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青春(ID:zgqncyxd)綜合整理自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南方網等
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近日遭遇差評,不少網友在吐槽之餘也開始深挖劇中不合史實的地方。
比如,#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 就登上了熱搜。這一話題還引發了網友討論——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呢?
微博截圖
有網友猜測,應該嚴格按照「姓氏+府」的模式。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那麼他家門口是不是應該寫著「瓜爾佳府」,或者簡單點寫成「瓜府」?
但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對。
其實,在歷史上,滿人有「稱名不舉姓」的習慣。清人所撰《養吉齋叢錄》中就明確指出,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則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若姓然。
也就是說,清代滿人平日提及名字時也不會說到姓氏,常常把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當作姓來用。
因此,將鰲拜稱為「鰲大人」、和珅叫做「和大人」,都是當年真實存在的。
張一山版《鹿鼎記》中的鰲拜形象。視頻截圖
小編翻閱史籍研究發現,即便是在當年給皇帝的奏疏中,其中的署名也僅是滿文的「鰲拜」,並未寫上姓氏。
如此看來,「瓜爾佳鰲拜」這樣的說法在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
另一些網友則開始討論「府」的問題。
清代王公府第的建造有其定製。《大清會典事例·工部·第宅》中就明確規定各等級府宅的規制,包括什麼等級府第基高多少、用什麼樣的瓦等,均有詳細規定。
當時人們經過王公貴族的府門前,有嚴格的禮儀,比主人級別低的必須下馬行禮。《大清會典事·禮部·相見禮》中就明確,如路過親王府、郡王府門時,郡王和隨從人員可以直接打馬經過,但貝勒就需要「鞠躬趨馬過」,他的隨從人員則必須下馬。
其中,凡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等宗室的住所,稱為府;此範圍之外,即使有封爵,其住所最多也只能稱「第」或「宅第」。
而鰲拜雖然在康熙年間位高權重,但並非清朝皇室。
因此,鰲拜的家稱「府」是不夠格的。但如果嚴格按照「府」「第」的標準來稱呼,鰲拜的家是叫「鰲第」嗎?
感覺也不太對。
《鹿鼎記》中的「鰲府」。視頻截圖
這其實和古今對於住宅門外掛匾的理解不同有關。
有從事清史研究的學者告訴記者,古時住宅門外掛匾一般表示該戶人家出了值得誇耀的人物或事件,如「尚書第」「御史第」表示該戶出過相應的官員,「狀元第」「進士第」則展示了該戶的科舉成就。
因此,這些匾額並非今人理解的具有「路標」意義的標識,更多的是一種身份、榮譽的象徵。
至於鰲拜的家應該叫什麼,則與他的爵位有關。
史載,雍正年間,皇帝為鰲拜恢復名譽:「復一等公爵」,此後又「加其封號為超武公」。
於是,我們在清代的《宸垣識略》中可以看到「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這樣的表述。這裡所說的「一等超武公第」便是鰲拜的家。
除此以外,歷史上有些古人的姓名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但他們的真實姓名卻鮮為人知,我們現在熟悉的並不是他們真實的「姓」。一起來看看那些我們一直以來誤讀的歷史人名。
那些被誤讀的人名
老舍
老舍的「舍」誤讀為shè。
央視2017年2月開播的《朗讀者》節目中,濮存昕和董卿強調老舍的「舍」應該讀作shè,在觀眾中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實這是缺乏依據的,正確的讀法是shě。
「舍」有shě和shè兩個讀音。讀shě,為捨棄;讀shè,為房屋。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舍予是舍我、無我的意思,「舍」即捨棄,應讀第三聲。
老舍的「舍」和舍予的「舍」同音。根據親友回憶,老捨生前自己也讀shě。如果讀shè,「老舍」便成了老房子,顯然不是這個筆名的寓意。
孟姜女
按照先秦的女子稱呼,孟姜女其名在前,即「孟」;其姓在後,即「姜」。
「孟」在此處是排行的稱謂。在古代的排行中,老大稱「孟」或「伯」,老二稱「仲」,老三稱「叔」,最小的稱「季」,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辭海》載:
孟姜,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妻。姜姓,字孟。後人將杞梁說成秦朝人,稱『範杞梁』,並演變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葉公
「葉公好龍」的寓言很多人都學習過,葉公姓什麼?姓沈。
他叫沈諸梁,因被楚昭王封到古葉邑(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
褒姒(bāo sì)
「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眾人皆知,其中周幽王的寵妃褒姒姓什麼?姓姒。
因其為褒人所獻,故名褒姒。
《辭海》載:
褒姒,褒國(今陝西勉縣東)人,姒姓。
魯班
成語「班門弄斧」中的「班」就是指魯班,魯班姓什麼?姓公輸。因為他是魯國人,名班,所以人們常叫他魯班。
商鞅
商鞅變法名垂史冊,商鞅姓什麼?姓公孫。《辭海》載:「商鞅,戰國時政治家。衛國人。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
鄭和
鄭和下西洋為中外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姓什麼?姓馬。
《辭海》載:
鄭和,明宦官,航海家。本姓馬,原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初入宮做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
你還知道哪些被誤讀的人名?
快來評論區分享吧!
編輯:今天又沒瘦
校對:王哈哈
終審: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