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又有了新去處,上海新增體育場地超314萬平方米

2020-12-12 澎湃新聞
綜合體育館效果圖。

去哪健身?哪裡能健身?對於困在鋼筋水泥中的都市人來說,是最剛需的話題。

根據今年11月發布的《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數據,勾勒出了上海在近年全民健身上的穩步發展:上海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42.7%,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96㎡。

雖然硬體設施在不斷完善,但面對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要,還依然存在著場地供給不足、健身設施開放不夠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12月28日,上海市閔行區「體匯+名都體育公園」, 仲益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體匯+與閔行綠化市容局,就「外環梅隴段配套市民體育文化中心」項目達成戰略合作。

內部效果示意圖。

實際上,上海市民的健身熱情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的增加緊密聯繫。

去年,全市共新增體育場地超過314萬㎡,相當於22個人民廣場的總面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從1.83㎡增加至1.96㎡,增加了0.13㎡。

這個看似微小的數字變化其實是全民健身發展的一大步,要知道,2012年至2016年5年間,上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總共增長0.16㎡。

而本次「外環梅隴段配套市民體育文化中心」項目規劃面積達到了41953.5平方米。包括三塊七人制足球場、兩塊籃球場、一塊滑板廣場、一塊F4賽車場和一座綜合體育場館。

其中綜合體育場館涵蓋了包括遊泳、籃球、羽毛球、網球等在內的諸多傳統運動項目。

的確,根據上海體育「300指數」顯示,市民參與度前十的體育項目為:騎自行車、羽毛球、遊泳、健身苑點、力量健美、舞蹈類、足球,以及徒步、登山、攀巖。

除此之外,還設置了體匯+兒童運動成長中心,成為場館的又一大亮點。兒童運動成長中心將引入最專業的運動團隊,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提升社區家庭的運動氛圍。

本次「外環梅隴段配套市民體育文化中心」的規劃,在秉持專業化的基礎上,也充分保證了場館豐富的功能性和娛樂化屬性。不僅滿足了市民單純的健身需求,還成為周邊社區「家庭運動娛樂」的新去處。

體匯+紅館。

今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加快本市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0條》),成為又一項推動上海市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文件。

《30條》指出體育賽事產業、健身休閒產業、體育服務產業、體育貿易中心、體育裝備產業五大領域的發展方向和配套措施。

本次「外環梅隴段配套市民體育文化中心」項目的啟動,也是積極響應《30條》的號召,不僅是閔行區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也是上海市體育產業創新的代表項目。

據了解,體匯+是仲益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於2011年成立是一個全新的綜合性體育平臺,也是全國最早一批投身於體育產業消費升級的品牌。

而據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市共為165個街鎮社區配送體育服務(健身技能培訓、科學健身講座、青少年體育培訓、體育賽事活動)4117場,惠及市民10.9萬人次。

籤約儀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外環梅隴段配套市民體育文化中心」項目,並非體匯+與閔行綠化市容局首次合作。

