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陰曆?2019年己亥豬年竟然少了11天!這是什麼情況?

2020-12-13 藝術泛舟

前言:

農曆己亥豬年已經到來,關於豬年的「傳說」也紛至沓來。有人說這一年無「立春日」,所以「不宜嫁娶」?實際曆法專家說沒有這回事。還有人翻看日曆發現,這個豬年只有354天,為啥還「少了11天」?一年不是有三百六十五天嗎?!

立春
立春

這傳說挺多,還有更糊塗的人呢:有很多人認為2019年公曆一進入就是豬年了,碰到過有人會「悲催「把孩子生肖弄錯了,如2017年春節是01月28日,有些人就把2017年1月1日到1月27日晚12點之前生的孩子當成生肖雞了,這是真實存在的。實際只有過了1月27日23點59分59秒到了2017年1月28日零點才是生肖雞。

豬年福

這也實屬正常,因為農曆實際是農事之曆法,現在工業文明好多生活在城市都是好幾代人了,自然對農曆不太熟悉了。

公曆是沒有生肖年之說,只有農曆才有生肖之說;而且農曆計日期實際農村他們防止混淆實際是這樣的使用,農曆用幾月幾日,公曆用幾月幾號,而農曆從一到十都是稱為初一到初十以些類推的。所以有人說幾月初幾,你就應該反映過來就是講的農曆日期,說幾月幾號你應該反映過來這是公曆日期。

為什麼今年稱為己亥?

實際這個己亥是中國上古太陽曆法中的的。你們肯定又說我胡說什麼呢?己亥不是農曆的紀年法嗎?但是我真沒有,你看完就明白我真沒瞎說。

這是幹支歷的紀年法,實際幹支歷是中國的陽曆,就是太陽曆的一種,其實說起來挺複雜的。

用比較易懂但不嚴謹的話來說:就是把地球的繞太陽軌道轉當成一個圓,(這個大家在初中地理甚至小學自然就都學到了,就不普及這些簡單知識了。)然後稱為黃道,把黃道30度平均為十二個點然後按十二地支來標識,就形成了,每個地支為一個月,然後再每個月分成兩分,再同24節氣(24節氣是上古時代就制訂了)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幹支歷。

四季

對陰曆來說它能穩定而準確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和物候變化。二十四節氣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月亮沒有關係的,跟陰曆沒有關係。它又與通常的陽曆(如公曆)不同,公曆的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實際那個啥一個月30天,一個月31天,據說很多是當年有權有勢的人憑自己愛好定的時間)。

24節氣列表

幹支歷的年月日均由天象決定,無需通過人為調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規律的一部曆法。至今幹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曆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所以幹支歷是很先進滴!

接下來講下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如果不說,我下面文章就沒辦法寫下去,你們也會更糊塗的。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正好同同十二生肖排列,但是天幹只有十個,這怎麼排列呢?描述太費勁,我用一張圖說明就看懂了:

天幹地支和24生肖對照圖

而且從圖上可以看出?甲子年到第二個甲子年一個循環正好是六十年,所以稱六十年為一甲子。同時月份按十二地支來計算,天幹地支為一個月也是六十個月一個輪換,然後日也是從天幹地支開始60天一輪換計算。

比如公曆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農曆八月初十日 —— 己丑,癸酉,甲子,辛未

你不是說幹支歷是太陽曆嗎?怎麼又是農曆了?這個你就要看下面了。你只要先記住這個:幹支歷在2017年的12月和2018年的12月除了地支是相同,前面的天幹是不一樣的。日也是一樣。只有十二時辰是固定的。

農曆由來:

農曆是從陰曆發展過來,所以保留了陰曆的生肖及天幹地支紀年法。古代農耕文化是佔據主體的,而且是工業文明之前最高級的文明了,遊牧民族實際還是原始或者奴隸社會狀態的,所以圍繞農耕進行曆法修正這是當時的大勢所趨。

耕織圖

而且用太陽即現在的公曆計時,會有很大的問題的。實際當時曆法修正和制訂者是為了普通百姓準備的,耕種收割時間要固定,如果安全按照太陽曆陽曆來計算,會出大問題的。而且老祖宗也發現,農作物生長耕種播收這類是受月亮影響很大,而且不只是農作物,還有潮汐,還有一些動物和人類的事情也跟月亮關係很密切,比如那個女性同胞的「專屬」就是按月亮的轉地球轉一圈所有時間來計算的。

陰曆就是根據月相變化來制訂的曆法

但是完全按陰曆計算就要出現特別大的誤差,陽曆和陰曆是相差10-11天的,如果不進行修正就會出現陽曆過完一年,再過十幾年,就會出現陰曆七月份是大雪紛飛了。

農曆的起源

為了方便農事固定耕種時間,這曆法修正者就進行精密計算,當時計算挺不容易的,所以就有了修正公式「十九年七閏」,就是我們經常看日曆(有些人日曆偷懶了,只印上公曆),就會看到閏幾月的這樣的農曆日期。既然陰曆跑得快,我們就等你陽曆唄,我們儘量齊頭跑。經過這樣的修正,實際陰曆不是原來的陰曆了,也不是陽曆,而是稱為陰陽合曆,因為主要是指導農耕之事,所以稱為農曆。

曆法修正

所以農曆就會有幹支歷(前面說這是太陽曆的一種)的二十四節氣,而且按現在的公曆的對應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是固定的。

最終問題來了:農曆己亥年為什麼只有354天呢?為什麼少11天?

