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了42年撈屍人,每年在長江撈幾十具屍體,讓無數亡者有了歸宿

2020-12-11 不見長安舊少年

一個能發出萬丈光芒的人,必定忍受了無數個黑夜的折磨。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有很多,人人也都愛美好的的東西,愛美、愛理想、愛美食、愛喜歡的偶像。每個人都崇尚一種美好的生活,衣食無憂,做著喜歡做的工作,體面而又收入頗豐。但是這個世界總是會有不美好的角落,有著讓人嫌棄但又必須有人去做的工作。太陽終究會落山,人也終究會逝去,長江撈屍人陳陽喜,就幹著與逝者打交道的工作,他一幹就是50年,如今卻找不到接班人。

誤打誤撞,初入師門

如果問到陳陽喜為什麼會入這一行,真的可以算是機緣巧合了。1971年的陳陽喜剛剛滿20歲,是一名漂染工人,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有一天他在河邊散步,碰巧遇到一位老人上來搭話:「小夥子,想不想跟我一起打撈長江的屍體?」正常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不知所措,陌生人的突然搭話,奇怪的話題,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當,陳陽喜也不例外,他思考著現在是什麼情況,又該如何拒絕這位老人。

老人見他心裡犯嘀咕,便又說了一句:「這工作看起來晦氣,但這是做好事嘞,行善積德,還有錢賺。」似乎是執意要拉陳陽喜入行,而陳陽喜也心動了,於是有一句沒一句地便隨老人去了。這麼來看,整個入行過程確實是機緣巧合、誤打誤撞了。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丁東升,曾經是清朝末年民間慈善組織「培心善堂」的一名成員。武漢民間一直有句話叫作:浪屍漂,停陽邏」,因為這裡獨特的地形結構,容易形成漩渦,陽邏也就成了長江打撈屍體的第一道卡關。

而培心善堂主要任務是江上救生和打撈浮屍以及對浮屍的處理,算是是陽邏地區唯一的慈善事業機構,在群眾中有深遠的影響。丁東升由於年歲較大,幹起這份工作已經有些吃力,於是找到了陳陽喜,想讓他替他把這份善行傳承下去。

我不是為了賺死人的錢

很多人看到這份工作不禁會嘀咕:「這不是掙死人的錢嗎?」雖說話粗理不粗,但是陳陽喜的原則是:做這份工作不為了掙多少錢,就是為了能讓逝者回家,讓家屬心裡都能好受一些。

剛入這行時,陳陽喜怕得不行,打撈上來的屍體被水泡得浮腫、變形,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看到這種場景肯定會難以接受。他害怕得渾身顫抖,牙齒打顫,回來後吃不好睡不著。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隨師父打撈的次數多了,慢慢變得輕車熟路,也就能接受了,敢去觸碰屍體,開始給師父打下手。

2013年,某家李姓老者在長江中溺水身亡,屍體隨江水漂流不見,家屬沿著長江四處尋找,但始終無法找到老者屍體的蹤影。家裡人都急瘋了,他們每到一個村落碼頭就張貼尋找啟示,只希望能找到老人的屍體見上最後一面,讓老人入土為安,但是一個多星期一直杳無音信。

後來,陳陽喜打撈上來一具浮屍,死者是一名60多歲的老人,常年與死者打交道的陳陽喜已經可以一眼看出死者的溺亡時間,隨後便將屍體送到了殯儀館。

家屬收到了殯儀館的通知,經過DNA檢測,這位老人就是溺亡的李姓老者,家屬們感激涕零,沒想到時隔了一個多星期,本以為沒有希望的屍體還能被運回來,見上最後一面。

家屬主動掏出1000元錢感謝陳陽喜,並說道:「如果沒有陳師傅,我們根本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關於報酬陳陽喜對記者說,很多時候收錢都是看著收的,看家屬願意給多少,多的時候1000到2000塊,遇到家裡太困難了也就不收了。42年間,陳陽喜從沒有主動和家屬要過一分錢,「賺死人的錢不是人幹的事,我入這行不是為了錢。」

