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是如何刷牙的?齒木和椀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牙刷牙膏

2020-12-21 塵封歷史君

牙齒作為人面部一個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表,一直以來在人的形象上都佔據著很大的比例,出門我們看到牙齒不整或者是牙齒不乾淨的人,從心裡都會對他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和睡覺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刷牙,來保持口腔內部和牙齒的清潔,我們刷牙必須要具備的工具就是牙刷和牙膏。在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之中,牙刷的牙膏都是作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存在。

牙膏也是我們利用各種化學成分合成出來的,不僅僅是為了保持牙齒的健康程度,牙齒的美觀程度,也可以維持口腔內部的空氣清新,不會造成口臭等一些為自己減分的事項一種清潔用品。

那麼在古代時期,沒有如今的先進社會,沒有如今的先進科技,也那麼古代人是利用什麼來保持口腔內部的清潔的呢?

早在先秦時期,在禮記中就有雞初鳴,鹹漱的記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早上要用鹹水來漱口,而這時漱口用的鹹水並不是直接的水,而是裡面加有醋,鹽,茶和酒混合起來的水。醋,鹽,酒都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而茶葉也可以提升口腔內部的清新,保持口腔內部的清潔。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用手指代替牙刷來刷牙的方法。伴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湧入與發展,齒木開始流傳到了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之中。

在最早時期,齒木是印度僧團的日常用品,是用磨齒刮舌以除去口中汙物的木片。由此可以看出,佛教還是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的。

而到了宋朝時期,人們綜合各種藥材,雖然我們沒有我們現如今的化學理念,但是古代時期的煉藥技術也是我們如今所不能達到的,古人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熬製古代時期的牙膏。並且在南宋時期也有了專門製作牙刷的店鋪,利用一些古動物的骨架,竹子,木頭來製作牙刷的柄,並在頭部埠塞進毛,馬尾用來充當毛刷,沾上宋朝製作的牙膏來進行刷牙。

可是在古代時期,雖然已經有牙膏和牙刷的發明,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盛行開來。牙刷只能用於皇室貴族階級的產物,像平民卻不能得到此項服務,尋常百姓每日還是終日不能刷牙。

古代時期,鹽在社會中佔據著很高的地位,就像前幾年日本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一樣,很多人怕遭到核輻射,就去超市裡爭著搶著買鹽,而在古代時期,鹽作為戰略物資,每家每戶能有一點鹽都是存著,省之又省,更不可能拿鹽去泡鹽水來漱口了。

所以說,古代時期的下層人民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刷牙,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沒有那個條件,在中國古代時期,也十分的看重禮節關係。如果頂著一口黃牙,牙上還有汙垢,滿嘴惡氣地去和別人交談,這樣也會招來別人的嫌棄與討厭。這就迫使社會中的人,注意自己的口腔清潔。

