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泰國大城府12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黎藜)28歲的美國遊客湯姆4日帶著女友琳娜再訪泰國大城府,他們是洪水後最早一批造訪大城府的遊客。
大城府位於首都曼谷以北90公裡,其首府大城市是泰國第二王朝大城王朝的都城,歷史上宮殿寺廟佛塔林立,曾是東南亞最繁華的港都商埠。大城王朝末年,大城市遭戰火焚毀,所剩古蹟多為殘垣斷壁,其中5座廟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行走在大城,置身繁華落盡的古都,無論是歷史色彩濃重的廟宇映襯著高聳的金色佛像,還是佩戴「頭飾」的亞洲象載著遊人漫步在夕陽下,都是令人心醉的畫面。
由於今年遭遇罕見的洪水,大城古蹟受淹嚴重,全部暫停接待遊客。在瑪哈達寺,水深曾接近兩米,水漬至今仍依稀可見,寺外路旁的植物也因被洪水浸泡太久而萎謝。隨著近一個月來洪水的逐漸退去,當地民眾以及志願者多次開展大清掃,使這座歷史文化古都逐漸恢復本來面貌。大多數景點免費向遊客重新開放。
泰國旅遊局4日在大城啟動「美麗泰國」活動,組織1500多名從事旅遊業的志願者前往大城城區以及各寺廟參加大清掃工作,一方面幫助這座歷史文化古都恢復旅遊,一方面為蒲美蓬國王5日的84歲生日慶典活動做準備。
志願者維初達與同事當天早上不到5點就來到大城,拿著掃帚和鐵鍬清理洪水褪去後留下的垃圾,栽種樹木等。志願者中還有不少外國面孔,凱西·摩爾就是其中一位。烈日炎炎下,她揮汗如雨,雖為公司高管,但她幹起活來卻一點也不懈怠。她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大城恢復原有面貌,讓遊客可以更加放心地來大城旅遊。」
大城市位於湄南河、華富裡河和巴塞河環繞所形成的「小島」上,一旦遭遇洪水,總難免被淹沒的命運。泰國文化部考古和藝術部主任素坡說,經過歷史考證發現,過去的大城市共有16條運河,但進入現代後,為了修路、建房等,大部分運河被填平,只有兩條運河保存至今,城市排水能力大大降低,抵禦洪水的能力大不如前。他建議如今的大城市效仿古人,多興修運河,更有效地抵禦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