長江渡靈人,渡每一位逝者的靈魂

這份工作陳陽喜一幹就是42年,這42年裡,陳陽喜共計親手打撈上來400多具屍體,平均一年就能打撈上幾十具。「生前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死後也應該得到尊重」,這便是他的工作信條。

雖然40多年了,陳陽喜對死亡已經見怪不怪,但是他尊重每一位逝者。溺屍非常容易受到損傷,因此每次打撈他都非常小心,漂到岸邊的倒還好,浮在水面上的他會用繩子將其小心套住,慢慢拖回岸邊再做下一步處理。

他對此解釋說:「家裡有死者,家屬本來就傷心難過,如果看到遺體不成樣子,甚至不堪入目,家裡人會更難受、更痛苦。」這就是這一行的規矩,好好送死者最後一程。同時,不管屍體腐爛到什麼程度他都會去撈,這是師父丁東升教給他的,如果家屬來找,必須得給人家一個交代,因為是做這行的,要有底線和規矩。

這一行讓陳陽喜對生死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每年都要和幾十具遺體打交道,他感嘆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一溺水就會結束這一生。他也感嘆生命的生機勃勃,只有好好活著,才有機會過好美麗人生,隨隨便便投江自盡著實是太讓人惋惜了。

繼續傳承,這份工作的重量我知道

關於他做這行,妻子之前沒少和他吵過架,她覺得這份工作讓家庭變得晦氣,也擔心鄰居們說三道四。但是等到家屬親自上門感謝的時候,她才明白丈夫這份工作承載的重量,承載了多少個家庭的希望便也就慢慢理解了陳陽喜。而街坊四鄰在談過陳陽喜的這份工作的時候也會說,他做的是善事,我們知道。

已經逐漸上了年紀的陳陽喜也有和師父丁東升一樣的擔憂:找不到徒弟來傳承。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有這份靜下來的心了,他擔心培心善堂在自己手裡斷掉了,也擔心江中的那些靈魂無法安息。他在採訪中也說到,幾乎沒人願意和屍體打交道,如果這一行真在自己手裡終結掉了,他覺得對不起師父的栽培。

