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13家公立醫院 7年近千醫療糾紛賠償近2000萬元

2020-12-25 健康界

在東莞市人民醫院病房住了近50天後,王國英還沒能出院。她的丈夫、一個普通的打工者,一直在思量該如何跟醫院協商。他知道,現在想「醫鬧」那肯定是不行的。在過去的7年,東莞的「醫鬧」事件時有發生,2011年8月16日,長安醫院更發生了一起惡性事件,導致一名醫生被砍身亡,另一名醫生重傷。

東莞市社科院、東莞市衛計局等部門的調查表明,2007年至2013年東莞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6家公立三甲醫院和常平醫院、石碣醫院等7家鎮級醫院,13家公立醫院共發生醫療糾紛974起,群體性「醫鬧」事件為152起。

為遏制「醫鬧」,目前,東莞要求納入二級管理以上的47所醫院已全部完成醫院警務室建設;全市40家公立醫院已有一家購置了醫療責任險,其餘39家設置了醫療風險基金。

數據分析

15.6%醫療糾紛變成群體性「醫鬧」

「東莞市醫療糾紛調查與預防機制研究」是東莞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題調研類資助項目,經過一年多的調研,日前,該課題組公布了相關調查結果。

調查指定抽取了東莞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太平人民醫院、石龍人民醫院、厚街醫院等6家公立三甲醫院,又分層隨機抽取了常平醫院、沙田醫院、樟木頭醫院、大嶺山醫院、茶山醫院、道滘醫院、石碣醫院等7家公立一二級甲等醫院。

調查內容包括2007-2013年東莞市這13家公立醫院醫療糾紛發生數量、群體性醫鬧發生情況,醫療糾紛發生後如何解決情況,醫院賠償情況,醫療糾紛與醫鬧發生的原因等。

從13家公立醫院醫療糾紛調查統計數據看,2007~2013年度13家公立醫院,醫療糾紛共發生974起,群體性醫鬧事件共發生152起,群體性醫鬧事件佔醫療糾紛發生數量的15.6%。

此前,東莞市衛計局曾對媒體公布,2005年至2009年全市共發生醫患糾紛677宗,其中屬於「醫鬧」事件的就有157宗;而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全市發生的醫患糾紛共755宗,發生「醫鬧」事件達到了118宗。

38%的醫療糾紛是由患方原因造成

醫療糾紛是因為什麼原因發生的?為何最後會演變成群體性醫鬧?調查表明,這既有醫院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個人的原因,還有社會方面的原因。

45歲的王國英患腎結石,自11月2日住進東莞市人民醫院,她原本以為最多一個星期就可治癒,但因為術後出血、肺部感染,她被推進ICU搶救,撿回了一條命,差不多50天了,仍沒有康復。

王國英和丈夫認為,這是醫生手術不當所致,「而且醫生的態度很不好,話很難聽」。但醫生卻告訴記者,王國英目前的狀況是手術中、手術後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之一,「在手術之前我已詳細地告知他們手術風險,他們也是籤字同意了的」。

雙方無法就此達成一致,協商不成。對「醫方期望值太高」,「醫學常識缺乏」,這是患者方的原因,發展到最後勢必發生醫療糾紛。統計表明,因患者方原因引發醫療糾紛的佔到了近38%。

此外,因醫方(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原因引發醫療糾紛佔43.6%,因社會方面原因引發醫療糾紛佔18.4%。而患者個人原因中,因對醫方期望值太高、對醫學缺乏常識引發糾紛佔到了18%。

困境:

全市用於解決「醫鬧」的費用年平均超千萬

醫療糾紛、群體性醫鬧,演變到最後就成了醫患雙方賠償金額的談判。東莞市衛計部門相關負責人曾坦言,全市醫療機構每年用於解決「醫鬧」的費用平均超過千萬元。

2007~2013年東莞13家公立醫院在醫療糾紛中支付了多少賠償金給患者呢?調查結果顯示,這一數據為1984.58萬元,平均每年達到283.5萬元。

其中,2007年賠償金額僅為106.14萬元,到了2008年已上升到194.76萬元,2009年更是達到了322.32萬元,2013年則高達446.25萬元。

東莞一鎮街醫院的院長告訴記者,群體性醫鬧的目的,受經濟利益趨勢的佔了一大半,「如果不是醫院控制得嚴,近年來公安部門對醫鬧打擊得厲害,全市每年解決醫鬧1000萬元根本打不住。」

調查證實了這個院長的判斷,13家醫院7年152起群體性醫鬧事件中,受經濟利益驅使而無理取鬧的佔34.8%,雙方協商不成而引發醫鬧的佔19.1%,因醫鬧成本低而選擇醫鬧的佔17.4%。

探索:

醫院警務室已建成,醫療責任險起步

針對頻繁發生的醫鬧,2012年年初,東莞市政府曾出臺規定,醫院保衛室可配鋼叉、催淚劑等攻擊性裝備對付「醫鬧」,醫院警務室的建設也被提上日程。

東莞市衛計部門表示,目前,東莞要求納入二級管理以上的47所醫院(包括公立和社會辦醫院)已全部完成警務室的建設。「東莞市醫療爭議專業調解委員會」至今也已運行一年多。截至今年9月,東莞市醫調委接待來訪4200多人次,電話諮詢4600多人次,受理案件198宗,成功調解195宗。

