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孟姜女不姓孟?啊這……

2020-12-12 騰訊網

來源:創青春(ID:zgqncyxd)綜合整理自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南方網等

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近日遭遇差評,不少網友在吐槽之餘也開始深挖劇中不合史實的地方。

比如,#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 就登上了熱搜。這一話題還引發了網友討論——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呢?

微博截圖

有網友猜測,應該嚴格按照「姓氏+府」的模式。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那麼他家門口是不是應該寫著「瓜爾佳府」,或者簡單點寫成「瓜府」?

但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對。

其實,在歷史上,滿人有「稱名不舉姓」的習慣。清人所撰《養吉齋叢錄》中就明確指出,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則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若姓然。

也就是說,清代滿人平日提及名字時也不會說到姓氏,常常把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當作姓來用。

因此,將鰲拜稱為「鰲大人」、和珅叫做「和大人」,都是當年真實存在的。

張一山版《鹿鼎記》中的鰲拜形象。視頻截圖

小編翻閱史籍研究發現,即便是在當年給皇帝的奏疏中,其中的署名也僅是滿文的「鰲拜」,並未寫上姓氏。

如此看來,「瓜爾佳鰲拜」這樣的說法在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

另一些網友則開始討論「府」的問題。

清代王公府第的建造有其定製。《大清會典事例·工部·第宅》中就明確規定各等級府宅的規制,包括什麼等級府第基高多少、用什麼樣的瓦等,均有詳細規定。

當時人們經過王公貴族的府門前,有嚴格的禮儀,比主人級別低的必須下馬行禮。《大清會典事·禮部·相見禮》中就明確,如路過親王府、郡王府門時,郡王和隨從人員可以直接打馬經過,但貝勒就需要「鞠躬趨馬過」,他的隨從人員則必須下馬。

其中,凡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等宗室的住所,稱為府;此範圍之外,即使有封爵,其住所最多也只能稱「第」或「宅第」。

而鰲拜雖然在康熙年間位高權重,但並非清朝皇室。

因此,鰲拜的家稱「府」是不夠格的。但如果嚴格按照「府」「第」的標準來稱呼,鰲拜的家是叫「鰲第」嗎?

感覺也不太對。

《鹿鼎記》中的「鰲府」。視頻截圖

這其實和古今對於住宅門外掛匾的理解不同有關。

有從事清史研究的學者告訴記者,古時住宅門外掛匾一般表示該戶人家出了值得誇耀的人物或事件,如「尚書第」「御史第」表示該戶出過相應的官員,「狀元第」「進士第」則展示了該戶的科舉成就。

因此,這些匾額並非今人理解的具有「路標」意義的標識,更多的是一種身份、榮譽的象徵。

至於鰲拜的家應該叫什麼,則與他的爵位有關。

史載,雍正年間,皇帝為鰲拜恢復名譽:「復一等公爵」,此後又「加其封號為超武公」。

於是,我們在清代的《宸垣識略》中可以看到「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這樣的表述。這裡所說的「一等超武公第」便是鰲拜的家。

除此以外,歷史上有些古人的姓名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但他們的真實姓名卻鮮為人知,我們現在熟悉的並不是他們真實的「姓」。一起來看看那些我們一直以來誤讀的歷史人名。

那些被誤讀的人名

老舍

老舍的「舍」誤讀為shè。

央視2017年2月開播的《朗讀者》節目中,濮存昕和董卿強調老舍的「舍」應該讀作shè,在觀眾中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實這是缺乏依據的,正確的讀法是shě。

「舍」有shě和shè兩個讀音。讀shě,為捨棄;讀shè,為房屋。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舍予是舍我、無我的意思,「舍」即捨棄,應讀第三聲。

老舍的「舍」和舍予的「舍」同音。根據親友回憶,老捨生前自己也讀shě。如果讀shè,「老舍」便成了老房子,顯然不是這個筆名的寓意。

孟姜女

按照先秦的女子稱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後,即「姜」。

「孟」在此處是排行的稱謂。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稱「孟」或「伯」,老二稱「仲」,老三稱「叔」,最小的稱「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辭海》載:

