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等方言為什麼逐漸衰落、消失?未來全世界的語言會統一嗎?

2020-12-13 電影電視劇娛樂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香港的經濟和文化發達,粵語一度在大陸很流行。然後進入21世紀後,人們對粵語的興趣逐漸降低,粵語開始逐漸地衰落,連大本營廣州都越來越少人講了,外地人來珠三角也不再學習粵語了。

粵語是漢語最強的方言,連它都開始衰落,其它的方言就更不用說了。根據統計,漢語有七大方言體系,細分起來有大大小小几百種方言。這些方言,承載著相對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方言都越來越少人使用,逐漸地衰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方言逐漸衰落乃至消失,主要原因是隨著經濟和交通的發展,不同區域的人們往來越來越密切,這就要求他們使用同一種語言才能比較順暢地交流,因此原先他們使用的方言使用頻率就越來越低。接下來,隨著代際的傳承,很多方言就衰落直至消失。觀察我們的周圍就可以看到這種趨勢,七八十歲的人很多只會方言,四五十歲的人會方言,也會說普通話,二三十歲的人會方言,但平時主要說普通話,而小孩子很多就只會說普通話,不會方言了。

探究其根本原因,那麼就涉及到成本和利益。我們所說的語言,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在古代,因為交通落後,不同區域的人交流比較少,所以出現了很多方言,到了現代,全國的交通非常發達,不同地區的人們如果還是講方言,那麼交流的成本就會增大。因此為了節約成本,不同地區的人相互交流就逐漸趨向使用同一種語言。

這種情況擴大到整個世界也是如此,當今世界,有好幾千種語言,不同國家的人為了交流,就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如中國人和美國人交流,要不就是中國人學習英語,要不就是美國人學習漢語,而學習一門語言的成本是很高的,很多中國人學英語十多年了,仍然沒有學會。假設全世界都使用同一種語言,那麼我們誰都不用再學習什麼外語,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所以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大部分的語言也是逐漸衰落乃至消失。

對於這種情況,人們的觀點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認為這是有利的,代表著社會的進步,能夠降低人們交流的成本,另一派則是感覺惋惜,認為每種方言或語言,都承載著相對應的文化,消失了,會讓其文化也跟隨著消失。

小編更傾向前一種,畢竟語言是用來交流的,當然是大家都使用同一種語言更加方便,成本更低。至於相對應文化的消失,這個其實也是沒辦法的,畢竟歷史上,人類有很多語言和文化都消失,這是我們阻擋不了的。從全局來看,有創造就有消失,今天我們仍然在不斷創造新的文化,如拍一部電影,如果人們覺得它的價值大,那麼就會保留流傳下來,如果覺得它沒用,這部電影就逐漸消失了。所以方言和語言的衰落直至消失,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尋常的。

事實上,這個世界是運動的,沒有任何物質可以永恆,包括我們全人類,總有一天,也會像恐龍一樣滅絕。

從目前全世界的語言格局來看,大部分語言正逐漸消失。2019年,全世界有76億人,其中使用漢語的有15億人,使用英語的有12億人,再加上會漢語和英語的學習者,總共大約有30多億人會這兩種語言。也就是說,只要掌握這兩種語言,我們差不多就可以和地球一半左右的人交流了。

所以有國際戰略專家認為,未來地球人類的語言將統一,全世界所有人將使用同一種語言。那麼會使用英語還是漢語呢?這個主要看哪種的實力更強一些。有人認為是英語,有人認為是漢語,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出結論。