東莞市衛計局副局長潘偉彪說,《東莞市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自今年7月起實施,加之市醫調委做第三方調解,以法制化、制度化的形式,明確了醫療糾紛中,患者、醫療機構、衛生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責,保護醫患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東莞的就醫環境較之以前有明顯好轉,「醫鬧」現象逐步下降,就醫秩序更為良好。

衛計部門透露,在探索建立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方面,在全市40家公立醫院之中,有一家購置了醫療責任險,其餘39家設置了醫療風險基金,其中有18家醫院制定了醫療風險基金使用的具體方案和流程。

(本版圖表數據來源於東莞市社科院、東莞市衛計局等部門的調查結果)

相關焦點

  • 東莞40家公立醫院曬帳13家虧損,這次看病最貴次均超325元
    「東莞有1/3鎮街公立醫院存在虧損。」今年9月,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坦言,部分醫院正面臨著生存困境,轉型迫在眉睫。過去一年,東莞公立醫院日子到底過得怎麼樣?日前,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公布了2018年40家公立醫院財務信息情況,去年東莞40家公立醫院總計主要收入為149.41億,其中醫療收入為137.06億,結餘為6767.18萬。
  • 東莞14家市屬公立醫院接受財務「體檢」!
    直至6到7月,專業審計人員才陸續進駐東莞14家市屬公立醫院,目前全部審計工作已經完成,但相應的審計報告尚未出爐。「報告出來後,我們將呈交給市財政局和市衛生健康局。」徐子明說。 牽頭負責此次14家市屬公立醫院「體檢」的是東莞市公立醫院運營服務中心。這個很多人看著陌生的名字,實際上早已在悄然運行。 2019年7月24日,經中共東莞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將東莞市市屬公立醫院管理中心更名為東莞市公立醫院運營服務中心,為市衛生健康局管理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 近5年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怎麼破?上海首份醫美糾紛案件白皮書及風險...
    >2015年-2019年,上海長寧法院受理醫療美容糾紛案件共計94件,其中2015年9件,2016年7件,2017年21件,2018年24件,2019年33件。自2017年起,此類案件數量激增。涉及的案由主要為醫療損害責任糾紛、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健康權糾紛,其中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佔比達82.28%。
  • 運城市中心醫院關於網傳仲某醫療糾紛處理情況的聲明!
    運城市中心醫院關於網傳仲某醫療糾紛處理情況的聲 明近期我院發生一起醫療糾紛,患方就該醫療糾紛在網絡上傳播不實視頻及文章,不但給醫院聲譽及相關醫務人員名譽造成極大損害,且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不利於醫患和諧及醫療糾紛的依法解決。
  • 東莞市屬公立醫院誰最強?第三人民醫院奪魁
    市屬公立醫院誰最強,15日上午,市直工委組織民主評議政府行風建設的現場會,市人民醫院等7家醫院院長現場講演比武,結合自我測評和第三方測評後,第三人民醫院以微弱優勢奪魁。
  • 醫療責任險再現糾紛!江泰保險經紀並非第一次捲入
    江泰保險經紀捲入醫療責任險糾紛2017年未,江泰保險經紀吉林分公司作為某財險白山支公司的保險經紀人,與靖宇婦幼保健中心達成保險合作意向。隨後,靖宇婦幼保健中心作在某財險白山支公司投保了醫療責任保險,保險期限從2017年12月13日至2018年12月12日。
  • 藥店違規出售處方藥致人死亡賠償近8萬元
    原標題:藥店違規出售處方藥致人死亡賠償近8萬元   吳華的妻子聽從藥店「張醫生」建議,購買了治療痛風的藥品別嘌醇,可吳華服藥後一兩天就出現過敏症狀,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為討要說法,吳華的家屬將藥店和當時賣藥的「醫生」告上法院,要求他們賠償38萬餘元。
  • 多家民營眼科提交IPO申請:何氏眼科身陷醫療糾紛泥潭 普瑞眼科存超...
    何氏眼科23家子公司虧損 3年超50起醫療糾紛、多起白內障手術糾紛尚無結果與普瑞眼科經營模式不同,何氏眼科為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的經營模式。截至報告期末,何氏眼科擁有3家三級眼保健服務機構,31家二級眼保健服務機構,57家初級眼保健服務機構。
  • 東莞多了一家公立中西醫結合醫院
    「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名稱不再保留,納入市屬公立醫院序列管理。市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醫療機構中只有大嶺山醫院具備建成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的規模和人員標準。今後該院將會建成為區域性中醫醫療中心、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高等醫學院校非直屬附屬醫院、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
  • 藍海之略爆雷致數百家公立醫院背巨債,醫療模式創新走歧途
