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眾所周知,日本是依靠明治維新開始,逐漸走向強大的,不過在明治維新前,日本雖有天皇但無真正實權,自從明治藉助了西方學說,他發動了武士階級衝破了幕府統治,開啟了一個天皇實權的時代。日本幕府時代的倒下,意味著日本天皇實權時代的開始,從那時候起,日本天皇大權在握,不再是一個擺設了。
相信我國除了對明治天皇有所了解外,還應該對某一位日本天皇印象很深的,此人就是裕仁天皇,直接參與對中國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14年抗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抵禦日軍入侵企圖戰爭全中國的野心。
時間一直到1945年8月,由於美蘇等國對日本的宣戰,日本敗局已定但仍然死硬頑抗,企圖做最後的掙扎。美國為了減少傷亡,採取了使用原子彈的計劃,迫使日本儘早宣布無條件投降,接受此前發出的《波茨坦公告》,對日本本土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
在原子彈的威力下,裕仁天皇頑抗到底的態度出現了動搖,為了保住日本免遭原子彈的再次轟炸,裕仁天皇放棄了所謂的「一億總動員」計劃,公開發表向盟軍投降申明,自此二戰結束,反法西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勝利是勝利了,但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裕仁天皇並沒有被審判,在美國的庇護下,他成功逃脫了東京法庭的審判,繼續過著他皇帝一般的生活,沒有一點實際意義上的懲罰,這顯然無法對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失去性命的人交代,沒法和中國犧牲的3000萬人交代。
日本在裕仁天皇時期,不僅主張入侵了中國,而且還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大肆殺戮,如南京大屠殺,731實驗部隊等,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難書的,裕仁天皇按理來說理應受到審判,作為最大的戰犯來處理。但事與願違,在美國等庇護下,裕仁天皇一直到1989年去世。
裕仁天皇去世後,日本要求各國領導人來參加裕仁的國葬儀式。中國當時已經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同時又是日本的鄰國,且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同日本關係已經有所改善。但由於是裕仁天皇的國葬儀式,我方還是頗有牴觸的,但為了兩國友好的前提下,我方派出了當時的外交部長錢其琛參加,致力於改善兩國關係。
不過在我方外交部長錢其琛正式參加裕仁天皇的國葬儀式前,對日本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日方「正視歷史」的四個字為核心的要求。我方參加日本裕仁天皇的葬禮,其實是希望日方借著葬禮,給廣大在戰場上受害者們一個交代,至少承認戰爭犯罪事實。
在面對國際上的壓力,日本專門開了個記者會,向世界承認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犯下的罪行。但是在面對無數外賓的時候,日本對戰爭所造成的傷害沒有一句道歉,只是表示「很遺憾」。由此可見日本方面仍然沒有一點悔過,他們這種侵略思想被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是對亞洲地區受害者們的不尊重。
參考資料《裕仁天皇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