相關焦點

  • 全世界的語言會統一嗎?
    然而,話又得說回來,我們根據以往歷史上語言發展變化的情況,還是能對這一系列問題作出科學的預測和假設的,還是能夠作出比較可信的答案的。那麼,全世界的語言會不會在將來統一起來呢?我們說:會逐步統一起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所謂「統一」,從數量上看是一個由多到少的過程。今天,世界上雖然還有兩千多種語言,可是,這個數目跟古代比較起來,已經少得多了。
  • 粵語處境艱難,廣東人疾呼保護粵語,方言消失,應該順其自然嗎?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由於普通話的推廣、全國人口的流動和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各地方言逐漸式微。而令人驚訝的是,粵語卻依靠港劇、粵語歌曲強勢逆襲,不僅粵區居民以說粵語為傲,甚至很多非粵語區的居民還自發學習。可近些年,就連強勢的粵語也盡顯頹勢,在青少年中使用率連年下跌。現在保護粵語呼聲越來越高。
  • 廣州在逐漸衰落嗎?
    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廣州在逐漸衰落嗎?我認為,多少給人感覺有這樣的跡像傾向,這值得廣州作深思。會不會進一步衰落,就要看廣州怎樣去作為去面對了。眾所周知,廣州是一個以「廣州話」即粵語方言為主的城市。「廣州話」在全國層面背景上看,它只是地方小眾語言。在「普通語」即國語的「圍堵」下,廣州話不似以前那麼熱門了,以前內地人可曾是以學幾句操幾句半生半硬廣州話為潮流時尚的啊。普通語已硬性要求為所有從幼兒園開始至最高教育層面都用作為主教學用語了,廣東廣州的廣播電視用語也多是用普通話播音。
  • 方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呀,在普通話推廣的今天,方言會消失嗎?
    語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與組成部分,方言屬於語言的變體。雖然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遷,方言也會發生變化,但某地區或民族的思維習慣、文化傳統等還是會在它的身上發現這樣那樣的深刻印跡,所以說,方言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作為廣東最靚的仔,為什麼不會說粵語?
    外省人:你是廣東人嗎?你會說粵語嗎?廣東人:● ● ●外省人:廣東人不是說粵語的嗎?廣東人:● ● ●外省人:你怕是個假的廣東人吧。。。這三大民系主要的標誌是不同的方言。以廣州方言為標準音的廣州話,以梅縣方言為標準音的客家話,以潮汕方言為標準音的潮汕話。不同的三種方言,構成了嶺南的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廣府民系是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嶺南民居體系,廣府民系的主要方言——粵語,是嶺南的古老語言,大約形成於秦統一嶺南時期。由於大量的中原人南遷,語言相同話。
  • 漲知識|為什麼粵語這一方言能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隨著廣東人走向世界,粵語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現在粵語除了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外,也是美國、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因此粵語在海外的地位非常之高。現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群超過一億,為此聯合國早已將粵語定義為「語言」而非「方言」。
  • 為什麼說方言是最具有精髓的語言?
    罵人是人類語言基本元素,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不會罵人。1我們為什麼要罵人?最爽的體驗,當然是方言。方言罵人,無人能敵,既融合了粵語的難懂,又融合了普通話的清晰,而且詞彙量之廣,遠遠大於臺灣、粵語、普通話的總和。
  • 為什麼粵語這一方言能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隨著廣東人走向世界粵語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現在粵語除了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外也是美國、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
  • 古人吟誦詩歌用的音更像粵語?還是其他方言?
    常有人說用粵語讀古詩會比普通話更加押韻,事實有時確實如此,但卻不是所有古詩用粵語讀都押韻,用普通話反而更押韻,有時用其他方言也會很押韻。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哪裡的方言更接近古代人說話呢?是一些網友所說的粵語?還是客家話?閩南話?還是普通話?還是其他方言?
  • 中國這麼多方言,為什麼只有粵語歌風靡全國?
    大量中原士民逃至嶺南,北方漢語不斷對嶺南本地語言衝擊。當時古漢語與以前形成的古粵語混合,進一步拉近了古粵語和中原漢語的距離。他們所帶來的中原漢語,又給正在形成的粵方言增加了新的影響,使粵方言接受更多漢語共同語的特點。