農曆雖然根據陰曆和陽曆進行了修正,但修理的誤差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平年會比閏年少很多天。這也為了固定的農曆日期來進行播種收割,比如小麥和玉米都是有固定的播種時間和生長氣溫和氣象條件的,即使氣候異常,前後播種割收也不會相差太長時間的,而是在一個可控的範圍,而且把陽曆和二十四節氣合併進去(在前面講過相關知識了),會讓農業生產更符合氣象變化。那為了修正誤差就會出現今年同其它年份的差異。

因為2019年不是閏年

為了使月平均長度接近陰曆1月周期(約等於29.35天)。農曆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就有誤差了,0.35天一年下來誤差就大了。然後一年年累計不閏個月肯定會變成本是七月卻是大雪紛天了。

2019是平年

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農曆的閏月是沒有24節氣中任何節氣的。

相關焦點

  • 農曆= 陰曆?你可能對曆法有什麼誤解
    按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4年的總天數為365*3+366=1461天,平均每年365.25天,比地球繞太陽一圈的實際時間365.2422天多出了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以後就會多算3.12天,所以四百年中要減掉3個閏年,這樣能使平均每年的長度更接近實際。這就是為什麼一般的年份能被4整除就是閏年,但整百的年份必須是400的倍數才能是閏年。什麼是陰曆?
  • 農曆是陰曆嗎?為何二十四節氣不按陰曆?公曆有什麼缺點?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理解農曆和陰曆、陽曆的關係,我們可以分解成幾個小問題:1、什麼是陰曆?陰曆是指依據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也就說是根據月圓月缺來安排周期,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歷月。但是陰曆也有明顯的缺點,地球繞太陽一周大約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而月亮的盈虧朔望周期卻只有29天或30天,每年12個月合計會和地球實際繞日天數差11天,如此十幾年後,就會出現六月飛霜的不合理情況。
  • 農曆竟然不是陰曆閏月到底是個啥四月雜談
    1,下一次聞四月要等到2058年,那個時候我都60多歲了,你一次聞四月要等到2058年,那個時候我都60多歲了,下一次閆四月要等到2058年,那個時候我都60多歲了,那這閩四月到底什麼?農曆曆法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那這國四月到底什麼?農曆曆法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那這閆四月到底什麼?農曆曆法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 2019年好憋屈,僅354天不說,還被戲稱為「寡婦年」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2019年,但似乎新年的味道並沒有那麼濃烈,在咱們中國人看來,春節沒到就不算是新年。過了春節,往往才有新的一年的感覺。即將到來的是己亥豬年,只有354天。鄉下人戲稱2019年己亥豬年為寡婦年不能結婚?
  • 專家指出農曆並不代表陰曆,那陰曆、陽曆、公曆、農曆有什麼關係
    專家指出農曆並不代表陰曆,那陰曆、陽曆、公曆、農曆有什麼關係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很多日曆上的每一個日期都會分為上下兩部分,我們將其視之為是陰曆陽曆之分,也有人將其稱之為是公曆和農曆之分。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陽曆和公曆是對等的,而陰曆則與農曆是對等的。在正式的場合或者是書面規定中,我們通常喜歡用公曆或者是陽曆來定義日期,但是生活中,尤其是農村地區,更多人喜歡用陰曆或者是農曆來定義日期。根據地區的不同,就出現了農曆生日和公曆生日的區分,還有屬相的劃分究竟要按公曆計算,還是農曆計算的說法。
  • 農曆就是陰曆嗎?農曆腕錶你又見過嗎?
    那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還有個別很稀有的高端腕錶在表面上展示的是農曆呢?說到農曆,是否大家都覺得就是陰曆呢?其實不然。世界上的曆法有三種: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許多人都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是錯誤的。農曆不是純粹的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 陰曆、陽曆、農曆和公曆是什麼關係?2015年大年初一出生的孩子到底...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陰曆、陽曆、農曆和公曆的存在,但對於它們之間的關係,相信沒幾個人知道,不明白這四者之間的關係,你就搞不懂2015年大年初一出生的孩子到底是屬馬還是屬羊,有的人說屬相是跟著陰曆走,也有的人說屬相應該按陽曆算,甚至還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總之爭論的讓人暈頭轉向。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區別?