孟姜,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妻。姜姓,字孟。後人將杞梁說成秦朝人,稱『範杞梁』,並演變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葉公

「葉公好龍」的寓言很多人都學習過,葉公姓什麼?姓沈。

他叫沈諸梁,因被楚昭王封到古葉邑(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

褒姒(bāo sì)

「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眾人皆知,其中周幽王的寵妃褒姒姓什麼?姓姒。

因其為褒人所獻,故名褒姒。

《辭海》載:

褒姒,褒國(今陝西勉縣東)人,姒姓。

魯班

成語「班門弄斧」中的「班」就是指魯班,魯班姓什麼?姓公輸。因為他是魯國人,名班,所以人們常叫他魯班。

商鞅

商鞅變法名垂史冊,商鞅姓什麼?姓公孫。《辭海》載:「商鞅,戰國時政治家。衛國人。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

鄭和

鄭和下西洋為中外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姓什麼?姓馬。

《辭海》載:

鄭和,明宦官,航海家。本姓馬,原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初入宮做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

你還知道哪些被誤讀的人名?

快來評論區分享吧!

編輯:今天又沒瘦

校對:王哈哈

終審:小雪

相關焦點

  • 新版《鹿鼎記》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比如,#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 就登上了熱搜。這一話題還引發了網友討論——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呢?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那麼他家門口是不是應該寫著「瓜爾佳府」,或者簡單點寫成「瓜府」?但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對。其實,在歷史上,滿人有「稱名不舉姓」的習慣。清人所撰《養吉齋叢錄》中就明確指出,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則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若姓然。
  • 新《鹿鼎記》中鰲拜家「鰲府」到底錯在哪?問題不在鰲拜姓什麼!
    《鹿鼎記》劇照那麼這個「鰲府」的表述到底錯沒錯,錯在哪呢?一開始大家質疑的點是,鰲拜不姓「鰲」,而是姓「瓜爾佳氏」,因此說「鰲府」的表述有誤。圖片源於網絡其實,網友們一開始的質疑點是有誤的,錯誤癥結不在「鰲」字上,而在於鰲拜宅邸不能用「府」。
  • 新版鹿鼎記鰲拜家寫鰲府是錯了嗎 鰲拜的姓氏是什麼
    新《鹿鼎記》中鰲拜家寫鰲府引發大家的熱議,一部分網友認為鰲拜並不姓鰲,這只是滿語的音譯而來,真實姓瓜爾佳,也有人覺得問題出在這個「府」上,那麼鰲拜家寫鰲府錯在了哪裡?下面帶來介紹。  鹿鼎記鰲拜家寫鰲府是錯了嗎?  這個錯誤癥結在於鰲拜宅邸不能用「府」而不是在於鰲拜是不是姓鰲。
  • 鰲拜的家該不該叫鰲府?真實的鰲拜究竟什麼樣?
    鰲拜不姓鰲。如果不是新《鹿鼎記》中將鰲拜的家寫成了「鰲府」,這個知識點還真容易忽略。這同時也引發了網友熱議,鰲拜本姓瓜爾佳,鰲拜的家不叫鰲府,難道叫「瓜府」?新版《鹿鼎記》中,「鰲府」引發網友熱議其實,鰲拜的家既不叫鰲府,也不叫瓜府,因為以鰲拜的級別,還不能用上「府」這個字。那應該叫啥?別急,這事還要從鰲拜的生平說起。
