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中國最好吃的魚,你都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不是漁民就是「土豪」第一種:海鰻,相比人們所熟悉的星鰻、河鰻,海鰻的味道更加淡雅深遠。一般來說日本本地出產的海鰻,都來自瀨戶內海的淡路灣,表皮和魚骨相對的都比較柔軟,是用來製作料理的上好選擇。海鰻體內具有無數根細小尖銳的魚刺,必須採用骨切り這種傳統的料理技法。所謂骨切り就是在海鰻的魚肉上,幾乎每隔一毫米切下一刀但不可切斷魚皮。經過這樣的處理,魚刺就會被細細切碎,在食用時完全不會刺傷舌頭或感覺不適。日本人有一句諺語說海鰻需要一寸二十五切,就是一寸長的海鰻魚片需要切二十五刀,可見這種處理方法有多麼精細。切好以後的鰻魚肉做成刺身,放置在盤中猶如一朵靜靜盛開的花朵,夾起一看形如鏤空,入口豐厚而柔軟,無論「色」還是「味」都是上佳。
第二種:飛魚長相奇特,胸鰭特別發達,如同機翼般又大又長。憑藉自己流線型的優美體型,飛魚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在空中飛掠400多米。初夏時節日本海的美味,當屬飛魚。這種魚很適合做刺身,肉質柔軟鮮嫩,清淡爽口。飛魚的胸鰭做姿造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整個造型顯得特別霸氣。如果少了這兩扇胸鰭,也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
第三種:三文魚,國人一進日料店,必點的一道料理就是三文魚刺身或三文魚壽司。其實,在日本,以前人們是很少吃三文魚的。普通三文魚的價格相對日本本土所產魚類比較便宜,而且過去遠洋運輸和食品保險技術不夠發達,進口的三文魚運到日本後被認為鮮度不夠達到做刺身的標準,所以高端料理店很少會用三文魚。但是不能否認普通的三文魚橙白相間、肥美滑嫩,價格又比較低廉,如今在日本也很流行。在國內的日料店,三文魚刺身一般是流行厚切,認為這樣會帶來非常滿足的口感。在中國的日料店,幾乎沒有不賣三文魚的。以至於很多人愛上日料就是從三文魚開始。三文魚在國外一般都是只吃魚肉和魚籽,魚頭燉魚骨以及其他部位都會丟棄。但是在中國,三文魚是得到最全面的運用,從魚頭到魚尾,從魚骨到魚皮,三文魚以其橙紅豔麗的外觀和豐腴柔美的肉質,徵服了許多吃貨的胃,目前已成為西餐和日料店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種食材,甚至在許多創新中餐料理中也開始被廣泛運用。大多數人對三文魚的認知就是刺身。
第四種:鮭児主要產於北海道地區,當地的鮭児溶冰刺身是當地著名的鄉土料理,採用的是新鮮急凍的鮭兒。這種做法是有原因的,因為鮭兒的脂肪多,冰凍後薄薄的切魚塊做刺身,當放入口後,脂肪慢慢在口中溶化,口感味道十分甘香。再比如櫻鱒,也是比較知名的日本原產鮭魚,魚腹略有粉橘色,肉質滋潤,富含油脂,是鮭魚中的高級魚。它誠如字意在每年櫻花盛開之際,從外海再次洄遊至日本海,此時的櫻鱒肉質最為肥美結實,在春季品嘗櫻鱒也成為享受春天的主要方式。由於櫻鱒腹部的肉質脂肪豐富,所以可以用來製作刺身享受油潤的口感。
第五種:白金槍其實和金槍魚沒太大關係,主要是劍魚的肉,這種魚肉的顏色極其像肥肉,在李昂杜父魚的微博中曾經有介紹,是食物鏈上層的魚,油脂豐溢,汞含量偏高。在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中,老人捕捉到的巨大馬林魚就是這種魚。劍魚的肉曾白色,日魚稱劍魚為メカジキ。在日本,本沒有白金槍一說,如果非要拿出一個白金槍,那只有是劍魚。劍魚是一種在海裡遊泳速度非常快的魚,最高時速甚至可達到130公裡。劍魚的嘴佔其全部身體的三分之一。它的主要食物是各種魚類和烏賊,重量可達100公斤左右,長度2米左右。當劍魚在高速遊泳時,它的尾巴能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其無比堅硬的上頜可以輕鬆的將50釐米厚的木船刺穿。
第六種:喜知次魚,可能你在一些好的日本料理店裡看見過一種大頭大眼,全身通紅的魚,這種魚有很多種名稱,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國內叫金吉魚,日本叫喜知次魚,鮮紅色的喜知次是日本北部有名的頂級漁獲,被日本人視為最珍貴的魚類之一。它在日本的地位可以說是相當高,與河豚、鮟鱇並稱日本三大魚。喜知次魚,一出海水就會即刻死亡,所以一般採用海釣,作冰鮮處理,尤其珍貴。它們一般在200-500米下的海底活動,魚脂肥厚,水分很足,邊烤邊出汁,吃起來超級滑嫩!店家結合了日式的做法重新定義了這個鯛魚一夜情,用清酒和秘制醬汁,讓昆布和魚纏綿了一整夜。再經歷900度高溫炙烤,外酥裡嫩。
第七種:秋刀魚是對新鮮度最最最敏感的魚。在我國,秋刀魚一般都是鹽烤或者香煎,就算在日本,也少有人敢於挑戰秋刀魚刺身。想吃秋刀刺身,必須抓住秋風蕭瑟的9月,此時魚肉口感最為濃鬱。在廚師的巧手料理下,秋刀魚被切成一寸多長的魚片,那是極誘人的,一面閃著銀色的幽光,另一面卻是櫻花般粉嫩的顏色,入口三分軟潤、三分香甜,別有一番滋味。通常只有在三重縣的志摩半島至和歌山縣的熊野灘沿岸能夠品嘗到秋刀魚壽司。堪稱中國最好吃的魚,你都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不是漁民就是「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