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聚會想要多點新意?
東區天澤街這家店,
不出鄭州帶你領略草原風情,
坐進蒙古包裡大口喝酒吃肉其樂融融。
一比一定製的蒙古包,
草原歌手唱歌助興,
酣暢淋漓的就餐體驗,
極具民族特色。
記者帶你探一探這家蒙古包餐廳。
33秒小視頻了解這家店
天澤街形形色色的餐廳,囊括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還有各種民族特色的餐廳,堪稱「美食一條街」。在這條街上,巴特大叔蒙古包蒙藏餐廳已經誕生四五年光景了。老闆是內蒙古漢子,將家鄉的特色帶到了鄭州。
走進店內,處處都充斥著蒙藏風情,壁畫、蒙古包、酒罈、哈達、樂器等,全都內蒙古製造。這裡分上下兩層樓,一樓以卡座為主,左手邊的木質置物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蒙古烈酒。
進門便看見很大的蒙古包,挨著窗戶有幾排卡坐,可以兩人或者三四人吃飯。二樓有包間,蒙古包和包間都需要提前預定。一樓蒙古包只有一個,必須早早預定,能容納20人的大型聚會。店裡的食材都是定期從內蒙發過來的,吧檯會有老闆從外地旅遊帶回來的小飾品和擺件,可以售賣。
順著樓梯而上,牆面上貼滿了很有年代感的蒙古地圖、帝王圖,還有密密麻麻的舊照片。接著一面畫有遊牧民族風貌的壁畫出現在眼前,摔跤、射箭、策馬奔騰。到了二樓,都是以內蒙古地名、建築命名的包間,室內的裝飾和一樓差不多,隨處散發著濃鬱的異域風情。
我們落座在一樓的蒙古包裡,這個蒙古包可真大啊,坐下20個人不覺得擁擠。馬鞍弓箭、羊頭掛件,豪放不羈的風格帶來原汁原味的草原風情。這家店也同時售賣各種內蒙特產。用餐之餘,這裡還有獻哈達、和唱草原歌曲的環節,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蒙古大草原,早已忘了自己還身在鄭州。
飯點的時候還有馬頭琴和民族歌曲表演
不改刀手把肉,選用膘肥肉嫩的寧夏灘羊清水裸烹,原汁原味大塊呈上,一手把肉一手拿刀切,蘸料吃唇齒留香。
選用的羊肋排,烘烤至金黃,這誘人的顏色,不禁讓人食指大動,外皮焦酥,內裡細膩,特別是肉中間夾了的那層油脂,綿密的口感,慢慢地將這曲高原之歌,演奏到極致。
香酥羊棒骨是不愛吃肥肉的人的救星,烤好的羊棒骨肉質細膩的,外焦裡嫩,沒有羶味,連平時不愛吃羊肉的人都能吃上整整一根,肉量很足。
這道改良版的風乾牛肉,解決了大家嚼不動的問題,上桌前過油炸過,牛肉纖維組織變得更加鬆軟,卻不失入口的嚼勁。
奶茶是鹹香微甜的,並不是常見的甜口。喝上一口,口感醇厚,鹹香有層次!酸奶和奶茶裡放的都有炒米。幾乎每個來這裡的人吃完肉之後,都會喝上幾碗奶茶,特別過癮!
自釀的風味酸奶羹令人印象深刻,上面撒有炒米、葡萄乾、山楂粒、花生碎等,美味爽口。酸酸甜甜略顯濃稠,配上大口的肉吃起來更爽。
放了炒米的酸奶,層次更加豐富。濃鬱的酸奶,多了草原的情懷。
高原特有的植物之一,沙蔥是西北地區的人喜愛的佳餚,在一般的餐廳裡還真是吃不到。外形纖細有如市面上常見的青蔥,口感爽口,卻沒有青蔥般辛辣,新奇的口感。鹹香土豆泥,加了沙蔥後可能有一些人接受不了。
是我喜歡的口味,還有附加各式的小料,山楂塊,葡萄乾,炒小米,喜歡甜食的各位,可別錯過。
炸酥的麵包糠下,覆蓋著一層千頁豆腐。這個豆腐吃起來有濃鬱的雞蛋味,香嫩可口。老人孩子都很鍾愛的一道菜。
土豆片切的很薄,就像袋裝薯片一樣的口感,不過更加酥香可口。完全沒有吃出豬血味,很美味的一道菜。
做法和酸辣蕎麥麵、酸辣蕨根粉很相似,酸辣的口感很爽口。這家店有兩款拔絲類的菜品,拔絲奶酪和拔絲山藥。口感有點甜膩。巴特大叔蒙古包蒙藏餐廳
地址:天賦路與天澤街交叉口向北100米路東
電話: 18903840523
人均:1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