  • 《鹿鼎記》中鰲拜的家能不能叫鰲府?原來是這麼回事!
    因為劇中鰲拜的府邸大門匾額上寫著鰲府,這是錯的,為啥呢,因為鰲拜不姓鰲,而是瓜爾佳氏。其實網友懟的方向也是錯的,鰲拜的確是瓜爾佳氏。但是清朝人稱他鰲少寶鰲大人,這是因為清朝有個稱名不舉姓的習慣,我們熟悉的和珅本身是鈕鈷祿氏,但叫他和大人和中堂都是對的,那這意思編劇扳回一局寫鰲府沒錯的了?
  • 張一山的《鹿鼎記》,鰲拜的府邸叫「鰲府」,惹出大禍
    當然這個不是我喜歡討論的問題,作為歷史系創作者,我最喜歡的還是挑刺,不挑就難受,今天就挑一下新版《鹿鼎記》中的小刺。鰲府是個什麼鬼看到鰲拜的家門口寫著"鰲"府兩個字,我就被雷到了,估計編輯也是寫小白文出身的網絡作家,覺得府這個詞語上檔次。
  • 孟姜女不姓孟——古人是如何給長幼排行的?
    現代人給家中兄弟姐妹排行,最簡單的就是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表示,或將「老」字替換為姓,比如這家四個姐妹姓「張」,長輩乃至親朋好友稱呼她們便常為張大、張二、張三、張四,頗有親切感。那麼古人又是怎麼給家裡的長幼排行的呢?
  • 鰲拜家到底能不能被稱為「鰲府」?
    他的姓實際上是孛兒只斤,但沒人叫他孛兒只斤鐵木真。圖片來源:梨視頻橘玄雅在《清朝穿越指南》裡專門寫了清朝滿大臣稱名不稱姓的現象,比如納蘭性德,清人筆記裡一般叫他「侍衛成德」,或者索性叫他的字號「容若」。
  • 孟姜女姓孟,褒姒姓褒?被人誤解的先秦女子姓氏
    這下,幽王小命不保,西周滅亡,美人褒姒也給擄走,不知所蹤。孟姜女哭長城,作為我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之一,我也不再多說。大意就是,秦始皇殘暴,大量徵民修長城。有一個少婦叫孟姜女,她丈夫也被徵去修長城了。她在家等啊等,怎麼也等不回自己的丈夫。於是,她決定踏上尋夫之旅。
  • 鰲拜的住宅叫「鰲府」,到底有沒有可能性?有多大?
    —————— 鰲 / 拜 / 的 / 住 / 宅 —————— 鰲拜的爵位、品級 有人說他的爵位是「一等超武公」,不假~只不過這是他死後雍正追封的。那他生前的爵位呢?
  • 新《鹿鼎記》惹吐槽,最不能容忍是鰲拜家掛「鰲府」,這可是死罪
    可是通過風評來看,觀眾對這一版的印象很不好,直言韋小寶演得像「猴子」。然而,演技方面的問題先不談,劇中已出現了歷史性的錯誤。第三集,韋小寶設計制服鰲拜後,奉命抄其家,鏡頭一晃,鰲拜家大門的匾額上赫然寫著「鰲府」二字。殊不知這可犯了一個大錯誤,若鰲拜真敢用這兩個字,那都不用韋小寶去抄,早就被斬首了。
  • 鰲拜為什麼不能叫鰲府 歷史上鰲拜的家叫什麼
    鰲拜為什麼不能叫鰲府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看了一點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然後就看到了鰲拜府邸上的「鰲府」。這裡用的是「鼇」,「鰲」是「鼇」的俗寫,兩個都可以。然後發現,居然是熱搜。坦率說,雖然這個版本的《鹿鼎記》很難看,但這個錯誤真的不是從這裡原創的。
  • 孟姜女既不姓孟,也不姓姜 原來「孟姜」是懵懂美女的意思……
    說明孟姜既不姓孟,也不姓姜。有傳孟姜女實名為許仲姿。關於「孟」、「姜」二字我們可以從甲骨文造字本意和關隴方言兩個方面分析理解它的含義。從「孟」的甲骨文象形意義看本意指盆上撒尿不知遮羞的懵懂小兒,有似是而非混混沌沌之意。
  • 《新鹿鼎記》把鰲拜家寫成鰲府 鰲拜家的門匾到底該寫什麼?
    《新鹿鼎記》把鰲拜家寫成鰲府 鰲拜家的門匾到底該寫什麼?時間:2020-11-18 11: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鹿鼎記》把鰲拜家寫成鰲府 鰲拜家的門匾到底該寫什麼? 11月16日,有網友發現新《鹿鼎記》中將鰲拜府宅名寫成鰲府,引發熱議。
