,還是離家?此刻,你們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 「火車餐廳」,品的是記憶,吃的是情懷
    近日,一輛位於山東建築大學校內的「建築大學號」火車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這輛從「建築大學」開往「明天」的火車從外觀看和普通火車沒有什麼區別,但當你進入每個車廂時,就會發現原來每節車廂都被改造成了餐廳。一到吃飯時間,同學們就紛紛來「趕火車」吃飯。  「火車餐廳」緣何能火?
  • 回憶曾經的綠皮火車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回溯時間軸,特殊的記憶就是求學和返家路上的綠皮火車。2003年作為進入大學讀書的莘莘學子中的一員,由此開始了乘火車負笈求學的歷程。那時火車晚點是常態,買不到臥鋪票,多數是坐票,部分是站票。十幾年過去了,度過的艱辛已經淡忘,經歲月沉澱下來的感受,吉光片羽,仍留在記憶中。都說最美的風景在求學的路上,這對現在的學生來講,未必皆如此。那遠去的綠皮火車,曾經承載著學子們向學、向上的執著與追求。
  • 時代情懷,5630次綠皮火車
    點擊上方,聆聽最美音樂作者:簡子雨過天晴,起個大早,趕火車回綦江。遵義西站,上午只開一趟火車,就是發往重慶的5630次。綠皮車一般無空調,車窗可以打開,常用來擔當無空調的通勤、臨客、普客、普快和快速列車運營。我去窗口取票,一位老阿姨拿出手機,翻出身份證照片,要買兩張去桐梓的票。售票員瞄她一眼,笑著解釋只有真的身份證才能買,手機照片不得行。
  • 登上雪國的綠皮火車,尋找那份漸行漸遠的鄉愁…
    登上雪國的綠皮火車,尋找那份漸行漸遠的鄉愁… 初冬時節 懷著熱切的期盼 我們登上這趟「開往雪國的列車」 尋找那份漸行漸遠的鄉愁 記錄迴蕩在千裡林海不變的鄉音 4184 海拉爾開往滿歸的綠皮火車
  • 「復興號」綠皮動車 開往春天的綠巨人來了!
    都市快報訊 3月28日8時25分,一列「綠皮動車」駛出杭州城站火車站——這是開往開化的D9525次「錢江源」號旅遊專列,它載著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等共300餘名乘客,開啟了一段春天裡的旅程。看到這則消息,網友「立波」 留言感慨:「第一次見到『綠皮動車』啊,好想坐。」
  • 我與綠皮火車的不解之緣
    從小就聽著綠皮火車呼嘯而過的聲音長大,因為我家就住在火車站附近,每次有列車經過,房子都感覺搖換厲害,沒有經歷過的人第一次上我家,睡到半夜火車經過以為地震了……小時候,喜歡蹲在路邊看著呼嘯而過的火車,憧憬地想著,什麼時候我才能坐著火車,到世界的各地去看看呢
  • 開往幸福的「太行公交」
    10月3日清晨,在太行山深處,由太原開往大平方向的8171次列車帶著溫暖與祝福、夢想與希望,緩緩前行。車廂外一派豐收景象,車廂內一片歡聲笑語。溫暖的陽光透過貼著「太行公交,提質之路」字樣的車窗,灑落在乘客們微笑的臉上。望著這美好的一幕,列車長聶鑫森嘴角上揚,不由說道:「真美!這趟『慢火車』駛進了老百姓心裡,駛向了幸福!」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輛綠皮火車
    編者按:有時候,慢也是一種情懷。當高鐵時代呼嘯而來,城市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之時,在湖南懷化,依然有四趟沒有空調、沒有軟座和軟臥、逢站就停的綠皮「慢火車」。它們穿行在大山深處,為沿線的菜農、果農、居民、鐵路職工和學生慢下來,它們是一個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