陳陽喜讓無數的靈魂有了歸宿,讓無數的家庭見到了親屬的最後一面。他向世界發出了萬丈光芒,自己卻承受著恐懼、死亡、黑暗,他的工作或許在常人看來無法理解,但是他的這份心意和善良足以讓世界為之鼓掌,值得所有人的尊重。因為總有人在默默地用他的溫暖,點亮著一份份的希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撈屍人傳統規矩「三不撈」是什麼?為何最害怕碰見花季少女的屍體
    電視劇《河神》中郭得友那一手"點菸辨冤"的絕技真是令人驚詫,在水中飄蕩起伏的浮屍背後牽扯出的背後牽扯出的一樁樁不為人知的故事,真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不過不知大家在看到"小河神"下水撈屍的時候會不會想起另一個中國的傳統職業"撈屍人"。
  • 《河神》中的撈屍人真存在嗎?揭秘黃河撈屍人,為何懼怕女孩屍體
    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但在雄偉壯麗的波濤中,也處處暗藏洶湧,多少人葬身在無情的黃河水中。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情,在上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職業,撈屍人,他們遊走於生死的邊緣,他們雖不能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但是他們竭盡全力將已故之人的屍體一個個撈出讓他們可以落葉歸根。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花季少女?
    而那些選擇做這份工作的人,通常也是生活艱難的農村人。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從事殯葬一類的職業,更不用說整日工作都是與屍體為伴了。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這個職業,便很難轉行,因為沒有一家單位會應聘簡歷上有著「撈屍」工作經驗的員工。
  • 山東海馬潛水俱樂部撈屍收費萬元惹爭議(圖)
    行規約定,如果打撈上來的人有生命跡象,或死者是因見義勇為而溺水,潛水員一分錢也不能收。「我們曾經從大海裡救出一個活人,家屬硬要塞給我們3萬元表達感激,但我們沒要。」孫波認為,對潛水員而言,打撈一具失去生命的肉身沒多大價值。很多人對撈屍心存忌諱,而且事發水域大多水況複雜,只能以豐厚的物質回報鼓勵潛水員撈屍。  「收來的1萬元裡,有5000元給了那個潛水員,否則誰願意幹這事兒?」
  • 黃河撈屍人:一生都在和屍體打交道,唯獨害怕撈到花季少女!
    在古代黃河極具神秘色彩,每逢黃河泛濫時,當地百姓必定舉行祭祀,以此換取河神寬恕,從而為自己換得風調雨順。上世紀60年代,於黃河邊興起一份職業,此職業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黃河撈屍人。由於整日與屍體打交道,黃河撈屍人也顯得格外神秘,並且成為當地人所恐懼的對象。
  • 黃河撈屍人被稱「黃河水鬼」,直立在水中的屍體不能撈,禁忌不少
    黃河「水鬼」,指在黃河上打撈屍體的撈屍人,由於常年和屍體,或者說亡靈打交道,所以才被起了這麼個名字。雖說現在封建迷信已經被破除,但經常做這些工作的人,還是需要有所忌諱的。其實主要還是為了讓活人心安。任何一條河都吞噬過幾條人命,更不要說黃河。
  • 浙江溫嶺撈屍江湖:撈屍搶金 官方收稅
    屍體沉入河底,警方與家屬均無能為力。直到26日,當地民間打撈隊趕到,在收取死者家屬3000元打撈費後,屍體方被撈出。  「若當時屍體打撈失敗,警方的電話一定會打到我這裡」,聽聞消息,溫嶺漁民郭文標格外失落。他是溫嶺唯一一個義務撈屍、免費救援的民間人,為此總被「同行」指責為故作清高,「搶了他們的生意」。
  • 從古至今都有「撈屍人」這個行業,可為何一直都不被人們認可?
    在我們生活的一隅有這樣一種人存在,他們長期和屍體打交道,將那些漂浮在水中的屍體撈上岸,讓逝者能夠入土為安,這種人就是撈屍人。按理來說,從事這個行業是一件特別辛苦,很多人都不願去做的工作,但是人們一度對撈屍人的偏見還是很大的,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對於這個行業,我們國家有沒有一些改進的措施呢?
  • 為什麼黃河撈屍人最怕撈到年輕少女?撈屍人:給再多錢也不撈
    在不少人眼中,撈屍是個很賺錢的行當,不過黃河撈屍人最怕撈到年輕少女,給再多錢也不幹,這是為什麼呢? 陳師傅是一名黃河沿岸的撈屍人,據他表示,他這一生見慣了生離死別,他曾從水中撈過上百條屍體。對於幹他們這行的來說,他們對於死者有著絕對的尊重,但是他們並不懼怕鬼神之說。
  • 黃河上的撈屍人,常年與屍體打交道,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
    這樣危險性較高的一項職業,工作用具卻極其簡單,僅有一條小船和撈屍體的一些工具。從事這項職業的人,在他一生的撈屍生涯中都至少會打撈四百到五百具屍體,這些死者大多數是因為意外死亡。黃河上的撈屍人,雖然常年與屍體打交道,但為何會害怕遇見花季少女呢?
