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康《秦孟姜碑文》載:「孟姜,許姓,關中範植婦也。」。說明孟姜既不姓孟,也不姓姜。有傳孟姜女實名為許仲姿。
關於「孟」、「姜」二字我們可以從甲骨文造字本意和關隴方言兩個方面分析理解它的含義。
從「孟」的甲骨文象形意義看本意指盆上撒尿不知遮羞的懵懂小兒,有似是而非混混沌沌之意。
古代妾媵生的長子稱「孟」,正妻生的長子稱「伯」,後來「孟」統稱老大。也就是說:「孟」非嫡系大兒子,算老大但是庶出,不算老大但又是所有兒子中最大的!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個月稱孟月,即農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如:孟冬,要進入冬天又沒到冬天,秋冬還混沌不清的時節。
孟在古文中又有言語行為不加考慮,冒冒失失之意。如:《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孟在關隴方言是有點笨、有點傻、行為魯莽的意思。但沒有一點貶的含義,相反有嗔怪和可愛之意,如有人做了損害自己方便別人的事就說他「孟」;在關隴方言中,孟的反義字「詭(gui)」則是聰明、狡猾、精明之意,要麼做損人利己的事,要麼誰也撈不到便宜,但自己一定不能吃虧。
姜字從羊從女。所以有文獻解釋為:「羊」意為「馴順」,「羊」與「女」聯合起來表示「馴順的女子」。如此解釋該字應該造為左右結構「女羊」更合理,而非上下結構!結合姜甲骨文,古代女人頭髮兩邊高高紮起,很像羊的兩隻角,左右勻稱,看起來儀態萬千,端莊得體,從而造字「姜」,意為五官端莊美麗之意。
在關隴方言中,不管男女,把人生得五官端正、相貌俊俏稱為「jiao」,反義字則為「醜」,但不知這「jiao」字怎麼寫!
我們從讀音和意義相近的「姜」、「嬌」和「姣」三個字進行對比分析。
嬌:形聲,從女,從喬,喬亦聲。「喬」意為「拱起」。「女」與「喬」聯合起來表示「女子像馬拱背撒野那樣在男人面前不聽話」。本義為:女人在男主人面前撒野,有時女人撒嬌也是一種美。
姣:形聲。從女,從交,交亦聲。「女」和「交」聯合起來表示「仕女比美,站位相交、走步相錯」。本義:女人體態美好。現代一對女模特同時出場,時而比肩站立,時而走步相錯,這也是在比美。
三個字分析,姜本義為臉型端莊俊秀之美,姣本義為身材巨長之美,嬌本義為女性撒野之美。所以關隴方言形容五官端正,相貌俊俏的「jiao」字就是漢字「姜」,只是「姜」字今天不讀「jiao」。因為古漢字的讀音也是演變的。
另百度貼吧廣東話吧有這樣一段,姣:北方話讀作「jiao」,而廣東話讀作「hao」;北方人的字義解釋:形容美麗,體態健美,例如容貌美麗,面目姣好。而廣東人卻用來形容女子「姣」,例如姣婆,用來罵不守婦道的女人,用「發姣」來形容女人「發春」。
看過以後甚是驚奇!關隴方言中正好有個「hao」字,女人嫉妒或吵架時經常用這個字詆毀對方,但不知怎麼寫,但字義跟這位仁兄解釋的廣東含義完全一樣,從「姣」字結構分析,從「女」從「交」,想想這個字是也許跟「性」有關,有淫亂的意思。《左傳·襄公九年》:「棄位而姣,不可為貞。」
綜上「孟」和「姜」古文字含義及關隴方言的分析,「孟姜」本意為陷入初戀對感情還處於懵懂狀態的美女。如:《詩·鄘風·桑中》:「雲誰之思,美孟姜矣。」
因此有把「孟姜」解釋為「姜家大女兒」,「齊之長女」都是錯誤的!
又「孟姜」傳說為孤竹君的侍女。因被獻給殷紂王而投井自盡。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這樣寫到:「他看見我們父親的侍女,才滿十五歲的 孟姜 --啊啊,可憐的 孟姜!她便在那年離開了我們了……她流了多少眼淚呵!」
不知郭沫若先生這首詩的文獻出處。但從中不難看出孤竹君這位侍女被獻給殷紂王時已鍾情於孤竹君的兒子。因此她不貪榮華富貴,只為求情投意合的郎君竟然以死來抗爭,就說她太傻太純情不識時務,按關隴方言就說她「孟」,所以「孟姜」引申含義本就有貞烈美女的意思。當然因為孟姜女人格力量的偉大和影響之深,久而久之,「孟姜」、「姜女」、「孟姜女」甚至「貞女」都特指孟姜女這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