不過,這種也只有在上層社會中才能得以實現,古代時期的很多農民都被限制在小農經濟的發展之中。除了交納大量的賦稅,就是沒日沒夜地種地,能夠養活一家人已經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再多出一點閒錢去提去買這些奢侈物品來提高自己的形象,確實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之下,刷牙保持口腔清潔對於古代時期的普通人民來說,確實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刷牙的?齒木和椀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牙刷牙膏
    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和睡覺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刷牙,來保持口腔內部和牙齒的清潔,我們刷牙必須要具備的工具就是牙刷和牙膏。在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之中,牙刷的牙膏都是作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存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用手指代替牙刷來刷牙的方法。伴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湧入與發展,齒木開始流傳到了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之中。在最早時期,齒木是印度僧團的日常用品,是用磨齒刮舌以除去口中汙物的木片。由此可以看出,佛教還是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的。
  • 沒有牙膏也沒有牙刷,怎麼刷牙?古人教給我們:嚼嚼口香糖
    不過那個時候由於沒有工具,所以人們潔牙主要就是漱口,與刷牙並不相同。後來人們會使用手指清潔牙齒,用手指潔齒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大型方書《普濟方》中曾經提到過用手指潔齒:「夫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摧伏諸谷,號為玉池,揩理灌漱,叩琢引導,務要津液榮流,滌除腐氣,令牙齒堅牢。」介紹了牙齒的重要性,和潔齒的方法要求。
  • 沒有牙刷 古人怎麼刷牙?
    到了東漢時期,古人發現晚上漱口比早上更為有效。《金丹全書》記載「飲食之毒,積於牙縫,於當夜晚洗刷,則垢汙盡去,齒自不壞」、「故晨漱不如夜漱,此善於養齒者」,倡導大家晚上要漱口。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這些出土文物之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令學者非常感興趣。
  • 古代的人會刷牙嗎?是怎麼刷牙的?發明牙刷的人又是誰?
    清晨起來,小編相信大部分人都和小編一樣就是拿起牙刷準備刷牙,一邊刷牙一邊思考人生,暢遊在想像的空間裡,作為新世紀的好奇寶寶,各位讀者有沒有小編一樣思考過:古代人到底刷不刷牙呢?其實刷牙這項活動從我國很早之前就開始了,隋唐五代時期,刷牙便成為常態了。其方法主要是兩種分別是「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 」顧名思義楊枝揩齒就是將小樹枝,嫩楊柳條的一頭嚼成細條,讓植物纖維散開,變成一把簡易版的牙刷來刷牙,雖然能清潔牙齒保持口氣清香,但是因為太粗糙,每次刷牙的時候都可能刷出一嘴巴的血。
  • 古代牙齒保健:古人沒有牙刷怎麼刷牙?他們如何醫治牙齒頑疾?
    現代人為了能夠保障牙齒健康,不僅要遵守早晚刷牙的要求,而且還會定期去檢查牙齒。但是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由於沒有專業的牙膏和牙刷,所以在清潔牙齒的時候會比較麻煩。尤其是受醫療條件低下的限制,根本沒有專業的口腔醫生。在這種前提下要想保證牙齒不受損,絕對是一個難度係數比較大的事情。
  • 古代沒有牙膏牙刷,古人是怎麼刷牙的?明代這種做法讓人受不了!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許多人因為不按時刷牙導致牙痛,當今社會,牙齒亮白,不僅僅是良好形象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健康的標準,而人們對牙齒的重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了,隨處可見牙膏、牙刷等清潔用品,而電動牙刷和漱口水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更大便利。
  • 中國人刷牙簡史:最早發明了牙刷,比西方早幾百年!
    阿迪斯將這些豬毛插入骨頭上的小孔中,並嘗試用它來刷牙,於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牙刷就誕生了。不過,那個時代的英國人,顯然對古代中國如何刷牙缺少認識,實際上,是中國人發明了最早的牙刷。而所謂的揩齒,就是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上藥物,抹到牙齒上,然後藉助手來刷牙。當然,除了以上方式以外,古人牙齒保健的最重要方式還是用牙刷,而這就要談談牙刷的歷史了。
  • 保護牙齒,從刷牙做起!論第一把牙刷的誕生
