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不愉快情緒或不願意按老師的要求做事的時候,你是耐心地開導?還是粗暴地拒絕?解決辦法可能就因人而異了。如果老師即興編一段動聽的童話故事,孩子們不悅的情緒很快便煙消雲散,也會樂意接受老師的要求。
01故事一: 吃小兔包子
桌子上擺著熱氣騰騰的包子、香香的純牛奶,引得我肚子咕嚕咕嚕地叫,真想一口把包子吞到肚子裡。可是,看看孩子們(小班剛入園),怎麼一個個呆呆地坐著,一動不動。面前擺的美食一點也吸引不了他們,孩子們滿臉烏雲。
我忙抓起一隻小兔子公仔。把我一貫愛用的笑容展現出來,使出我能發出的最動聽的聲音問:「小朋友,這是誰?」「小白兔。」孩子們臉上的烏雲一下子被笑容趕走,情緒就被我這一個問題調動了起來。每個孩子都Z張開了嘴,笑眯眯地看著我。
我繼續用「兔子」的口吻誇張說:「一隻可愛的小白兔蹦蹦跳跳地來了,它捂著肚子說:我餓了,請給我吃點東西吧!小朋友,好不好?」「好。」「小白兔喜歡吃什麼?」「紅蘿蔔。」聲音響亮又整齊。「今天的包子就是紅蘿蔔包,小白兔最愛吃的。」
我馬上掰開一個包子,把裡面的紅蘿蔔餡露出來,假裝讓小白兔吃,還說:「真好吃!真香!」「誰想變成小白兔?」「我。」「我。」「我。」孩子們異口同聲。「好,那我們大家都變成小白兔,吃香香的紅蘿蔔包子,好嗎?」「好。」一說完,孩子們動作幾乎是統一的,一把抓起包子,吃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一個個吃胡蘿蔔的「小白兔。」好香呀!而我也抓起一個包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自然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兔媽媽「。
@大木c老師對老師說:
孩子最喜歡聽童話故事;最愛看童話書;最喜歡表演童話劇。就這樣,「兔媽媽」趕走了烏雲,迎來了陽光;趕走障礙和恐懼,讓「小兔子們」心情愉快。
02故事二:和枕頭睡覺
揚揚是我們班的小寶貝,上幼兒園一個多月了,還有點不習慣。每天早上總是哭上一小會兒。每天早上他到幼兒園的時候,我都會逗他玩:「揚揚,我把你變成一隻小鳥。」說完,我就抱起他。
一會兒把他抱高,一會兒抱低,一會兒向左轉,一會兒向右轉,邊玩邊說:「小鳥飛咯。一會兒飛到天上;一會兒飛到地下;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跳舞,小鳥好開心喲。」逗得他「咯咯咯」地笑了。接著,我會帶他去掛毛巾,邊掛毛巾邊和他聊天:「變成小鳥好玩不好玩呀?」「明天想變成什麼呢?」他就再也不哭了。
最近的幾天中午,他不肯睡覺,可能是換了保育老師的原因。我中午下班去廚房吃飯之前,先讓他坐在床上。等我吃完飯回來,我會走到他的床前。問他:「揚揚,我們去上廁所尿尿好嗎?」「好。」
這時,我會抱起他、逗他玩。從廁所回來,我又跟他說:「有一個小枕頭(他自己帶來的),它特別喜歡和你睡覺。你躺下,抱著這個小枕頭睡覺好嗎?你拍著它睡吧,這樣小枕頭就會很快睡著的。」他一聽,要拍著枕頭睡,很樂意地躺下了。有時候,他躺的姿勢不對,我就跟他說:「你要這樣躺。」「為什麼要這樣躺?」「你這樣躺,小枕頭才睡得香呀。」他抱著枕頭,一會兒就睡著了。
@大木c老師對老師說:
讓孩子變成一隻「鳥」,賦予枕頭「生命」,童話故事常伴孩子左右,孩子覺得安心了。
@大木c老師對家長說:
可以說,在整個幼兒時期,孩子們最喜愛的活動除了遊戲之外,就是欣賞童話了。童話可以幫助孩子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只要孩子們能理解的、能在他們腦海中喚起生動形象的童話,他們都百聽不厭,百看不煩。童話故事是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孩子情緒不佳時,編個簡單的童話或借用童話故事裡的人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情緒漸入佳境。
@大木c老師的<幼兒園小故事>持續更新中,歡迎留言!如果幫助到您!歡迎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