  • 客家話:最不應該消失的方言
    世界上現在僅存約六千種語言,約是上世紀末的一半,像不少的動植物一樣,有些弱勢語言只剩下幾個人講,馬上就要淘汰。但是若以人口計算,客語在頭三十名內,照算是沒那麼快會消失的。然而,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網際網路上經常有人爭論說,粵語是門語言,而四川話、東北話、吳語、閩語都只是一種方言。他們聲稱自己會多種語言時,就包含了粵語。粵語真的這麼特別嗎?它算得上一門語言嗎?
  • 粵語究竟是「語言」還是「方言」?有什麼太特殊意義麼?
    當然,隋唐以前包括安南在內,便已是當時政權掌控範圍,語言是施政行政的一種特定條件,在施政範圍以內的事,語言能跑出「國外」去嗎?吃喝拉撒睡乃至前途幸福甚至造反,都被整個政權以文化方式串聯起來了,「語言」如何獨善其身???
  • 包括粵語在內的中國現有方言的消亡幾乎不可避免
    Duang為什麼用漢字寫不出來?「藍瘦香菇」真的是南寧口音嗎?為什麼南方多江北方多河?日前,鄭子寧接受了界面文化的專訪,與我們聊了聊他對近年來一些關於漢語的爭議性話題的看法,比如修改拼音、語言的「南北之爭」、方言的未來以及人們對「英語霸權」的某種擔憂。對他來說,研究語言的趣味在於,這是一種如生物基因一般容不得作偽的文化媒介,可以讓我們對中國社會和文化變遷有更直觀的感受,而它本身的改變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之事。
  • 中國哪裡的方言,會最先滅絕
    經常有人驚呼,會說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得採取措施保護方言。但是不同地方的方言現狀似乎又是不一樣的。你好像在哪都能聽到東北話,但是會講一口地道福州話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有的方言消失快,有的方言消失慢呢?什麼樣的方言更容易消失?
  • 粵語有多大影響?身為國內方言,為什麼能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
    廣東人在世界各地闖蕩的同時,也把他們使用的語言——粵語帶到了世界各地的角落。粵語不但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也是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第三大語言,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所以有人說,粵語是在世界上影響很廣的語言,甚至在2010年被聯合國定教科文組織定義為語言的一種。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潮汕話排第一,粵語排最末位,你認同嗎?
    除了這三種,還有像雷州話、茂名話、四邑話等等的方言。有網友根據各方言難易程度列出了以下排名,你認同嗎?七.粵語粵語,是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語言,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語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大多數廣東人都會說或者會聽,不過每個地方的粵語都有不同的口音。粵語含有九音六調,相比普通話,學習起複雜得多。
  • 四川話、河南話、粵語到底哪種方言,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
    文/一度歷史觀V先不談四川話、河南話、粵語當年只差一票當選普通話的歷史,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們對普通話這一概念的認知,最早是由何人提出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早在1902年,中國一位名叫吳汝綸的學者曾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
  •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粵語發源地是廣西
    廣西人為什麼會說粵語?粵和廣西是什麼關係?粵語發源地是廣西人們通常把那種能說幾種語言的人稱為「語言天賦高」,但其實在我國,有個省份,很多人都能掌握幾種方言,所以人們說這裡的人們語言天賦高。這個地方就是廣西,它是我國華南的一個省份,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所以語言雜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許在人們的印象中,廣西的方言就是粵語,其實不然。在廣西呆過的人都知道,廣西有好幾種語言,大體分下來有三種,第一種是白話也就是粵語,他們分布於西南部,部分與土話混合。第二種是桂柳話,通常分布於西北部。第三種稱為土話。
  • 哪個省份的語言才是正統的古漢語?是粵語還是北方話?答案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到現在為止,我國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到現在我國已經有了56個民族,人口多達14億,而且據統計,我國大概有80多種語言,那麼這麼多的語言哪個省份的語言才是正統的古漢語呢?是粵語還是北方話?答案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