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為什麼不能叫鰲府
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看了一點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然後就看到了鰲拜府邸上的「鰲府」。
這裡用的是「鼇」,「鰲」是「鼇」的俗寫,兩個都可以。
然後發現,居然是熱搜。坦率說,雖然這個版本的《鹿鼎記》很難看,但這個錯誤真的不是從這裡原創的。之前陳小春版本的《鹿鼎記》也是這樣——
周星馳版本的還是這樣——
熱搜的內容主要是,很多網友指出,鰲拜不姓鰲,人家是瓜爾佳氏。
但說實話,寫「瓜爾佳府」或者「瓜府」是完全不對的。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說一說清朝滿大臣的稱謂。清朝統治者為滿族,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旁系,屬於建州女真。女真族人的姓名是連在一起讀的,比如,如果聽評書《嶽飛傳》,你一定會熟悉這個人名——完顏阿骨打。
女真被蒙古打敗之後,很多地方受到了蒙古人的影響,其中便包括稱名不稱姓。這當然是因為元朝的統治者基本採用的是稱名不稱姓的做法,最簡單的例子是鐵木真。他的姓實際上是孛兒只斤,但沒人叫他孛兒只斤鐵木真。
橘玄雅在《清朝穿越指南》裡專門寫了清朝滿大臣稱名不稱姓的現象,比如納蘭性德,清人筆記裡一般叫他「侍衛成德」,或者索性叫他的字號「容若」。雖然乾隆皇帝曾經下過旨意,要求旗人不要像漢人一樣互相稱呼字號,但這道旨意似乎一點用也沒有。
和珅是和大人,鰲拜是鰲大人,這一點是沒有錯的。
這當然不代表鰲拜姓鰲,就好像以下這幾個人,其實都是親戚:
傅恆的爸爸叫「李榮保」
傅恆的大伯叫「馬齊」
傅恆的爺爺叫「米思翰」
人家都姓富察氏。
《延禧攻略》裡叫他富察·傅恆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