  • 以史鑑娛|「鰲府」引發群嘲,戴綠帽穿白衣的韋小寶,有多不靠譜?
    比如「鰲府」就讓網友感嘆劇組「沒文化」,劇中服裝也令人懷疑——韋小寶一出場就頭戴綠帽子,這是什麼時尚?此外,劇中太監愛穿白色袍子也驚呆了觀眾,這不是喪服嗎?對此,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鰲府」引發網友群嘲「沒文化」,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 孟姜女姓孟嗎?古人在家族中是怎樣劃分排行的?
    我們熟悉的歷史典故,孟姜女哭長城,很多人會以為孟姜女姓孟,那麼到底孟姜女到底是不是姓孟?其實不然。孟姜女姓姜而不是姓孟。孟姜女,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長女)。比如姜家女兒按照排行一般分別被稱為伯姜/孟姜(長女)、仲姜(二女兒)、叔姜(三女兒、四女兒等)、季姜(最小的女兒)。 學術界認為伯姜和孟姜是同義詞,但也有人認為二者小有分別:嫡出(嫡,讀di。的長女是伯姜,庶出的長女是孟姜。
  • 「府」「第」有何區別 鰲拜的家應該稱作什麼
    比如,#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 就登上了熱搜。這一話題還引發了網友討論——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呢?微博截圖有網友猜測,應該嚴格按照「姓氏+府」的模式。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但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對。其實,在歷史上,滿人有「稱名不舉姓」的習慣。清人所撰《養吉齋叢錄》中就明確指出,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則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若姓然。也就是說,清代滿人平日提及名字時也不會說到姓氏,常常把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當作姓來用。
  • 鰲拜家大門上掛的匾額,到底寫的是什麼?
    因為清代滿族王公貴族在入關之後逐步推廣的是「稱名而不舉姓」,比如我們很熟悉的乾隆朝權臣和珅,他是鈕祜祿氏,和珅只是他的名字。但是在和珅當大學士的時候一般也沒有人稱他為「鈕祜祿中堂」,仍舊是按照漢俗,取和珅之名的第一個「和」字,稱其為「和中堂」。據此,太子少保鰲拜在當時很可能被人稱為鰲少保,而不是瓜少保。
  • 新版《鹿鼎記》鰲拜家寫鰲府,到底是不是失誤?
    比如在第三集中,韋小寶與索大人同去鰲拜家裡搜查《四十二章經》,而特寫鏡頭下鰲拜家門口的匾額上竟赫然寫著「鰲府」,一時引得網友吐槽不斷。在一些網友眼中,鰲拜姓瓜爾佳氏,府邸匾額並不該以「鰲」為姓氏,而另一些網友則覺得滿人稱名不舉姓,鰲拜家的匾額這樣寫完全沒有問題。那麼,網友們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清朝的匾額,又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 張一山版《鹿鼎記》中的「鰲府」,到底錯在哪裡?「鰲」並沒有錯
    新版《鹿鼎記》的第三集,出現了鰲拜府邸的鏡頭,大門匾額上赫然出現的「鰲府」,立即被觀眾指出了錯誤:這個「鰲」字用錯了!為什麼錯了?也就是說,歷史上的鰲拜乃係正兒八經的旗人,其姓氏為「瓜爾佳氏」,並不姓「鰲」,他的府邸自然也就不能用「鰲府」。只是,鰲拜的府邸用「鰲府」,真的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