    童話大王鄭淵潔推出了一款「舒克貝塔」牙膏推薦試試!那什麼時候有的牙膏和牙刷呢?古代人又是如何清潔口腔的呢?隋唐五代時期,通過揩齒來刷牙,一種就是用楊枝,一種就是用手指。還有人用柳樹、槐樹等樹葉樹條兒,放在鍋裡,煎熬成汁兒,兌到一起,用來刷牙。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勞度叉鬥聖圖,畫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長頸漱口瓶,用右手食指揩前門牙,非常形象的描繪了手指揩齒法。
  • 中國人刷牙簡史:最早發明了牙刷,比西方早幾百年!
    阿迪斯將這些豬毛插入骨頭上的小孔中,並嘗試用它來刷牙,於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牙刷就誕生了。不過,那個時代的英國人,顯然對古代中國如何刷牙缺少認識,實際上,是中國人發明了最早的牙刷。而所謂的揩齒,就是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上藥物,抹到牙齒上,然後藉助手來刷牙。當然,除了以上方式以外,古人牙齒保健的最重要方式還是用牙刷,而這就要談談牙刷的歷史了。
  • 牙刷、牙膏、漱口水……快來看看古人的「花式護牙」
    說到保護牙齒,別以為古人只有漱口這一個簡單動作,牙膏、牙刷、漱口水……為了保護牙齒,古人在口腔保健意識上,一點不比現代人遜色。鹽水漱口春秋戰國時期,古人用鹽水潄口保護牙齒,禮記中,就有「雞初鳴,鹹盥漱」的記載。茶葉水漱口茶葉中含有維生素,可以用它防止蛀牙,保持牙齒清潔衛生,也可除口臭。古人用茶水來漱口,也是保護牙齒的一種好方法。
  • 現在人們都用牙膏和牙刷清潔牙齒,那古代人用什麼呢?
    小孩子在長牙之後家長也會監督他刷牙。不刷牙有很多弊端,牙齒泛黃、發黑,嚴重的話還會患疾病,牙疼起來能要人命呀。而且還會有口臭,跟人說話一股子難聞的味兒,誰還想搭理你呢。為保持口氣清新,各大商場和超市都有賣各種各樣的口香糖。但是那些古裝電視劇裡面關於刷牙的鏡頭還是挺少的,小編都要懷疑古代人是不是不刷牙?
  • 你了解到古代的牙刷到底長怎麼樣,看完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在晚唐時期,古代人把楊柳枝浸泡在水裡,等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咬掉表皮,直至楊柳枝纖維顯露出來,方便摩擦牙齒,然後清水漱口。楊柳枝剛好充當牙刷,有一句古語正好描述這一現象,叫「晨嚼齒木」。對於以前沒有牙膏的時代,古代人究竟如何處理口腔健康?很有意思的是,古代人也是有自己的愛牙護齒方法,而且遠遠不止一套!
  • 宋代人如何解決口腔清潔問題?用牙刷和「牙膏」,衛生潔齒又美白
    當時人們護齒的方法和今人相比已經十分相像了,何況宋代的人都十分重視生活品質,保護好牙齒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麼,這些精緻的宋人是如何解決口腔清潔問題的呢?其實當時的人們就已經在用牙膏和牙刷清潔牙齒了。
  • 古人沒牙膏用什麼刷牙:最早用楊柳枝來清潔牙齒
    其實,關於口腔、牙齒的清潔、美觀、疾病、保健,在我國古代就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籽兒一樣整齊潔白。反之,牙齒參差不齊則被視為齟齬,咬合不齊者被稱為齪,排列不齊者被稱為齜,不平整者被稱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由此可見,古代的人們對於牙齒健康是十分重視的。
  • 老爸請回答:古時候的人是怎麼刷牙的?原來帶毛牙刷最早是中國發明的
    古人刷牙姿勢:漱口法和揩齒法 1、漱口法 2、揩齒法 在東晉時期,人們已經知道用鹽沫揩齒來清潔牙齒,但是這種方法普及度不高。 到了隋唐五代時期,受印度佛教傳入影響,我國古人開始學習使用楊柳枝揩齒,楊柳枝被稱作齒木。
  • 古代沒有牙膏,古代的人怎麼清理牙齒呢?
    用一小把鹽巴放在口中,在使用一些溫水含在嘴裡,過一會再吐出來,就這樣殺死細菌,這種方法放在古代應該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吧,因為古代的製鹽方式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鹽的製作也很麻煩,所以在當時鹽巴的價錢是很貴的,所以在古代能用鹽巴刷牙的人,應該都很有錢。
  • 【早早科普】小知識——牙刷也有歷史
    有一口健康的好牙對我們非常重要 那在沒有牙刷的古代 人們是怎麼保護牙齒的? 古代沒有牙刷?誰說的! 隋唐時期: 古印度「嚼齒木」清潔牙齒的方法傳入中國。 嚼齒木:一種楊柳枝,把一端嚼扁,使其呈掃帚狀,蘸藥粉使其在牙齒上摩擦,能夠達到口齒留香、方白齊平的目的。
  • 愛牙日|手指、木頭、骨質牙刷柄,古人刷牙「很硬核」
    古代確有「晨嚼齒木」的習慣,將樹枝一端嚼爛,露出木纖維,用來楷齒。齒木弱弱地問一句,用這麼硬的樹枝刷牙真的不會牙齦出血嗎?哈哈哈。不過,如果大家以為古人清潔牙齒只會用手指和簡陋的齒木,那未免將古人想像得太low了。出土的古代牙刷1953年,考古學家在內蒙古發掘了遼國駙馬衛國王墓,從陪葬品中發現兩把骨制刷柄。研究口腔醫學的學者認為,這是兩把遼代的牙刷。
  • 古代僧人刷牙有講究:用齒木刷牙 還要刮舌頭
    直至今日的臨床醫學和心理學治療中還貫徹了最基本的佛家醫學思想。  除去系統完整的佛醫知識外,在日常生活中,古代僧侶們更是克己修身,注重生活細節。在日常衛生中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口腔衛生卻被僧侶們無比重視。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人發明的楊枝牙刷也被古代僧人們一同引入中國。  古代僧人是如何刷牙的呢?
  • 古人刷牙嗎?日語中「楊枝」一詞,就是保留了中國唐朝的叫法
    鹽的確有殺菌消炎的作用,還能一定程度上預防牙周疾病和牙齦出血。此外,古人還有用茶水、酒和明礬水漱口的,據說明礬水能有效預防口瘡。現代社會確實也有將明礬水加橄欖用於漱口的,可以去除口臭。到了隋唐時期,「刷牙」開始在中國出現了。那時候的刷牙方式和我們今天不一樣,用的是「揩齒法」。這種「揩齒法」源於古印度,和佛教有關。