    很多人以為陰曆就是農曆,農曆就是公曆,其實這是不對的!陰曆和陽曆是曆法的兩種類型。陰曆是觀測月亮制定的,月亮的一個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又叫朔望月,是28天多,12個朔望月為一年。陰曆先有月,在算年,月份準。陽曆是福安冊太陽制定的,太陽直射難北回歸線的一個輪迴即為一個春夏秋冬為一年,又叫回歸年。是365天多一點,然後再劃分出12個月。陽曆是現有年,再算月,季節準。現在用的公曆,就是陰曆的一種。但問題來了,用陰曆算出來的一年,是354天,和一個回歸年差了11天!所以陰曆的月份和一年中的季節並不能吻合,過十幾年就會出現6月下大雪或十二月穿褲衩的詭異場景出現。那怎麼辦呢?
  • 農曆、陰曆、陽曆到底是什麼?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
  • 陰曆、陽曆、公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
    農曆和陽曆作為現代人主要的曆法方式在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人將農曆稱為陰曆,但其實我們所用的農曆和陰曆有著較大的不同,今天來說一說陰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這樣的曆法將一年12個月劃分成了6個30天的月份和6個29天的月份,共計一年354天。這是大概人類最早的曆法之一。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回歸年有365天多,顯然這種曆法在精確性上有所欠缺。為了糾正誤差,蘇美爾地區人便開始每隔幾年就設置一個閏月,以此來改進曆法的不足。古巴比倫王國最早在處理閏月的問題時並沒有嚴格的周期,什麼時候施行閏月由國家臨時頒布。
  •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
  • 【薦讀】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
  • 僅354天,豬年這麼短,不夠睡啊!只能等384天的鼠年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楊希林 農曆己亥豬年剛開了個頭,大家正在享受每天睡到自然醒的假期,卻有細心的小夥伴發現一樁怪事——這個豬年特別短,只有354天!為啥農曆己亥豬年只有354天?面對這個問題,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給出了解釋:「農曆戊戌狗年從2018年2月16日開始,到2019年2月4日結束,共354天。即將到來的農曆己亥豬年從2019年2月5日開始,到2020年1月24日結束,也剛好354天。」
  • 陰曆、陽曆和農曆如何區分呢
    大部分人都知道,陰曆和陽曆是不同的,那麼你知道陰曆和農曆其實並不是同一回事情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探索一下吧。什麼是陽曆陽曆又叫「太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而制定出來的曆法。太陽曆的歷年與回歸年相似,一年十二個月,但與「朔望月」並無實質關係。
  • 漲姿勢|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下周五,就是農曆中秋節啦!那麼,你知道「農曆」和「陰曆」是一樣的嗎?此外,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陰曆,陽曆,新曆,舊曆,農曆,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中國,並沒有什麼日心說和地球繞太陽轉的知識,所以,古代中國還是以太陽的相對運動而不是以地球公轉為研究對象的。同時在中國有一種思想,認為太陽為陽,所以,以太陽為參考研究對象的曆法成為陽曆。如前面所說,陽曆裡的月,其實不是陰曆裡的月,陰曆的月是月球繞地球一圈為一月,是觀察得出的;陽曆的月是人為劃分的,直接按12份來分。
  • 「百科雜談」農曆等同於陰曆麼?閏月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農曆和陰曆是一回事麼?為什麼某一年會突然多出一個閏月?為什麼春節好像在陽曆1月和2月間沒有規律地變動呢?首先我們要明白曆法的起源。古人根據天象變化等自然規律,計量比較長的時間間隔,這就叫做曆法。什麼事物的變化既有規律又容易被觀測到呢?很明顯就是太陽和月亮了。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它們是什麼關係,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先說2點結論,第一:公曆屬於陽曆,但陽曆不一定是公曆。陽曆是根據太陽周期制定的曆法,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圈為一年也叫回歸年,總共是365.24天,這樣平均下來12個月,每個月應該是30.43天,可是按照我們的習慣,天只有整,的沒有零的,所以最早古埃及人就給每個月30天,剩餘了差不多5天,這5天就單拿出來算年末。
  • 農曆和公曆、陰曆、陽曆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就分清了!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公曆、農曆的日期,那麼這四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可能很多人都有些蒙圈;如果簡單通俗講農曆就是陰曆,陽曆就是公曆,對於普通大眾知道這個區別就夠了,不過要準確的說可不是一回事!
  • 陰曆,陽曆,農曆有什麼區別?
    到了殷商時期,曆法基本成型,叫殷歷,也叫陰曆。陰曆是以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陰曆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由於陰曆是以月相變化為依據,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不能反映季節轉換用以準確指導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