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醫療資源意味什麼?可能年輕人來說,這種價值感還未完全體現出來。但是,當你邁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關卡時,你會發現,它可能直接決定了家庭幸福指數。最近的熱播劇《青春鬥》裡面,丁爸爸在老家時常年體檢,從沒發現說明大問題,結果到北京的醫院一查就查出了肺癌。這個消息直接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災難。像這樣的病,如果因為醫療水平而耽誤了治療,結果是不可想像的。
中心城區醫療資源優勢明顯 醫院數量佔全市四成以上
截至2017年底,東莞全市已發證醫療機構共有2596家,其中醫院有100家,分院3家,社衛機構403家,門診、診所、醫務室、衛生所等其他醫療機構共有2090家。可以說,東莞的醫療資源是相對豐富的。基本上,出門只要走15分鐘,你必定能碰到一家醫療機構,就醫便利度早已不在話下。(數據來源於市政府門戶網站2018年6月4號發布的已發證醫療機構統計表)
從醫療資源的豐富程度來看,32個鎮街中,當屬南城、東城、莞城、萬江最為突出。根據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公開信息分析發現,僅中心城區的4個鎮街就已佔據了全市20%的醫療資源,其中醫院數量佔比超過四成。
東莞六成三甲醫院集中於中心城區
提到三甲醫院,我們很快想到的是更高的醫療水平和醫療設備。國家制定的三甲醫院標準,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等。硬性條件上來說,醫院需要配備了住院床位總數501張以上,每床至少配備1.03名衛生技術人員,各專業科室的主任應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等才有資格申請三甲醫院。
截止2018年7月份,東莞全市共有8家代表著優質水平的三級甲等醫院,分別是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石龍)、東華醫院(東城)、東莞市人民醫院(萬江)、康華醫院(南城)、東莞市中醫院(東城)、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東城)、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虎門)、厚街醫院(厚街),六成以上集中在中心城區四鎮街。(消息來自南方日報)
比如位於萬江的東莞市人民醫院,就是東莞高醫療技術水平的代表,也是患者較為信賴的三甲公立醫院,門診量位居全市第一;位於東城的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則是東莞主攻婦女、兒童重症疾病救治的公立三甲醫院。而另外兩家民營三甲醫院——東華醫院、康華醫院,則是全國民營醫療高水平的傑出代表。
醫療資源的分布往往反映的是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文化底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東莞中心城區都確實有這個基因。四個鎮街中,東城、南城GDP是全市的佼佼者,位居東莞第三第四位;作為東莞的行政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兩鎮的人口密度在全市也是首屈一指。
這些綜合因素,直接決定了醫療的需求程度,進而也成了醫療機構成長的沃土。也就是說,住在城區的人,不僅能享受豐富的醫療資源,當需要看三甲醫院時,也比其他鎮街要方便得多。
擁有優質醫療配套,離健康近了不止一步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了。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小孩的人,選房時會優先考慮到附近有沒有三甲醫院。這個配套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求醫便利性和及時性。正所謂生病不能拖,就醫要及時。無論大病還是小病,對於患者和家人來說,都是令人心急的一件事。如果你住得離醫院太遠,再加上堵著個車,路上已經費了不少時間,到了醫院發現「人滿為患」,掛號排隊一個下午就過去了。這也難怪,家住偏遠的小夥伴會抱怨看病很「麻煩」了。在老家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半夜小孩子突然發燒、鬧肚子了,附近的「小診所」不敢去,只能拖家帶口熬著夜跨越大半個城市去市區裡的醫院。而當家裡老人有突發狀況時,時間,真的就是生命啊!
再者,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預防,是保證健康的有效手段。住城區的人,每年體檢的次數是遠離於其他鎮街的。原因就是城區的醫療機構數量遠高於其他鎮街。試想一下,如果你住的小區周邊就有優質的醫療資源,完善的醫療體系。走著路就能去到醫院,做一次身體健康進行全方位醫療監測和健康檢測。不僅更方便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能常督促家裡的小孩老人常體檢,提前預防重大疾病。
最後,三甲醫院意味著更多名醫資源。有一些特殊疾病需要尋訪專業的名醫,而三甲醫院擁有大批的傑出醫學工作者,無疑是寶貴的資源。如果遠離這種資源,一來當需要找名醫時信息不對稱,找不對人;二來也可能由於距離遠,看病麻煩而喪失了看病的信心最終耽誤病情。
所以,如果你對優質醫療資源足夠重視,最好還是住在城區距離三甲醫院更近的地方,十分鐘的車程就能享受到令人放心的醫療服務。以我們東莞城區的三甲分布圖來看。這六所三甲醫院所在的中心城區,不僅醫療資源豐富,還有豐富的生活配套,教育資源,商業資源等,居住條件十分不錯。再加上城區本身住宅用地的稀缺,周邊擁有醫療配套的樓盤也會變得更加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