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雖然不穩定,但是在歷史上看中日在文化的交流上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日本很早就進入了中國的視野當中,但是在當時我們不是很在意日本這樣的小國,日本的國名也是在很久之後才得到了唐朝的認可的。
說到日本就不能夠不提他們的天皇了,特別是之前的裕仁天皇去世的時候,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在國際上備受關注。
裕仁天皇是在1989年去世的,87歲的天皇闔然長逝,日本國民都很心痛,但是日本的高層為了顯示出他們的體面以及裕仁天皇的地位,開始向全世界發出了葬禮的邀請函,當然也包括中國,日本也希望中國能參加天皇的葬禮。很多國家受到葬禮的邀請函之後都表示願意出席葬禮,但是中國的回答卻鏗鏘有力,讓日本大吃一驚。
當時中國對日本的回覆信當中只有4個字,那就是「正視歷史」,這4個字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強烈的憤懣之感。當年日本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永生難以忘記的傷痛,傷疤下掩蓋的疼痛永遠不會抹去,但是中國表示願意和日本和諧相處,只是希望日本能夠在戰爭之後做出道歉,並且中國也不會向日本進行戰爭索賠。然而日本方面卻沒有以任何的形式向中國發生的道歉,相反卻借著各種理由來推脫責任。
當時的戰犯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而他們由犯罪者轉而成為了受害者,他們大肆渲染,因為原子彈的影響,日本人的生活水深火熱,這樣反而讓日本成為了國際社會中的「受害者」。他們的確成功了,因為這件事情,西方人民開始呼籲抵制核武器的發展,但是沒有國家注意到中國人民的傷痛,甚至忘記了中國14年的抗日戰爭之艱辛。
更讓人震驚的是日本獨立之後重整教育體系,他們的教科書上卻將侵略戰爭加以美化,給國民們灌輸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的錯誤思想。
日本否認歷史的同時還將自己美化為受害者,不僅被國際上的人唾棄,還使中日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當年日本迫切希望中國能夠出席裕仁天皇的葬禮,但是中國回復的正視歷史4個字鏗鏘有力,表明了我們的決心和錚錚鐵骨。
如果日本真的想和中國和解,那麼他們必須要站出來承認當年的錯誤,還我們一個真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