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輕踏著雲朵,晚霞在販賣快樂,這個小漁村經荏苒時光、億萬年日升日落,依舊美麗如初。飛翔的海鷗,靠岸的漁船,吟唱著這片海的歌謠。這裡是曹妃甸十裏海河豚小鎮,又一次走進這裡,相逢最美斜陽,心動一如初見。
說起與十裏海河豚小鎮的結識緣於幾年前的那場曹妃甸尋味之旅,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十裏海品嘗到河豚的美味。直到今天,我還記得第一次吃河豚時內心的忐忑,一方面是眼饞河豚肉鮮香勁彈,在眼饞的同時心裡還有著一絲絲的忌憚,忌憚於河豚的毒性。畢竟在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愛她,就帶她去吃河豚吧,河豚之鮮美,可稱味之極;恨她,就帶她去吃河豚吧,因為河豚之毒也關乎生死。」
「不吃河豚,焉知魚味?吃了河豚,百鮮無味。」我國有著悠久的食豚歷史,吳王夫差將河豚肉稱之為「西施乳」,蘇東坡用曉譽天下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時」來發出一個正宗吃貨的宣言。關於河豚的兩極爭論就這樣跌跌撞撞地走過來,人們一方面執著於河豚鮮香的味道,吃過的人對河豚之鮮交口稱讚;沒吃過河豚的人,一方面對河豚躍躍欲試,同時又對河豚之毒諱莫如深,河豚體內的劇毒,針尖大小就足以致人死地,稍有不慎就會變成食客最後的晚餐。
十裏海河豚小鎮以河豚命名,河豚元素隨處可見。小鎮外牆上,繪製著一幅幅巨大的3D牆畫,畫面生動鮮活,帶著強烈的衝擊力。
與去年相比,新增加的牆畫充滿的卡通風,有漫遊曹妃甸、開海節、曹妃的傳說、皮皮蝦美食節……無論是3D牆畫還是卡通牆畫,畫的主題都是圍繞著這片海、圍繞著河豚、圍繞著這片土地、圍繞著美食,來講述這方熱土的鄉土人情,透過那一幅幅動人的畫卷,仿似嗅到了略帶鹹味的海風,有魚兒衝出海面,有鳥兒在飛翔……
人們所見的河豚形象大多都是「生氣時河豚」,河豚出水後會迅速地吸入大量的空氣進入體內,把整個身體撐成球狀,豎起皮膚上的小刺,藉以自衛。其實對人們而言,「生氣」時的河豚,是沒有殺傷力可言的,那小模樣看起來,反而透著一種莫名的可愛。需要注意的是,河豚具有鋒利的牙齒,可以輕易地咬斷竹子做的筷子。想看到河豚「生氣」變身氣泡魚的樣子,還是讓有經驗的人來操作吧。
中醫認為「氣大傷身」,河豚有毒真的和「生氣」有關嗎?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現如今,人們對河豚毒素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河豚毒素主要分布於卵巢和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而精巢和肌肉是無毒的。在科技的助力下,河魨毒素變成了無價之寶,極小劑量即可止痛,製成強鎮痛劑,對癌症病人止痛有奇效。據資料考證,國際上「河魨毒素」每克售價比同重量的黃金還要貴2萬倍。
曹妃甸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河豚養殖區,而十裏海河豚小鎮則是曹妃甸最大的河豚養殖基地。十裏海河豚小鎮養殖的東方紅鰭豚,魚體肥滿、肉質細膩、滋味鮮美,位列河豚魚之首,有「河豚王」的美稱。這種河豚經人工養殖、加工處理後,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