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我們對博物館的興趣與熱情或許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一啟動,便引起社會各...
「今天,我們對博物館的興趣與熱情或許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一啟動,便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博物館,作為徵集、典藏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打通了好奇心與學問、私人與公共空間、本土與世界的壁壘。此次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探訪博物館,創新聯動白酒品牌與文化IP,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化內涵。
「博覽文明精粹,共襄傳奇盛世」。飽覽天下珍寶,尋訪頂級博物館,對話千年悠久歷史,五糧液舉杯以濃香敬千年。
以深厚底蘊叩啟博物館之門
中國白酒有著數千年釀造歷史,是世界最古老、最具神秘特色的食品製造產業之一。作為歷史悠久、品質卓越的白酒知名品牌,傳承千年釀造技藝的五糧液無疑是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從唐宋時代的「重碧春酒」「姚子雪曲」、明代「雜糧酒」,再到1909年正式得名,五糧液這瓶「老酒」骨子裡流淌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老話說:「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 。酒的香氣實際上是微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決定了酒香的不同,而這種微生物就蘊含在窖泥當中,可以說是窖泥越老,酒質越好。
作為中國濃香白酒典型代表,五糧液擁有窖池3.2萬餘口,其中最老的明代古窖池從1368年連續生產至今,距今已有650餘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可以說,五糧液的古窖池不僅代表中華民族物質遺產的傳承,更是釀造中國傳世佳釀的至臻瑰寶。
如果說古窖池和獨有的釀酒微生物群是時光給予五糧液的饋贈,那麼不斷傳承創新的釀造技藝和釀酒配方就是古往今來釀酒匠人智慧的結晶。
「一杯五糧液便是一部中國白酒的發展史。」一紙「陳氏秘方」不斷創新改良的過程,就是中國釀酒文化演變的一個側寫。從家族秘方到工業體系核心技術,不僅體現著中國釀酒行業技術上的不斷進步,也是中國白酒家族文化、傳承文化的集中體現。
以技進乎道堅守濃香之匠心
歲月、傳承、匠心是五糧液與中國數千年歷史間默契的惺惺相惜。
無論是故宮之雄偉、敦煌之曼妙,抑或是秦俑之磅礴、長城之巍峨,時光如水、代代相守、匠心至純,觸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感動與敬畏。
以技進乎道堅守濃香之匠心,也恰是五糧液與這些「博物館」交相呼應、精神統一的關鍵。這是歲月贈予的禮物,更是對千年歲月流轉的回敬。
「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需要一代代匠人的堅守,通過「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和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等平臺建設,五糧液匯聚了包括中國首席白酒品酒師、中國白酒工藝大師、中國評酒大師等在內的行業頂尖人才。在五糧液釀造過程中,每道工序、每個環節都需要精準到毫釐。
「持久的堅守創造極致的濃香」,工匠精神是五糧液人身上處處可見的「基因密碼」,正是這份堅守才釀製出名揚天下的五糧液,使得五糧美酒一代又一代傳承,閃耀於中國白酒的歷史長河。
「用心不計代價、用工不計成本、用時不計歲月」,以匠心敬歲月一杯「大國濃香」。五糧液以匠心鑄魂,創造了中國白酒釀造一個又一個高峰。也正是這對於天人共釀的尊重,才得以讓我們品味從一粒糧食到一滴美酒的無窮魅力,讓世界領略到「大國濃香」的無限風採。
天地精華、民族精神、世界精彩
北宋名士黃庭堅曾詩云:「姚子雪曲,杯色爭玉。」
若他再看此詩,怎麼也不會想到,「姚子雪曲」會歷經漫長時光,在歲月的洗禮下,以「五糧液」之美名享譽中外。
「天地精華、民族精神、世界精彩」是五糧液的品牌內涵。千年匠心傳承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精神內核,滿載著中國精神的五糧液正在成為世界版圖上的一抹華夏文化亮色。
當前,中國白酒面臨「走出去」的重要契機,作為中國白酒領軍品牌,五糧液是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的代表之一。隨著五糧液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地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歡迎,進入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主流市場,中華文化在國際上影響力日益提高。五糧液正逐漸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標誌性符號。
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曾強調,一瓶白酒是工匠精神和白酒文化的雙重體現,對中國白酒產業來講,迫切需要以工匠精神為核心內容的文化自信支撐中國白酒「走出去」,成為中國白酒參與國際競爭的制勝法寶,最終以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徵服國際市場,讓中國產品贏得國際認可,讓中華文化綻放新時代色彩。
一杯中國白酒,就是一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史,傳承千年的五糧液,無疑是積澱深、認同高、滋味美的那一杯,讓我們共飲一杯大國濃香,敬數千年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