  • 黃河撈屍人!日常和各種屍體打交道,卻為何最怕撈到年輕少女?
    如果有人不小心跌落在黃河中,則發現屍體並不容易。因此,從1960年代開始,出現了黃河撈屍人這種特殊的職業。 因為一旦選擇了「撈屍人」的職業,就很難改變職業,因為沒有單位會在簡歷中申請具有「撈屍」經驗的員工。
  • 黃河「撈屍人」的規矩:不信鬼神善待死者,就怕碰上花季少女!
    黃河的宏偉壯觀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它被譽為母親河,在這裡也誕生過很多的鬼怪傳說,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黃河上的一種職業:撈屍人。有句話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古至今被淹死的人數不勝數,這也就衍生出了一種職業:撈屍人。
  • 真實存在的恐怖職業:黃河撈屍人
    黃河撈屍人也被人稱作「黃河水鬼」,前往採訪他們時,眾人並不願意接受採訪,只有一位樂意接受採訪,他向我們透露了一些「黃河水鬼」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行業的各種規矩。黃河撈屍人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很少有人願意做這工作。他們也被稱為陰陽越界者,是處於生死邊緣的人。因此,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他們打撈屍體是有原則的。
  • 大學生結梯救人續:撈屍者手牽綁屍繩談價錢(圖)
    這裡有一處沙灘,面積大約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坡地,是當地人遊玩散步的去處,也是遊泳愛好者們經常下水的地方。  堤岸上,矗立著一塊巨型安全警示牌——「特別提醒,寶塔灣河段水情異常複雜,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寶貴生命,遊泳危險」。  「這裡經常有人溺水身亡,今年夏天的時候,我就親眼見過撈出一具屍體。」住在附近的趙超廣老人說。
  • 每天和屍體打交道的黃河撈屍人,為何最害怕撈到花季少女?見到轉身...
    ,也就是「撈屍人」。 2010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要規範撈屍行業,要將其專業化。對於一般人而言,是難以接受這一職業,因此從事撈屍行業的往往都是一些年過古稀的農村貧苦老人,他們從小就在黃河邊長大,對黃河有著特殊的感情,有的兒女不孝順,自己為了生存,不得不靠著這個工作謀生。
  • 小黑屋 | 黃河撈屍人講述恐怖經歷.
    我們第一段水路是從黃河花園口到開封蘭考,這段路差不多有二百多公裡,呈「S」形向東蜿蜒,一路順流而下。  不過這時是七月,五月到十月是黃河汛期,黃河漲了水,水勢浩大,這段黃河古道又有近五十多年沒通航過,水下大魚鱉怪極多,這樣隨便走船,還不一定走到哪裡就走不動了,弄得誰也不敢載我們過去。
  • 「黃河水鬼」也有他們的規矩,碰上這3種情況,堅決不會下水撈屍
    「黃河水鬼」也有他們的規矩,碰上這3種情況,堅決不會下水撈屍!每一種需求都會造就一種職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以從事任何職業的人之間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更高貴,沒有誰更卑微,只是每天做的工作不同而已。
  • 長江「水鬼」江湖法則:將屍體套繩水中拉著走
    在鉤子被提起來的前一秒,沒有人知道,深不可測的江水下,究竟這次又有什麼東西「上了鉤」。  更多人不知道,就是用這樣的鉤子,楊華打撈過屍體,而且數量並不少。  「水鬼」的真身  楊華在瀘州這片水域已「工作」13餘年了,他第一次撈屍是在2004年,當時是一位家屬找到他,希望能幫忙找自家落水的女兒。正是用「軟鉤」,大約1小時後,楊華便將屍體在女孩落水不遠處撈起。
  • 【揭秘】泉州「水鬼」行業:要麼救人,要麼撈屍!
    有一次,半夜撈起來,家屬和警察都不在,只能把屍體綁在船上。」……在民間,這些從事下水打撈的人被稱為「水鬼」,多數時候,「水鬼」打撈屍體,有時也救人或者打撈其他物品,他們身上披著神秘的色彩。「水鬼」的水性自然是極好的,然而「善遊者溺」,但意外有時也會發生。在8月1日,泉港一男子釣魚時不慎溺亡,一名「水鬼」下水打撈也遭遇不幸。
  • 漁夫撈屍,回家後心臟化石了
    這一天下午,勞利水正在睡覺,忽然被老婆一連串焦急的聲音喊醒,閔員外的小孫子被河水衝走了,喊他快去撈屍。原來,天氣炎熱,閔員外的三個孫子和村裡的一群小孩,到河裡洗澡,閔員外的小孫子比較調皮,往河對岸遊去,到了河中間,就被暗流衝走,不見了蹤影。勞利水急急忙忙地穿衣起來,嘴裡嘀咕道:「每一年夏天,小孩子都會在河裡遊泳,都會沒事,怎麼今年就出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