早前,雙方就已成功合作開發了位於閔行金虹橋的「體匯+紅館」項目。「體匯+紅館」是閔行區政府「一園一區」的重點工程,同時也是備受周邊市民喜歡的健身新地標。

據統計,體匯+目前已擁有「體匯+黃興全民體育公園、體匯+閔行文化公園、體匯+名都體育公園、體匯+虹口足球競技場、體匯+紅館」等運動場地與場館。

從2011年發展至今,經過7年時間的不斷創新和摸索,上海體育結合全面的運動與培訓項目,真正做到了把運動帶進社區,積極助力「全民健身」熱潮的前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全民健身河南「達標」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2平方米
    先來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情況。根據省體育局提供的數據,目前我省體育場地數量21.3萬個,已建成兩場三館459個,88%的省轄市、67%的縣(市)建成或在建兩場三館,鄉鎮和貧困村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其他行政村和城市社區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94%和9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2平方米。
  • 長沙百年老體育場將成全民健身中心!新增面積超1.5萬平米,開放時間...
    1951—1986年,省體委先後在東風廣場(佔地5.4萬平方米)投資近120萬元,修建各類體育場地近3萬平方米,包括:有400米跑道的田徑、足球場(100×70米)1個,足球訓練場(90×70米)1個,投擲場1個,水泥地面網球場4個,室內遊泳池(25×10米)1座,建築面積為1080平方米、有暖氣設備的體操館1座,建築面積為2100平方米田徑房1座,還有體育場圍牆和照明、排水設施。
  • 今年新建市民健身步道89條 202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爭取達2.4㎡
    今年初在大調研走訪後,街道積極與區體育局聯繫,最終在小區內騰出近百平方米,今年10月建成益智健身苑點。明年小區還將新建1條市民健身步道。緊鄰澱浦河而建的朱家角鎮市民廣場體育公園佔地近5萬平方米,是目前青浦區11個街鎮最大的室外體育場所。每天早晨,在1600米的健身步道上走上幾圈,已成為當地居民的習慣。
  • 緊扣這個目標,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調研全民健身點、市民體育公園和F1...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論述,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和國際一流體育場館,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賽事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加快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6平方米
    據《報告》副主編、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鄭家鯤介紹,截止2017年底,我國體育場地已超過195.7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66平方米,全國各市、縣、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已經普遍建有體育場地,配有體育健身設施。全國正式登記的體育社會組織數量年均增幅達到10.86%,各級各類體育協會數量大幅增加。全國全民健身站點已達到每萬人3個。
  • 全民健身時代 用好城市「邊角料」
    上海仲益體育場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詩洋說:「場地場館是基礎,只有有效解決體育場館用地門檻、行業屬性等方面的問題,再加上不斷優化體育內容,創新體育模式,才能讓全民健身真正平易近人,走進百姓生活。這也讓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願意投資、敢於投資,一起助力全民健身事業。」
  • 寧夏全民健身報告出爐︱225萬人常鍛鍊 人均擁有體育場地面積居...
    全民健身是一個系統工程,涵蓋面廣,《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涉及全民健身的指標有: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組織、健身指導和志願服務、城鄉居民身體素質和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等。1995年6月20日,國務院發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更廣泛地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
  • 長沙百年老體育場將成全民健身中心!新增面積超1.5萬平米,開放時間...
    唐大柏 攝省體育場是湖南省最早的集體育比賽、運動訓練、全民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體育場。1951—1986年,省體委先後在東風廣場(佔地5.4萬平方米)投資近120萬元,修建各類體育場地近3萬平方米,包括:有400米跑道的田徑、足球場(100×70米)1個,足球訓練場(90×70米)1個,投擲場1個,水泥地面網球場4個,室內遊泳池(25×10米)1座,建築面積為1080平方米、有暖氣設備的體操館1座,建築面積為2100平方米田徑房1座,還有體育場圍牆和照明
  • 上海市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布 平均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5...
    十年數量增長167%  據悉,本次體育場地普查對象為全市各系統、各行業、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各類體育場地(軍隊系統除外)。截至2013年12月31日24時,上海市共有體育場地38505個,用地面積6783.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29.64萬平方米,場地面積4155.69萬平方米。
  • 全民健身又添新去處!常州市天寧全民健身中心正式啟用
    常報全媒體訊 今天(2月8日),集健身、培訓和文化藝術功能於一身的體育公共服務載體——常州奧體天寧全民健身中心正式啟用。同時,「樂動天寧」迎新春羽毛球友誼賽也正式開賽。    常州奧體天寧全民健身中心位於龍錦路720號,天寧科技促進中心、二十四中天寧分校東側。佔地面積9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35000平方米。
  • 體育場地面積大了,市民健身熱情高了,《2019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
    「健身環境」、「運動參與」以及「體質健康」三項單項指標得分分別為83.7、85.7和86.9,均處於「滿意」區域。圖說:《2019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發布 官方圖體育場地面積逐年上升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市體育場地面積達到57745689 m,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加到2.38 m(含人均上海可利用體育場地面積0.15m)。
  • 2019年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7平方米
    12月2日,記者從自治區體育局獲悉,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場地普查總體部署,該局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組織開展了全區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體育場地有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
  • 申城戶外體育公園超10個 人均場地爭取2.4平方米
    體綠結合,首先保證有足夠活動場地,其他設施圍繞健身需求展開,最好一年四季充分利用。  家住閔行區的伊虹,是一名路跑愛好者,她常去閔行體育公園跑步。夏日繁花、秋日銀杏,微信好友們總能在朋友圈看到她曬出公園的美麗景致、專注的運動身影。2004年對外開放的閔行體育公園,是上海首個體育主題公園,園內不僅有開闊的草坪、寬廣的湖面,更有籃球、自行車、垂釣等體育項目設施。
  • 上海體育場地面積增加 上海人最愛參與的運動是跑步
    全民健身「300指數」發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經常參與運動人數比例提高  上海人最愛參與的運動是跑步數據顯示,2016年本市全民健身事業總體發展情況比較令人滿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經常參與體育鍛鍊人口比例這兩項數據有較大提高,市民健康狀況良好,體育消費水平有所提升。
  • 大連新增一條體育大道!
    大連新增一條體育大道!先後平整場地70000平方米,拆除原有步道方磚 11400 平方米,移栽樹木490多株,移除綠籬10000多平方米。綠化工程新栽植刺槐、多頭龍柏、蜀檜、美國紅楓、造型黑松、日本紅楓、雪松等1240餘株,栽植綠籬47600多平方米,鋪草坪4000平方米,新建街景綠化20處。
  • 全民健身惠民生 體育賽事聚人心 上海嘉定菊園讓人人都動起來
    全民健身惠民生 體育賽事聚人心 上海嘉定菊園讓人人都動起來 發布時間:2020-09-14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白水 畢華英
  • 李強調研全民健身點、市民體育公園和F1賽車場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論述,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和國際一流體育場館,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賽事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加快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福建:知民之所需,提供更多更優的體育場地設施
    植根於民、服務於民、全民共享,這是全民健身的核心價值。這其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系根本的重要工作。  近年來,福建省體育局通過體育場館資源的優化配置,讓老場館煥發新活力,讓體育科技惠民走進社區,讓市民真正享受到體育惠民的實惠。
  • 西藏拉薩賽馬場成市民健身運動新去處
    西藏拉薩賽馬場成市民健身運動新去處 2020-03-31 20:29:13 專供觀眾欣賞藏族傳統體育項目賽馬之用的西藏拉薩賽馬場被賦予了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新職能。 張偉 攝   中新網拉薩3月31日電 (張偉)專供觀眾欣賞藏族傳統體育項目賽馬之用的西藏拉薩賽馬場(簡稱「賽馬場」)被賦予了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新職能。
  • 推動全民健身要靠政府也不能只靠政府——全民健身系列調研之二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推動全民健身要靠政府也不能只靠政府——全民健身系列調研之二新華社記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體育行業同樣受到嚴重衝擊。但疫情也讓人們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激發了百姓積極鍛鍊、健身強體的熱情。鍾南山提出,體育運動要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認同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