    醫療領域卻有例外。曾與上千家縣級公立醫院合作建設科室的醫療明星公司、新三板掛牌擬IPO企業藍海之略(834818.OC),雖然公司項目難以快速盈利,但公司通過借新錢還舊債,快速跑馬圈地,撬動了融資租賃公司資金50多億元。但今年7月,該公司突然資金鍊斷裂,員工紛紛離職,董事長羅志林失聯,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數百家醫院被租賃公司索債,面臨資產被凍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 康華醫療為何要買這家虧損4000多萬的專科醫院?
    而康華旗下醫院每個門診病人整體平均支出為318.4元,僅比公立三級醫院平均水平高14.2元,每名病人住院整體平均支出13361.1元,僅比公立三級醫院平均水平高231.9元。而康華醫療此次斥資2.7億收購的重慶眾聯心血管病醫院主打的便是心血管病相關業務,在技術及管理等方面,醫院和醫院間或能形成正向協同關係。
  • 一些民營男科醫院:1000多元手術,花了近萬元還沒治好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一次治療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科技」項目性質可疑,醫療效果難以評估,有的甚至加重了患者病痛。「10天已經花了7萬多元。」28歲的董先生在河南一家民營男科醫院做了兩個手術,並接受了博爾肽場效消融治療和阿爾法機器人性功能治療儀治療。醫院開具的發票顯示,博爾肽場效消融治療一次需要近6000元,阿爾法機器人性功能治療儀治療一次需要七八千元。有患者表示,類似的治療手段都價格不菲。
  • 醫療糾紛:化療中出現毒副作用,醫院處理不當導致賠償85餘萬元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九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違反常規使用5-Fu,違反法律規定的高度注意義務,對出現應立即停藥的嚴重副反應視而不見,繼續化療,且對由此發生的四度骨髓抑制及四度消化道反應處理不當,本院確認被告應當承擔本案原告合理損失70%的賠償責任,賠償共計850401.23元。待實際產生後續治療費用後可另行提出主張。本文為司法裁判案例。
  • 東莞明年將啟動醫院收費改革
    25日,東莞再發1292萬元的「2017年東莞市鎮街公立醫院院長專項資金業務骨幹優秀人才培養補助」,獎勵530名鎮街醫院骨幹醫生。加上之前的多項獎金,這個月,東莞已向醫療系統發放總共5798萬元的「紅包」。
  • ...公立醫院上班!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龍崗區第六人民醫院 招聘信息
    1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地處深圳版圖中央地帶,毗鄰港澳,北接東莞,南連鹽田港,介於龍崗區和市中心之間,是龍崗中部區域唯一一家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康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公立三級綜合醫院。
  • 職業編輯提前離職不支付醫院違約金的幾種情況(醫院人事糾紛)
    本文分析一個真實案例:公立醫院醫生在服務期滿前離職,合同約定賠償進修費和工資的10倍,法院酌定判賠償醫院10萬元。本文以此案為例回答以下5個法律問題,並給出幾點建議,以供各界人士參考和思考!1.事業編醫生離職按《勞動法》處理嗎?
  • 5年建成5所三甲公立區域中心醫院
    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呂業升強調,聚焦服務水平提升,理順公立醫院體制,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推動東莞市醫療衛生事業向高質量發展。    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補短板任務    醫療衛生是東莞市破解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個重點領域。
  • 石龍人民醫院和東華醫院日前通過分級評審 東莞三甲醫院增至5家
    本報訊 (記者汪萬裡)東莞市石龍人民醫院和東華醫院日前通過了新一輪的醫院分級評審,被評為三甲醫院。其中,石龍人民醫院的成功升級,更是16年來東莞首家獲評三級甲等醫院的公立醫院。至此,東莞已有5家三甲醫院。自1995年衛生部開展了第一輪的醫院分級評審之後,直至去年才開始第二輪的評審。在此輪評審中,東莞多家醫院參評,其中包括公立和民營醫院。
  • 217家醫療機構拋8000個「繡球」 基層醫院人才缺口大
    重慶商報訊 昨天,2017年重慶春季醫藥衛生人才大型交流會在龍頭寺匯博人才市場舉行,來自重慶、四川、貴州、湖北、陝西、新疆、甘肅、山東、浙江等地的217家醫療事業單位到場招聘,提供崗位8000餘個。記者現場獲悉,此次攬才的區縣基層醫院佔到了近三分之一,崗位以臨床、兒科、婦產、麻醉、影像、檢驗類為主。130餘公立醫院攬才昨早8點,龍頭寺匯博人才市場還沒開門,已有200餘人在此排隊。來自沙區小龍坎的王歡自信地表示,她持有重慶醫科大學臨床本科文憑,為了這次招聘準備了13份簡歷,希望能找關於臨床或麻醉類的工作,且在主城最好。
  • 東莞康華醫院院長鄒旭:醫院就是要以蒼生為念
    我到東莞康華醫院前任職於廣東省中醫院,當時東莞康華醫院提出跟廣東省中醫院合作,主要是輸出管理。從廣東省中醫院的角度也想看看公立醫院的管理模式能不能在民營醫院或私人醫院複製。隨著醫改的推進,我們也希望探索公立醫院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管理的輸出肯定會有市場效應。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6月份我由廣東省中院派到東莞康華醫院擔任院長,對醫院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